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门阀 >

第22章

我要做门阀-第22章

小说: 我要做门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人家跟了自己,衣物什么的,每年都得发个几套吧?

    逢年过节,是不是要包个红包,给点赏赐?

    这都要钱。

    而家里还有多少钱?多少粮呢?

    原主的记忆里,关于这一块很模糊。

    毕竟,这些事情,那个书呆子素来是不管的。

    但张越却也可以根据一些其他信息,估摸个大概。

    “家里面,恐怕最多就百十石存粮与几千钱的积蓄……”他在心里盘算着。

    “得想个办法,赚钱了!”张越心里想着。

    造肥皂、香水这种穿越常用发财手段,首先被他pass。

    因为这些东西,哪怕有技术,知道怎么玩,也需要大量时间摸索和探讨。

    而且原料太难搞,成本太高了。

    至少,不是现在的他可以去弄的。

    连肥皂与香水都没资本玩。

    其他什么玻璃啊之类的发财之道,就更加搞不起来了。

    “我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简单、廉价、快速的发财之路……”张越摩挲着手心,陷入了思考之中。

    到底什么东西,成本低,技术含量少,还能一问世,立刻就能卖钱?

    “有了……”张越忽然福至心灵,想到一个东西。

    这个世界上,什么生意最赚钱?

    答案是:金融、医疗、教育。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金融与医疗,张越玩不了。

    但他可以玩教育啊!

    而且,根本不需要任何成本,甚至都不需要分毫的付出。

    只需要,开放自己的藏书,许他人可以自由来抄录。

    甚至,连抄录书卷的钱也可以免了。

    在这西元前玩一出共享书籍的买卖。

    这关中,有无数寒门士子和像原主那样的中小地主子弟。

    张越相信,只要自己放出消息——所有藏书,一律任人自由抄录,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设任何门槛。

    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不说整个关中。

    最起码,整个霸上都得被惊动。

    灞上原虽然小了点,但也有两个县啊!

    而且是两个陵邑县。

    最少有几百名伸长着脑袋,渴求知识的年轻人。

    他们一旦听到这个消息,必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甲亭。

    而他现在在书房之中,有着几乎全套的儒家典籍。

    包括《春秋》《论语》《春秋繁露》,甚至还有着《孝经》《诗经》《书》这三套包括儒家在内所有学派都尊崇的最高典籍。

    连晦涩的《易经》也有三套。

    来到此地的年轻士子们,肯定会打着一次性就全部抄录回家的打算。

    而抄录书籍,可是很费时间的。

    特别是在这个用竹简为文字载体的时代,一天能抄个几卷书,就已经很牛逼了。

    这两三百卷书籍,一个人至少要抄大半个月。

    在这期间,这些人要不要吃呢?

    要不要住呢?

    另外,他们基本不可能带着空白的竹简跑来甲亭!

    几百卷竹简,堆起来跟小山一样,重达千斤

    便是项羽在世,吕布穿越,恐怕也没办法背着千斤的竹简跑来跑去。

    所以,这竹简也得买。

    而这就是利润所在。

    再没有比这更容易来钱的事情了。

    更妙的是,赚了钱,那些年轻士子,寒门子弟,还会感恩不尽,心怀敬意。

    等于自己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就平白刷了好大一波声望,施恩于数百士子,与他们结下香火情。

    更立刻缓解了现下自己的经济危机。

    说不定,还能借此,吸引到太常衙门的关注,刷出一个秀才或者贤良的名头来。

    “就这么办!”张越一拍大腿,就决定下来。

    等田家兄弟和李氏昆仲吃完饭,张越就将他们叫到一起,吩咐道:“我欲开放我家藏书,与天下有志之士共享,尔等去乡中,告知众人,便说:甲亭张子重愿与乡党诸贤,共论大道,凡有志于学,有志于道之士,皆可来甲亭,借阅吾之藏书,抄录阅读……”

    “诺!”七人齐声应诺。

    于是,这天下午开始,一个消息在整个长水乡不胫而走。

    甲亭的张家,有很多藏书。

    现在,张家愿意将这些藏书免费无偿无条件的向所有有志于学的年轻人开放。

    任何人,不拘身份,不拘地位,不拘背景。

    只要愿意学习,就可以来甲亭,借阅张氏藏书,抄录回家。

    顿时,整个长水乡震动!

