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166章

唐朝最佳闲王-第166章

小说: 唐朝最佳闲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历史上李世民还搞出了个平章事,这个其实就是给职位不够的人设立的,有了平章事这个名头,即便是五品官员,也依旧可以与宰相们一起在皇帝面前议事。

    而古往今来,历来都是小会大事,大会小事。

    所以房玄龄下意识的以为李元吉这是想对宰相进行改革,但说来道去,无非也就是换了个名字,职责还是一样。

    “对,内阁!原则上是三省六部长官入阁,但会有两三个非三省六部的名额,朕初步计划内阁人数为十二至十三人。”李元吉先解释着内阁的规模问题。

    “这样会不会太多了?相当于十二三个宰相……这……”房玄龄愣了,宰相只是三省长官,偶尔会有某部长官也进入,但一次十二三个,这可不大合适。

    “不,不是十二三个宰相,而是一个宰相也没有。”李元吉笑着摇头道,自己就是要去宰相化,总不能搞个首相出来吧?那样自己这个皇帝怎么办?

    “一个宰相也没有?”房玄龄愕然一愣,这也太极端了吧?

    “对,朕还是觉得,这朝会太过浪费时间,特别是人员精简过后,官员们每日必然忙碌不堪,哪还有时间再来参加朝会?况且便是来了,他们也只能是听听而已。小会大事,大会小事,既然已成定局,为何又要去做那些面子工程?白白浪费时间呢?”李元吉不断的打探着房玄龄的脸色。

    组建内阁,完全是自己说的算,但也必须要说服下面的大臣,况且这些还都是刚刚收服过来的,若是马周在这里,自己早就直接开干了,想想在齐国的日子,还真是有些想念。

    “朕觉得,每月初一举行一次朝会,群臣汇报即可,尔后每个休沐日后的第三天,召开内阁会议,会议主要就是汇报上一个工作期内的情况,以及下一个工作期内的安排,若有突发事件,可随时召开内阁会议,最大限度的简化办公流程,增加办公效率。”

    “这……”房玄龄不断的在脑子里回想着李元吉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一幕幕的闪过,各种假设预定不断出现,方方面面似乎都考虑到了。

    每月一次的朝会,虽说是拉开了皇帝与百官的距离,但却并不能使皇威消散,最重要的是,解放了除内阁成员以外的所有官员。

    他们不必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准备朝会上,只需要将精力投入工作即可。

    但坏处是,见皇帝的次数少了,也意味着露脸的机会少了,受到重用的机会少了,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热情?

    十日举办一次内阁会议,有什么事情也可以临时召开,这个频率也算是可以接受。

    忽然间,房玄龄脑中忽然闪过一道亮光。

    原来如此!

    “陛下可是想让内阁成员负责起来,而内阁成员直接向陛下负责?”

    “对,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为了能够让更多不同的声音可以进入内阁,朕打算增设两个名额,这两个内阁成员不必负责具体的工作,朝中各个衙门若有什么事情无法传到朕这里,可直接去找他们两个,由这两人代替上书。”为了防止内阁成员徇私舞弊,李元吉也是费尽了心机。

    “这个倒是可以试试,不过在确定之前,臣还是建议一切照旧,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马虎不得。”既无法制止,房玄龄也只能答应。

    等内阁的职责说出来以后,房玄龄几乎是瞬间就猜透了李元吉的心意。

    十天一次内阁会议,每月初一一次朝会,就算加上挤压的公务,一个月他这个皇帝最多也就忙个十天的功夫,其余二十天都无事可做。

    虽然很清楚李元吉的目的,但他也没办法,人家提出了方案,现在连试都没试呢,兴许那样做效果会更好呢?

