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100章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00章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大的福气。若是真成了,自己这媒人岂不是也沾了光。

    张母闻言,脸色一变,未等说话,旁边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

    “他大娘我可是有啥说啥,这个阿华家小女儿我也见过,模样倒是周正,可我听说那性子,啧啧,泼辣的狠呐!”

    另一个妇女刚听那个阿婆说完就起身不干了,这说话也是直来直去,直接哪壶不开提哪壶,取个泼辣的儿媳妇,大多数做老婆婆的都不愿意。

    听着有人帮着自己拒绝,张母舒了一口气,关于自家儿子的终身大事她的心里有谱着呢。不过还没等张母这口气舒到底。刚才帮着自己的那个妇女又开口了,直接让张母这口气又顶上来了。

    “要我说啊,我三姑家的二女儿知书达理,她爷爷中过秀才,这不正门当户对,而且长的那才叫一个水灵,就是刘家庄的,他大娘,你应该见过的吧。多好的姑娘啊,就我听说啊,光是媒人都将门槛踩低了三寸……”

    这妇女把那个阿婆介绍的贬低了一番之后,就把她三姑家的二女儿说成一朵花了,其义不言而喻,这个官太太的媒婆她也想当!

    “算了吧,你三姑家的二女儿挑来挑去,都十七了,比阿籍大两岁多呢,要我说啊,还是我大姨家的。。。。。。”

    又一个大妈不甘示弱挺身而出了,不一会儿一个接一个出声发言,都是一个意思,同样的套路,同样语气,同样的目的。

    七嘴八舌的把张籍家的厨房给整的像进了一群鸭子似的,呱呱呱,嘈杂无比,看她们的语气仿佛张籍若是能娶了她们家的亲戚女儿,就占了大便宜一般。

    这好一顿聒噪,直把张母吵得脑仁疼。

第一百九十六章 牌坊() 
却说众多乡亲想攀张籍家这门亲事,吵得张母心中甚是烦乱,但碍于情面又不好说些什么,只得任由这些人在院里争来争去,皆颇有几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意思。

    这些亲戚乡亲们提到的这些姑娘,有些张母也见过,说实话在乡间还算不错的,尤其是那个秀才家的女儿,但是现在张母心中有了主意,和知根知底的杜十娘相比,她们就差的的太多了。

    杜十娘勤劳能干,善良孝顺,漂亮懂事这些都是自己看在眼里的,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张母觉得杜十娘特别旺夫,自从自家儿子带回来这姑娘,那是连过县府院三试,取了小三元,今次又中了解元,在张母心里这一点是哪家姑娘都比不上的。

    这些姑姑婶婶、大娘阿婆们围着灶台旁的张母争相恐后给张籍介绍对象,而且越说越顺嘴,刚好杜十娘进了厨房,听了个真真切切,少女闻言柳眉倒竖,哐当一声盖上锅盖。

    “我家籍哥哥举业为重,还不忙着成家哩,各位婶婶大娘们费心了。倒是我家二郎,平日里在城中书坊一个人操持营生,身边缺个照应的屋里人,我看刚才说的那些姑娘倒是不错,娘,你觉得呢?”杜十娘的这番话,夹枪带棒很是不客气,怼得一众婆姨没了话说。

    “咳咳咳,十娘说的是,我家阿籍举业为重,再说我也给他相中了人家,有了安排。倒是我家二郎还没有着落。”不善言辞的张母看到杜十娘过来解围不禁大喜,咳嗽了一声顺着少女的话头就说了下去。

    院子里都快打起来的七大姑八大姨顿时安静了,但这只是一会儿,便又问起来是谁家的娘啊,长的怎么样啊,品性怎么样啊之类的。

    也有心思转的快的,早就听说张家二郎张卫在城中做着书坊生意,买卖不错,收入颇丰,穿着打扮也很是体面,这嫁不了解元郎嫁给解元郎的弟弟也是不错啊,至少比那些土里刨食的穷汉好多了。

