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111章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11章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是粗瓷大碗但洗刷的极为干净;虽为零落碎茶但筛的不见茶沫,由此可见新任师娘的细心。

    张老夫子看着忙里忙外的妇人,长叹一口气。

    “先生何故叹气,弟子还未恭喜先生喜结良缘,获得佳偶。”张籍几人说着拱手而拜。

    “你们倒是有心了,还没忘记我这老头子,有解元郎能来看我,我这辈子也算值了……”张老夫子一句话出口,屋内又陷入了一片沉默。

    忽的一个童声打破了房间内的寂静。

    “娘,这几个大哥哥就是阿爹的弟子吗?”

    “宣儿,那是举人老爷,不得无礼。”妇人将童子揽到身前。

    “可是大哥哥不老啊,怎么叫老爷……”童子犹自好奇的说着。

    “师娘,无妨,我们都是先生的弟子,要是认真说起来,他还是我们的小师弟,叫哥哥也是没错。”张籍说完又笑着向那童子道,“来,到大哥哥这边来。”

    听到张籍的话,童子挣开妇人的怀抱,到了几人跟前。“哥哥好、哥哥好”的叫个不停,这童子甚是嘴甜,哄得张籍几人哈哈大笑。

    “兀那童子,你叫什么?”张义先笑着开口问道。

    “大哥哥,我叫王承宣,可是娘现在说我叫张承宣,这是为什么啊。”童子有些不解的看着众人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天灾无情,世事无常啊,承宣小童这一句话把屋中几个人说的心里一酸。

    张籍见场中气氛不对,随即转移话题道:“承宣,承天之泽、宣教一方,好名字!来承宣,这是大哥哥给你的见面礼。”边说着便从怀里掏出一个约莫五两重的银元宝,塞到了承宣手中。这银元宝本来是张籍要给张老夫子的贺礼,但是看刚才进门时夫子的架势,这银两直接送定然是送不出去的,他随即想了这个法子。

    “承宣,过来,我这也有,不过没你籍哥哥多。”张义先也是笑着掏出了一串钱,这是他平时攒下来的零用。张义文和张义武跟着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贺礼,最后连张成也想了想从怀中掏出了几十文放到童子手中。

    “谢谢大哥哥!谢谢大哥哥!”承宣接过众人给的银钱小脸上满是高兴。

    “不能拿,不能拿别人东西,快还回去!”一旁的妇人见此张籍给钱,急切的阻拦道。

    “师娘,这是弟子给小师弟的一番心意……况且师长有事,弟子服其劳,籍长期不在乡里,不能对先生照看一二,只能以这俗物聊表感恩之心。”张籍边说着便看向老夫子。

    不知道老夫子想到了什么,怔怔的看着墙角的炉火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妇人阻拦不得,只得让承宣收了下来,但嘴中犹自喃喃的道:“这怎么使得。这怎么使得……”

    张籍几人见到老夫子心情不好,又说了几句话后,也不多待随即告辞离开了,想来有了众人带来的年货和银两夫子手头上能宽裕不少。

    “义先,我平时不在村里,有空多去夫子那看看,夫子也挺不容易。”几人即将分开时,张籍说道。

    “那是自然,不过年后开春,我就要去清渊书院读书了,我爷爷托人让书院讲郎看了我的文章,说是能够录取。”张义先说完想了想又道,“没事,明年我去了城里,义文义武还在。”

    “哦?义先,是哪个讲郎推荐的?我怎么没听说?”张籍听到张义先说他得了去清渊读书的推荐,不禁好奇的问道。

    “好像是个姓葛的讲郎……”

    难道是丙班回乡去的葛讲郎么,张籍不再去想这些,笑道:“那恭喜义先了,明年我在书院等你,倒时我若还没去参加会试,你可要就成了我的学生……”

    “哈,我可不要称你先生。”张义先也笑道。

    “那怎么行,先叫声先生来听听……”张籍开玩笑道。

    “籍兄,有礼了……”

    “这个不对……”

