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第1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依照玄世璟的计算,国府里的那点儿银子,想要从海上获利,也不容易。
也罢,等到李二陛下看到自己的奏折之后,应该会有想法,到那个时候,再与李二陛下商讨也不迟。
书院在元日过后就已经开学了,裴行俭又住在了书院当中,而玄世璟关于水师的想法一出来,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裴行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兵学院的学生在书院里,已经在纸上划拉了半年了,也该是好好操练操练他们的时候了。
常乐将折子送到了李二陛下的书案上之后,也带回了李二陛下的旨意,着玄世璟明日下午,入宫觐见。
如今李二陛下处理政事的地方也成了紫宸殿,相比于甘露殿的环境气候,紫宸殿好处不止一点半点儿,更关键的是,李二陛下身处紫宸殿之中,心情都是不一样的。
奏折送到李二陛下手中当天,李二陛下没有再去理会别的奏折,对着玄世璟的奏折反复的琢磨了大半天,一直到晚上用晚膳的时候,脑海里想着的,仍旧是玄世璟奏折上所言之事。
如今的大唐,真的已经到了一定的地步,百尺杆头了吗?想要再往前走一步,能走吗?如何走?
转过年之后李二陛下心里也压着一股劲儿,只是这股劲儿是什么,连李二陛下自己都弄不清楚,今日见到玄世璟的奏折之后,他才明白,原来自己心里真正担心的,是大唐的往后,大唐走到今天,接下来该如何再让大唐更上一层。
大唐才定鼎三十多年,从前隋手中接过来的,是一片破碎的山河,贫瘠的社稷,磕磕绊绊的走过武德年,迎来了贞观朝,贞观朝这二十几年,大唐走过的这一段路,从一无所有,到生活富足,步伐很快,也快的稳健。
如今到了这个时候,还要如何?
满足于眼前显然是不行的,治国也如逆水行舟一般,不进则退。
可以说玄世璟的一道奏折,点开了李二陛下心里的一个结,但是结是点开了,该如何解呢?
大唐四方安定,外无战乱,内无饥荒,这是当年李二陛下征战天下的时候就在心里建造起来的理想乡,如今通过二十多年的亲手治理,已然已经实现了。
也就是说,当初李二陛下的愿望,如今已经达成了。
是不是到了再给自己找个新的愿望的时候了?
这一夜,李二陛下早早的就歇息下了,只是心中有事,睡的并不怎么好。
次日过了朝会之后,李二陛下依旧在紫宸殿中处理政事。
“德义。”
“老奴在。”德义连忙上前应声。
“晋阳郡公还未到?”李二陛下问道。
“陛下,现在才刚刚过了午时,应该已经在进宫的路上了吧,要不,陛下您先用膳吧。”德义说道。
从下了早朝到现在,李二陛下一直忙活着批阅奏折,无心用膳,毕竟还有一些折子,是昨天留下来没有批复的。
昨天李二陛下光顾着想玄世璟的那道奏折了,哪儿还有心思想别的。
第五百三十六章 目标与方向()
李二陛下点点头:“嗯,让人传膳吧。”
被德义这么一提,的确有些饿了。
李二陛下放下手中的奏折,移步偏殿,尚食局的人早就在偏殿那里候着了,只是李二陛下自己一直放不下手里的折子,这才把吃饭这回事儿给耽搁了。
匆匆用完饭,李二陛下又回到了正殿,一头扎进了奏折里。
没过多久,紫宸殿外的小太监便进来了。
“启禀陛下,晋阳郡公殿外求见。”
“宣他进来。”李二陛下听到玄世璟来了,赶紧放下手上的奏折,抬起头来说道,随后起身,对着德义说道:“德义,朕要与璟儿详谈,准备些茶水,送到偏殿。”
“诺。”德义躬身应声道。
此时,玄世璟从殿外走了进来,走到大殿中央,对着李二陛下拱手躬身行礼。
“臣,参见陛下。”
“无需多礼,随朕来。”李二陛下走到殿中,直接拉着玄世璟去了旁边的偏殿。
紫宸殿的偏殿是李二陛下寻常时候休憩的地方,相对与正殿来说,在偏殿之中,更加舒适,也是个适合长时间谈话的场所。