    顿时七大姑八大姨们转变目标,又向张母推荐亲戚家的姑娘给张家二郎张卫。

    对张籍的婚事有了安排,但张卫这边还没有着落,因此张母对二儿子的婚事十分关心,见乡亲们提起,不禁仔细的问起那些姑娘的情况来,一时间厨房内有是一片嘈杂喧腾。

    看到这话题转移到了张卫身上,不再有人给张籍介绍,那边杜十娘才放下心来,悄然离去。

    ……

    朝廷报喜的这一白天,就这么喜庆喧闹的过去了,下午时候城中来的同窗、官员和报喜队伍都一同离开,张家的屋中现在还没走的就剩下张大户一家人了。

    “阿和,这籍哥儿能考中解元,也是祖先庇佑,我打算召集族中远近旁支前来祭祖,再打一副解元牌匾供入祠堂,对了还要在村口建一个大大的牌坊……”张大户越说越高兴,这是在旁支面前露脸,彰显本家实力的大好机会啊。

    “这前一段时间重修祠堂才刚让其他几支前来,间隔这么短怕是有些不好吧……”张父有些迟疑的又道,“还有在做一个解元牌匾还行,这建解元牌坊,花费可就大了。”

    “间隔短?没什么不好的,咱们张家本支几十年没出过举人了,况且咱家籍哥儿还是中的解元,举人中的头名,让他们来祭祖是全族的福气。至于牌匾和牌坊,你不用操心,一切都族里出。”张大户笑着说道。

    说起这解元匾额和牌坊,就不得不说一下乡试举人们的一些中式后的官面福利。

    举人匾额按名次分共有五种,第一种自然是乡试第一名的解元匾额;

    第二种是乡试第二名的亚元匾额;第三种是乡试三四五名的经魁匾额;

    第四种是第六名的亚魁匾额。之所以称之为亚魁,是因为乡试填榜时,先取出五经魁后高置榜前,再从第六名开始填榜,故而乡试第六名为正榜之首,列于经魁之下,称为亚魁;

    第五种是文魁匾额。因为乡试第六名之后的中式举子,皆称为文魁。

    在乡试之后,朝廷会颁给每个乡试举人,二十两银子用于打造牌坊匾额,这也叫做牌坊银。

    牌坊银就是资助你在门前树个牌坊,立在乡间,让过往人称颂的。至于匾额则悬挂住宅大门之上,解元就在匾额上大大地写上两个字解元,亚元就竖亚元匾额,至于经魁,亚魁,文魁,一等一等的必须如实而写。牌坊和匾额都是有一定规制的,当然事情到了乡间,资财颇丰的人家往往会稍微逾制,不过这毕竟是喜事,民不举官不究,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习俗。

    这一块牌坊,一块匾额,代表着主人或者家族一生的荣耀,百年之后或许子孙已不知你的名字,家族或许已是败落,但是只要外人见到你家宅上的匾额,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声,知道这一家曾是书香门第,至少是出过举人的。

    解元的牌坊和牌匾当然要比普通举人来的规格高,这次州学和贡院一共给了三十五两,一并由王同知交给了张籍,以农民三四年的全家收入来建造一个牌坊,那自然是雄伟壮观的多。

    自己有牌坊银,那就不能让张大户出这个钱,解元郎也是要面子的不是,因此张籍出言道:“这个牌坊和牌匾还是我自家来做,不好总是占族中的光。”

    争持一番后,最终决定由张大户来主持祭祀并找泥瓦匠和木工,至于牌匾和牌坊的银子是由张籍家来出的。

    商定这一事后,张大户一家也离开了。

    忙碌了一天,兴奋了一天,张家众人都是极为疲累,闲话几句后各自回房休息。

    正此时,这个乡下的村子中,鸡犬入窝,夜深人静,秋月当空,其光如水。

    越近冬天这夜晚的月亮就显得离地面近了很多,仿佛爬上山头就可一摸到一般,再细细看来,那半圆形的月亮上影影绰绰,不知是否有月里嫦娥和那捣药玉兔……

第一百九十七章 投献与诡寄() 
深秋难得有这么晴朗的天气,碧蓝的天空上,橘红色的太阳高悬,除却阴影处但凡是阳光所照之地,都显得格外和煦。

    张籍的二弟张卫,这些日子不堪媒人的烦扰,提前回城了,而张籍因为要等到牌坊落成祭祖之后再走,所以一直呆在乡下老家中。

    不得不说从秀才到举人是身份地位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不张籍中举消息传出后的第二天,就有许多乡人前来投献,来的人中甚至有二十多里外的焦庄农户。

    张籍出外访友还没走到家,就听到自家院子里人声鼎沸,跟赶集似的。

    “张老爷回来了!”

    “张老爷回来了!”

