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第7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只有一个漕帮这么一个看似庞大,实则地位不显的地方势力做靠山。
当然,德福轩能跃升到江南前十等地位,也多亏了这些年跟在洪门背后,获得勒极为丰厚等利益,还有南洋商会这一个平台,让其少了很多官面上的麻烦,人脉更广,投鼠忌器下,少有人对这么一块肥肉动手。
然而有一利自然有一弊,德福轩徐氏跟随洪门分割利益的同时,固然已经小心翼翼地梳理自己与洪门之间的关系了,但是在商业利益,还有洪门强大影响力、无声渗透力情况下,他们最终还是披上了洪门一份子的外衣,成为大明朝官场上的一个异类。
原本崇明岛徐氏的背景就不够深厚,也不够强大,使得他们最是容易成为其他权贵眼中的肥羊。这些年所幸他们加入到南洋商会,依托南洋商会强大的团体势力,和较为团结的做事风格,加上他们自己小心谨慎地行为,倒也能在明朝商场上自保无虞。
但是随着洪门如今真实实力展露出来,大明朝从上至下有识之士开始对其充满抵触,也就意味着像德福轩这种披着洪门盟友外衣的商业团体,渐渐难以在明朝地盘上立足了。
直接对洪门出手,自然不会是明朝官场上这些聪明之辈会做的蠢事,但是用德福轩、吉仁堂这种洪门附庸势力作为试探洪门底线的手段,明朝精明的官宦们,却是极为在行。
本身实力背景关系,加上一块肥肉一般的庞大财富,让崇明岛徐氏顿时成为了迁都南京的大明官场人,试探洪门的一大法宝。
而这一试探,同时还得到了当朝皇帝崇祯的支持,自从上次清剿晋地几大商家,获得庞大财富开始,在崇祯皇帝心中除了税赋这些收入以外,同时还在时不时地盯着商场上这些巨富之家,妄图通过搜刮这些商家财富,以充实国库与他的内库。
上行下效,上面对德福轩这样的大商号有着想法,首先行动的却是底层那些官差衙役们,少不了跑到德福轩这样的商号店铺当中挑刺,搜刮油水。
一时间,以德福轩为首的南洋商会诸多商号,在大明朝中的处境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带来了很大不便。
居安思危,能够走到如今这种地步的商号,其东主掌柜都不是无能之辈,对于危机意识的感触极深,在明庭官场上风向开始变化时,他们就已经察觉到了。
为了应对这些来自明庭的麻烦,南洋商会诸多成员如今却是需要做出一个决断来:到底是就此跟洪门划清界限,依托他们原本等靠山向大明表现忠心;还是一条道走到黑,紧紧抱着洪门这一条大腿,开拓属于他们的天下。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当洪门已经展露出一方霸主的气势之后,未来中原大陆上几大势力当中必然会有洪门的一方天地。到时候洪门与大明之间,绝对不可能再向现在这样,保持明面上的和平,必然会刀兵相向的。
或许现在南洋商会的成员东主们,还能依靠现有靠山背景去应付来自明庭的刁难,可是当洪门真正跟大明朝翻脸,甚至等不到那个时候,只要洪门有了进军中原的想法那一刻,南洋商会的代表们就得为此做出抉择。
长痛不如短痛的道理,不用别人多说,南洋商会的代表们自己就了然于胸,而且随着洪门这一次战胜大清,展露头角开始,也就意味着他们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未来如何发展运作,只要不少蠢人,大概都能够想得清楚的。
对于选择洪门与明朝之间利弊关系,诸多商号东主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最终将见解化诸为实际行动的,没人想到竟然会是南洋商会最大、最有实力的崇祯岛徐氏先行一步了。
“李门主,日后老朽和我徐氏两千子弟就得仰仗您的保护了!”
