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图清 >

第43章

图清-第43章

小说: 图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一个师、一个近卫团、一个特战营的野战军外,

    守备军只有八千多人,张无易干脆编制成三个团,

    民兵一万五千多人,因为民兵分散在各乡镇,所以只受各乡镇的政府管理。最大的单位就是营级,不过,一旦战事需要,也能成立更高级的单位。

    当然,现在除了民兵可以驻扎在自己的乡镇,有空时加以训练外,守备军则以营为单位分驻各个重要据点和交通要道,他们也只能在各自的驻地训练。而野战军除了必要的巡逻部队外,全部都在新兵营接受训练。

    南昌城,魏成志带着两千七百多人,还有两百多颗头颅回来了,他得到兴夏军还回来的俘虏,又去流民中招了五百多人,其兵力达到两千七百多人,他又顺便攻破了几个小山寨,弄到两百多颗头颅,总算可以回来交差了,当然,他也没有以为就做得天衣无缝,但他相信他老爸会为他擦屁股的。

    在布政使衙门里,魏良奂正在大骂魏成志,魏成志倒是想隐瞒此次战败的事,但他身边还有一些人是魏良奂派去了,比如周天成就是,所以,魏良奂还是知道了魏成志这一次连败了两场,最后还是靠用钱买回俘虏和用流民补充的办法才瞒过南昌城的民众,但战败就战败,康熙不是傻子,其手下的大内密探遍布全国,岂能不知道这次与兴夏军战斗的经过,可能信州府各县拿钱买俘虏的事他很快就会知道,到时,不知会有怎样的雷霆之怒。

    等魏良奂发怒完了,周天成这才说道:“大人,事情并不是你想像的那般糟糕,虽然此次我们是打了败仗,还用钱赎回俘虏,但胜败乃兵家常识,最多只是撤职、降职,至于用钱赎回俘虏,自古以来就有之,不仅没罪,反而说明为将者体恤兵士,就是皇上也不能说不对。不过,虽然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表面工作,但只能骗骗百姓,要想骗上面还真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承担职责,魏公子可能要委屈一下了。”

    魏良奂点点头,说道:“不错,也只能这样了,成志,你暂时免职,我们上奏朝庭,看朝庭是什么意思。”

    魏成志还想争辩,周天成连忙拉着他的手摇了摇,他只得无奈道:“是。”

    京师皇城御书房,在御桌前后面,坐着一人,正伏头看着奏折,一位太监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来到御桌前,躬身道:“启禀皇上,J西布政使魏良奂魏大人送来密折,”

    御桌后的人抬起头来,这时,可以看清楚此人,此人身着钦湘丝扣衣,戴着一顶黄色圆帽,剪裁的十分得体的石青直地纳纱金褂罩着一件黄色马甲,脸上有着淡淡的疤痕,不过,却不损他的容貌,反而让他的脸不怒而威,浓眉下一双瞳仁炯炯有神,黑的深不见底,好像能看透人间一切。他的身材并不雄壮,但那气势却犹如泰山般让人感到高大雄壮,不自觉就想跪地膜拜。此人,就是后世流传的想再活五百年的千古一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现在他三十八岁,正当壮年。

    “呈上来。”康熙说道。

    太监把密折呈给康熙,康熙检查一下密折,见没有折卸的痕迹,这才折开。

    很快,康熙就看完密折,放下密折,脸色却没有变化,对太监说道:“你下去吧。”

    “喳。”太监应了一声,倒退着出了御书房。

    太监退出御书房后,康熙叫道:“尔隆。”

    一道人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御书房中,站在御桌前面,那是一个黑衣人,看上去三十多岁,长得干瘦,面无表情,好像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打动他。

第73章 历史疑团(上)() 
“你派人去查一下那个兴夏会,包括他们的提出的那些理论,他们的组织、经济、军备等事项。”

