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主神王爷 >

第219章

大宋主神王爷-第219章

小说: 大宋主神王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到其中一人,甚至于永远不睡觉,或者只要稍睡一个小时以内就足够有精神了。

    此时此刻,仅仅深夜二三点钟,也是其它人睡眠最重的时候,朱子龙的分身就完成了他的睡眠任务。从床上起来,来回在房间里跨步而行。

    他在想什么?

    他在想要不要现在,就暗杀掉这耶律大石和萧干!

    再过几年,甚至于因为蝴蝶效应,过个不到一年都有可能。到时,童贯大军进攻燕京时,若无重大变故,只怕仍然会被这两人打了个落花流水。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耶律大石还没有到达他人生巅峰之时,欠缺一些历练和沉稳。就像是一头就要快成年的狮子,只要经历磨砺之后,就可以成为狮子王。

    萧干则已经显露出了复兴奚人的大志端倪,可谓正是老狐狸正当年之时。二者一对比,反之他现在的威胁更大。

    …

    做为一个现代人,朱子龙的本体在穿越之间,混迹于不少网络论坛之内。也曾听闻一些所谓的专家和高手们,说过什么历史乃是由无数偶然构成的必然,改变其中的一些因素,或许可以改变几个历史事件,却远远不足以扭转历史的进程。

    所以,谁要是穿越回到过去之后,杀掉一些特定的历史名人,历史的走向还是会走向老路。大有杀了李世民还会有王世民,杀了曹操还有刘操,马操,总之后来人多不胜数的意思。

    一种穿越也是做无用功的假设!

    对此,朱子龙不宵一顾。

    你要和我说平行世界,一修改就出新副本,我tm还相信一些。你要说历史杀掉一些特定时期的人,不能修改,简直就是扯淡。

    就拿现在来说吧,要是当皇帝的是朱子龙,而不是那个赵佶,你认为在一个先知的带队下。辽国会是大宋的对手?甚至于朱子龙不用当皇帝,他现在都有信心修改历史。

    再打个比方,若有人提前杀了武则天,中国历史上能不能再出个女皇就真不好说了。

    朱子龙的分身终是坐回床上,合上双眼前,忽然又生出一个念头:“或许我应该现在就用马蜂将军,过去偷偷观察一下为好。若能找到机会杀掉耶律大石和萧干,就算搭上分身的小命也是值得的,反正分身是可以重生的,只要有点数几乎就是超级死士兵一个,怕啥!”

    想到就做,稍时朱子龙分身就从个人空间里召唤出马蜂将军。

    然而,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再加上此时已经距离天亮只有三四个小时左右,马蜂将军转了一圈后,始终是没有找到耶律大石和萧干的府上在哪里。毕竟对这里不熟呀!

    而且也不好特意去问,毕竟使团是住使馆的,当地官员也不得特意相交于他们。而他们的目的在这里也只是中转一下,住个一两天就要重新起启,向辽国首都前进。

    等到快起启的那一天,朱子龙终于是找到了耶律大石和萧干的府上,但是却已经时间上来不及了。只得记下这地方,恨恨的跟着使团继续向辽国首都前进。

    此时的马植还没有暴露内奸的身份,一路上奉了旨意,跟随使团一起向辽都前进。同行的除了数百骑燕京府的铁骑之外,又有大车若干,队伍的规模越发的扩大数倍。

    一路上但凡有人土风情,马植除了像童贯说明,也会向使团里的其它人说明一下。一来二去,朱子龙的分身特意和他搭话,也混了个脸熟般的交情,倒也无话不说。

    一连数天,使团一路向东,途经蓟州,滦州,左边始终是远远望见一条高大的山脉。

    朱子龙把一路上的所有都记下,特别是路线图。更是强行记下,为自己以后收复燕云十六州混个眼熟。恨不得把路边一棵树都刻在心里,至于行经各处的地理态势,更加不容放过。

    更将沿路的一些部落势力,以及特别要塞更是全盘记下。

    又过了几日,北边的一道山脉也越来越近,到了眼前,陡然下降,眼前一马平川,豁然开朗。山脉的尽头越行越近,眼前陡然出现雄关一座。左襟山而右带海。朱子龙的分身不由的心动!

    混然不绝的脱口而出,道:“当真是好壮观,眼前莫不是两京锁钥无双地的,万里长城第一关!榆关尔?”

    马植在一边连忙笑道:“贺次使果然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没错,此关因山名榆山,关前有河名榆水,故而得名。正是榆关也!”

    隋文帝开皇年间设临渝关,此时还是这个名字。说起来可能后来人很陌生,但是只有朱子龙分身知道,此关后世的大名则是无人不知。

    因为那个时候它叫山海关,换了个很是让人无法忘记的新名字!

    ……

第432章 小冰河时期!() 
    隋文帝开皇年间设临渝关。明洪武十四年九月,大将军徐达在今山海关置山海卫,并将榆关之“关”移于山海关,故山海关有“榆关”之别名。又将榆关驿迁到今深河,仍沿用其名。

    尽管历尽沧桑变迁,“榆关”这一古老的地名一直延续至今。

    当然,此地也不全然是正宗的山海关,因为只是借用其名,双方的距离也不算远,可同为互角之势!

    在后世,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再向前走,关下有一座庙。上面贞女庙三个字格外显眼!

