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门阀 >

第700章

我要做门阀-第700章

小说: 我要做门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是解仇仪式!

    多个羌人豪种的首领,聚集在一起,通过族群内部的萨满祭司,举行通灵仪式,在其祖先与族人面前,这些首领歃血为盟,共同发誓,放弃曾经的一切仇恨,解除过去的所有矛盾。

    并用他们的祖先和信奉的神的名字共同宣誓,保证听从一个被选举出来的首领的指挥。

    解仇仪式后,这些宣誓后的羌种们,就会像洪水一样,倾泻而出,攻击和毁灭他们见到的所有城市、村寨和障塞。

    杀光所有他们见到的敌人。

    并抢光、烧光当地的一切财富、牲畜。

    这就是羌乱!

    在过去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上,屡见不鲜,延绵不绝,似乎无可阻止的大灾祸!

    哪怕是曾经的西域霸主月氏、草原霸主匈奴,也无可奈何的灾祸。

    直至元鼎六年,将军李息与中郎将徐自为,率军平息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羌乱。

    斩首十五万,俘虏十万。

    并将数不清的羌人首级,堆磊成为京观,筑于湟水两岸。

    然后,汉室又花了三年时间,建造起一条以令居为核心的边墙,设立护羌校尉官署,并将大批大批的生羌驱逐进湟水以西的高原。

    又将月氏义从,迁徙至湟水流域,命令他们镇守此地,严防西羌南迁。

    这才让羌乱在过去二十多年内,未再大规模发作。

    如今,他们再次站在一起……

    还要举行解仇仪式?

    李广利冷哼了一声,道“竖子以为吾刀不快?”

    但内心的酸爽,却是无法形容!

    羌人?

    除了数量之外,在李广利眼里真的是一无是处!

    他们最好的武器,也不过是青铜制品。

    绝大多数人,还在使用石制武器和木矛。

    而且,几乎没有什么组织,只会乱哄哄的前进和慌不择路的逃命。

    简直就是最好刷人头的敌人!

    错非,汉家军功体系下,羌人的首级最不值钱,那护羌校尉的职位,恐怕要被人抢破头!

    “传本将的命令!”李广利看向自己的儿子,下令道“命令武威、酒泉两郡郡兵集结,再派人去九原,命令九原军备战!”

    “吾倒要看看,这二十多年来,羌人是否长进了?”

    ……………………………………………………

    越过湟水,进入西海地区。

    千里高原上,一片苍茫。

    在雪山与冻土之中,繁衍了二十多年的羌人各种,不断的向南聚集起来。

    一万、两万、三万、五万……十万……

    密密麻麻,数不清的人群,拥挤在一起。

    无数男人,拿着各色武器,追随着种群的首领。

    他们每一个人都如饥似渴的望向了南方,望向了湟水以南的热土。

    他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温暖、富饶的河西群山。

    脚下的这片土地,已经越来越拥挤了。

    自从被汉人驱逐到这里,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

    二十几年的繁衍生息,使得每一个羌种的数量,都增加了一倍以上!

    高原上的草场、湖泊与河流,所能负担的人口,却是有限的。

    于是,各种之间的争斗与战争,越来越频繁。

    每一年,西海各种,死于战争与争斗中的人,数千上万。

    他们只能通过这种方法来减少和控制人口,并为后代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

    但是……

    对于湟水以南的祖地的渴望,始终萦绕在他们每一个人心中!

    终于,在今天,这个声音响彻在所有人耳畔。

    “过河!过河!过河!”

    无数人大声呐喊着。

    滚滚的湟水,奔流向东,河的对岸,月氏人的穹庐与牧场,清晰可见。

    那肥沃的土地,延绵的高山,温暖的山谷,重新在羌人们的脑海中成形。

    于是,羌人在河边,燃起数不清的篝火。

    在月亮升起时,数以百计的萨满祭司,戴上了他们祖先传下来的面具,围着篝火,歌舞起来,并将牛羊宰杀,请来祖先的神灵。

    先零羌、牢姐羌、封养羌、山南羌等七个最大的羌人种群豪酋,站到了那象征着他们祖先,那在烈焰中为虎神所庇佑,焚而不死的无戈爰剑——一尊人形虎头的木雕之前。

    七位豪酋依次跪下,磕头膜拜,发誓说道“伟大的祖先啊,猛虎之子,火神之子,您的子孙今天齐聚在您的面前,请求您的注目!”