    ……

    长安城内的士子们已经散的差不多了。

    今年的科举考试,结果让人大出意外,几乎大多数人准备好的题目都没了作用,让人郁闷不已。

    好在科举并不公布分数,不然不知道有多少个零分在上面挂着。

    太平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家名为镇北书店长安分号的书店悄然无息的开张了。

    书店刚一开张,便引来无数士子的哄抢。

    但依旧是看热闹的居多,真正出手购买的,却是寥寥无几。

    “掌柜的,某怎么记得这书镇北是卖五百钱一本?买十送一的?怎么你这里要七百钱一本?还没有赠送活动?”镇北书店的销售模式在这几天内传遍了整个长安。

    本来有人是想去镇北瞧一瞧,顺便买些书回来的。

    但有钱的不想去那么远,况且北边途中也并不安宁,没钱的想去也去不了。

    有钱的七百钱一本并不贵,没钱的五百钱一本都觉得难以接受,虽然在这个年代,就是一贯钱也未必能买到一本书。

    “镇北书院知道不?”掌柜的鄙视了一眼,嘚瑟的说着。

    “知道,天子门生嘛……”天子门生这个称号最近很牛掰,恨不能人人都进入镇北书院,甚至已经有人打算前往镇北,看能不能加入进去。

    “瞧好了,这可是自学版本的,书上的内容与镇北书院教的并不一样,是书院先生依据教学经验,特意做出了注释的,有了这本书,就算没有先生教你,只要下点功夫多看几遍就能学会,况且咱们又是从镇北千里迢迢把这书运回来,七百钱一本,贵吗?”掌柜的抽出一本,封面上直接标明了自学版本。

    “不贵……”听着掌柜的这么说,不少人的摇头表示不贵。

    的确不贵,这年头有注释的书,价格翻上几倍都不为过,更何况还是关乎科考这种人生大事的?

    热热闹闹的人群外,一个衣衫破烂,手持一根沾满了灰尘,已经变成黑色的棍子,手中拿着一只破碗,可怜兮兮的望着众人。

    疯狂的书生门不断的将这名乞丐挤到后方,在知识面前,在前途面前,一个乞丐怎能挡了他们的路呢?

    或许是太久没有吃饱,或许是身体本就虚弱,三两下的功夫,乞丐便浑身软绵绵的跌倒在地上,下意识的,乞丐紧紧的抱着脑袋,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已经。

    也不知道过了有多久,书生们依旧吵闹不断,有买一本的,有买一整套的,还有想赊账的,讨价还价的,络绎不绝。

    一双手悄然无息的抓住了那乞丐的手臂,轻轻的将其扶起。

    “谢谢!谢谢!”乞丐低着头,声音有些哽塞的不断道着谢,没人愿意接近自己,没人愿意给一口饭吃,想当年,自己那是何等的威风?

    “等等,这声音咋那么熟悉?”扶起这乞丐的不是别人,正是乔装打扮在城内闲逛的李元吉,歪着头仔细打探了眼,心中顿时一惊:“罗尘?”

    “殿……陛下!”听到熟悉的声音,罗尘这才敢抬头看去,惊喜瞬间占领整个心头,朝着李元吉大声的喊着,可话到一半,又连忙改为小声。

    “可……可算找着您了……”委屈的罗尘瞬间满眼的泪水,伸开双手想要尽情的拥抱,但一想李元吉的身份又岂是自己能拥抱的?

    但这会的心情实在是难以平复,激动的罗尘也顾不上太多,直接将目标转向了另一个自己的老熟人,虽然是个阉人,但是……

    哪来那么多但是!

    “哎~~~哎~~~哎~~~你干嘛?快放开咱家,狗日的罗尘,你快放开啊……”

第二四九章:穷山恶水出叼民?() 
火锅店内。

    狼吞虎咽的罗尘,根本顾不上食物的生熟,拿起来就是直接往嘴里塞。

    这段日子对于罗尘来说,简直就是非人能过的生活。

    “罗尘,你咋混成这幅惨样了呢?”罗尘狼吞虎咽的模样,着实将宋忠给吓的不轻,这得多少顿没吃饭才能饿成这个模样?

    “唔”慢慢一嘴的食物,罗尘只能随意嚼上两下,然后直接吞入腹中:“上一顿饭还是三天前吃的呢,在城外一个好心老汉给了半个饼”

    罗尘越说越觉得委屈,想当年,在这太平坊里自己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走到哪里不被人众星拱月般的追捧着?