    许多年轻人听闻消息后,激动的手舞足蹈。

    书籍啊!那可是书籍啊!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求得一位士大夫或者官吏准许自己抄录他的某卷藏书,于是在他家门前恳求再三,但结果最终都是被婉拒。

    只有少数人,依靠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主人,准许自己抄录一卷。

    但是,却依旧是限时。

    只给一个时辰,或者半天时间。

    完了,就再也不能抄录了。

    现在,甲亭的张氏,竟然宣告全乡,准许自己去抄录,还没有任何条件,任何限制?

    更重要的是,张氏的藏书,非常丰富!

    皆是张氏的二郎,从太学带回来的太学生们的笔录!

    涵盖了几乎所有典籍,其上甚至还有着太学生们的释读与注解!

    普通人根本就接触不到!

    许多人都以为自己在做梦,纷纷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然后立刻就跑回家,收拾行囊,准备干粮。

    机会难得!

    若不赶紧抓住,很可能会稍纵即逝!

    而张越的名字,也随着这场喧哗,而深入人心。

    一夜之间,整个长水乡,上到八十岁老翁,下至三五岁的孩子,无人不知张子重。

第三十三章 有朋自远方来(1)() 
一辆马车缓步行驶在驰道上,吕温驾着车,非常平稳,堪称老司机!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术全面发展,是当年董子和胡子对自己的门徒的基本要求。

    是故公羊学派的战斗力,在儒门各派之中,素来霸占鳌头。

    无论单挑还是群殴,没有敌手。

    想当年,平津献候公孙弘七十岁了,还能徒手干趴满朝文武。

    董子的门徒吾丘寿王,五十多岁了,还能腰系宝剑,在州郡单挑当地豪侠。

    打的对方抱头鼠窜。

    公羊弟子甚至有上战场,追随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远征万里,勒石姑衍山,封狼居胥山的变态。

    至于驾车、驱车之术,吕温在八岁那年就已经开始学习了。

    学了二十二年,今天终于派上用场了!

    “公子,长水乡快到了……”吕温回头对着车内说着,语气恭谨而有礼,完全就是下级对上级的态度。

    “哦……”车内一个年轻人探出头,满脸好奇与惊叹的打量着外面的世界,似乎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新奇。

    换了你,宅在一个地方十九年,大约也会如此。

    “这长水乡,风光不错啊……”年轻人眺望着远方的景色,由衷的赞道:“颇有老子所言:鸡犬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的意思……”

    “然也……”吕温欠身答道:“南陵县在霸上原之中,浐灞交汇之处,而长水乡,恰好在浐灞交汇的三角之地,自古乃东出函谷之要,高帝当年便曾提兵霸上,窥伺咸阳……”

    年轻人听着吕温的介绍,眼中流露出向往之色,叹道:“祖宗创业艰难啊,吾辈当自强自立,以慰祖宗……”

    “公子英明,在下为天下贺之……”吕温立刻拜道。

    说话间,马车已经驶入了长水乡地界。

    远方,一座亭邑,进入眼帘。

    数十人聚集在亭邑之下,躲避正午炽热的阳光。

    这些人身着儒袍,头戴进贤冠,都是士人。

    只不过,他们的衣袍皆是粗麻,乃是寒门士子。

    “怎么这么多人聚集于此?”年轻人看着亭邑之中聚集的士子,惊讶了一声:“这长水乡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公子,请容在下去问一下……”吕温连忙说道。

    心里更是充满了警惕。

    他车上这位客人,可是尊贵非常,甚至可以说是集天下之望于一身的贵人。

    别说有所差池了,便是在这长水乡掉一根毛,恐怕也会引发轩然大波!