    “我们在您的面前,向您与所有神明发誓——”

    “从今天开始,我们从前的仇恨,全部清空!”

    “从今天开始,我们都视彼此为兄弟手足,我的妻子,既是他的妻子,我的儿子,既是他的儿子!”

    “从今天开始,我们团结一心,同心一致!”

    “从今天开始……”

    “此誓直至我们杀回河西,或者流干鲜血,绝不背弃!”

    “若违此誓,请祖先与神明,赐我们最痛苦的刑罚,让我们的子孙,永为奴隶,令我们的牧场,寸草不生,令我们的山陵,寒风不止!”

    于是,七位豪酋站起身来,几个萨满祭司,立刻就将七个装满了羊血的牛角递到他们面前。

    他们举起牛角,将滚烫腥臭的羊血,灌入口中,一饮而尽,然后彼此看了看,七只手握到了一起。

    誓言已成!

    只是……

    这七人,内心却不如表面上那么淡定。

    他们很清楚,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个何等恐怖的敌人!

    然而……

    他们没有选择!

    西海的土地,寒冷而贫瘠。

    已经再也无法满足各种不断繁衍壮大的人口了。

    留在这里,就是等死。

    冒死一拼,还可能有成功的机会!

    所以,他们只能拼命!

    去博那一线生机,去赌匈奴人能为他们牵制住汉军的主力!

    。

第九百八十四节 夷夏(1)() 
六月的鶄泽,鲜花遍野,青草如荫。

    呼奢的牧民们,已经从两月前的创伤中走了出来,重新面对生活。

    而且,他们现在也已经不叫呼奢部了。

    在经过了曾经的首领大人的荼毒,又吃到了苦头后,呼奢的牧民们,已经厌弃了再做乌恒人。

    因为,赤山的山神与乌恒的大人,都未能拯救他们的妻子、父兄和叔伯的生命财产。

    部族里吹嘘的强大骑兵与那些牛掰的勇士,在入寇的匈奴骑兵面前,更是不堪一击。

    休说保护人了,在战争开始后,部族骑兵一触即溃。

    有些人甚至丢下牧民和牲畜,逃之夭夭。

    唯有……汉!

    如今在旧呼奢牧民们心中神圣伟大光辉正确的汉天子的使者,以救世主的身份,从天而降。

    大汉王师,更如雷霆一般降临,将可怜无助弱小的呼奢人从绝境之中拯救出来。

    当时的场景,迄今依然是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于是,不久以后,他们就决定,与自己的过去彻底做一个割裂。

    甚至,开始积极怀抱着,加入汉室,成为一个大汉臣民的梦想。

    特别是,当他们听说,好像乌恒人的祖先乃是当年中国轩辕黄帝的忠臣以后,这个决心就更加坚定了。

    于是,他们便去请教了一些跟随着商旅而来的汉朝文人。

    得到了一个‘夷狄入诸夏,则诸夏之’的答案。

    便兴高采烈的做出了决定。

    他们彻底的去掉了‘呼奢部’这个概念,决定不再以部族自称。

    而是,学习汉地郡县的规矩,改称他们生活和游牧的区域为‘归宁’。

    从那以后,旧的呼奢便死去了。

    新的归宁人,由之诞生。

    新生的归宁人,纷纷蓄发戴帻,高层的贵族,更是穿戴起了来自汉地的丝绸常衣与冠帽。

    他们的衣襟,开始右祍,也开始重视个人卫生。

    甚至,在鶄泽一带,开始建造夯土屋舍。

    两个月下来,居然在鶄泽地区,形成了数个大小不一的定居点。

    并渐渐向着城镇方向演化。

    而在这些屋舍群落之中,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看到织机与锤纺。

    从早到晚,织机的声音,从来不绝于耳。

    在唧唧声中,一匹匹的毛料被织造出来。

    然后迅速就被来到这里的商人收购!

