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119章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19章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书中的礼书和迎书是在迎娶新娘过大礼时用到的。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三书六礼齐备才算是明媒正娶,张籍说过要给杜十娘一个风光的婚礼,故而在和希伊先生商量一番定下一些婚事细节后,便让父亲遣媒人上门。

    “纳彩、问名、纳吉”三个环节对张籍婚事来说,几乎就相当于走个形式,双方早就是同意的不能再同意了。接着张籍和家人带着礼物和聘书至希伊先生处下聘书,随即定下婚期——二月初六。如此这“五礼一书”不过花费了三天时间,张家有充足的时间来筹备婚事。

    因为张籍现在的人脉关系中,有身份地位的友人长辈等都在城中,故而婚礼举行的地方是在城中狮子桥的宅院。

    这几日张父张母也被接到了家中,乡间由张父的一个弟弟照应。这天一早,张籍正在书房内写着请帖,就听到前院传来张父爽朗的笑声。

    “好、好、一定,一定,到时诸位街坊一定赏光,大喜之日请大家多喝几杯。”

    “那一定啊!解元郎的喜气,我等是一定是要沾一沾的。”

    听声音是狮子桥这处的坊甲,张父来的这几日经常在外溜达,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是张籍这解元的父亲,不禁高看一眼,没几天就厮混的挺熟。

    “哥,我回来了。”推开书房门的是二弟张卫,“还有哪几家是需要我去送的?”这几天他一直帮着自家大哥送着请帖,也好在张卫来城里近一年,对各个地方都熟。

    “不多了,还有五六份吧,这些都是我在州学时的同窗。住的离着不远。”张籍把桌角的几份递给张卫后,又道:“剩下这些,我得亲自去。”

    “好勒,我这就去。”张卫接过请帖,又兴冲冲地跑出门去。看着弟弟的背影,张籍笑着点了点头。

    再看向手边的这几张帖子,是送给毛知州、周学正、徐讲郎、董讲郎、王教谕、张老夫子等人的,无论地位如何这些人都曾帮过自己,是自己的贵人,需要自己亲自送去,方显得礼数周到。

    “阿籍,咱们乡下的亲戚要不要请?”书房门一开,张父走了进来,“你也知道他们不少人连村子都没出一步,没见过大场面,万一那天闹笑话,给毛知州、周学正这等人物见了可不好。”

    “还是请吧,咱家都是出身乡里,都是穷过来的,也没什么好不好的,不怕别人笑话,遮遮掩掩反而让人以为是忘本了。”张籍笑着又嘱咐道,“亲戚们来了,不过多添几桌席,咱家现在也不缺那点钱,还有,别收乡亲的份子钱。乡亲们能来,也是咱家的风光。”

    “好、好……”张父闻言一笑,其实张父是想让亲戚们来的,这可是个露脸的机会。

    随着张籍婚事传开,不少人打听出了即将成为解元夫人的杜十娘的身份底细,一方是少年英才解元郎,一方是落入风尘的官家小姐,才子佳人——这不正是人人喜闻乐见的话题吗。

    临清城中的市井文化兴盛,一时之间城中百姓对解元郎张籍和杜十娘的故事津津乐道,各种版本的才子佳人相遇情景纷沓而至,据说还有戏班子要改编城戏曲。

    这些事情都不是张籍所能控制的,传到他耳中时,他只能笑笑,但是为了不至于以讹传讹出现后世流传甚广的武大郎和潘金莲那种颠倒黑白的事情。张籍亲自捉刀就此写了一份话本,并交给张百万的戏班子编曲。其文大意为,杜十娘幼时落难入风尘,张解元少年慧眼识佳人。

    堵不如疏,舆论难以控制,但可以引导至自己想要的方向,来自后世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张籍深谙此道。至于发展到后来这一出解元良缘记几乎和西厢记齐名,就不是现在的张籍可以预料的了。

    现在的张籍正在繁琐复杂的婚事中苦恼并快乐着。两世为人,头一次成婚,后世婚事的准备已经很复杂了,不曾想古代更为复杂,只剩下最后的迎亲环节还是要准备许多事情。比方说送请帖,请伴郎,备礼品等等,张父原本是乡间农户,并未经历见识过这等系统的婚礼,初时也是手忙脚乱。

