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穿点。”
少女一听张籍同意,粲然一笑,宛若花开。
看到杜十娘的明媚笑靥,张籍一呆,随即回过神来,佳人一笑倾人城,莫不如是。
“走,去吃饭去。”
“嗯。”
……
下午时分,厚厚的云层中日光朦胧,雪花依旧纷飞,纷纷扬扬,漂亮、恣意、潇洒……
一架骡车驶出狮子桥边的这处宁静宅院,身后的白雪覆盖的道路上留下来两道车辙印。大黑骡子喷着响鼻儿,呼出白气,张成戴着厚厚的帽子,一件大棉衣,坐在车厢前面挥着鞭子。
不多时骡车便到了大宁寺。
前几天路过此处时,大宁寺香客如云,格外热闹。但今天大雪纷飞,前来上香的人并不多。
张籍和杜十娘两人下了马车,驻足大宁寺外,但见皑皑白雪,红墙青瓦,青松翠柏,仿若人间仙境。
许是由于香客不多,洁白的大雪净化了大宁寺往日世俗功利的烟火气。远看这佛门圣地,乃是琉璃世界,清凉洁净,似乎一入此门,外面的世界即恍如隔世,离自己越来越远。那些繁华尘世的纷纷扰扰像足边泥土一般无足轻重,望着金顶、树枝上覆盖着的白雪,错落有致的寺庙在雪中如此的洁净庄严。
张籍的心中莫名的一片平静。
这一份心境随着两人踏入寺院,寺内僧人的相迎而消散。
那知客沙弥见两人衣着打扮华美,知是大户人家前来上香,连忙过来照应。跟在知客沙弥的身后,两人穿过前堂来到第二进院子中的大雄宝殿处。
张籍取了佛香拜在佛前蒲团上,杜十娘也脱下雪披兜帽,将准备好的功德银子放入功德箱,取来佛香点燃后,恭恭敬敬的合掌俯首,跪在在释迦牟尼佛像前。
殿外雪花飘落,大宁寺内香火缭绕,随着张籍、杜十娘并肩跪在蒲团上,大雄宝殿两侧跪坐的僧人诵经声渐起,梵音回响。
张籍双掌合十闭目凝思,心底默念,愿家人安康,诸事顺遂。
杜十娘合着眼睛诚心诚意的在心底祈求道:“佛祖在上,十娘别无他想,但求此生能与籍哥哥白头偕老,吃再多的苦也是愿意……”
梵唱之中,两人如是者拜伏三次,起身将佛香插在香炉中,最后回身再次三拜。
佛前青烟袅袅,殿中梵音阵阵,其香渺渺达九天之上,其音悠悠通佛祖之间……
出了大殿,行于寺庙石板路上,积雪已被洒扫僧人清至两侧,空中雪花抛散而落,一路到了庙门前,知客僧向两人合十行礼。
张籍两人出了大殿并未着帽,雪花落在两人发梢,张籍看着杜十娘发间雪花,心里忽的冒出一句话——霜雪落白头,算不算白首?
一路返回家中,两人靠近依偎,默默无言,从寺庙中归来时的空灵静谧之心还未消弭。
傍晚时分,雪已然停了。在狮子桥处买的这处宅院,虽然离书院和三元书坊较远,但是胜在安静,雪夜里听不到半点城中的嘈杂,正适合读书。
书桌上铺开了一大张竹纸,用镇纸押着,张籍此刻正与书房中准备元宵文会时需要的诗文。
静思片刻,张籍提起毛笔,笔尖在纸上沙沙地响动,一张空白的淡黄竹纸,很快就尽数染上了墨色,吹干了墨汁,张籍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修改了一番。
几首小诗写完,张籍抬头一看,不知何时一旁的矮几处已放上了小米粥蒸饼和荤素两菜。
略略一想,张籍就知道了这定然是杜十娘端来的,每次自己读书她都是怕打扰了自己,总是掂手掂脚悄无生息的端来,也或者是自己刚才写稿子太认真没有发现的缘故。
刚才没看到饭菜的时候也还罢了,这会儿自己正好饿了看到饭菜不禁咽了咽口水。
张籍就着小米粥吃着,小米粥还有些温热,熬得也是恰到好处。荤菜是炖的鸡肉,张籍拿起勺子一尝,熟悉的味道充满味蕾,张籍一怔,这不是刘妈做的,应是杜十娘亲手炖的,汤色清亮,味道正好。
纵有千般美味,不及佳人心思,张籍将饭菜吃完,还是意犹未尽。
吃完饭张籍出了书房到院中走了两圈散散步,舒展身体。月光如水,无风却清冷,令人精神一振,疲倦尽去。
活动了约莫一炷香时间,张籍返回屋内,路过杜十娘房间时,推开半掩的房门,但见少女正与灯下绣花,神情格外专注,张籍不忍打扰,悄悄的退了出来。
回到书房,推开窗户透透气,张籍站在窗前,此刻适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些微几点星光闪烁点缀,院中枝叶开着冰花,低头见皓影平铺,仰望观亮银流转,时有佳人相伴,在那月色与雪色之间,另有第三种绝色!