    黑衣人应了一声,身体一闪,已经消失不见。

    信州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张无易派出大量人手到各地指导建设,一是分田地,二则是按照贵溪县的模式在各地重新划区行政区域,以后世为模板,从生产大队开始,以上是乡、镇、县,以生产大队为单位把人集中在一起住,各生产大队有生产队长、大队书记,而乡镇一级除了有乡长、镇长外,还有乡书记和镇书记,此外,还多了一个民兵队,按各地百姓的多少招收成立民兵队。而几个乡镇还会有一支守备部队,以连为单位。而县一级则要驻扎着野战军,以营为单位,一般驻扎在县城不远处,随时监督着县城里的动静。互助社也一并进入各地,但互助社只是一个公益组织,就是为百姓排忧解难,并不涉及各地的行政管理。除此之外,张无易还决定建立警察队伍,不过,现在却没有人力和时间,警察的职能暂时由民兵兼任。

    当然,地盘太大,人员太多,其工作很繁琐,这些只是计划,只能慢慢办理。

    除了行政和军事外,张无易根据各地的资源,开始大力建造工厂,犹其是汪二镇的仙人寨后山,张无易已经派出一队人在那里寻找硝矿,只要找到硝矿,兴夏军就暂时不担心硝石了,毕竟,通过民间购买,其成本有点高,而且民间的硝石也不多,现在只是能勉强够用,但随着军队的扩编,加上火器的推广,硝石就不够用了。

    眼见一切都走上正轨,张无易开始大力练兵,作为作世人,自然知道兵该怎么练,而练兵的中心思想就是军纪,而军纪不仅在于制定军规和落实下去,而且还要让士兵们真心接受,而要让士兵们真心接受,除了军饷到位外,还有就是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质,犹其是军官的文化素质更是重中之重。

    所以,在几天后,狮子山上的狮子山军校开校了。

    有后世党军的榜样,张无易自然知道军校的重要性,所以,他就成了军校校长,副校长为申良,政治部主任由陈怜月兼任,教员包括魏怀远、周林启等一些之前的军官。

    张无易规定,凡是兴夏军的士官以上的军官都必须在军校里学习,不过,由于现在兴夏军大肆扩军,人数太多,狮子山军校一时间不可能让所有人来学习,而且军队还要训练,最终,张无易决定第一期招收三百人,主要是兴夏军的高级官员,以团级、营级、连级为主。

    以后一段时间,张无易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军官们上课,他把后世的一些军事理论写出来,又参照这个时代的一些兵法,最后写成兴夏军训练大纲。以后,兴夏军就要照这个方式训练士兵,而军官,不仅要接受士兵的训练,还要多学习军事理论。

    当然,现在就算是军官也没有多少识字之人,幸好之前张无易就让全军学习识字,现在已经过了半个多月,一些人已经有一定的底子,在加上在学习军事理论的同时继续识字,他相信,这些军官很快就不会有文字的障碍。

    晚上,张无易又在临江处修炼,这些天来,他虽然很忙,但却一直没有松懈修炼,这几天,他感到自己的内力又增长了一点,以他的估计,他现在修炼的速度是普通人的三至五倍以上,这个速度,已经堪称恐怖。

    从入定中醒来,张无易站起身,练了一套刀法,停下来,看向一边,在那一边,静静站着一人,正是高莫静。

    因为高莫静太美了,所以,在平时,她都戴着面纱,只有在与张无易和一些极熟的人在一起时才会摘下面纱,现在,她就没有戴着面纱。

    “是莫静,这一段时间你在这里过得还好吧?”张无易走到高莫静的面前说道。

    高莫静微笑着道:“我很好,这几天我跟着怜月做事,对你们兴夏会的思想、行事基本上了解了,不得不说,你真是一个天才,竟能成立这样的组织,还有那本兴夏会宣言,可说是说到百姓的心底里去了,如果这本宣言流传天下,必定掀起惊涛骇浪,不过,你想过没有,你这本兴夏会宣言会激起满族和士绅阶层的极度仇视,他们会不彻余力地对付兴夏军,凭兴夏军现在的实力,根本不是朝庭的对手,你想过如果朝庭大军来围剿你们,你们怎么办?”

    张无易笑着道:“放心,我已经想好了对策,先是与朝庭大军进行一场人民战争,如果不行,那就进武夷山打游击,你应该看过我讲解的军事课程吧,里面就有游击战争的讲解,你说,如果我把百姓和军队撤到大山里去与清兵周旋,他们要出动多少人才能剿灭我们?”

