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征天下-第6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汕苛业男拍钤谥С抛潘浅鄢遥旱沧△沧樱阉且桓霾皇H可惫猓竺靼傩毡ǔ穑
如果是在过去,阿敏是绝不会把这六千明军骑兵放在眼里的。不论是辽东平原还是蒙古草原,都是游牧民族的主场,汉人的军队在这里根本无从施展。
首先,汉人在草原上行军需要补给,当深入草原、大漠几百里后,就会因为粮草不继而不得不撤退。在数千年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反复较量的漫长历史中,汉人的军队也多次强大过,甚至就在二百多年前,明成祖朱棣还五次御驾亲征蒙古,却全都无功而返,道理即在于此。
而游牧民族在草原上是不需要补给的,大草原本身就是他们的补给品。他们的军粮就是牛羊,没有牛羊还有野兔、野狼、飞鸟,如果连这些都没有,仅靠吃草根、喝露水,他们也能顽强地生存下去。这是他们在与残酷的自然环境做了几千年斗争而练就出的本领,汉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第二,汉人对大草原的地理不熟,甚至连方位都辨不准,一进草原就成了聋子、瞎子,根本找不到敌人。即使是汉人军队实力最盛的西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北却匈奴,封狼居胥,也只是穿过了漠南地区,到达蒙古高原中部。匈奴人向北远遁,霍去病也就无可奈何了。
而游牧民族在大草原中则是如鱼得水,靠着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他们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沿着什么方向,走过了多少路程,现在身在何处。同时他们可以通过行军留下的蛛丝马迹,准确判断敌人的方位,故而在对汉人军队的战斗中,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游牧民族本身也比汉人更强壮、擅射,尤其是战马比汉人的要好很多。在辽阔平坦的草原上作战,其实就是比谁跑得快、跑得远,比谁的箭法更准,在这几方面汉人军队无疑处于全面劣势。
有了以上几个因素,阿敏当然不会害怕与明军在草原上作战。可是很不幸,今这几个因素全不具备。因为清军是要出关,明军则是来阻截,清军的背后是大山,玩迂回作战根本行不通,只能硬冲过去。
阿敏也知道如今的镶白旗已是强弩之末,再打可能就要全军覆没了。可是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除了强冲以外,已经别无选择。困兽犹斗,到了这个份上,阿敏也就豁出去了,他甩掉身上的狐皮大氅,高举马刀狂吼道:“满洲勇士们,如果你们不想死在这里,就随本王冲出关去,冲垮这支明军,明年再来报仇,杀!!!”吼罢便一马当先冲了下去。
跟在阿敏身旁的三千骑兵也都是镶白旗中最精锐的部队,忠心耿耿地跟着他们的主子奋力杀出。他们从山上往下冲,算是沾了点便宜;但是白羊峪关口十分狭窄,又是水关,涉冰而过自然快不了,因此清军只能算是鱼贯而出。而对面的明军却是排成长长的一道墙,平着压了过来,在兵力的投入方面,清军无疑吃了个大亏。
随着双方之间的距离疾速拉近,明军和清军都可以互相看清对方的脸,甚至连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清军的脸是狰狞的,狰狞中带着些许恐慌;明军的脸是愤怒的,愤怒中饱含雪耻的期盼!在这一刻,战场上的一切声音似乎都听不到了,双方的眼中都只有敌人,以及敌人弓上搭着的、闪着寒光的箭尖!
“嗤嗤嗤!”双方同时开弓放箭,漫箭雨几乎遮住了刚刚从云层中露头的阳光。在这种大队骑兵对冲的局面下,每个人都不能去躲,也根本无处躲藏,只能迎着箭雨冲上,同样以弓箭还击,在自己中箭之前射出更多的箭。换句话,就是看看自己和敌人谁的命更硬!
随着箭雨落下,双方都有不少骑兵中箭坠马,然而没人有时间理会他们,因为最激烈最残酷的贴身近战马上就要来临。二十步,十步,五步,双方各自扬起兵刃,胸膛中爆发出沉闷嘶哑的吼声,倾尽全身之力,狠狠地向对面的敌人砍去!
“轰隆隆!”