    白雪皑皑,玉屑纷飞,于田间小路中好一派兄弟之情。

    ……

    回到家中后,已近傍晚,张籍的书房中点了盏油灯,支了个火盆。几张裁好的红纸铺在桌上,张成在一旁磨墨抻纸,张籍站在书桌旁,悬腕提笔,挥毫泼墨。

    张籍在继续自己的春联任务。

    下午来拜访的乡亲们,不少人都想要几幅解元郎的写的春联沾沾喜气,被奉承的甚为舒服的张父张母很是大方,一应就是四五幅,看着父母都在在兴头上,张籍也只能答应,所以年前额这些时日他要在写对联中度过了。

    不过对于写字,张籍很是喜爱,所以这也算不上什么苦差事,权当练字罢了。

    “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阵阵迎新春。”这是传统点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化用诗句的;

    “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这是给乡里张三叔的;

    “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韧志能攀。”这是给王大伯家的,他家小儿子今年刚入的社学;

    “生意通东西财源贯南北经营有道,往来有冬夏诚信奉春秋盈得多方。”这是给胡屠户家的,自己刚回来那天就应下了这事;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这是要挂在社学门口的。

    ……

    春联内容,总不外乎喜迎新春的主题,后世的张籍寒假时就曾在街边摆过摊卖过春联,有现成写好的,也有当场选联,张籍立刻书写的。上佳的春联他的脑海中有很多,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哪怕是给全村人都写上一副大门春联,也能做到一个都不重复。

    写的兴起时,张籍换作提斗,饱蘸浓墨,笔走龙蛇,十几个斗方“福”字一蹴而就,但见那福字圆润丰腴,厚重大气,极见功底。

第二百一十九章 醉人的年味() 
    刚回家的这些日子,张籍就再交游和写对联的日子中度过,时光飞逝,这天已是除夕。

    这天一大早,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张籍家也不例外,这算是张籍回到大明后第一个在家中过的除夕。首先是打扫卫生,清理院落,此谓之辞旧迎新,张父张母还是闲不下来,也帮着动手,全家人齐上阵完成这清扫工作。因为明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按照乡人们的说法,初一就不能再扫地了,以避免把“财运”“福气”扫走。

    打扫完卫生,就是贴春联了,小妹跟在张籍的身后,看着老张头家的两个儿子——张大和张二搬着凳子上高就低贴春联、粘年画。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家福满门。横批:岁岁平安。”这是张籍为自家大门写的春联,寓意家人安康幸福吉祥。

    说起来这一副对联,在当今的大明流传很广,原因很简单,这是嘉靖十一年的状元林大钦所写,后世常说名人效应,大明朝的名人每三年一科的状元当之无愧。

    贴完对联还有杜十娘的剪得窗花,这是张籍第一次见到少女还有这般手艺,手中剪刀在折好的红纸上沿着奇妙的线条行走,不多时便是一张精美的窗花,或为年年有余,或为抬头见喜。

    收拾完这一切,整个张家的院落干净整洁,配着鲜艳的红色,吉祥的话语,浓重喜庆的年味扑面而来。

    除夕中午的团圆饭可谓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午餐。

    看到老张头家的和张母杜十娘一起置办的饭菜,张籍脑海中油然浮现出一句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看那餐桌上,碗大盘深,菜量十足。

    炸的翘起的红烧鱼,寓意富富有余;飘着一层清亮黄油的坛子炖土鸡,寓意吉祥如意;颤巍巍嫩白的豆腐配着自家地里的白菘,浇上一两瓢肉汤,喷香扑鼻,寓意幸福发财;张籍从城中带来的粉条,泡得松软后,配着肉末一拌,好一道蚂蚁上树,寓意人长寿,运长久;还有一些家常青菜,蜜饯果子也上了几盘,桌上再配一坛家中自制的老酒,端的是让人大流口水。

    这一餐饭,老张头家也一并参加。

    记得张百万说过,在城中商贾人家,在这团圆饭上也是要宴请手下伙计的。如果主家端酒向伙计敬酒道声“辛苦了”,并当即把该付的工资全部付清,就表明第二年你被解雇了,吃完这顿饭后就卷铺盖卷走人;如果主家一再地向伙计敬酒,席间不提结账之事并谈好下年的待遇,说明主家会继续用你。

    张百万对张籍说这些时,是当做一个笑话来讲的。但是张籍却听出了这穷苦人的不幸,心下一点也不轻松,因为对这些伙计来说,这是一顿决定下年命运、提心吊胆的午宴,令人生出些许酸楚。

