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海风云 >

第676章

明海风云-第676章

小说: 明海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老狐狸!!”

    朝中其余大臣看似垂首而立,各有舒言,可是无一不是在观察着当朝首辅的动作,就连金銮殿上那一位已经不算年轻的皇帝朱由检,其实也是在登风唉着对方的建议。

    可惜让人失望的是,这位原本应该成为中流砥柱的首辅大臣,却在这一件事关大明千秋基业的事情上闭口无言,一点都不愿意担下干系与骂名,让崇祯皇帝不由怒从中起,却又不得不强自压抑着。

    大明立国二百余年,秉持着洪武陛下一纸遗言:天子御国门,使得崇祯此时心中虽有退意,却急需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劝慰自己。

    与原历史不同的是,此时大明京师虽然未被敌人所破,可是随着北方大清人打开了明朝国门,不出意外的话京师重地沦落敌手几乎已是板上钉钉了,因为大明朝真正能战之辈,几乎都已经被调遣到了辽东战局当中,以及黄河北岸防范农民反贼的两线防线。

    崇祯皇帝朱由检固然想要做那一国明君,然而万事不由人,历史潮流滚滚将其满腔热血凝做冰霜,并让其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并入膏肓的大明王朝,不是凭他崇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拯救的,再此生死关头,什么祖宗法度、先帝遗言对其来说,都不如自己座下这一张皇椅重要更不如自己这一条与众不同的性命相比。

    因而,在原历史当中能够慷慨赴死的崇祯皇帝,在这个时代历史大变样的情形下,却是想要继续苟且活下去。

    

第1365章 历史巨变() 
崇祯十八年的初春,寒冷如冰,冻坏了大明王朝的心脏。

    熙熙攘攘、纷纷扰扰的大明朝京师当中人心惶惶,民间一直在谣传、猜测着的帝皇动向,最终有了眉目。

    整个大明朝大朝会,一连举行了一旬时日,支持就地抗击等官员和支持崇祯迁都的官员彼此激辩争吵,甚至差点当着朝臣们等面大打出手,随着当朝首辅魏藻德的一槌定音,缓缓落下了帷幕。

    身为首辅,直到现在才表明自己的态度,实在并非一个专业的表现,可是他魏藻德其实也是有苦难言啊,他一直顶着风头不发一言,就是不希望自己成为后世史书的唾弃者。

    魏藻德很清楚,不管他如何选择,其实都是惹怒另外一方,同时夜会让后世史书找到唾骂自己的理由来。

    他强撑着巨大压力不发意见,其实是希望恼羞成怒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能够像他之前的十六位前任一样,哪怕是被捉拿下狱也比现在他所处位置来的友善。

    可是大明朝的朝臣和崇祯皇帝谁也不是傻子,哪里能不知道魏藻德的这点心思,朝臣们一边争吵一边向魏藻德逼宫,逼其表态;而向来脾气火爆的崇祯皇帝更是一反常态地压制火气,不停在暗地里找上魏藻德,向其暗示自己等选择,让其支持自己,可就是不在这个时候换帅,由得他继续坐在首辅的位置上。

    大清人打开了山海关城防之后,关内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让其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在将后路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之后,士气如铁地杀了进来。

    遵化、兴隆、滦县最后一道防御大名府的明军防线,在洪承畴这位督师和一干辽东残部的带领下,不到二十万明朝官兵拼死挡住了大清人的入侵,给顺天府紫禁城的崇祯皇帝和内阁大臣们争取到了一些时间。

    只是,随着求援的文书如雪花一般北送到内阁手中,紫禁城中大明朝等中枢内阁们也不得不承认,此时他们的处境堪比、甚至超过崇祯二年之时,若是不能在洪承畴他们彻底崩溃之前拿出一个方案出来,他们怕是极有可能成为女真蛮子铁骑之下的俘虏!!