两军终于狠狠地撞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清军仗着骑射娴熟,频频在近距离用弓箭射杀明军;而明军则凭借兵力优势和不怕牺牲的巨大勇气,很快把清军撕裂成很多块,一块一块地吃掉。
阿敏此时已经杀红了眼,他几乎忘了自己是要撤退,专拣明军包围密集的地方去冲,救出一股又一股即将被歼灭的部下。而明军也看出他是清军大将,一边奋勇追击一边高喊道:“杀光鞑子,活捉阿敏!”
突然一名年轻的明军将领猛冲至阿敏马前,挺枪对他分心便刺。阿敏想也未想便一刀挥出,与铁枪狠狠地撞击在一起。别看阿敏已经年近五旬,仍有一身蛮力,那年轻将领顿觉把持不住枪杆,急中生智,竟把长枪脱手飞出,直奔阿敏砸来。
阿敏狞笑一声,迅捷无伦地又挥一刀把长枪劈落。这时两匹马已经错镫,阿敏反手一刀就冲对方脑袋削去,心想你手无寸铁,我这一刀还不取你首级。
孰料那年轻将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从大腿边掣出一物,抬手就给了阿敏一下。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尽管阿敏已经竭尽全力躲闪,仍然被击中右肩,登时翻身坠马!
然而就在明将低头向下看之时,阿敏的一只脚仍然还勾着马镫,此时用尽全身之力向上一挺,竟然又翻身坐回到马上,然后拨马夺路败走!
。。。
。。。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全歼镶白旗()
从草原上踏雪前来阻击清军的,正是平南将军李来亨率领的六千轻骑兵。这一战术和李定国从宣府出关直趋喜峰口如出一辙,都是利用了清军的思路“盲区”,即认为明军只会在关内作战。
其实李来亨与李定国驻兵青龙关,离白羊峪并不太远,之前只是不打草惊蛇,才没有过早攻打白羊峪。当李定国率二千人去偷袭滦州时,李来亨也早派哨探到白羊峪关外侦察。当昨日下午发现清军有异动时,李来亨在暂时无法用飞鸽传书与朱由检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做出了出兵的决定,昨深夜就赶到了白羊峪关外二十里的茫茫雪原上。今清军残兵出关,终于被李来亨堵个正着。
然而八旗骑兵尽管已经山穷水尽,在这种传统的骑兵对决中,还是展示出了明显高出明军一筹的惊人战斗力。清军是鱼贯出关,明军却是全军扑上,在局部战场上,明军兵力处于绝对优势,但仍然有不少战士被清军的利箭射杀。主将李来亨和贼酋阿敏亲自对决,也差点被力大如牛的阿敏所害。幸亏他还有一样秘密武器,那就是朱由检给他配发的燧发手枪。
在军工厂的生产安排中,第一优先的是守城利器手榴弹,第二优先的是使用量最大的鸟铳,再后面则是火炮和其他装备,手枪只能排在最末位。因为在朱由检看来,这种武器射程太近,不可能用于大规模作战,在现在原料和工匠数量都很紧张的情况下,当然不能耽误宝贵的时间去生产手枪。
但军工厂还是生产出来一批燧发手枪,朱由检把它们大半配给皇城警卫团和锦衣卫,其余则配给李定国、李来亨、郝永忠等将领。因为手枪也有手枪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单手击发,而且体积、瞄准快,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可以起到普通枪械无法起到的作用。
今就是燧发手枪救了李来亨一命,这一枪正中阿敏右肩,当时就把他的锁骨打碎,马刀也脱手飞出。没想到阿敏马上功夫惊人,挨了一枪以后,竟然能用脚钩着马镫翻回马背上,李来亨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心想若不是这一枪,恐怕自己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然而这一枪不但击碎了阿敏的锁骨,也彻底击碎了清军的斗志。阿敏负痛难忍夺路而逃,他身边的二十多名亲卫也护着阿敏玩命地向草原深处远遁。可是剩下来的被明军分割包围、各自为战的清军,就再也没人能冲破包围圈把他们救出来了。本来清军兵力就处于严重劣势,阿敏这一跑,战场上的形势就更加难以挽回。
与此同时,从迁安追来的明军主力,也已经歼灭了在白羊峪关口负隅顽抗的清军,当场斩杀镶白旗悍将石图,生俘喀珠,并且马不停蹄地从关上冲了下来。两路明军南北夹击,剩下的清兵就更插翅难逃了。
要这些满洲骑兵也算得上是英勇不屈,在必败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弃刀投降的,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当然,即使他们请降也是白搭,身负累累血债,岂是投降就能一笔勾销的?
