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中兴路 >

第135章

明末中兴路-第135章

小说: 明末中兴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吸取历史上的教训,为了防止叶尔羌卫拉特一带的建州主力如同历史上的西辽与后辽那样不断西逃,大军准备首先绕道临近北海的北线展开远征,趁着夏秋季节草木还算茂盛的时候从阿尔泰山到天山之间的战略通道上首先突袭哈萨克汗国控制两河流域,阻挡住卫拉特至叶尔羌一带建州主力西逃的通路,或者,在一些山口地区或者交通要道同建州主力展开战略决战,这应该是最有利的一种情况了。

    “现在是刚刚进入盛夏的旧历六月上旬,至秋天结束还有至少五个月的时间。五个月的草原行军马力的问题很大,很可能并不比徒步跋涉远快多少,但即便这样算起来实践上也应该是勉强够用的。然而天山以北的战略通道仍然属于北喀尔喀至卫拉特人的地盘,很可能容纳不了七万大军的前进,尤其是这样的远征必然要携带不少用于食用的牲畜的情况下。。。”曾经走过北线商路的一名归化晋商出身的参谋如此说道。

    “在不浪费太多的时间筹集给养的情况下,多少人马可以比较顺畅的从北线通道至河中?”萧轩也并不讳言的询问道。

    “至少一人配备三马或四马的情况下,少则两三万骑。。。多则三四万骑。。。”

    萧轩沉思了片刻,自己对哈萨克汗国的战斗力并没不是十分确定,如果仅仅以志愿左军及友军至少五个师三四万人左右的兵力展开远征突击,毫无疑问在兵力上就没有太过十足的把握了。

    但萧轩最终还是下定了作战决心,尤其是想到了各部精锐表现出的战斗力之后。如果集中整个志愿部队和革命军第一军与第二军中的堪战主力之后,即便参加远征的队伍只有三万人上下的规模,那也足以拥有足够的战斗力了。

    就这样,在盛夏时节刚刚来临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扫荡了辽东残敌的志愿军七个师中挑选出来的骑术没有太大短板,而且训练比较突出的三万名官兵浩浩荡荡向草原的深处展开了行进,沿着还算茂盛的水草在众多向导的指引之下向西展开了行进。西征万里如运的起点,也就这样匆匆的展开了。

    同几年前自己对于西征的想象并不相同,这样的远征没有发生在整个关内的面貌甚至军工业的面貌都有足够的改观的时候展开,而是在不仅兵力上明显劣于将要面对的对手,就是在装备乃至火器方面仍然逊色于可能面对对手的情况下展开的。然而萧轩却不愿意错过如今这个时机,因为谁也不知道超越时代建立起来的革命化军队会不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因为种种原因战斗力就大打折扣。正如有句歌词中说的那样,“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大军离开了农耕区为基础的给养带,数月行程又不可能完全依靠携带的给养,还不像拥有本地囤积优势的草原各部,或者拥有大量后勤支前人员的明朝或汉朝的远征部队一样,因此集中起来的大军在出发后不久就只能进一步分散兵力,以五千人规模左右的师为战术单位,两三师为一路,兵分三路展开前进。即便是同一路的师与师以内也往往相聚几十里左右勉强能够通信联络的距离。在这样哪怕一个师抄掠到百余只羊或者零星几头牛也能够满足一整天大部分给养的情况下,终究可以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来筹集给养,能够有效的以最快的速度展开行军了。

    多股行军纵队,总计三万马队深入草原,当然也不可能瞒得过草原上的蒙古人,察哈尔与漠南蒙古一带的高层并不算傻,当然从来往的一些商旅那里听说了这位大明崇祯皇帝在关内十三省的种种“倒行逆施”因此从来就没有想要通过妥协的办法来换取部族的求存,哪怕了解到那些来袭之敌的强大也是如此。

    在了解到兵力本来就远远小于当年北伐中的明军的天子亲军竟然敢于在草原腹地这样分兵前进以求减轻后勤上的压力,原本对于决战多少有些顾虑的人们也改变了态度。赞同通过一次决定性的攻击来给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崇祯帝一次严厉的教训,至少要让其明白,草原不同于建州或者十三省。即便如今的蒙古草原势力四分五裂了,同样不是外面的敌人可以大摇大摆的就这样展开行进的。

