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刘据揉了揉额头,他想起来了。
四年前他的恩师,瑕丘江公上书给他,说:自秦世以来,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奸以待下;惧宰臣之不修,立监刺以董之,畏监督之曲容,设司察以纠之。故人怀异心,上下姝务,小人以此陷害君子、忠良之士,元光以来,冤案无算,愿罢诸监御史,则君子用德,地方自治之!
他看了以后觉得很对,就写了个公文给御史大夫衙门。
时任御史大夫是赵周,这位老大人对他素来爱护,没有多问就撤回了他的食邑诸县的监御史。
但刘据并不后悔。
因为这个世道已经崩坏了。
百姓们争相攀比,诸侯列侯,奢靡之风日盛一日,国家穷兵黩武,将军们为了军功,不断的挑起战争。
汉室几乎三年一小征,五年一大征。
在这样的乱世,礼乐崩坏。
若不选用道德之士,君子之吏,重新修复民心,使百姓重回淳朴。
天下岂非要乱套了?
所以,他想了想,道:“那去诏家令来问一问,看看有无此事吧!”
对于家令郑全,他是很信任的。
此人出生名门,其父郑当时天下知名。
自入东宫以来,上下大小事务,都经他手,人人赞誉,都说郑家令是管夷吾一般的大才!
于是,马上就有人奉命去招家令。
大约两刻钟后,太子家令郑全就带着几个幕僚,趋步入殿,走到刘据面前,拜道:“听说家上有事相招,未知是何事?”
“郁夷县发生了旱灾,家令可知?”刘据问道。
“臣已知!也已经行文郁夷有司,令其勤修道德,沐浴焚香,祷告上苍……若其心诚,则天必雨!”郑全毫不犹豫,斩钉截铁的拜道,然后反问:“家上招臣,只是为此事?”
入东宫七八年了,郑全早就摸清楚了这位储君的个性。
他是一个仁厚之主,从来不会追责和斥责下属、臣子、宾客。
没看到数日前,左传诸生,哪怕犯了欺君之罪,也得以给赐盘缠,厚赏遣散吗?
所以,在刘据面前,郑全素来是理直气壮的。
“这样啊……”刘据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但,郑全所说,似乎也没有错啊。
老师们不是说了吗?
灾害、天变,是上苍示警,对人君或者官吏们的行为的惩罚和警告。
只要勤修道德,持身立正,那么灾厄自去,天下安康。
譬如成康之际,就是因为圣君在朝,君子修德,是故山川不崩,河谷不塞,天下安宁。
郑全一看刘据的神色和模样,心里面就有数了。
他再次拜道:“家上怎么忽然问起此事?可是有小人挑拨?”
一副理所当然和毋庸置疑的模样。
张越见了,都有些不忍直视了。
这位太子,这位储君,真是刘氏的储君吗?
怕是当年的惠帝,也不过如此吧?
惠帝当年被曹参逮着一顿乱喷,也知道回几句嘴。
这位倒好,被臣子骑在脑袋上了,还以为对方是为了他好……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刘据这一系,都是这样的主。
宣帝还好,因为长于民间,所以杀伐果断,成就一代伟业。
但从元帝开始,就一个比一个优柔了。
也一个比一个性格好了。
终于让西汉王朝,亡于士族豪强之手。
没有办法,张越只好理了理衣冠,出列拜道:“家上,臣以为郑家令所言所行,包藏祸心!请家上惩治之!”
“如若不能,臣只好上书天子,奏报此事!”
张越现在也算是看明白了,自己若不把事情的严重性挑明白了,这位太子,这位储君,恐怕还会选择和稀泥。
甚至会偏帮郑全。
君不见,巫蛊之祸里,他一直等到江充等人当着他的面,从东宫挖出巫蛊木偶,才忍无可忍,斩杀了江充的吗?
若是如此的话,郁夷县的百姓的作物,就都要被太阳烤死了!