    譬如吏部员外郎许直这样反对迁都之意的官员不在少数,也是如今崇祯迁都应天府最大的阻碍,只是限于祖宗法度的问题,崇祯皇帝此时固然有心想要迁都南方,可就是无法自己开口下达这个决定,必须由魏藻德这位首辅带头,数次请命让自己迁都,此事他崇祯才不会落人口实,被史书所唾弃。

    不比原历史当中被大顺朝李自成自南向北打入顺天府紫禁城,让自己不得不走上一条绝路,此时北方大清人攻打过来,威胁整个顺天府的安危,可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却是还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迁都南方等陪都应天府,虽然会违背当初明成祖的遗命,可是却也是继续拯救大明朝的一条出路。

    长江以北的局势,随着大清女真人入关开始,已经完全陷入到了一种绝境当中,努力奋斗了小半辈子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都不得不承认,瑞士如今再继续留在京师当中,那无异于是找死,让大明数百年的基业在自己手中灭亡。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还是为了祖宗基业,崇祯皇帝自己思想斗争做了良久,终于还是决定了迁都之意,而在随后数次与魏藻德之间的交流当中,更是逼得对方不得不配合自己,在旬日的沉默之后,就此向崇祯皇帝建言,请其移驾应天府陪都,保存大明龙脉!!

    假意推诿数回,做足了一番誓死抗争的姿态,崇祯皇帝“架不住”魏藻德数次上请,最终低下了他那高昂的头颅,同意了迁都之意。

    遵化一线的明军将士已然坚持不了多久了,随着滦县的陷落开始,洪承畴他们构筑的最终防线也渐渐被强大的女真蛮子撕开裂口,将关内富庶的土地裸露在女真人的面前。

    而就在洪承畴他们拼死抵抗、为大明中枢内阁如同争取时间的这段时日里,紫禁城也终于有了动作,无数的朝臣家眷开始打点行李,雇佣车马往天津卫行去,而大明朝立国一来两百年等都城紫禁城中,由崇祯皇帝打头的一干宫中人流,也在慌不迭地准备搬空整个王都,试图挽回皇室最后一点尊严。

    相较于其他王公大臣、达官显贵们的行礼,其实崇祯皇帝自己所携带等行李并不算多,除去自己和宫中嫔妃、皇子公主们的日常衣物首饰等,崇祯皇帝内库所有之财货物资,甚至还装不满一艘千料的大船。

    反观那些在崇祯寻求帮助,希望大家捐出粮饷、俸禄的大臣勋贵们,除去自家的人丁不比皇室多外,但是他们的行李却是一点都不比皇室少,而若是将其中行囊打开展露出来的话,怕是有不少人家的财货甚至要超过唐唐一国之主,大明皇帝崇祯的身家的。

    这些时日里,以南洋商会为首的很多有船商人可是极受欢迎的,皇室崇祯还能直接征募海船为己所用,再不济也还有漕运大船供自己使用,但是那些皇亲国戚,勋贵大臣们想要托运财货,那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对于崇祯皇帝的选择,在这几个月来朝堂当中的争辩当中,南洋商会的成员们早就有所准备了,好在他们在北方等基业并不算多,即便北方沦陷对于南洋商会诸多成员来说影响并不算大,甚至于如今大明王都南迁,将会带来的社会动荡与影响,反而会让越发强大一团结的南洋商会看到更多的商机,一如此番他们早早将手中海船调集北上,聚集下天津卫的港口之中,漫天要价。

    倒是原本海面实力最为强大的南洋商会成员之一,洪门齐心堂,在此番商机面前却是显得有些迟钝,并未在迁安这中时候凑上热闹,赚上一笔。

    究其原因,却是李天养本人犯了一个老套的错误,错以为崇祯皇帝还会选择跟原本历史一样的使命,以九五至尊之身,誓死守卫大明紫禁城。

    

第1366章 降罪() 
崇祯十八年二月初七,遵化城在大清蛮的持续攻打下,终于步入了之前的滦县、兴隆等城池的旧尘,沦陷到了大清人的手中。

    辽东总兵吴襄、满桂等人战死,总兵吴三桂等人继续难逃,辽东督师卢象升以下有数十名大明文官被俘,尽忠守节而亡,当然,也有人投降大清,成为大清顺臣。

    洪承畴回望远处刚刚陷落不久、仍旧冒着股股浓烟、厮杀声未绝的遵化城,意兴阑珊地说了一句:“不知何时我大明子弟才能重回此地?”

    “大人,走吧,再不走大清追兵就要追上来了!”