    靠着纺织,新生的归宁人的生活,由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只要勤快、肯干。

    家中男子,放牧牲畜,并用买来的铁梳子收获羊毛、羊绒,最后交给家里的女人和孩子以及老人进行浆洗、纺纱、织布。

    一个妇女平均八天可以织成一匹羊毛布。

    卖给汉地的商人,最少都可以买得数百钱,甚至上千钱。

    或者,用这匹布换得粟米、盐巴、茶叶、铁器、布匹、针线等必需品。

    靠着这种交易,归宁人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很多牧民家里,现在甚至已经拥有了全套的各色铁器、炉灶和炊具。

    也不再每天都只能吃奶酪了。

    各种各样的奶制品与粟米混搭的食物,开始流行起来。

    哪怕是孩子们,现在也能有吃饱肚子的机会了。

    饥饿这个词语,似乎在逐渐远离鶄泽的人们。

    这就使得归宁人,越发的认同与相信了自己的判断。

    汉化风潮,日益兴盛。

    到得如今,便是老人、妇女、孩童,也能讲几句汉话了。

    经常与汉商打交道的男人,更是渐渐的都能与汉地商人流利交流,还学会了讨价还价和自卖自夸等技能。

    语言的隔阂渐渐淡化。

    以至于有邯郸来的商人,在来到鶄泽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这个过去的化外不毛之地,夷狄安居之所。

    现在,几乎人人蓄发右祍,华服常衣,能讲中国雅语(虽然讲得很别扭,带着很重的口音,但就算是神州本土,讲不了流利雅语的人多了去,天下郡县,哪个没有口音?)。

    于是,塞外小中国的评价,不胫而走。

    归宁人听说后,对这个说法,骄傲无比。

    于是,就有几个威望比较高的领袖合计了一下,便花费重金,在鶄泽正东方的山谷内,建起了漠南的第一座学苑。

    又重金聘请了当初跟随天使而来,但并未获得职务的几个文人,入驻其中,教育其子弟。

    这学苑,其实很简陋。

    用的也只是沙柳木和夯土。

    教材什么的,更只有启蒙读物巨头《仓颉》的几卷而已。

    但,小孩子们却非常兴奋,而且非常喜欢读书。

    每到学苑开讲的日子,山谷内外,都挤满了孩子。

    有牧民的,也有贵族的,更有着新兴的首领人物们的。

    不止有男童,女童亦有不少。

    有些时候,甚至还有成年人跑去听讲、学习。

    这可就真的让那几个最初只是想着来这里打打酱油,混点盘缠就开溜的书生有些感动莫名。

    甚至产生了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深的觉得,自己肩上担负着化夷为夏,教化夷狄的重担。

    然后就自己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

    于是,便认认真真的在这漠南边陲,当起了启蒙老师。

    每天不厌其烦的给那些曾经感觉哪怕只是接触都觉得恶心的夷狄孩童上课。

    教他们识字、写字。

    从一笔一划开始,从横竖练起。

    于是,有一天早上,这个漠南的小山谷中,忽然响起了整齐的读书声。

    “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声音整齐,发音标准,其声洪亮,其气昂扬。

    声闻十余里,响彻鶄泽。

    从此鶄泽东方山谷的读书声,就成为了这漠南边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这读书声的传说,随着来往的商旅的增加,不断向周边扩散。

    鶄泽的塞外小中国之名,由之更加响亮。

    以至于,就连长安城里,也渐渐有着相关的传闻。

    虽然流传度暂时还不够广,但在市井里,已经有着人在传说了。

    塞外出现了一个小中国,其人右祍蓄发,还会组织读书学字?

    多稀奇啊!

    就连兰台的御史们,也听到了些相关风声,将这个事情打了报告上去。

第九百八十五节 夷夏(2)() 
汉延和二年夏六月初二,清晨。

    杨孙氏和往常一样,很早就起来了,在侍女服侍下,梳妆打扮。

    “夫人……”一个管家模样的男子,拿着一本厚厚的账册,在门口禀报道:“昨日收购的毛料与支出账目,都已经整理好了,请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