德义将茶水送到了偏殿之中,很是自觉的退出了偏殿,在偏殿的门口处守着。
李二陛下坐在了书案的一侧,示意玄世璟在自己对面坐下,玄世璟行礼谢过之后,便落座在了李二陛下的对面。
“朕昨日看了你的折子,因为你这折子,朕是一宿没睡好啊。”李二陛下笑道。
但是今日的李二陛下看起来,仍旧是神采奕奕,一点儿没休息好的模样都没看出来,因为玄世璟的那道折子,李二陛下是打心眼儿里激动,一激动,什么是累都感觉不出来了。
“陛下觉得臣折子上所写,可是事实?”玄世璟问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不错,是事实,自打过了年,大朝会结束之后,朕觉得心里有什么事,惦念着什么,但是朕自己去想,却始终想不出来,加上政事繁忙,也没多少时间去仔细想,一直压在心里,一直到了昨天看了你的折子,朕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朕心里,想要的是什么!朕将你召进宫来,便是想与你说这件事,今日你我对坐在此,朕先将话放在这里,这偏殿之中没有旁人,就你与朕两人,连德义都在门口候着,现在这殿中,不论君臣,朕想听听你的想法,你的实话,但说无妨。”
玄世璟想到了李二陛下会对这奏折有反应,但是却没想到反应这么大。
不过,玄世璟的那道奏折,出发点便是为了大唐,今日进宫,也是怀揣着这样一个目的,因此听到李二陛下这番话之后,玄世璟也就不必顾忌什么了,况且,李二陛下也不是心胸狭隘的君王,两人还是实实在在的翁婿。
既然老丈人都说可以畅所欲言了,玄世璟也不必藏着掖着。
“如此的话,儿臣就有话直说了。”玄世璟说道。
“嗯。”李二陛下点头。
“父皇看到儿臣的奏折之后心绪难平,是因为父皇心里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只是一时之间想不出来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已。”玄世璟说道:“从实际上来看,当年父皇您与先皇打下大唐江山的时候心中的愿望,到了现在,已经实现了,虽然有微小的差距,但是差距不大,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大唐如今的人口,还不足前隋一半,这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说这是时间问题,即便国府再努力,也无济于事,除此之外,大唐现如今的情况,在朝臣眼中,堪称完美,堪称盛世。
一旦人心里有了满足的情绪,便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古往今来,王朝起步、兴盛,兴盛之后,便是逐步走向衰落,想要稳住步伐,不断的前进,除却君王英明,朝臣尽力之外,那就是不能满足,无论是君王还是朝臣,都不能满足现状,在国政方面,要学会贪心,贪图更好。”
李二陛下点点头,的确,回想这几年,自己的心里是否生出了满足?朝臣的心里,是否生出了满足?
“继续说。”李二陛下说道。
玄世璟如今说的,对于他来说,对于朝廷来说,对于大唐来说,是忠言,是良言。
还是自己丝毫不反感的良言。
玄世璟点点头,继续说道:“猛然一看,大唐现在的确是没有什么别的问题了,即便是有,按照正常来说,是什么问题?无非是百姓的生活、民意,再就是吏治,大唐长安周围,天子脚下,吏治难,因为长安作为大唐的国都,高官显贵多,勋贵世家多,即便有大唐律例,但仍旧是人情社会,这一点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无需放在心上,长安周围不是问题,无需放在心上,因为即便有事,天子脚下,陛下能够看到,能够处理到,但是别的地方呢?比如说南方,天高皇帝远,因此,大唐的吏治,还有精进的余地,这是朝堂,再者民间,父皇觉得,儿臣的庄子如何?”