所以,张越也就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了。
刘据一听,有些慌张,连忙起身,对张越道:“张侍中何至于此?”
郑全也被吓了一跳,此事若被天子知道了……
自己恐怕就要被吊起来扒皮抽筋!
那位陛下,可不是眼前这位太子这样的和善之主。
在他面前,从无什么情义,与他也讲不了什么道德。
他发起飙来,六亲不认!
只是,自己服软事小,让出此事的主导权事大。
若被此人得逞,那么以后他就会不断借长孙之手,插手东宫之事。
他这个家令还有什么威风?
更重要的是,郁夷县的事情,可不仅仅是郁夷县的事情。
牵一发而动全身。
郁夷的旱灾救了,其他地方的旱灾要不要救了。
都救了,他吃什么?
此番,各县的豪强,为了这场盛宴,可没少给他送礼。
一念及此,郑全也顾不得天子发飙了,天子发飙,那是以后,而且自己还有太子庇护,天子最多责罚自己几句。
但若此时被落了脸面,那就损失大了。
更会失去江公的信任,没有江公的帮衬,他还怎么维持自己‘管夷吾’的人设?
“家上,难道家上宁肯信张侍中,也不肯信臣吗?”
“好叫家上知晓,张侍中欲救灾之法,臣也略有所知,不过凿井取水,架设桔槔而已……”
“欲凿井,就会抽调徭役,胥吏难免上下其手,百姓必定叫苦连连……”
“而架设桔槔,就更了不得了!”
“机变械饰,祸乱人心啊!”
“倘若百姓用了这机械之力,产生了依赖,时间一长,则机心自生,巧诈之风盛也!”
“还是令官吏修德,感动上苍,最为合适!”
张越听着,真是目瞪口呆,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情。
能把盘剥百姓,鱼肉人民,说的如此大义凛然。
看来这儒家的犬儒们,还真是一脉相乘啊!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张越叹息了一声,拜道:“家上,臣以为郑家令恐怕已经为杨朱之学所侵蚀,要祸乱天下了啊!请家上立刻缉捕,并搜查家令之居所,必有所得!”
刘据从来没有遇到这种局面。
一边是自己信任的大臣,一边是自己儿子的辅佐大臣,他老爹钦点的侍中。
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偏偏这两人,都是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模样。
现在,他们一个喊着‘他是小人’,另外一个大叫着‘他是杨朱余孽’。
该怎么办呢?
刘据抚着额头,感到头疼无比!
唉!
大家君子之间,坐下来好好说话、商量,难道就不行,非要这样!
第一百五十章 针锋相对(1)()
郑全怒目瞪着张越,心里面仿佛在燃烧。【。aiyoushenm】
杨朱之学?
好大的帽子啊……
“张侍中,可莫要血口喷人……”郑全觉得,自己的牙齿都在咯咯咯的响了起来。
想他郑全,何等人才?
乃父郑当时,天下名臣,虽然做官的时候没有什么政绩,反倒屡次做疵了事情,被当今所责罚。
但,朋友多啊!
所以,集天下赞誉于一身。
连张汤、公孙弘这样的权臣,也是很羡慕。
郑全从出生开始,就耳闻目濡了乃父的威风。
当官就是交朋友。
你好我好大家好。
至于泥腿子们?平时无聊可以感叹一下,生民多难,再引用一下屈子的诗句以自比。
周围文人,自然纷纷称颂。
都说郑公忧国忧民,当世屈子。
真要有事了,泥腿子小老百姓,立刻就被开除出了‘人民’的行列。
一个字都不会提农民,而是大讲特讲士绅官宦的重要性。
出仕十几年,郑全靠着这套做官手法,一路平布青云。
虽然没有政绩,甚至没有做过任何一件实事。
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大受赞誉。
尤其是受命为太子家令后,东宫上下,博望苑内外,谁不竖起大拇指,赞他几句?
这就更让他深信,这确实是做官的捷径。
假如躺着就能升官,为什么要辛辛苦苦的去做事?