    再看看现在,满满的都是泪水。

    “你就没到太平坊去找那些老熟人?陛下如今已是皇帝,就算联系不上陛下,那些商贩们也不会为难你吧?”宋忠始终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如果李元吉还在齐国,罗尘混成这副模样并不奇怪,可现在李元吉就在长安,还推翻了李世民,他甚至不需要张嘴去说什么,只要往那里一站,就会恢复往日的雄风。

    罗尘下意识的摇着头,道:“不行,陛下以仁政治天下,我虽在陛下手下做事,但公是公,私是私,倘若今日我接受了他们的粮食,来日他们求我办事,我当如何应对?这太平坊里的店铺,我只来了这家火锅店,但所有人都被换了一遍,他们不认识我”

    这一番话,让李元吉不禁对罗尘高看了一眼。

    一个没读过书的人,竟然能有如此的思想觉悟,着实不易。

    李元吉也相信罗尘不是装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吏部那边已经不知道派出了多少人去找,如今也没有找到罗尘。

    倘若罗尘到这些店铺讨饭吃的话,自己早就接到消息了。

    如果这是装的,那也只能说罗尘实在是太有心机和耐力了,竟然能忍受如此长时间的饥饿。

    “行了,你饿的太久了,这会儿不能吃的太多。”李元吉适可而止的制止了罗尘。

    饿的久了,狼吞虎咽的一顿下去,那不是在救人,而是在杀人。

    宋忠很有眼色的倒了两杯茶,又给自己也添了一杯,悄悄的打量了眼李元吉,见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这才美滋滋的坐在那里享受着绝品的大红袍。

    这种茶叶火锅店自然没有,但是宋忠可是随身带着一些的。

    美美的品了口,除了感觉到这茶叶的确与普通茶叶有些区别以外,至于区别到底在哪?宋忠也不知道。

    “说说你这段日子的所见所闻吧!”李元吉淡淡的问着,不想当,不代表就可以什么都不管,该操心的事情,自己还是必须要操心的。

    “诺”罗尘口不带停的说着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

    最远处曾到了云阳,但当时朝廷正在调兵,百姓根本不能北上,无奈之下,罗尘只好调头南下。

    只是南下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被赶出来的时候身无分文,连半粒粮食也没有,一路上只能一边乞讨,一边找些能吃的草木植被什么的充饥。

    通过罗尘的描述,对于当下民间的情况,李元吉心中也基本上有了底数。

    情况要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恶略,而朝廷所准备的那些粮食,也根本不够用。

    旱情还在持续,各地主们也纷纷开始各显神通。

    旱情,对于地主们来说完全就是一场饕餮的盛宴,压力什么的根本不存在,对于他们来说,有的只是无穷的动力。

    但地主们也不尽相同,一些在乎名声的,吃相还稍稍好看一些,一些只瞧见眼前利益的,可就没那么好的吃相了。

    不管是什么东西,先扒进自己碗里再说。

    灞水边上的张桥村,因村民张姓居多,又紧邻连接灞水南北两岸的一座古桥,故而取名张桥村。

    以往的时候,张桥村占着紧邻灞水的光,便是遇上大旱之年,也不至于田间绝收。

    但是今年的情况却是越来越恶劣,先是灞水水量骤减,村民们已经开始提前给耕田浇水,但也架不住日复一日的烈日暴晒。

    浇下去的水,要不了两天便会彻底消失,干蹦蹦的泥土,枯萎的庄稼苗,以及正在迅速见底的灞水。

    原本水流丰富的灞水,如今就是卷起裤腿子就能直接横趟过去,一个小孩子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但是在十日之前,所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彻底的让张桥村,以及周边数十座村庄百姓开始出现了慌乱。

    “哟,这是打算找人拼命去呀?”百姓们急的不能行,有人却优哉游哉的享乐着,朝着扛起锄头棍棒的百姓讽刺道。

    “张大昌,回去告诉你爹,老子们就算是饿死,也绝不求你张家!”领头的一汉子满目怒言的朝着少年回应道。

    “啧啧,那就去死啊?张财旺,本公子还就告诉你们了,你们死了最好,本公子可以一粒粮食也不出,就把你们的地全给收回来。”张大昌满不在乎的撇了撇嘴,朝着那汉子鄙视道,似是觉得还不过瘾,继续怂恿着:“去吧!快去吧!最好到其它村子在喊些人,死的越多越好。”

    “哼,张老爷子倾尽一生,在乡邻之间才留下这么副好名声,如今张老爷子尸骨未寒,张家的名声便被你们这对狗父子败坏的如此彻底,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