从一艘悬挂着德福轩旗帜的轮船之上,走下来的一位垂垂老者,看见站立在港口前方等待的洪门领袖李天养,心中既有得意之色,同时也不无几分感慨和受宠若惊。
此老人深刻当今徐氏一族族长,也是徐氏如今掌控德福轩庞大商号的真正主事人……徐仕林。
“老族长能够带领崇明岛徐氏一族做出举族搬迁大员岛的选择,让学生深感佩服,日后我洪门少不得还有仰仗老族长的地方。”
李天养面色红润,一脸大气地迎接着崇明岛徐氏一族的到来。
不管是出于千金买马骨的作态,还是本身崇明岛徐氏一族的实力,都足以让那个李天养亲自前来迎接徐氏一族的到来,同时还亲自为他们确立一块立身之本。
好在,大员岛上土地繁多,即便这些年来大员岛土著人生养人丁不少,提前也扩充了不少土地,可是依旧还有庞大的土地没有人开发,荒废在丛林之中,倒是足以安置徐氏一族的人口。
甚至于,为了吸引更多像崇明岛徐氏这样的南洋商会代表前来定居,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家族,徐氏一族免费获得了一块足够开垦三万亩良田的庞大地盘,足以让徐氏一族自给自足生产所需。
当然,应该缴纳的赋税还是要缴纳的,这些没有任何人、任何团队能够幸免。
125 影响()
选择从来都是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这是不变的事实。
表面上李天养郑重其事地安排着崇明岛徐氏一族的入驻,实际上在他的内心里,自从战胜了他心中的那一个执念之后,可以说是已然膨胀了。
洪门拥有这个时代,对于商人最友好的制度和规矩,虽然商人需要承担赋税,降低他们等利润,但是他们所能享受到的权力、地位等方面的提升,却是其他人很少一个团队都无法给予的。
而且,洪门手中掌控着这个时代,利益最为丰厚的航海通道,东方任何一个团体势力想要从大海上赚钱,都需要得到洪门的认同之后,才能畅行无阻。
相反,在大明朝中,商人本身的地位还是较为底下,虽然这些年江南一带商业繁华背景下,商人地位有所提升,在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已跃升至第二阶层,摆脱了其他王朝时期的底层地位,但是因为财富关系,他们却依旧需要面对各种各样来自明处、暗处等觊觎和黑手。
地位的提升,却因为法制等不健全,让商人所拥有的财富没有足够的保障,而士绅阶层权力地位的高高在上,让其能够利用手中种种权力去跟商人夺利,插足贸易体系,不正当竞争,更有那无耻之辈甚至直接盯上了拥富巨户,施展不法手段去谋夺人家家产,让人防不胜防。
大明朝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尚处于蒙昧阶段的大清王朝,还有战火不断,生活维艰的大西和大顺这些势力了。
种种利弊关系摆在明面上,李天养相信南洋商会的这些精明东主们会看不到其中问题,那么他们最后作何选择,自然不言而喻了。
特别是当洪门在东北关外,战胜了曾经大家都以为战胜不了的强大敌人……大清女真军队,彻底在东北关外站住了脚跟,这让大家对于洪门未来更充满了信心。
李天养很喜欢这种光明正大的阳谋感觉,看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在自己的设计下,一步一步走到自己给他们所预留等位置上,这种感觉说不出的美好。
大员岛土著如是、南洋商会的成员代表亦如是。
当然,李天养同样也有没有想到的事情,比如这崇明岛徐氏家主魄力如此强大,竟然做出了举族搬迁到大员岛的举动,这对于一个在崇明岛生活了几十上百年旺盛家族而言,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安置崇明岛徐氏的任务担子固然不小,不过对于洪门经常安置流民百姓的政府来说,却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事情。除了本族直系在基隆镇定居之外,其余的徐氏族人则被洪门带到了他们的安置点定居去了。
李天养还为第一批到来的徐氏族人开了一个先例允许他们一族之人在同一个城镇定居,形成一个一族之人所在的乡镇,并命明为徐家集。
貌似不算很大的先例,但是在李天养心中却是做出了很大让步的,这个时代家国天下的理念深入人心,洪门这些年为了打破这些僵化的民风,在安置百姓之时,特别将一村一姓之流民分散安置。
固然,洪门并不禁止这些百姓之间往来,但是距离的限制之下,长久以后那种家族优先的理念,会因为私人杂念、知识熏陶等种种因素影响,变得淡泊,最终不再成为一种掣肘百姓思想的东西。
李天养并不认为这些理念全都是糟粕,同时也有诸多值得学习和继承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站在一个执政者的地位上来看待这种家族报团等事情,终归会影响到执政者的施政、还有日常管理,不是吗?