    因此这一次察哈尔各部终究决定孤注一掷,投入两万左右的武装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吃掉一路强敌。

    本章完

    

第281章 悬殊差距() 
正因为意识到在大军展开分路前进的时候侧翼的队伍最容易遭到进攻,因此在南线跟随队伍展开前进的,正是萧轩直属率领的志愿左军第一师,第一师中的抽选人员再加上亲卫营乃至其他各师中抽选出来的一些专业技术精锐,一路人马整整多达七千人上下的兵力规模。

    盛夏的草原草木茂盛,敌军展开来袭的时候,正是黄昏十分队伍刚刚打算扎营却又未有效建立起防御中营地的时候。很显然:了解到这一股兵力并不算少,兵力优势仅仅只有三倍左右,还称呼上绝对优势兵力的察哈尔蒙古人并没有一股吃下这七千人的决心,只是打算通过一次强有力的袭扰,至少能够解决掉整个大军中的大部分马匹,当在这种袭扰作战中相当比例的人马丧失骑兵机动力的时候,对方的战机才会显现。

    此时的察哈尔人似乎也十分清楚,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易扫平辽东一带留守力量的队伍留守力量的队伍,不可能是什么善茬。

    因此当攻击发起的时候,两万人左右的队伍并没有掉以轻心,而是以还算分散并且有一定纵深的队形从各个方向上围拢过来。然而那些蒙古人却没有想到,对方的兵力怎么说也只有自身三分之一,可是在面临突袭的情况下竟然敢于主动扩散到方圆一里左右形成单薄到仅仅只有三层左右的大阵,因此就毫不顾及的从各个方向上展开了集中攻击,而将精锐渐渐的集中在其中的一路。

    “既然那些狂妄的汉人在没有车盾和火炮的情况下找死,我们就要成全他们好了!”连绵几里的包围圈很快就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箭雨开始从百步以外的距离上如同飞蝗一般抛射过来。最南面方向上的骑射手突然逼近,并且掩蔽着后面的少见的甲骑具装发起了迅猛的突击。

    很显然:在对方根本没有什么像样长兵器,更没有车盾,企图以火器步兵对抗自己的情况下,突击骑兵是击溃对手的最好方法。

    然而就在突击过来的敌骑逼近到不过五十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后排神射手队伍展开了接连不断的放箭,在短短十秒左右的是时间内就至少以一石二三斗左右的强弓展开了整齐的三轮放箭。

    志愿军第一师的弓箭手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虽然因为大多数官兵缺乏自幼训练基础的缘故没有多少人能够有效的运用一石五斗以上的虎力强弓,可是在临战心理素养、射术准确性、团队有效而快速的齐射方面都在不计成本的训练之下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因此仅仅是很短时间内一里左右正面上的三连射,就让冲到近距离上的重装骑兵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至少上千重装骑兵先后跌落马下,七八百人中箭伤亡。那看起来还算像样的铁甲在精良的一石二斗弓面前似乎根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就被轻而易举的贯穿。

    紧接着,整个队伍毫不犹豫向前推进发起了反击。单薄队形有效展开的火力,仅仅一排左右的弓手竟然如同扫落叶一般将南翼的蒙古军精锐主力接连不断的射倒。那上百焦耳威力巨大还拥有一丝毒性的箭矢在命中马匹的时候往往也产生如同火枪弹丸一般的杀伤后效。南翼的战斗展开之后,其他方向上的队伍也纷纷迅速的跑步向前发起反击,并接连不断展开放箭与开火。

    就这样,仅仅是触电一般的反击,六七千人投入作战的兵力就将来袭的两万察哈尔部围攻过来的蒙古主力眨眼间扫平了半数以上。很显然,至此,双方的战斗力差距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差距所能形容的。趁着敌军的残兵败将刚刚开始溃退的时候,各部大部分兵力以最快的速度后退上马,并以马匹展开了追杀反攻作战。

    因为在之前精准的箭雨乃至轻霰弹猛烈开火中不少没有披甲的马匹负伤,尽管察哈尔人在马术乃至马匹本身的质量上明显拥有优势,还是有不少备用的马匹被萧轩所率领的队伍交互,一些战马负伤或者来不及上马的察哈尔人负伤或者被覆,仅仅只有四五千残兵因为一开始的时候做为预备队和督战队的缘故,还算是侥幸的拼命逃离了战场。

