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能给人世间带来更美好的东西,终归是让他欣慰的。
能作为医者,作为技术高超有所成就的医者,他们都总怀有一颗博爱得心,这样才会给他们带来前进的动力。
一如今天他带着一群学童们,欢送自己一手教导出来的衣钵弟子们远行,正是基于他博爱的慈悲之心。
大明北方愈演愈烈的天灾,让人惶恐不安的瘟疫,已经成为了整个大明朝百姓们心中的一头猛虎,就算身在一海相隔的大元岛上,洪门团队都对其有所耳闻。
想不耳闻都不行,谁让李天养他们一直趁着天灾人祸在疯狂收敛着四处奔逃的流民百姓们,洪门团队各地都有来自河南、陕北等地的流民,自然少不了关于这些人间炼狱的各种风传。
去岁的整顿,让洪门上下开始扭曲的思想风潮有所改观,但是平和多年的生活,让洪门原本曾经贫困无助的成员似乎忘记了过去的悲苦。
更别说那些年纪幼小、记忆模糊的小字辈人才,对于过去更是毫无印象,在富庶的洪门各地当中,他们成长起来之后或许依然同情那些深陷不幸的贫苦百姓,但是他们却未必能做到对这些百姓的感同身受,就无法发自内心地去关怀他们、帮助他们。
李天养不是圣人,他也没有想过要做一个拯救世界的圣人,但是他很清楚,若是以他的平庸能力和见识,想要凝聚一股人心为己所用,那么他就需要一个能够凝聚这股人心的思想和核心。
《民主宣言》就是李天养不算成熟的一个思想方针,是他用来凝聚身边的伙伴、兄弟们的一个手段,更是他持之以掌控团队未来方向的舵盘。
宣言当中有很多来自后世的思想,对于这些一直受到李天养熏陶、影响的洪门弟子来说,接受难度不大,但是更多的是李天养用来争取最大受众群的贫苦百姓的思想体系,想要他一心栽培出来的成员们接受并放进心中,那就需要他们走到灾难当中去,去感受贫苦百姓们所处的那种水深火热的地狱人生。
李天养相信,他所培养出来的成员,或许性格独特,思想未必见容于这个时代的大众思维,但是他们的同理心必然是极强的,必然会在所知所见之后,对于底层那些需要帮助到穷苦百姓们伸出援手,想要改变一些东西。
而当成员们想要改变一些东西的实惠,也正是他们去真正理解、真正接受李天养所展示给大家的这一份万余字的《民主宣言》的时候。
出于这样的理由,李天养借着齐心堂往外拓展的机会,将洪门笨港学堂前后两批三百多的毕业弟子组织起来,加上黄攸然抽调出来十几名精英大夫一起北上,前往瘟疫灾害最严重的地方走上一遭,近距离去接触、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本章完)
第960章 北上见闻1()
对于李天养派自己手下的干将出去救助灾区当中需要救治的患者,黄攸然是赞同的。
只是他有些质疑的,是李天养将笨港学堂当中刚刚毕业的医科、农科、数学等学科学子一起送了过去,相对于更专业的人士来说,他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家伙,可未必对这次行动有太大的帮助。
尤其是李天养名义上与自己分说,抽调医术精湛的大夫是为了能救一人就救一人,但是从黄攸然了解到李天养他们所准备的各种草药来看,怎么也感受不到李天养想要救助穷苦大众的意思。
反倒是黄攸然觉得,李天养抽调走那些大夫,更像是为了保障这群规模宏大的队伍安全,不受疫病等威胁。
不过就算有这样的想法,黄攸然也不会当着李天养到面说出来,如今自己虽说贵为慈幼局局长,也备受洪门团队中的乡亲们爱戴,可是黄攸然清楚自己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全都可以归功于李天养到栽培。
若非当初李天养的逼迫、栽培,也不会有如今黄攸然一手出神入化的外科技术,更不会有他晚年结合自己所学所知而正在书写的几本外科书籍,更不会有他如今桃李芬芳满大元的情景。
黄攸然是知恩图报的人,更是清楚李天养为人性格的人,知道李天养所下达的种种举措背后,总是蕴含着其他的诸多想法和目的。
然而黄攸然不知道的是,在不远处的洪门水师驻地葫芦岛上,这一艘海船种的三百多年轻子弟与洪堂水师鲸部一营七百多将士汇合,浩浩荡荡地往一海之隔的大明朝内陆行去。