李二陛下抚须道:“甚好,朕也想大唐所有的百姓的生活,都像你庄子上的庄户那般,可是连你自己都说,你庄子上能有今天,全都是铜钱砸出来的。”
“臣能用钱砸,朝廷为何不能?”玄世璟说道:“朝廷若是足够有钱,有实实在在的规划,即便所用的时间多一些,这个目的,也不是不能达成的目的。”
玄世璟的这一句话,无疑为李二陛下重新找到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国家是一条船,君王便是船长,百官是船员和舵手,船航行的方向与目的地是个重要的东西,若是没有方向与目的地,那也不过是飘摇在海上的一片烂木头罢了。
“照你这么说,朝廷得出多少钱?朝廷去哪儿弄这么多钱,朕也想问问,仅仅是你那一个庄子,你硬生生的砸了多少钱。”李二陛下并没有被玄世璟提出的美好的理想与远方所冲昏头脑,理想可以有,但是总要着眼于眼前的现实。
第五百三十七章 商()
理想是美好的,目标也是正确的,可是过程呢?千难万险不怕,就怕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空中阁楼啊。
大唐由穷到富,用了二十多年的功夫,如今仅仅是龙首原上修建一所新宫,国库就见了底儿,整个大唐不是东山县的一个庄子能够相比的。
“所以说,现在大唐缺钱。”玄世璟说道:“因为缺钱,所以不敢妄动刀兵,因为缺钱,所以元日朝会那天才会有这么一出戏码,现在户部和兵部应该都已经放心了,至少大唐这两年,是不会在对外征伐了。”
李二陛下叹息道:“是啊,原本国府充盈,朕这一拍脑袋,建造了这新宫,国库又见了底儿了。”
修建宫殿本来就是件劳民伤财的事儿,更何况龙首原上这新宫这么大规模,徭役一征就是十五万,活儿一干就是两年没停下。
“所以,归根结底,大唐想要再进一步,钱是个好东西,不能缺,无论做什么,都要钱,都要雄厚的财力支撑下去。”玄世璟说道:“有钱才能好办事儿,不仅仅是民间如此,朝廷也是这般。”
“这与你奏折中所说的水师,又有何关系?”李二陛下问道。
李二陛下知道水师重要,但是想不到水师如何为大唐带来财富。
“国府想要富裕,臣之前说过,倭国有银矿,但是就大唐现在的情况来看,不会与倭国开战,毕竟倭国如今年年进贡,老实的很,大唐没有理由去对人家开战,而且,国府现在也负担不起这笔钱财。”玄世璟说道。
无论身处在什么时代,要打仗,正义的气质必须有,还要高高的举着让别人看到,仗也不是说打就能打的。
之前大唐与高句丽,是宿怨,借助了高桓权“复国”的名头,去攻打泉盖苏文,是正义之举,是正义之师,灭了高句丽,设立都护府,那也是因为正主高桓权中途叛变,背叛唐军,死在了战场上,大唐“无奈”,这才收回了失地之后,顺便替高句丽管管他们的土地。
“没错,现在即便再怎么眼馋人家,也不能动。”李二陛下无奈道。
“虽说现在不能动,但是水师的发展,却是不能落下,也是为将来要动的时候,打下基础,因此,水师的发展,要从眼前抓起,除此之外,陛下觉得,丝绸之路如何?”玄世璟问道。
“链接我大唐与西域诸国重要的通道。”李二陛下说道。
“没错,西域的货物,通过丝绸之路,运送到大唐,无论是进入长安,还是到了别的地方,都能狠狠的赚上一大笔,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东西,运送到西域,甚至更遥远的地方,价钱翻上不止百倍,因为有如此令人心动的利润,因此商人们才这般热衷组建商队,穿越茫茫的大漠,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往来东西,大唐秉承前朝,也是重农抑商,可正是商人,才能让东西南北的货物流通起来,若大唐为枝干,那农户便是树根,工、商便是枝叶,缺一不可。”玄世璟说道:“不可否认商人的重要性,而这一条丝绸之路,贯通了东西多少财富。”
“朕听你这意思,是想要提高商人的地位?你是想对商人动手了?”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璟原本是想提一下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问题,但是李二陛下却是看重了玄世璟所说的话之中关于商人的问题,关于商人,倒也不是没得改,不过说起商人来,在新宫还没建造成的时候,玄世璟就想起过商人的问题,只是那个时候,还不是提这事儿的时机,几天既然话赶话提到这边了,说说商人的问题也没什么。
说起商人,就要提及商人的税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