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冗余的兵力用于战略性的志愿行动的。消灭这一股还算像样的堪战力量,那么自己一个战略方向上的核心队伍或许就有可能能够应对从西部回援的后金主力意义还是不小的。因此在时间并不算太过充裕的情况下萧轩只能选择在冒一定风险和危险的情况下分兵攻略。
在气候比汉代寒冷了很多的情况下,西北一带更加地瘠民贫,特别是在经历了从天启七年到崇祯二年的大旱之后,虽然很多逃亡的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北的经济压力,可民间还是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然而做为边阵的很多战略要地,却还储备有能够应付至少几个月的粮食,这也是此时的朱识鋐、朱倬演、乃至孙传庭等人没有完全丧失信心的原因。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斥候探报证明原本看起来力量很强的明军精锐竟然兵分三路向相距较远的榆林、银川、兰州三个西北的重要方向展开进攻的情况下。因为这很显然不仅仅是要解决汉地内的对手,就连河套一带的蒙古人也没有给多少面子了。这样自高自大、四面树敌的做法让孙传庭对萧轩也不由的低看了几眼。
“这会不会是强敌故布疑阵?引诱我军主动出击?”庆王朱倬演虽然支持孙传庭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吃掉来犯之敌其中至少不满万一路的做法,不过兰州的肃王朱识鋐还是有不少顾虑。觉得不应该太过主动,很显然既然敌兵如此猖狂,那就在兰州城外给其一个教训才是恰当的选择。
孙传庭当然也没有打算过度冒进:“如果敌军真的敢孤军深入,以不到万人左右的兵力、最多不过一个志愿团的精锐就来进攻徐州,我军则应当主动出击,坚决消灭这一股对手。。。”
此时的孙传庭在边军内向很多有过实战经历的将领乃至谋士们请教了很多也学习了很多,并且结合之前的战例之后还是有很大把握以二十倍左右的核心兵力和接近二十倍左右的总兵力吃掉最多只有一两千核心精锐的来犯之敌。
在战斗力明显不如对手的情况下,通常野战中以多胜少比在野战中以少胜多往往还要困难。可是如果在自己囤积有足够的后勤匮乏地区与来犯之敌决战,那己方拥有的便宜就太大了。更何况数万人规模的兵力对包括一两千精锐在内的几千人,同更大规模的“以多胜少”完全不同。
就这样,在萧轩率领的志愿军一师一团及革命军第一师一团和二团、亲卫营主力,总共六七千人左右的兵力兵临兰州城下并且展开了猛烈的攻城的时候,早就埋伏在兰州城北和城南挖掘好的壕沟掩蔽工事内规模庞大的明军突然从南北两个方向上杀了出来,以十几倍的总兵力,二十倍以上的核心兵力展开了绝地反攻。猛烈的炮火和的弹矢也颇有威势的从四面八方袭击过来。虽然萧轩所率领的主力还算反应迅速,及时的转入防御阵型,但还是在很短时间内就陷入了彻底的被动与围困中。一场激烈的大战,也在兰州城外午后刚过的时候就激烈的展开了。
通过之前不少次交锋,孙传庭很清楚萧轩所率领的核心精锐的战斗力,因此仅仅是围困和通过优势投射火力对耗,在局部战术战斗上还是防守更多,并不轻易的与对手陷入近战肉搏之中。
然而即便如此,志愿军第一团乃至革命军一师的队伍竟然能够在猛烈的弹矢压制之下还似乎如同在靶场上一样沉稳而准确的开火攻击,并且在对耗上并不处于明显被压制的状态,还是让不少的明军都感觉到了震惊。没有想到这样一支队伍不仅仅在攻击战斗中异常沉稳与凶悍,以这么大的兵力优势在城下与对方展开对耗,竟然似乎没有占据多少上风一样。
孙传庭在此时也明白自己很可能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可在这时候却已经很难挽回,只能让大军坚持到最后了。
本章完
第255章 西北定局()
萧轩麾下的革命军十个军在很大程度上是良莠不齐的,虽然整体上看,远远没有达到革命化军队的高度,仅仅算是一支准近代意义上的军队,甚至比较完善和像样的披甲率都做不到,但其中的少数主力步兵团,在不少次作战考验乃至选拔和调整当中,却越来越强起来。萧轩当然清楚兰州方向敌军的强大,因此不仅是志愿军第一团,就连跟随作战的革命军第一师两个团战斗表现也十分突出,虽然还是比第一团差一些,可是在一师的官兵主要负责填装弹药,志愿团在填装弹药的同时还负责发射的情况下,整个队伍的火力就充分的发挥了出来。