    吴三桂紧紧守卫在洪承畴的身边,对这位虽然屡屡战败、看似多有无能的督师大人却是极为紧张。

    一连数战,辽东明军皆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吴三桂他们这些知兵等将领大臣们看来,作为督师的洪承畴其实并非无能之辈,只是历史趋势如此,大清人实力比之如同辽东守军强大太多,他们明军能够坚持到现在,却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事情了。

    同样与原历史不同,直到如今不但大明薊辽总督洪承畴并未被大清俘获,最终归降,就连在大清原历史当中留下了浓厚一笔的吴三桂其人,也是依旧还顶着大明朝的官身,做着他的忠臣。

    固然吴三桂身上或许还有着辽东武将身上的官僚体系色彩,可是在对大明朝的忠诚方面,他却是依然坚挺。

    特别是其父辽东总兵吴襄阵亡在与大清人的战火之中,以及如今崇祯皇帝依旧在世的事实,让这位有着浓厚背叛色彩的大明武将,心中对于大清人的敌意丝毫没有动摇,更别说投诚于对方。

    “知道咱们如今在遵化一线坚守至今,为大明朝争取的时间换来了什么吗?”

    逃亡路上,洪承畴的兴致一直都不算很高,一边被大队兵马裹挟着往南逃去,一边他则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吴三桂他们聊着。

    “呵呵呵,我们在前线拼命,朝堂上的那些个大臣们却在拼命请求陛下南迁,让我们给他们垫背!!”

    京师高堂上的内幕,作为一朝封疆大吏的洪承畴自然有着独有的渠道去了解,若非自己内心党总还仅存一点身为大明官员的良知,说不得他洪承畴早就带着人去投奔大清了。

    “大人,末将以为这本就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事情,陛下金贵之躯、普天共主,总不能跟着我们这些大臣将领们一样,身处危墙之下吧!”

    “若是连陛下都有所闪失,那么我唐唐大明朝数百年基业,岂不是将毁于一旦?”

    “陛下的南迁之意,吾等为臣之人不但不应该抱怨,反而应该感到惭愧才是!若非吾等为臣之人能力不济,不能为陛下分忧解难,陛下也不会同意南迁之意啊!”

    吴三桂其实对于朝堂内幕也是了解一些,他的父亲在带着最后一批明朝军队前来支援己方之时,朝堂上关于各方面的传言就已经流传开了,从其父亲吴襄嘴中,吴三桂多多少少夜听到了一些风声,故而此时听到洪承畴的抱怨之言,他却是有着不一样的见解。

    至少如今他们吴氏一家人留在京师当中的家眷们,以及他最爱的女人陈圆圆,也都在家族的安排下,坐上了南方人的海船,从大海之上迁往了富庶的江南,那他吴三桂如今在战场上等厮杀也就是值得的。

    洪承畴不动声色地瞄了吴三桂一眼,颇为意外对方等言语,不过也是吴三桂这些言语的提醒,让洪承畴心头突然醒悟,刚刚的失态实在有些不应该啊!

    只是,洪承畴的悲观不是没有道理的,丢失了宁锦防线、丢失了山海关,再到如今丢失了遵化防线,等到接下来大清人收拾好后路之后,他们便将会带着大军,长驱直入杀向大明王朝的心脏,如今想必已然空空荡荡的顺天府紫禁城,让大明朝在大众面前丢掉一层最大的脸面。

    即便如今自己能够安全逃亡往南方,可是在接连失去了诸多城池、大军,再也没有利用价值的情况下,作为大明朝找补颜面回来,寻找替罪羊的最佳人选,自己的前途想必真的很暗淡,甚至可以说十分惨淡。

    只是,毕竟在朝廷为官,食大明朝的饭碗这么多年了,一时半会儿之间洪承畴内心却是还下不定决心做出违背当时当代人伦纲常的事情来,虽然心中凄惨愤恨,可是洪承畴在吴三桂他们这些将领们的保护下,仍旧恍恍惚惚地往南败走着。

    京师当中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也多半是那些没有权利地位,又没有金钱打点的普通百姓们,此时的京师看起来却是萧条得紧,就连平时买卖小吃果蔬的小贩都没有几个。

    对于大清人的野蛮,京师当中的百姓们早就从各种传闻当中听过不少,只是一来故土难离,二来他们也没有太多谋生手段,与其颠沛流离成为流民,倒不如就在这紫禁城重话,期待那可能会出现的奇迹。

    洪承畴他们前脚刚刚进入京师,后脚作为督师的洪承畴,就被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使的家伙们给拦了下来。

    “你们干什么,老子们可是刚刚从战场上杀回来的,这位可是当朝薊辽总督、兵部左侍郎洪承畴大人,不得无礼!!”

    吴三桂等人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