    幸好城中有张百万帮忙,乡下有张大户主持,这才没丢了解元门第的面子。

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婚(上)() 
    这天晚上,张籍出去送喜帖,回来的甚晚。

    “籍哥哥,你多吃点。”杜十娘甜甜的笑着,给张籍添了一大勺米粥。

    “已经够多了,够多了,我都快喝两碗了……”张籍有些无奈的看着面前满满的小米粥,他回到家后初时觉得很饿,但吃了两个蒸饼,一碗米粥后,已经饱了。

    “十娘熬得粥不好喝吗?”杜十娘坐在桌旁拄着下巴看着张籍道。

    “好喝,好喝,十娘的手艺没的说。”张籍端起粥碗小口小口的喝下后道,“好了,我已经饱了。”

    “哥哥,今天我听刘妈说,初六之前我要去义父那边住上一阵是吗?”杜十娘可怜巴巴的又道,“我不想去……”

    “嗯,的确是要提前过去。我说过了婚事完全按照明媒正娶来办,哪能就在咱家里迎家里娶,让别人见了会说三道四。”张籍放下碗筷说道,“不能不去,听话。”

    “那我要在义父那住上几天?只呆一天行吗?”杜十娘摇着张籍的手臂娇声求道。

    “那可不行,先生那边还有很多事要准备,最少得住三天。你放心啦,先生那边就是在书院里客房那边收拾间屋子,其余的仆妇都是咱们家安排的人,阿香也跟着你过去……”张籍握着少女的纤手安慰道。

    “那……那哥哥到时一定记得过来接亲,不要迟到哦!”

    “那当然,绝对忘不了。”

    “一定!”

    “嗯,一定。”

    张籍好一番保证才把杜十娘安抚下来。

    ……

    时间飞快,不觉间已到了二月初三,书院开学也有了十余日,因着杜十娘已是希伊先生的义女,兼得张籍乃是书院的得意弟子,两人成亲成为了书院开年后的头等大事、喜事。学子讲郎们也都乐的帮把手收拾东西,布置婚礼,去沾沾喜气。

    这天杜十娘离开家时再三嘱咐张籍一定不要忘了去接她,患得患失的小女儿态尽展,这些天她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为了安抚少女,张籍也不知道保证了多少次,一对一答间自有深情。

    在杜十娘入住清渊书院收拾好的房间后,张籍依礼派人带着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南山居,是为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希伊先生对自己的义女和学生很满意,对婚事也很上心,准备的已是极为妥当,张籍的催妆人一到,希伊先生便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收到袍服的第二天后,张籍即派人送去聘礼,按时下的习俗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各项物品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此外还有金钊、金镯、金帔坠、银两、铜钱等财货。

    除去送聘礼一事,希伊先生是真将杜十娘当做了自家女儿看待,还派人寻了几名命好有福气的妇人到张家铺床,将娘家以方应做的礼数做全。

    铺床妇人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撤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这铺床人极为讲究,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张籍后世中参加过同学的婚礼,几百年后还流行这一习俗。

    大婚前夜,狮子桥张家宅院好生热闹。张籍请了他的同年,同窗们,老家亲戚,都来到家中,大鱼大肉美酒佳肴地款待了一顿。老家亲戚是来帮忙的,至于同乡,同年,同窗们则是第二日陪着张籍去接亲的。

    迎亲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大明万历十一年,二月初六。

    张籍穿着大红蟒袍,戴簪花桂冠,这新郎服如同官服一般,整个大明的新郎官都这么穿,这是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鼓励民间成婚生育,才允许新郎在服饰上的略略“僭越”。

    好一个英俊的翩翩少年郎!