    只是一个瞬间,大致算下来连一炷香的时间都没有的交锋就让这些蒙古人遭遇到如此惨重的损失,是之前的萧轩也没有想到的。虽然志愿左军第一师在骑射与骑兵机动能力上的短板导致不少残敌逃脱,但这样一场摧枯拉朽一般的战斗做为远征作战中的开门红,仍然带给不少人巨大的振奋。

    “看来我军还是有些过于保守了,应该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战术提早准备好足够的骑兵,这一仗或许说不定就能全歼对手。。。”志愿军第一师师长多少有些遗憾的说道。

    回味过来的萧轩也开始意识到,或许是自从志愿军部队成立之后,敌人的战斗力总的来看表现的过弱,就连自己在潜意识里也形成了过于依赖基层强悍战斗力而不愿意在主动性的侦查与指挥上下功夫的习惯。或许在察哈尔蒙古人这样的弱手面前这样的习惯没什么,可是当以后真正面对规模众多的强敌的情况下,如果不充分发挥侦查与指挥上的优势掌握作战的主动权,毫无疑问就要付出过多的代价。志愿部队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支精兵而已。如果消耗过重,对于今后基层地方治理显然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队伍没有花费太大的功夫追缴那几千残敌,有那些残敌放出风声,说不定会让以后的行军麻烦减少不少。毕竟,草原上的各个势力并不是这一次远征的重点,萧轩也不愿意浪费太多的经历在这些已经未必能够对中原构成威胁的对手身上。

    大军继续按部就班的行进,只是排除了更多的力量用于前沿侦查,以求在可能面对战机的时候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第282章 顶级精锐() 
大军行军的时候在二三十里外担任境界任务的斥候在几里的范围内往往集中至少百骑左右的力量以防各种意外,萧轩也想知道志愿部队内的精锐,在极限的情况下至少可以在多少倍兵力差距之下以少胜多,乃至战斗力的极限到底在什么地方,因此也就没有太多顾及的对担任警戒部队的各部队下令:漠南一带的蒙古人同建州的距离更近,对于己方也更为敌视,如果发现规模并不算太大的蒙古军,可以在距离大军四十里的距离内之内发起突袭甚至是追击。这样一来队伍在行军途中也可以有了各种缴获,有的时候缴获的牛羊难以一时吃尽,又跟不上队伍,只能花费不少的功夫制成腌肉一备不时之需。

    西行中的大军在逼近到距离河套一带不远的时候,又遭遇到了比较大的一股敌袭击,数以千计的蒙古人因为在交锋中吃了不少亏,准备在一次伏击中以几十倍的兵力优势吃掉至少百人左右的敌军斥候中队,这样一来至少也能够搞清楚这股敌军的不少情况。

    因为此时依附于建州政权的漠南与漠西蒙古人也似乎听到一种传说。崇祯帝的亲军据说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在部署战役行动安排的时候,往往就连一些基层的官兵也能了解到不少消息,与教条中的愚兵政策昂往反起道而行之。

    当三千骑兵借助夏日里还算茂盛草原乃至山丘突然出现在几里外的视野之内的时候,那浩浩荡荡的声势一时之间仍然让人很难短时间内分清究竟有多少敌军逼近过来。

    同几万人对几千人的交锋不同,几千人对百人左右的队伍作战的时候,可以放心大胆的以散兵交锋,让对方的箭支很难有效的命中,在掌握机动性优势的情况下通过逐次消耗战来达到最终取胜的目的。

    当然,林丹汗所部的伏兵当然也十分清楚,这百余人左右的明军精骑当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速战速决才有可能及时的逃脱。

    几千敌军的箭雨从各个方向上袭来的时候,很快就让百余匹战马倒毙在箭雨之下,或许是这些蒙古人中缺乏建州主力中那样的精锐强弓手,才没有在百步外的集火抛射中就给队伍带来太大的威胁,然而即便是如此也让志愿左军第二师侦骑至少有三人因为头手中箭伤亡。

    在正常的情况下,遭遇到如此险恶的局面余箭雨,劣势一方在箭雨的压制之下根本就很难有效的展开还击,就算冒着箭雨的打击还击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像样的准头。

    然而志愿第二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