崇明岛徐氏等到来,对于洪门而言意义重大,这也是李天养亲自前去码头迎接他们,以示重视的原因。
随着崇明岛徐氏的到来,南洋商会如今发展到了七十余位成员的商号东主们,渐渐开始提前谋划起他们商号、家族的未来,或是渐渐减少海上的贸易,转战内陆,或是将更多的财富、产业搬迁到大员岛、吕宋群岛去。
当然,也有像吉仁堂这样的商号成员,自觉在官场上的能量还算不错,同时也舍不得他们家族当地产业的,暂时还是没有任何动作,依旧如故地在两边正常运作。
松江徐氏一族,这些年虽然在商场上获利极多,但是他们毕竟是曾经出过阁老首辅等家族,本质上他们还是士绅之家,即便跟着洪门赚取到了曾经想都没有想过的财富,但是他们更在意的是他们作为士绅阶层所拥有的高高在上地位,财富什么的未必能够打动他们选择站队洪门。
不过洪门的收获依旧不少,洪门出地安置从大陆而来的各家商号,作为他们给家族预留退路的选择,随之而来的便是创造出无数的工作机会。
像崇明岛徐氏所分配到,命名为徐家集的临时村落当中,需要开垦荒地、修建房屋道路等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很多的劳动力还是专业性工种,徐氏一族的族人未必有这实力作为。
而修建道路、房屋这些事情,又需要采购大量的物资,洪门再是慷慨,也不可能会无偿提供这些物资给他们,还是需要各家东主自己采买。
反正,这些东主们这些念跟着洪门一起,在远洋贸易荷开发吕宋等时间当中赚的是盆满钵满,拿出些银钱作为建设自己基业的事情,他们自然也不会吝啬的。
而且随着这些东主们开始迁居大员岛、吕宋,带来更多财富机会,更大程度开发大员、吕宋群岛的同时,也是在给洪门税赋创收,让洪门财政更加富裕。
从长远看,这些商号将他们更多产业和财富搬运到了洪门,最终还是化作了洪门自己本身的底蕴,让洪门其实无形中充实了他们的实力,只是现在还未体现出来而已。
本就繁华热闹的洪门基隆镇,从崇祯二十年初春开始,更加繁忙起来。
126 大动静()
“嘿,今儿这么热闹,是不是又有什么大新闻啊?”
基隆镇一间普通茶肆当中,一位平时经常光顾这里的老顾客,进门第一眼,便觉得发生了什么,茶肆里人疼交头接耳地讨论着什么。
“你还没看今天的报纸吗?”
一名跟其相熟的客人诧异地看着友人,然后随即便为其解惑道:“洪门立法会修订了一份洪门宪章,获得了洪门议会的通过,然后经由法庭推行了下去。”
“今日的报纸头版头条上,全篇都是这份宪章一万多字的内容,其余篇幅也是对这份宪章的解读。”
“哦?”
来客欣然一对,然后找上一个店小二,花了一角铜币买了一份报纸,找上一个空位坐上去仔细阅读起来,同时还不忘叫上一壶茶水,几份点心。
报纸这一个概念,是效仿大明朝袛报形式发行的产物,算不得创新,但是却又跟大明官方袛报不尽相同的,是洪门报纸所针对的对象乃是洪门全体成员,甚至可以说更多针对的手普通百姓和商人阶层。
因为报纸更多汇报的是当地新闻和事迹,所以大员岛各城镇皆有自己的报纸,譬如基隆镇发行的报纸就叫基隆日报,而笨港发行的则叫做笨港新闻报等等。
当然,基隆镇也会时不时的发表一些其他城镇的新闻和重大事件,不过受限于当时的交通问题,很多新闻在时效性上有着很大差距,无法实时报道,这也是大员岛各城镇发行各自报纸的缘由。
而在报纸发行之初,其起点就是方便南洋商会成员互通有无,了解各地商业信息等等,最终形成的如今等报纸形式。
故而,随着报纸发行并推广起来之后,在成为百姓们茶余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