第二百三十一章 元宵文会(上)()
万历十一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天气转晴,阳光和煦,白天格外温暖,夜晚也不甚冷。
上元夜的元宵文会,定于鳌头矶举行,照例由张老财家承办,说起来,这一两年自打张百万进入清渊书院后,张家出钱出力出场地办了不少文人雅集,也在士林之中博了面熟,虽然士人并未将其接纳,但见面之时也得貌似热络的称上一声员外先生,毕竟谁也不愿意在这称呼小事上得罪财神爷不是。
是夜,临清城内达官贵人聚于高楼之上,饮酒观景为乐,居高而视,指点笑谈,引得升斗小民艳羡不已。但是市井百姓亦有其乐处,或悠游与山林水边,或泛舟与运河之上。其时街道彩灯无数,与月相映,光照如白昼,河灯亦首尾相连,望之如游龙。又有烟花火爆此起彼伏,百艺杂耍极尽所能,男女游人拥挤如潮,不可旋踵,只随势而走,不由自主。
值此盛世,文人之乐在于交游,在于以文会友,故而多有结社宴饮聚会等雅集,今次的元宵文会也属于这一类。
今夜的鳌头矶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灯笼悬挂其上,灯火通明。
张籍和张百万同到鳌头矶登上高台,凭栏远望,但见上元夜的临清城一片繁华,夜市人也多如牛毛,一番繁华宛如不夜之城。
不是真正来到这个年代,相比于后世临清的落魄,很难想象这种朝代的城市也能繁华如斯,这还仅仅是一个州城而已,往上还有省城、京城,这时天子脚下的北京城会繁华到什么样子呢?张籍不禁心向往之。
当然,这种繁华是古色古香的繁华,和现代那种繁华是不同的,但却更为震撼。
张籍两人踏入高台上的大厅中,几十张案几分两侧摆放在厅中,又有几张案几笔墨纸砚齐备,许是等着有人题字作画的。入内士子,有侍者躬身相迎,有婢女端着果盘点心往来穿梭,这排场之宏大足见张家财力。
说是临清城的士人相聚,其实并不仅仅限于城中,下辖各县及邻近各城也有慕名而来的,比如张籍就在席间看到了东昌书院的学子,这会儿各处的士子互相打着招呼,聊着天。张籍和张百万则寻了一处案几比邻而坐。
主持文会的乃是周学正,这一地的文教兴盛与否也是学正的政绩,故而其也热衷于各式雅集。
此次文会,清渊书院的希伊先生身为临清士林的标杆人物自然也要到会。
不多时,希伊先生和书院几位讲郎踏入厅内。
周学正起身相迎笑道:“希伊兄何来迟也!莫非这鳌头矶的秋露白不对你的口味?”