对面的敌军虽然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面对范围超过百步,兵力达到几千规模的对手从四面展开围攻,最多也只能发挥出三四倍的兵力优势,双方在实战火力威慑之下命中率差距则如同巅峰时期的近代革命军或巅峰时期的****日军主力同对手的区别一样,对死亡和生命意义的重新认识,带来了射击作战中完全不同的效果,似乎还要比训练权重太大的近战肉搏更为明显。再加上火药威力和火器质量、运用技巧、防护等多方面的差距,兰州方向明军在阵前的伤亡,仍然几乎是萧轩所率领队伍的十倍之多。
这样的激烈战斗还没有持续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客场作战的庆王朱倬演所率领的大军就有些坚持不住了,纷纷向后退却开来,这导致了围攻大阵也渐渐的崩盘,由包围逐渐演变为厚度不同的横阵对峙,整个横阵也在志愿军第一团和革命军第一师准确而沉稳,几乎视战场如靶场一般的火力压力下逐步被压缩到了贴近城头的方向上,最终只能依靠城头上的火力支持还有雄厚的兵力进行抵抗了。
当夜幕渐渐降临下来,城头上的火力支持也渐渐不准的时候,重火枪弹丸破甲距离以外的志愿军第一团和志愿师果敢的近战冲击展开了。
接连不断的手榴弹伴随着春季的东风,掩护着双管燧发枪射手、携带了钢制带把手短矛的火铳手近战兵逼近到了城下的敌军近处展开了猛烈的打击,很快就将十倍以上兵力于己方的对手打的土崩瓦解。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在这个时候也并没有恋战,而是立即退出了前沿,准备在白天对兰州城展开真正意义上的攻坚作战。
毕竟在己方兵力并不算多的情况下追击入夜后逃散的队伍是要面临极大风险的,以少对多的攻城虽然也有很多困难,可是时代的不同让大军在攻坚方面面临的障碍已经并不如传统冷兵器时代那样大了。
当强敌的压力散去之后,兰州及附近的明军集团对于战略方向也发生了分歧,有人主张西逃、有人主张东撤,但更多的人却觉得敌军虽然看起来十分凶悍,可怎么也不可能在没有携带太多攻城器材的情况下进攻拥有充足兵力把手的坚城。孙传庭最终还是选择全力收拢队伍,准备利用残余的数万兵力在兰州守战中同强敌展开真正的决战。
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并没有携带多少重炮,只携带了一些轻便的野战炮还有十分简便的攻城器具,怎么看也不可能是像能够给兰州城带来很大威胁的样子。
然而在真正逐步成熟的爆破技术、并且越来越熟练的掷弹兵面前。面对连棱堡都谈不上的传统防御体系,很多过去看起来是必须的攻坚、攻城器材都已经是并非必要的了。
利用百尺杆还有专门负责以望远镜侦查的童兵查探之下,很快兵临城下的队伍就以最快的速度针对兰州城东一处防守工事看起来比较薄弱的地方以精确的炮火和爆破攻击展开了压制,并且很轻松的逼近到了距离城头不过二三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在这个距离上,不断冒头开火或放箭准备抵抗的守军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压制,爆破手很快就开始利用爆破杆针对城头上一些简单的被俘展开了爆破。
同以前的爆破手段不一样,这一次志愿军第一团和革命军第一师所用爆破杆战斗部虽然只有几斤重,而且并不大,却是由成本不菲的包铁铅弹用铁水进行简单的焊接、加工,形成六块比较重的“预制破片”,因此即便面对床板或者门板为主的城头被覆也有最起码的杀伤效应和能力。上百支爆破杆还有数以千计的手榴弹很快就在百步左右的范围内瓦解了城头上的抵抗,早就做好了准备的攻城队伍娴熟的登上了城头,并利用填装好弹药的火器和城头下众多的填装手源源不断的展开接力火力射击,让登上城头的不过最初几百人左右的队伍就拥有了压制数以千计从各个方向上展开反扑之敌军的能力。
