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如歌 >

第35章

南宋如歌-第35章

小说: 南宋如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你们不用管了,我自有办法。”张曜宗气定神闲,一点也不在乎。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六章 宴请普安郡王() 
从这天开始,张曜宗变得十分十分忙碌,早上被林德旺督促着练武,中午就研究怎么种植辣椒,没干过这活,也害怕把活干疵了,还好梁红玉给拨了两个会干农活的下人一起帮忙。再就是躲在小屋一个人写计划,写的神神秘秘的,谁都不让看。晚上研究新菜,吃的大家不亦乐乎,这日子过的很惬意。

    一个月过去了,黄富在御街的小店开业了,果然一炮而红。特色小菜,早餐有酸辣萝卜干。中午有麻辣鸡腿,鸡头,鸡翅。晚上偶尔会有特色麻辣锅,毛血旺等宋人没见过的特色菜,好吃还痛苦,每晚不定时只有一份菜,谁先点先得。任你位高权重也不能让小店再做一份,人家没原料啊。吃过的人无一不赞,即便第二天个个加紧屁股,也是得意的向没吃的人炫耀。这种饥饿营销迅速吸引了宋人的注意,都以能吃上晚上的特色菜为荣。小店一下就火了。没有吃上特色菜的只能早上点碗稀粥才能配上三五条萝卜干。渐渐的中午的麻辣鸡腿,鸡翅也都不够了,总有人慕名来尝尝那种让人既痛苦又好吃的美食。

    张曜宗也没办法,辣椒就那么多,还要留种子,只能做成卤汤每日卤点鸡翅鸡腿,晚上偶尔上个特色菜。如果辣椒没有种出来以后就抓瞎了。

    还好辣椒种子发芽了,绿油油的,在张曜宗眼里那就是金灿灿的。自有下人分苗悉心照顾。不过一天晚上被散养的鸭子吃了一片幼苗,气的张曜宗两眼含泪。然后把院里所有的鸡鸭全部圈起来,然后每天把偷吃的鸭子掐着脖子塞谷糠,看的众人好笑,都说一个人干吗跟鸭子过不去,都说张曜宗疯了。张曜宗才不理会他们,想想烤鸭的味道,就直流口述,才没空理会他们的嘲笑,眼巴巴的等着鸭子变肥呢。

    “王爷,有韩府下人送了拜帖。还有王爷的玉佩。”赵瑗看着手上的拜帖陷入沉思。史浩断定张曜宗会有别的动作吸引自己,但是一个月都过去了,也没见动静。赵瑗心也沉静了下来。做事不能只凭热情。

    史浩问赵瑗:“王爷,您要去吗?”

    赵瑗笑了:“去啊,这小子把我的玉佩都一起送来了,只是要我去吃一顿饭,为什么不去啊?我曾给他这块玉佩约定可以让我帮他做一件事的。你也一起去,一起去看看这个小子。”

    “爹爹,你要去哪吃饭啊?我也要跟你一起。”小永嘉闻风而至。

    “永嘉,今天又进宫见皇爷爷了?”“恩,皇爷爷今天好像有点不高兴。没有留我跟他一起用膳。”说着,小永嘉的嘴就嘟起来了。

    “史师,今日又有什么事?”赵瑗问到。

    史浩说:“今日秦桧把李显忠终于落职奉祠了,官家可能不高兴了吧。”赵瑗纳闷道:“朝堂上没见父皇脸色不好啊。”

    “喜怒不形于色也是为上者的常态。自是不会让旁人看出来的,所以怎么观察官家的颜色才会是一门大学问,媚上者才能平步青云。”史浩说道。

    赵瑗十分不高兴,“研究媚上也能成为学问,那让先贤夫子何以瞑目啊?”史浩说:“所以王爷也要练得内有城府,不能什么都表现在脸上,会给小人以可乘之机的。”

    赵瑗笑道:“以后再说吧,现在也没人巴结我啊,不对,今天还有一小孩巴结呢,走吧,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少年英才又想做什么吧!”