希伊先生笑着见礼:“上元出游之人颇多,街道上摩肩接踵,车辆通行艰难,不免在路上耽搁了,鳌头矶的秋露白我当然求之不得,只盼周兄给书院多送上几十坛。”
“希伊兄此言差矣,我州学之地乃是穷衙门,哪有几十坛,我个人赠与一坛都极为肉疼。”周学正哈哈大笑道。
说话间,清渊众人落座。周学正站在厅前环视一番,案几均已满座,还有不少站着的,得有七八十人在。
周学正双掌一击,众人纷纷安静下来向堂前看去。
只听周学正微笑道:“今日上元佳节,又是一年的文会。去年我等在此聚会,研习仁义之道。今年的话题……”
周学正微微顿了顿,目光落在身边的希伊先生身上,“年前我曾观清渊文集中,有一篇《为学》之文,其文章简短,但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又发人深省,此文我与几位友人甚嘉许之。今日便以‘求学、立志’为题,以我中州士子试之,其形制诗、文、辞、赋皆可。”
元宵文会并不是书院的考核,有激烈的竞争性质,更多的是娱乐联欢,众乐乐而已。若是把话题设置的太偏僻艰难,应声者寥寥就尴尬了,以“求学、励志”为题,这样的难度适中,每个读书人都有读书感悟求学心得,几乎皆可以说上几句,这是一个极为妥当的话题。希伊先生对这个选题也甚为满意,微笑着点了点头。
周学正给出了题目,堂下士子们闻言讨论声渐起,其中话题围绕着在求学立志,也围绕着《为学》的作者——解元郎张籍。
这各地的学子书生齐聚一堂,地域大了,文人相轻的臭毛病就彰显,他们可不念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什么的,各个县城甚至各镇的学子书生抱团,在文会开始之前,一些小团体就对其他县镇的学子书生看之不起,明争暗斗没有消停。
张籍此刻也能感受到空气中那微微不同寻常的气氛。
这个事情周学正等主办人其实是乐于见到,若是一团和气一点比试之心也没有,那这文会还有看点?这会儿他正在和希伊先生对饮品茗,两人皆是微微一笑,各自品茶,观察着堂中士子的表情、神态。
文人当效君子之争,君子温润如玉,温和如水,但这绵柔温和的比试,也是竞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种氛围有助于士子们研习经义,提升课业,做学问就是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不多时,席间酒水已上,周学正一击堂前铜磬,磬声清脆,堂中一静。
“今美酒已至,吾等先共饮此杯。”周学正举杯遥敬众人,众士子以礼回敬。
一杯酒罢,周学正环视堂中微微笑道:“既饮美酒,可有佳作?”
学正发话,堂中一静,便有一人起身出列拱手道:“学生孙佑有诗一首,请诸位先生、兄台品评。”
若要问文会上如何才能出风头让人记住,可大致归结为开场之作,压轴之作及上佳之作三种,前两种颇有取巧之意,第三种便是以实力胜出。
这文会第一首诗的风头被人捷足先登,让一些刚刚还踌躇不定的士子有些懊恼。
“持卷郊野外,任牛斗渠边。只心求圣贤,绝口戒谈天。“这首小诗还算清丽,寥寥数语便将一名在山野中读书士子的形象勾勒而出。
孙佑自觉所做立志诗还算不错,且在文会上拔得了头筹,遂得意洋洋的又向四周行礼致意,方才入席坐下。
第二百三十二章 元宵文会(中)()
“好!”
“孙兄此诗颇有意趣。”
“不过五言绝句,寥寥几句尽显读书向学之意。”
孙佑的一首诗吟罢,自有他的同窗好友称赞叫好一番。这首诗意境尚可,坐在正首的周学正也是微微点头。
随后刚才因为犹豫不决而没第一个赋诗的几个士子,纷纷出列赋诗填词,经过周学正的点评,各有其出彩处。此间虽无歌舞,但有丝竹之声响起,文章诗赋相和,高山流水,分外雅致。
与会士子们都想出个风头,在周学正、希伊先生等城中士林大佬面前留个好印象,抱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念想。
几人赋诗过后,便无人再出列,周学正等人也不催促,唤来侍者吩咐几声。不多时,十几名婢女如穿花蝴蝶一般将一张张素白宣纸及笔墨纸砚放到了各士子案头,谁有灵感便可挥毫泼墨赋诗一首,或传之于众人之手,或自行出列吟诵,或交于文会上的女校书吟唱。
貌美声甜的女校书轻声的吟唱着元宵诗会中的士子作品,周学正等人也偶尔会出言点评一番,作品被点评到的士子一个个喜不自胜,拱手道谢,彬彬有礼。
诗会上不时有才子觉得自己写出一首佳作,大着胆子请周学正、希伊先生等人点评一番,每当这个时候便有专人将该诗词抄写几份,分之众人手中流传。
张籍和张百万在这遇到了赵时春、郑泰等旧友,一时间几人聊得畅快,并未题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文会这样的地方,为了凸显自己的才能,就算你不去找别人的麻烦,也有别人来寻你的不是,更何况张籍还是解元,是个年少的解元!本来就有其他地方的学子认为张籍能中这解元不过是一时取巧,运气好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