随着登上城头的志愿军第一团和第一师的官兵越来越多,原本看起来坚不可破的坚城仅仅在不到一个白天的时间内就陷入到了绝境之中。
兰州城并不算有多大,从四面城墙上用重量不轻的三两弹火铳从各个方向上展开夹击几乎能够照顾到城内所有的地方,在这种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守军不得不被迫投降或者反水同继续顽抗的敌军交战。
至此,看起来兵力不算小,战斗力也并不算太差的西北战略集团在勇悍到超出对手想象的力量面前,也渐渐的走向了末路。
消灭对手当然不是萧轩所率领队伍的唯一需求,虽然在之前的作战中伤亡损失并不算轻,也多达近千人左右,但萧轩还是通过近战攻击和巷战的方式最终解决了那些选择留守在城内继续展开顽抗的残敌。
“这一仗结束,天下的大势或许就真正的鼎定了吧?”同样亲身参与作战的田秀英在此时此刻,似乎心中的石头彻底放了下来,再也不用为什么时候可能在战场上出现意外而提心吊胆了。
本章完
第256章 兵临襄阳()
崇祯二年以来从京城攻防到沿运河作战、西北作战等一系列战役,萧轩所率领的革命军主力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在消灭了部分江南新军的同时彻底打垮了原来做为北方基干的北方明军主力。不过此时,应天朝廷乃至各地藩王仍然拥有从四川到湖广再到整个江淮以南的南方,比南宋稳定下来的版图还要更广一些。如果加上因为蒙元的影响和小冰河时代的气候因素,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更为偏南,还远远不能说天下已经鼎定。
更别说北方因为交通便利,长期中央集权统治带来宗族的实际影响力和凝聚力并不是那么强,同南方存在很大的差异,萧轩在很早之前就估计过从四川到湖广再到整个南方,当面临真正的威胁并且开始逐步动员起来之后,会面临不小的抵抗力量。
因此,周大勇所率领的中路军虽然没有志愿师、前教导旅比例更大也更精锐的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军等精锐,然而从兵力上来说,中路军的总规模却逐渐增加到五个军将近八万左右的兵力。除了留守京城的第三军和第十军,西北的第一军第二军和志愿师,乃至守卫徐州的第九军外,四至八军五个军全部集中在中路方向上,这才是整个河南虽然没有太大战斗力,但仍然拥有不少不兵力和坚城的中原地带在很短时间内被迅速扫平的根本原因。
湖广一带农业还算充沛而且贫困地区也不缺,在彻底开放了限制的情况下建军要比其他地方容易不少。此时潞王朱常淓、襄王朱翊铭、楚王朱华奎,在新任的湖广经略朱燮元的支持下大概用了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新三大营总共三十万上下军队员额的新建,其中还算勉强像样的军队就有十五万规模上下。如果在传统冷兵器时代,这可能是很难做到的,就算在历史上的晚明也困难极大,不过因为萧轩带来的新式建军模式的影响加上更为有效的火器运用方式大大降低了对精兵和军官的依赖,因此一年左右的时间次才算看起来并不算太过紧张。
此时的湖广朱燮元当然明白,如果要与当初那强悍的崇祯亲军交锋,纸面看起来十分强大的军队空有兵力优势在中原那样的地方交战也是危险极大的。虽然朱燮元相信时间同样并不充裕的崇祯并不可能在一两年左右的时间内把十几万主力大军欧拉到那样的水平,但这一次来袭的周大勇所部主力仍然是不可轻视的,至少如果以为仅靠兵力优势就打算与对手在中原决战,绝不是个好主意。有效的控制住武昌、襄阳等要地,并在必要和十分有把握的情况下与秦淮以南地形复杂、不利骑兵与铠甲的时候,才有可能战胜敌军的兵锋。原因也并不复杂:建军周期差不多的队伍,基层质量或许区别不大,可是一支经过多次实战锻炼的队伍有更大概率选拔考验出像样的军官与指挥层,这对战斗力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忽视因素。
因此,在八万规模上下的中路军扫荡中原的时候,朱燮元并没有趁机展开反攻。依托水路、城池、复杂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