一行船队五艘海船,并没有驶向与大元岛更近、洪门齐心堂商号分布更完善的福建一地,而是沿海北上,越过浙江沿海,直到江苏省的淮安府沿海才靠船登岸。
而在船队靠岸的码头上,早有接到李天养命令的齐三带着其麾下帮助洪门招募人手的伙计迎接他们,并随同他们一起北上。
上了淮安府后,一千多人的队伍就算打着商队的名头也着实多得太厉害了,因此在齐三和领队成员们的分配下,大队人马分做十队百余人的队伍,按照各自规划路线北上。
北上路线中,有前往南阳府的,有前往汝南府的,还有前往更远一点的山西平阳府下与陕西相邻的县乡,甚至有一只胆识过人的队伍直接深入到陕西西安府的,近距离去了解接触其地的状况。
这些队伍中,除了洪门洪堂鲸部一营到将士是奉命沿途保护队员们的安危的以外,其他刚从笨港学堂出来的年轻人则是带着李天养所给予的任务。
任务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们通过行走一路府县,去了解大明疆域当中各个府县之间的差异,也就跟后世大学生的实习报告相类似。
沿途而上,江苏一省之地繁华地带自然不少,作为中国湖丝到产地,江苏一省的富庶程度堪抵半个大明朝,因此沿途的洪门队员们虽然同样见到了不少的乞丐流民,但是从其状况和规模来说倒也算是平常,队员们并无出奇之处。
至于说到繁荣,虽然鸡笼港发展起来没有多久,可是毕竟泉州月港距离大元岛这么近,年轻的洪门子弟们少不了对这种繁华有着抵抗力,更不用说有多惊讶了。
但是随着越来越往北行,出了徐州府到了河南地界之后,流民和乞丐开始多了起来,路边也开始出现倒在地上奄奄一息的伤病之人,让沿途而上的队员们不时驻足救治一番。
越是接近陕西地界,这样都情况越是严重,当唯一一支进入陕西的队伍跨入陕西地界的时候,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片人间炼狱与朱门酒肉之间的强烈对比。
陕北王二暴动的队伍愈发庞大了,又有府谷王嘉胤、宜川王佐等人揭竿而起,响应王二号召攻夺城堡,攻陷府县,声势越来越大了。
只是他们这些农民军根基不深,所到之处除了裹挟民众、劫掠富豪家产之外,并不在一地多待,四处流窜,给大明朝追剿暴动的军队带来了很大麻烦,迟迟无法平定这股暴动。
因此,陕西除了西安府等重要府县还算安全之外,其他边远地带都已经是一片恐慌,甚至干脆已经有人在蠢蠢欲动,想要加入其中了。
陕西这块多灾多难之地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连年天灾横行,去岁更是出现了瘟疫,本该是官府表现作为的时候,整个陕西的官员却是无视天灾的存在,强行加征赋税,更是形成了人祸,最终老实的百姓们暴起的时候,也是人间惨剧正烈的时候。
怪不得齐三他们一直反对洪门队伍踏足陕西地界,只有进入到陕西,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做饿殍遍野、易子而食。陕西各个府县城池之外,庞大一片的难民营地里,到处是饿成了一副皮包骨的人架,没了精气神的难民们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或躺或靠千奇百怪,唯一不变的是他们了无生机、黯淡无光的眼神。
洪门队员们简化手中到余粮、草药全都拿了出来,补贴给一路上所见到的孤苦难民,可是面对庞大的难民群,他们那点粮食无疑是杯水车薪,根本济不得事,最终也救不了多少人。
反而因为他们的义举,暴露出他们身有吃食的事实,差一点引起了一股人数在数百规模的难民暴动,人人苦苦哀求洪门队员给口吃食,最终从你推我阻的争抢中演变成一场打斗、甚至说是厮杀。
若非领队的鲸部连长见机得快,一边掩护队员们撤走,一边拿着手中棍棒击打追赶他们的难民,千辛万苦中才带着大家脱离了这只难民潮中。
等到好多惊魂未定的队员转头回望那一片显然已经陷入疯狂厮杀、发泄自己愤怒和哀伤的队伍时,地上已经多出了无数具奄奄一息的尸体了。