    高莫静呆了呆,对于兴夏军的实力她已经很清楚,虽然绝大多数都是新兵,但兴夏军的训练方法和武器却是她所知道的军队中最先进的,而兴夏军的思想教育更是让她心惊,她可是参加过战士们的思想课和忆苦思甜教育,在课中和教育之余,那些士兵高喊的着打倒满清,打倒土豪劣绅,为大同社会奋斗终身的口号,其气势让她都感到颤悚,她可以感受得到那些兴夏军战士在喊口号时坚定的意志,这种意志,足可以让兴夏军在任何情况都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绝对会成一支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

    以兴夏军现在上万野战军,上万守备军和上万民兵,虽然还没训练好,大多数还属于农民,但他们的意志很坚定,再加上兴夏军那层出不穷的先进武器,足可以对付数倍的清兵。如果逃出大山中与清兵打游击,除非清兵调来百万大军,否则,根本不可能打剿灭兴夏军。

    点点头,高莫静说道:“不错,如果你带着军队逃入武夷山中,清兵要想剿灭你们还真不容易,不过,朝庭并不一定就要进山剿灭你们,他们只要把守住武夷山四周的要道,就能把兴夏军困死在大山中。

第74章 历史疑团(中)() 
张无易笑着道“武夷山这么大,满清朝庭要用多少兵才能守住所有的要道,就算康熙下狠心调动大军封锁武夷山的所有要道,我一样可以选择某一处朝庭兵力薄弱的地方突围出去,然后带领着兴夏军杀到满清朝庭统治薄弱的地方,在那里生根发芽,你要明白,劳苦大众占全天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比例,只要兴夏会能让全天下所有百姓觉醒,到时候,就会有千千万万支兴夏军出现,你觉得满清朝庭、士绅阶层能挺住多久?”

    高莫静为之语塞,她对兴夏军非常了解,对张无易提出的游击战理论也看过,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我退我追。十六字方针道出游击战的精髓,以兴夏军的战斗力,还真有可能在运动中把清兵的军队打垮。而全天下的劳苦百姓觉醒了,变成了兴夏军,她真不知道这世界还有什么能挡住兴夏军的锋芒。

    张无易虽然说得高莫静哑口无言,但他自己明白,事情不会这么顺利,不说百姓要多久时间,花上什么代价才能觉醒,就以信州府的百姓来说,他们支持兴夏军,一是一部分人被官府、士绅欺压,兴夏军帮他们报了仇,这些人是兴夏会最坚定的追随者,一部分则是得到互助社的帮助,又得到田地,对兴夏军感激,也愿意拥护兴夏会。而这一部分的人最多,占整个信州府百姓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他们是因为物质才拥护兴夏会,但并不是兴夏会的坚定追随者,一旦兴夏军失利,他们就会动摇,说不定还会参加清兵反攻兴夏军。而最后一部人则是官员和士绅,他们的田产被兴夏军没收,对兴夏军是恨之入骨,现在他们主要躲在城里面,一些人则在狮子山劳改,一旦清兵来了,他们就会成为清兵的坚定追随者。华夏百姓是茫目的、温顺的,他们绝大部分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只想通过辛勤的劳动生存下去,只要没有达到活不下去的程度,哪怕啃树皮、吃草根能活下去,他们都会老老实实辛勤劳动。而这个时代因为有美洲来的高产植物,还真没有饿死几个人,由此可想,要让那些百姓跟着兴夏军把脑袋别在腰杆上造反,基本上不可能。后世红党看似一呼百应,犹其是解放战争,短时间之内就壮大到与白党相抗衡,那是因为几个原因,一是苏联革命成功,当时国内无数人在寻找救国的方法,有成功例子在那里,自然觉得那条路是正确的。就像清末学习日本经验一番,因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二则是国父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红党是合法组织,农会也是合法组织,有这个条件,红党的发展自然顺利,哪怕后来的清算,但红党的思想已经遍布全国,要想扑灭已经不容易了。而现在,华夏可没有多少人知道兴夏会的思想,以清庭的尿性,是绝不可能让兴夏会的思想传播出去的,满清的文字狱有多可怕,只是生在那个时代的人才明白,一部明史,因为沿用了明朝的年代,获罪的人达数千,连听到隔壁人读明史的人都逃不掉,由此可想,一旦满清禁止兴夏会宣言,除了兴夏军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