    宴席摆在黄富的小店,还要提前跟韩世忠报备,这是来韩府这几个月第一次张曜宗要单独出韩府,韩世忠问张曜宗为什么要请普安郡王,张曜宗只是笑而不语。心中却在思索,也许今晚过后,韩世忠心里会不痛快吧。

    今晚的黄富小店并未开张,在小店宴请王爷已经是不合规矩了,就更不方便和旁人一起了,只好好言相劝来吃饭的客人东家有喜,明日优惠,才把客人都劝走。

    赵瑗带着史浩,还领着永嘉郡主一起来了,这边就只有张曜宗和韩世忠。

    “感谢王爷不嫌简陋,光临小店,草民张曜宗谢王爷厚爱。”张曜宗一开始就站在门口等着迎接赵瑗。

    “小王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老师史浩字直翁,曾任太学正,国学博士,现在在小王府上兼做教授兼直讲。”赵瑗手指史浩。

    张曜宗连忙躬身施礼,这是未来孝宗的宰相啊,孝宗的智囊,第一亲密之人啊。要好好联络感情啊。

    “这是小王幼女,上几月刚册封为永嘉郡主,今天随意带幼女出席,还望曜宗小兄弟不要在意啊。”赵瑗介绍永嘉时眉眼含笑,看来甚是在意这个女儿。古人一般不带女眷出席活动,就算是女儿也很少带出来的,讲究养在深闺,但是带出来就表示通家之好。今天虽然赵瑗带着女儿来,并且先行请罪,但是笼络之意也是表现的很直接。

    “永嘉郡主鼻翼丰满,唇线分明,将来必是贵气逼人,王爷有福啊。”张曜宗小嘴很甜。

    “看不出来张小兄还会看相啊,以后帮老夫也看一下啊。”史浩调侃道。

    “小子孟浪,还望史大人嘴下留情。小子以后定不会如此孟浪了。”张曜宗连忙求饶,看来这个史老头也不是很好打交道啊,明明是恭维的话,还非要挑刺。

    韩世忠也和赵瑗,史浩见礼。看着永嘉眉清目秀的,也很是喜欢。

    话不多说,张曜宗直接就叫黄富上菜,赵瑗本就是养在深宫中的,吃的是御膳,本来对张曜宗这顿饭没报什么希望,只是还了玉佩之请而已,但是这一段饭下来,简直直呼御厨都是混日子的,这等手艺高超的厨子都没进御厨,内府总管简直是瞎了眼了。

    “这厨子手艺可真是好啊,能否代小王邀请一下,小王定有厚酬。”赵瑗打起了厨子的主意。

    韩世忠笑着看着张曜宗,“王爷,这你要问一下我的徒弟了,这里的厨子都是他训出来的。”

    赵瑗又被震惊一下。张曜宗还有这本事?

    张曜宗笑了:“王爷请稍等,小子还有两样拿手菜,还请王爷品鉴一下。”站起来走到外面叫黄富把火锅端上来,光是容器就让赵瑗一惊,纯铜打造的火锅,自朝廷南迁,南方缺铜,铜板大都已铁钱代替。这尊容器换成铜板就是惊人的数量。这是张曜宗专门找人定做的,光这铜就让黄富毁了不少前朝铜板,心疼不已。正宗的北京涮锅的样子。不知道如果后人发现这尊容器的遗骸后,会不会把火锅的历史往前推几百年。

    然后张曜宗亲自去厨房拿出一支烤好的肥鸭子,金黄灿烂,遍体油光,用小刀片成薄薄得肉片,连皮带肉。沾了黑黑的酱,用薄饼卷了葱丝,递给赵瑗。赵瑗疑惑的看着手里这没有见过的食物,轻轻的咬了一口,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还有一种甜香在口腔慢慢回味。赵瑗接着就是大口一口将博饼吞下。闭着眼睛仔细的再感受感受。

    张曜宗又给永嘉卷了一张博饼,永嘉也是吃的不亦乐乎。韩世忠早就等不及,自己上手了。史浩还有些矜持,等张曜宗也给自己卷了一张后,矜持也不翼而飞了,几个人手不停的你包我卷的互不相让。