    看到这几个字,朱子龙的分身不用马植介绍也知道是啥情况了,想来也应该是孟姜女庙。孟姜女庙又称贞女祠,位于山海关城东约6公里的望夫石村后山岗上。庙围墙内占地1。6亩。

    在后世来参观的话,只能看到几片残砖,以及后来新修的假庙。如今倒是看了个真货,不过看看这模样,和其它地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唯一特别的地方,是殿后有“望夫石”,石上有坑,传为孟姜女望夫足迹。庙东南4公里渤海中有两块礁石,传为孟姜女坟。只是想来也是假的!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当然,这故事和许多传说一样,都是假的。

    清道光长清县志引旧志说长城:“县治东南九十里。说者云县治迤南七十里五道岭,岭入东为长城铺,土人因长城而建姜烈女祠。”史学家顾颉刚说:“从张夏到泰安道中的长城铺就是孟姜故里,其地有姜女庙。”

    故事流传较远和民间的以讹传讹,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称范杞梁、万喜良、范喜良、万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

    更有人说哭倒的不是秦长城,而是齐长城。权当读懂故事后面的喻意就行,真实性,呵呵,呵呵,呵呵。

    …

    此地还是驿站,使团到了这里,也正中转休息。

    朱子龙的分身到了这样的名胜之地,自然要游览一番,后世他的本体是来过这山海关的,不过那时的城关一个是跟团旅游,行色丛丛。二个是后来番新的,其实大多是现代货,连高仿都算不上。

    许多细微处似是而非,想来还是亲自出马,看看原装货,才不枉此行。

    只是,辽人也不是傻子,这里同样现在也是军事要地。他一个外国使者自然没法随便乱看,乱看。让马植帮忙说情,总算得了守军允许,让他上城楼远眺一番。但也仅如此!

    看来,人无完人,事无完事,此理一通百通。到哪个时代也是如此,只让朱子龙的分身恨恨的心想,只道那天将此地收复,定要好生的看个够才是。

    马植见他到了城关上面东张西望,兴致颇高的模样,打趣道:“贺次使今日出口成章,不如赋诗一首,流传后世如何?”

    这明显像拍马屁一样的话语,让朱子龙的分身脸上闪过一丝红晕的同时,也心升了一股不服输的想法。

    当下搜肠刮肚,想了一下,一合掌,有了,呵!

    下一秒,朱子龙的分身信步而走,背着手,眯缝着眼睛望了望海面上,一走一装比式的吟诵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山海关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词很对众人胃口,连守军在此地的辽人听了也感觉不错。当下以马植等人为守,林冲等人为副,加上当地的辽兵,汉兵,齐齐喝彩道:“好词,好词,当真是好词!”

    眼看众人这般的喝彩,朱子龙分身心中得意的很,心想也不枉我又借名词一首。要是这首后世太祖的浪淘沙北戴河也镇不住你们,那就真是有鬼了。

    要知道,太祖这词非常人所能及。

    又恰好是在这山海关附近的北戴河所作,地点配合的天衣无缝。词中所描绘的景色,在一帮子形容的景色面前,更是添加了许多加层的艺术作用。

    加上宋人好词,而辽人汉化的也很高,就算是文盲也能知出个一二所以然出来。自然是让人吹棒!

    …

    此日出了这山海关,驿道两旁的农地渐渐稀少,人影也开始单一起来,想来边塞的寒风咆哮肆虐,吹得人骨子里都透出寒意来。

    厚重皮裘也挡不住一股侵人的寒气,想来这边地属北边,一年四条也是分别不大。以寒冷为主,倒也贴切了塞外种族从古到今以来的地处之模。

    所谓,寒门易出贵子,坚强使人强大。当真是过于富贵,只会懒了人心。

    再向前走,可就是到了后世的哈尔滨附近了。

    经常是零下十几二十度的低温,看这架势,还没到头就这般,想想莫不是也地处另一个小冰河时期?

    想到这,朱子龙分身心里就是咯冬一下暗响!

    后几百年后,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强大的明王朝开始由盛转衰,虽然后面有个几次中兴,但是仍然无法彻底振兴明朝昔日的强盛,特别到了万历十年后,万历皇帝竟30年不上朝,不理朝政,有人说,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但也有公认的一个原因是,加上赶上小冰河时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然而,其实少有人知道的是,小冰河时期并不是明朝的专利。历史上有四次小冰河时期,都是一个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

    ……!

第433章 半夜使团遇袭!() 
    什么叫小冰河时期?极度寒冷,天气大旱,根据历史学家谈迁,写了一本叫北游录的书,书中的一段记载,可以还原小冰期时中国江南的寒冷程度。

    1653年(顺治十年)阳历7月底,谈迁从家乡杭州出发,由运河坐船前往北京;11月7日,他到达天津,到18日运河就封冻了。

    谈迁在北京住了三年,1656年(顺治十三年)阳历3月,等到3月7日,运河开冻,他坐船南返。由谈迁的记载可以推算出,顺治年间,北运河每年封冻的时间长达110天,比上世纪50年代,华北最冷冬天时北运河封冻的时间还要长。

    小冰河时期的气温极度寒冷,北方大旱,导致了田地荒废,粮食产量骤然下降,直接摧毁明朝。老百姓没有饭吃,自然是要造反,崇祯皇帝即位后,各种天灾不断,导致明朝失去赋税来源。

    明朝灭亡的前10多天,崇祯帝已经穷到没钱支付军费,哭着求大臣捐款,然而却没一个人肯捐。

    然而,明朝不是倒霉的最后一个,也不是第一个。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五代、北宋其实也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波动时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也就是说,在明朝以前就有记载的就有四次,而宋朝是第三次。

    嗯,说起这个,朱子龙似乎记的穿越前,有21世纪专家说过。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第五次“小冰河期”。

    持续时间长达不可思议的70年,嗯,也不知道那边的人类现在过的怎么样了。

    宋人对此行的寒冷有些不太适应,辽人却好像早就习惯成自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