    等到张籍穿戴整齐走出们来,张百万、郑泰、赵时春等众同年,同窗们都是喝彩起来,大声叫好。

    随后,张百万几人充作伴郎,跟在张籍身边,还有一能说会道的喜婆跟在身边,这喜婆做惯了嫁娶行当,熟悉一应迎亲见礼流程,是指点新郎言行举止的。

    众人一出门爆竹就放了起来,这接亲的人可谓是浩浩荡荡,后世用的是轿车,大明用的是马车花轿,大致上情形是一样的。

    前头高照灯笼,扬旗鸣鼓,这灯笼上写着祖宗名衔,以及数面金字黑漆旗牌,上面写着“壬午年山东乡试第一名解元”、“壬午年东昌府临清州院试第一名案首”、“壬午年临清州府试第一名案首”、“壬午年临清州县试第一名案首”等等,这般显赫的招牌令围观之人啧啧赞叹。

    迎亲队伍威风凛凛地走在前面,左右则是铜锣、唢呐、大鼓等两大队,张籍穿着新郎服,骑着一匹白马,后面跟着一大队人,同乡中有张义先、张义文、张义武三兄弟;同年中有方清之、赫澄、吕广、陈到之四名举人;同窗就多了,和张籍相熟的书院士子如方毕、郑茂、冀永贞等人几乎都来了;至于仓上张家的同乡和张氏家族的亲戚更不用说了,足足三百多号人的队伍从狮子桥走出。

    锣鼓齐鸣,带来热闹的喜气,前去迎亲的队伍,引来了临清城里百姓的围观,一时间道旁人头攒动。

    人们看到那高举的旗牌,都是道:“咱临清州的解元郎今日成亲了!”

    “就是那福来酒楼戏文里的那个张解元吗。”

    “是啊!就是良缘记中的那个。”

    “那杜小娘子的确是好命,能做这解元夫人。”

    “人家那是宿世姻缘,今生再会!”

    “果然少年风流,才子佳人呐!”

    百姓们一片啧啧赞叹之声。

    张籍骑在温顺的白马上,披红挂花居高临下看着两侧的人们,心中感慨实多,这不知不觉自己已是在大明成家立业了。

    迎亲队伍走过狮子桥,绕过礼拜寺,经过大宁寺,穿过吉士口,再到问津桥,张籍高居马上,已然看到了清渊书院的屋舍。

    十娘,我来接你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婚(中)迎亲五关() 
    接亲这天,杜十娘在几名妇人服侍下梳妆打扮,挽就发髻,换上凤冠霞帔。

    正在那妇人给杜十娘穿戴首饰时,却发现她手腕上带着一只断纹翠镯,不禁拿出一只金镯子问道:“姑娘,这只镯子品相不错,可惜有了裂纹。要不要换上这个。”

    “这只镯子是籍哥哥给我买的第一样礼物,别得再好都不是哥哥给的,这个我喜欢的紧,不换了。”杜十娘心里甜滋滋的看着手腕上的那只断纹镯子道。

    “姑娘真是个重情之人。”妇人笑着赞了一声又道,“姑娘以后要称解元郎为相公……”

    杜十娘闻言一脸喜色。

    对镜理红妆,钿头添风华,挽就青丝髻,顾盼待嫁时。珠翠步摇晃动,杜十娘刚带上凤冠,便听到书院外隐隐传来鞭炮声,随着唢呐齐名,锣鼓喧天。

    妇人闻声喜道:“姑娘你听,解元郎来了。”

    “籍哥哥说要来接我的。”

    “姑娘,要称相公……”

    此刻的清渊书院门口牌坊处,早就围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和童子们,都等着讨喜钱呢。

    就在房间内说话的时候,张籍的迎亲队伍来到了书院外,无数百姓鼓掌呼和叫好,围着书院门口笑嘻嘻的不让进,还有不少小童聚上来讨赏。

    一旁陪同张籍来接亲的同窗,同年们见此,从马车上抬出两个扎着红绸放满铜钱的喜筐,众人帮忙把喜钱撒了,接过喜钱后围观众人都是让开了路,一个劲地向张籍道贺,那些童子们也心满意足的拿着铜板一哄而散。

    在一句句恭喜道贺声中,张籍下了马来,拱手回礼。

    迎亲队伍吹吹打打进了书院,本以为此后一路畅通再无阻拦。不曾想,刚越过假山就在第一进院子处被拦了来。

    拦路的是书院一众学子,当先一人出列,正是张籍所授外院丙班学子邱延瑞,只见他到了跟前长揖躬身道:“恭贺先生大喜。”

    “既是前来贺喜,为何率众拦路?”张籍也不着恼,笑着对其道。

    “先生容禀,拦路非为弟子所愿,时值先生迎娶师母大喜之日,有乃是山长嫁女,如此双喜临门,弟子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