    “王爷,这锅里的食物也是我的特长,王爷尝尝,小郡主就先不要尝了。”张曜宗指着火锅介绍到。

    “爹爹,这是个坏人,不让我吃。”永嘉郡主不乐意了,赵瑗连忙先给永嘉夹了一块鱼肉,张曜宗再拦就拦不住了,永嘉一口就把鱼肉塞进嘴里,然后脸色就变了,两眼含泪,额头冒汗,直接哭了起来。

    赵瑗也被辣的口舌冒火,但是却马上回味到香辣的美味。怎么以前从来没吃过这么刺激的美味啊。

    张曜宗连忙给永嘉再卷了一张烤鸭薄饼,压压辣味,但是小永嘉看着张曜宗的眼神就像看仇人一样,张曜宗直叫委屈啊,我已经拦了啊,是你爹给你夹得,你怎么能把仇恨算到我头上啊。

    这顿饭吃的赵瑗直呼过瘾。意犹未尽。

    “张小兄这手艺真的是比御厨还厉害啊?”赵瑗不吝表扬。

    “王爷谬赞了,草民只是嘴馋,加上家母手艺欠佳,就只能自己动手了。总算还能入得王爷的口。”

    “张小兄弟不会只叫小王来尝你的手艺吧?还把小王送你的玉佩也用了?”酒足饭饱了,赵瑗问张曜宗的真正意思。

    韩世忠虽然今天是陪客,但是也不知道张曜宗真实的意思,也想知道张曜宗搞这么一出戏是为了什么。

    “王爷,这菜入得王爷的口,自然也就入得寻常百姓的口,草民正好在这小店有点股份,还能说上点话,草民准备把这火锅作为镇店之宝,几年内让我大宋人都能吃上如此美味。”

    “少年好大的志向!”但是赵瑗还是不明白张曜宗跟自己说开店的事要干什么。

    “王爷,草民想把这店的三成股份送给王爷,作为草民的投名状。”张曜宗正色说道。

    “哈哈哈。”赵瑗和史浩都笑了,太逗了,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以为王爷也许和那些文官一样往家死命的捞好处吗?只要官家传位赵瑗,天下都是赵瑗的,还在乎这一个小店,还三成股份?

    张曜宗也不着恼:“恕小民唐突,敢问王爷志向是什么?是只要得继大宝还是北驱强虏?”

    这孩子居然问王爷现在是不是对皇位感兴趣,这不是犯大忌的事吗?史浩脸色有点阴沉。

    “张家小弟说话不可唐突,王爷今日用饭很是开心,以后有缘再见吧,王爷,咱们走吧?”史浩拦着准备说话的赵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七章 语惊四座() 
“交浅言深,确是大忌,但小子怕王爷胸无大志,因此先要问一下,免得所托非人。”张曜宗正色解释一下。

    “我大宋去岁好像收入四千万贯,小子狂妄,五年后,这店三成股份就可每年贡献两百到三百万贯,王爷还是不在意吗?”

    “三成股份就能值两百万贯?”赵瑗不由得对张曜宗也有点生气,真当王爷什么都不懂呢?一家小店就要年入千万贯,相当于两成半大宋岁入,这可能吗?

    “好,不说这饭店的事,小子再问一句,王爷可有北驱强虏的志气?北驱强虏可有底气和把握?”

    “自古王朝更替自有其道理,小子这里有篇文章,王爷可以先御览一下。”张曜宗说着自怀里拿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文章。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困因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赵瑗边看边赞,“好文章,好文章,史师,你也来看一下。立论惊奇,发人深省。”

    史浩也是边看边疑惑,这么好的文章需要大智慧才能写出,面前的这个小子有那么神奇吗?会否是哪位隐士的代笔?

    “王爷真的以为好吗?天地循环,万物更替自有其规则,即便朝代亦无永世之说,周朝历八百年而亡已是后无来者了。若万事可由天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