    中午酒足饭饱之后,还有一件事马虎不得,这就是祭祖了,这个祭祖并不等同于张氏家族那样声势浩大的祭祀,而是各家的家祭。

    只见张父郑重地将家谱悬挂到堂屋对门的墙上,称作“请宗谱”,并请祖宗牌位、设香案、摆供品,置烛台,做好一切家祭准备后,张父持酒词云:“张氏府君之神位,气序流易,雨露既濡,瞻扫封茔,不胜感慕……敢以醴酒,祗荐嵗事,以某亲某官府君、某亲某封某氏,祇食尚飨。”言毕三拜,酹酒于地,烧纸钱。

    别看张父识不得几个字,这一篇二百多字的祭文倒是牢牢记在了心中,也不知道至今已经说过多少次了。

    张籍、张卫这家中男丁拜后,就是张母、杜十娘、小妹三位女眷。老张头一家现在寄身与张籍,是张家奴仆,故而也算张家人,也一并祭拜张家祖先。

    除夕一日难得一时有暇,越是富户越是如此,张籍家现在也算是一方大户,故而除夕的习俗往年省去的步骤都要完善,毕竟有条件了嘛。

    家祭之后,老张头家的开始忙活晚饭,这一餐当然是吃饺子,不过除夕的饺子名头与往时不同,称作“请年饺子”。饺子形似元宝,寓意财源广进,又因形圆,寓意全家团圆。张籍家的除夕请年饺子今次用的是白菘肉馅,因肉馅饺子饱满,寓意生活富足,平安吉祥。

    这也是张籍这具身体印象中过年放的肉最多的一次饺子,小时候顶多放些油渣罢了,就那些油渣张母还要仔细的每个饺子中拨上一点点分匀,可以说几乎无任何肉味。哪像现在,老远就能闻着饺子馅香。

    天色已黑,村中不时响起鞭炮声,张籍家也放了几挂鞭炮。

    饺子煮好装盘端到桌上,小妹嘴馋抄起筷子就要去夹,还没碰到饺子,就被张母打开了手,引得小妹咬着筷子头,颇为委屈。原来在晚饭开始前,张父还要举行“请神”仪式,即在住地西方的空地上焚香烧纸,燃放鞭炮,请列祖列宗的灵魂回家过年,称之“请年”。

    乡人们大多信佛,这个请神的习俗也是源于佛教,众人皆信列祖列宗去世后住在西方极乐世界。

    请神仪式结束返回庭院时,张父还在门口地面上横放一根木杠,这称做拴马杠,意为骑着骏马下界的祖宗们拴马之用。虽然外面寒冷,但是正屋的大门还是开着的,因为祖宗请回家时,门要敞着。

    最后张父焚香带着众人向着香案上的排位叩拜,这才算请神仪式结束。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最令小孩子期待的当然是除夕之夜,因为这一晚不仅能美美的吃一顿饺子,还能得到压岁钱。张籍和张卫现在已经算是立业,不能当做小孩子了,自然没有了压岁钱一说。

    而小妹则是收货颇丰了,往年也就罢了,压岁钱不过一两个铜板意思意思,今时今刻,张父张母张籍张卫包括杜十娘五人,皆是一两银子起步,这不过一晚上,小妹就得了十多两银子,抵得上大明农民一年的劳作所得。

    在全家人的欢乐声中,众人一同守岁,辞旧迎新。

    随着夜色越来越深,逐渐有抵不住困意的,便被唤去屋里休息。

    大明的夜晚没有各种打折促销、也没有热闹的春节晚会,但是年味却浓的那样醉人!

第二百二十章 媒人上门(上)() 
    过了除夕便是初一,癸未年的大年初一在一场大雪中到来。

    雪向来是一个很美妙的事物,在民间更把雪当成一种征兆,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等等。下雪能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激动,尤其是在这“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新年之日。

    落雪的乡村,不需墨染,便是一副诗意的画卷。在这辞旧迎新之日,乡间童子们换上新衣,不再贪恋温暖的被窝,嗷嗷叫着呼朋唤友外出玩雪去了。不一会儿,洁白的雪地上落满了小脚印,一时间,冻得红扑扑的熊孩子便将一片洁白的画卷弄的跟狗啃猪拱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