有队员当场甚至被吓尿了裤子,呕吐、哭泣的更不在少数,原来远方有那饿得急了的难民,正俯趴在一具还没咽气的尸体上,用牙齿、指甲抠咬出一条条带血鲜肉,散发着饥饿的绿光嚼食着、吞咽着。
(本章完)
第961章 北上见闻2()
其他几路前往河南、山西等府县的队伍,虽然没有遇到跟陕西那支队伍那样恐怖的情景,但是一路见闻依然让他们震惊。
早年大家或许都曾有过同样的经历,毕竟大元岛上招募来的流民子弟,大多也都是家中无以为继才会接受洪门的招募,来到遥远的大元岛上重新生活。
可是这些刚刚毕业的洪门学子们,对于曾经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印象已经模糊了,又在衣食无忧的洪门当中生活了这么久,虽然家人同样需要付出劳力、赋税等代价,但是日子却没有一日短缺过。
如今再次见到一路上行乞讨食的流民乞丐,他们需要完成李天养所规定的任务,了解记录一路见闻就少不得去与这些人打交道。
虽然没有进入陕西地界,但是他们这其余几队也同样是接近陕西地界的河南、山西等邻近府县,其中自然少不了成群结队出现在城门口的流民潮。
而且因为官府强烈管制的缘故,反而让陕西邻近的几个府县城墙外与城墙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引人深思。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城墙之外的流民、乞丐越聚越多,插毛卖儿卖女的人是数不胜数;而在临时聚集的交易场地中,各家豪门显贵、士绅地主家的管事,穿着华贵的衣服捂着鼻子,如同挑选牲口一般,对着一个个身材瘦小的八九岁至十四五岁的少年指指点点、挑挑捡捡。
洪门的章程以及这大半年来一直在灌输的《民主宣言》里,可是从来都在宣扬一个很重要的理念,那便是平等。
在洪门,土著人就算再显得无知愚昧,也不会、不能被洪门子弟所歧视,乞丐、伤残人员更是不能被人虐待、辱骂,甚至就连犯错的人、在押的犯人,只要他们没有再出现过错,洪门人都不能对其有任何不尊重的行为。
一切都一切,从一开始就被写到了洪门的章程当中,不仅仅是洪门的成员必须遵守,就连那些前来鸡笼港做生意、买卖的商人,自己带的奴婢、下人,在鸡笼港也不能随意处罚,否则就会遭受洪门严厉处罚。
这种已经深深被浸淫进笨港学子们脑海中的平等信念,面对现实大明朝种种不平等的遭遇,让他们在心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若不是有领队的约束着,有出门前先生们着重的交代和嘱咐,恐怕少不了有队员冲上去捣乱、惹事呢!
更让队员们心神震撼的,是进城之后队员们看着各家装潢靓丽鲜艳的酒楼、青楼、赌坊,到了夜里莺歌燕语、靡靡之音从不停歇,达官显贵们毫无顾忌地出入其中,一掷千金、奢华无度的夜生活,再想想一墙之隔外那衣不果腹、骨瘦如柴地难民营,一切是如此的不公平,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改上一改。
当自己都所学所知所识,与整个世界的现实相背离的时候,人们才会真正去感受这些彼此矛盾和冲突的源头,才会去深思里面的缘由。
李天养也正是想要让大家亲身体会一下来自底层穷困之阶层的悲惨生活,特意挑选了这么一个充满危机和强烈对比的人间炼狱,去体味人生百味、无常事态。
当用尽了最后一袋余粮、耗光了最后一颗草药的时候,队员们每每看着路旁默默等死地流民和乞丐之时,他们心里忍不住泛起一种无力感,一种悲伤之情。
从来没有无情之人,特别是像笨港学堂刚刚毕业的这些年轻学子们,个个年轻气盛,正是感情丰富的时候,虽然明知道自己救治不了所有人,但是为了自己心里好受一点,为了多救一个人,他们在没有余粮、草药的情况下,自发利用所学所知去野外采集草药、捕捉田鼠之类,教导流民们该如何在野外生存。
还有队员将携带的商品就地贩卖,与当地商人讨价还价,争取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