    张籍刚推开院门,还没踏入一步,就听到院子里无数个兴奋的声音传了出来。要不是张籍见到院里大多是熟识的乡亲,单看那目光,还以为是来打家劫舍的土匪呢。

    张父一脸无奈的坐在正屋门口的椅子上,他对眼前的这一切不知所以,正等着自己回来解决。

    张老爷?

    张籍看着面前的乡亲们,最大的一个都有五十多岁了,十五岁就被称作老爷,是把自己叫老了呢,还是把自己叫老了呢。

    张籍闻言腹诽了几句,嘴角微微抽搐,抬脚进门道:“众位乡亲们,不知今日到此何事?”

    这话还没说完便被院子里兴奋的人群给围住了。

    只见刚才那五十多岁的老大爷语气又是恭敬,又是激动的说道:“小老儿种田可是一把好手,恳请张老爷收留,做牛做在所不辞……”

    又有一个身着打着补丁衣服的老爷子,很是恭谨来到张籍跟前道:“张老爷,小老儿侍弄牲口可是一把好手,有我在保证把咱家的耕牛养的膘肥体壮,耕起地来一头顶两头使。”

    “张老爷,咱家是举人家了,这老太太和家里小姐怎么能再下厨房,我是刘家庄的你三婶的二叔的七舅公家的老刘头,原来在城里做过十几年的掌勺,让我一家子来管咱家的厨房,保准吃饭香,还得天天不重样。”一个脑袋大脖子粗,很是有些白胖的老大爷说道。

    “张老爷你是读书人,免不了出门在外,常在外面行走总得有个人使唤,俺是粗人,可是有的是力气,让俺当个家丁吧!”

    “张老爷,我家这个小子,原来跟随他爷在城里走动,地头上都熟,让他做个长随给您跑前跑后咋样?”一个看上去很朴实的乡农好不容易插上话,急急的又道,“还有我这两妮儿,都是黄花大闺女,留下她们给老爷您端个茶、倒个水吧,干活可利索了……要是……要是老爷您看得上眼,暖床也使的,那是他们的福分……”

    “张老爷,俺家有地十亩,甘愿献上,年年交租……”

    “俺会种田!”

    “俺能驾车!”

    “张老爷您就收下我们吧。”一群人七嘴八舌的都围了过来,争先恐后的自我推荐。

    张籍看着那说能中田的老大爷不由得想说,大爷就您这风一吹就倒的体格,还是回家多歇着。还有那说让家中小子做长随的,不过是七八岁的顽童,还留着两条大鼻涕,是这顽童来帮我忙,还是是让我带孩子啊。

    最扯的就是那两个说能暖床的小丫头,初时张籍还颇有点男人的小期待,但顺着那人的眼神看过去,得,是两个身子单薄,扎着牛角辫的小萝莉,看那年龄,这有六岁吗?这年纪也能暖床?

    要是都留下来,家里岂不是要变成了养老院和托儿所?

    看着院子里争先恐后自荐为奴为仆的人们,张籍一脑门子头疼,这就是大明朝所谓的投献和诡寄田地了吧。对于这诡寄和投献,张籍也是有所了解的。

    为何有人称穷秀才和富举人?其中的奥妙也在于此。秀才可以穷得一文不明,但中了举人后就与苦难日子说再见了,那是因为秀才仅可免自身及一口的徭役,和十五亩地的赋税;而举人可以免除全家的徭役,这里的全家包括家丁仆人长工等等,还有名下几乎所有土地的赋税,逼不得已时,就算是捐献也捐不了几个,比正常交税少了许多。

    自古以来聪明人就有的是,大人物有大智慧,小人物有小聪明,于是乎这么一个漏洞就被老百姓们研究出来了,这不是朝廷对于官员、举人之家都不收税、不征徭役吗?

    那好,老百姓们就想了,我要是成为官员、举人家人那不就同样免税免徭役了吗,怎么成呢,投献人身,诡寄土地成为佃户家仆即可。

    这就跟我国以前港澳台资、外企在内地建厂办企业享受土地水电税费等各种优惠的时候,很多人挖空心思拐弯抹角找个港澳台资或者外国的股东,挂个外资的牌子避税,跟这大明朝的人身投献,土地诡寄差不多。

    所以说举人突然中举后,一夜之间名下土地多个上百亩,家丁仆从多了几十口子这都是很正常的事,这都是别人人身投献和将田地寄在你的名下,以此逃避赋税徭役的。

    人身投献和诡寄田地这对张籍一家当然是好事,这也是掌权者的优势,嗯,也就是所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