    他一挥手,马车身后跟随的几个骑士便翻身下马,走向亭邑。

    片刻后,他们回来禀报:“主公,这些士子,皆南陵县、霸陵县各乡寒门士子,乃是听闻了长水乡甲亭张氏广开门户,许免费抄录书简而聚集于此,欲向张氏求书之人……”

    “抄录书简?”年轻人奇了:“书还需要抄录吗?不是想看就可以去石渠阁内取用的吗?”

    吕温:“……”

    众骑士:“……”

    “咳咳……”吕温咳嗽两声,对年轻人解释道:“公子,天下书简皆藏于士族贵族之家,寒门之士,欲求一书,常常需要数年之功……”

    哪怕是他这样的士族,当年为了求阅雒阳杨氏家藏的《邹氏春秋》原本,也是花了半年功夫,才感动了杨家人,许他抄录一份。

    “他们为何不去买?”年轻人不理解了。

    “公子……自古无卖书之人……”吕温尴尬的说道:“况且,便是有人卖,寻常人也买不起……”

    “当初,孝惠皇帝废黜狭书律,以重金求购民间藏书,尚且不得……”

    “及至太宗孝文皇帝,广施仁政,泽被苍生,方有宿老献书于朝廷……”

    “彼时,一卷《论语》,朝廷赏金五百……”

    “如今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了,但是,寻常人若求书……便是一般的书简,恐怕也需数金方能购得,若是奇书、兵书、数书,即便百金、千金,亦不能一观……”

    想当年,他吕温初入太学,闻奉车都尉霍光藏有《六韬》《孙膑兵法》,欲求一观,托了无数关系,方才得霍光之许,入其藏书阁阅读半日,还不许抄录……

    “这么说来,这张氏真乃贤良之士……”年轻人赞道,他想了想,又道:“不愧乃吾祖父大人所看重之良士……”

    “公子所言极是……”吕温欠身道。

    但脸上的神色却稍有尴尬。

    天下人皆知寒门求学之苦,他也知道。

    但能将藏书公开免费给与天下寒门之士自由抄录的人,迄今只得这张子重。

    更让他心里惭愧的是——这张子重的书,恐怕都是太学‘输给’他的。

    这就太尴尬了!

    夫子当年立学,有教无类。

    门下七十二贤中,不止有士族,也有寒门,更有农夫、商贾。

    真正的来者不拒,有教无类。

    但作为夫子传人的他和其他儒生,却是敝扫自珍。

    遇到旁人求书,还扭扭捏捏,吝啬不予,美其名曰:经不可轻授,书不能轻予。

    说白了,不就是想垄断经书,挟书自重吗?

    再想到此子,在太学门口所写下的那春秋二十八义。

    吕温就更加惭愧了。

    一个黄老士子,不仅仅能总结和归纳并且引申出公羊学派的大能与巨头都不能理会和查知的微言大义。

    如今更是以身作则,名夫子之大道,授书天下。

    到底谁才是儒生?

    谁才是夫子传人?

    吕温羞愧的脸都红了。

    年轻人一无所察,他的心思也完全不在这里了。

    “祖父大人命我来此,与此人为友……原先,我以为这不过是祖先一时心喜,一时所动,如今看来,此人或许可为我良友!”年轻人在心里想着。

    他家历代都需要一个良友来辅佐、规劝、告诫。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根基维稳之时,尤其需要这样的人来出谋划策,并及时劝阻,做出有效的建议。

    如他祖父,在成长过程之中,便有数位良师益友引路,终成大业。

    作为一个立誓如祖父一般,开拓一个大时代的年轻人,他自然也想效仿祖父当年之事,结交良师益友,为将来储备人才。

第三十四章 有朋自远方来(2)() 
马车缓缓的驶进甲亭的村舍,鹅卵石铺成的道路,一路蜿蜒向前。

    房舍内外,阵阵朗朗读书声传入耳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在背论语的。

    “楚庄王杀陈夏征舒,《春秋》贬其文,不予专讨也;灵王杀齐庆封,而直称楚子,何也?……”这是在读诵《春秋繁露》。

    “关关雉鸠,在河之州……”这是在读《诗经》。

    ……………………

    整个甲亭,几乎家家户户,皆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