也就今天,也就现在,第一次遇到了诘难,遭到了攻仵。
这自然是格外的恼怒。
“呵呵……”张越闻言,冷笑不已。
“郑家令错非受了杨朱之说的侵蚀,又安能冷血至斯?”
“郁夷百姓,一万余人,无论老弱妇孺青壮,皆在受干旱之苦,家令却能于家上之前,理直气壮,心安理得的大谈什么‘机变械饰,修德用文’,家令的良心恐怕都被狗吃了!”
郑全听的头皮炸裂,狠狠的看着张越,道:“本官何曾不管郁夷百姓了?本官说了,天旱,是官吏不修德,故上苍示警,若官吏潜心修德,沐浴祷告,则天必雨!”
“张侍中不去劝郁夷官吏诚心修德,却在家上面前胡言乱话,诋毁大臣,究竟安的是什么心?”
说着,他就转身对刘据拜道:“请家上即刻驱逐此子,不然,臣请乞骸骨!”
这就是要逼宫了。
以郑全对刘据的了解来看,这位储君是很难抵挡这样的招数的。
果然,刘据一听就慌了。
他连忙起身对郑全道:“郑家令何至于此?”
郑全是郑当时的嫡子。
而郑当时曾经历任鲁国中尉、济南太守、右内史、太子詹事、大司农、丞相长史、汝南太守。
在世之日,交际满天下,连三越和匈奴也有人听说过他的名声。
朝野内外,更是一致赞誉。
认为是名臣,是当世君子。
也就是他爹,当今天子似乎不怎么认同。
曾经说过:吾并斩若属也!这样的气话。
但天子也只是说说气话而已,并不能真的将郑当时怎么办。
事实是,郑家在现在的汉室官场,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
郑当时的子侄中,出任地方两千石的官吏,有七八人之多。
而他的亲朋世交好友,为官者更是不计其数。
若郑全拂袖而去,等于他凭空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
这对于现在备受天子斥责的他,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
要知道,现在,他这个储君,很不得军队的信任。
尤其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在军队里上跳下蹿,到处散播他的坏话,使得很多边关将领,看他的眼神都是带着怀疑和犹豫的。
若失去了郑家和郑家的朋友们在官场上的帮衬,恐怕,他的日子就要很难过了。
但看着张越,他就更发愁了。
刘据太清楚,自己的父亲对于这个年轻的侍中的看重程度了。
惹毛了这个侍中,他一怒之下上书君前,那就完蛋了。
恐怕明天就有御史拿着天子节来问罪自己,顺便将郑全抓起来,丢进执金吾的船狱之中。
没有办法,他只能对张越也拱手道:“张侍中,孤觉得,侍中可能对郑家令有所误解……”
刘据想和稀泥。
但,张越和郑全,却都不肯答应。
张越不答应,是因为不屑与郑全媾和。
张越很清楚,只要他答应了,哪怕只是稍微退让一步,未来他就会退让十步百步,终于变成了和郑全一样的人。
一样的人渣!
与其那样,倒不如现在就给自己来一刀,省的将来自己恶心自己。
郑全不答应,就更简单了。
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占了上风了。
太子偏向他了,他为什么要与这个蛊惑了长孙的小人妥协?
所以,郑全马上就道:“家上,臣闻之,道不同不相为谋,侍中张子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诬陷臣为杨朱之士,臣绝不与之妥协!”
刘据一下子就愣住了。
一直在一边旁听的刘进,也是叹了口气。
他看不下去了!
“父亲……”刘进长身而拜:“儿臣以为,郑家令恐怕中杨朱之毒已深了……”
郑全闻言,如遭雷击!
刘据更是不敢相信的看着自己的长子。
在他们的印象里,刘进从小就是一个乖宝宝。
读书认真,学习刻苦,更紧要的是性格和善,无论在谁面前,都不摆架子。
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就听着刘进说道:“儿臣从小,就听老师们说‘仁以爱人,义以正己’,父亲也教诲儿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