半个多时辰以后,随着最后一名清军被乱枪刺死,这场残酷的血战终于彻底宣告结束。在响彻地的欢呼声中,大明帝国皇帝朱由检身披金甲,在郝永忠、曹文诏、满桂、何可纲等将领的簇拥下,策马从关上驰下,却无心接受全体将士的叩拜,而是立即命人把俘虏喀珠押上来他从战场的尸体中一具一具地辨认,看看有没有贼酋阿敏。
过了老长时间,二千多清军死尸一一辨认完毕,没有发现阿敏的尸体。朱由检的脸色登时变得苍白,突然问道:“李来亨呢?李来亨哪去了?”
话音未落,东北方奔来一队骑兵,正是白羊峪阻击战的指挥将领李来亨。他急匆匆跳下马来跪于朱由检马前,满面羞愧地道:“圣上!末将有罪,没能全歼鞑子,有一队二十多骑突围逃走了,末将怎么追也追不上…”
朱由检听罢面色铁青,半晌不发一言,李来亨更是吓得一声也不敢吭,众将也不敢开口为他求情。
朱由检对阿敏恨之入骨。这不单是因为阿敏是满清四大贝勒之一、镶白旗旗主,对大明百姓血债累累;还因为阿敏入侵朝鲜期间,竟欲强娶李贞妍,最终借李倧之手迫死定远君李琈,李贞妍则被迫牺牲自己掩护朱由检逃走。虽然朱由检冒险奇袭和亲使团,把李贞妍救了出来,但这“夺妻之恨”仍然被朱由检视为奇耻大辱。
更让朱由检伤心的是,李贞妍跟着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却没能等到幸福真正来临的那一,在王恭厂大爆炸中香消玉殒。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朱由检忆起往事,总觉亏欠贞妍太多。所以无论于公于私,是国仇还是家恨,朱由检都非杀了阿敏不可,最好是亲手把他大卸八块,方能慰藉贞妍的在之灵。
其他将领可能不了解其中内情,但李来亨是朱由检做藩王时亲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爱将,当然对此事一清二楚。他也知道突围而走的清军中必然包括阿敏,甚至那名被自己击伤的大将可能就是阿敏本人,此时看见朱由检极度失望和愤怒的样子,如何能不害怕?
恰在此时,一架雪橇从关上疾驰而下,坐在上面的竟然是奇袭滦州的李定国,以及奋不顾身亲自送信的马千雪。原来大战一起,李定国部虽然没有马匹,仍滑雪直取油榨镇,先是把清军遗弃的老窝端了,然后赶赴迁安与大军会合。马千雪本来在城中养伤,见李定国来了,自然吵嚷着一定要与他一同追歼鞑子,李定国拗不过她,只好同行。
李定国也深知朱由检的心思,忙低声劝道:“圣上常教导末将:作战的主要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达成这个目标,其他目标也就很好实现了。此战虽然走脱了阿敏,但镶白旗全军覆没,李来亨这一仗还是功大于过,还望圣上…”
马千雪却是心直口快,别看她平常没少与李来亨斗嘴,此时却仗义执言道:“圣上,依末将之见,李将军打了大胜仗,是功臣嘛!”
朱由检又是一愣,才赶紧翻身下马,亲手把李来亨搀扶起来。众将士登时释然,全体跪倒山呼万岁。
“平灭鞑虏,扬我国威,皆我大明将士之功。传朕旨意,报捷,班师,朕要给全体将士庆功!”朱由检哽咽着完这两句,热泪已是夺眶而出。
。。。
。。。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凯旋回京()
“万岁爷御驾亲征,在迁安大破鞑子,今儿个圣驾终于要回京了!”
启六年十月初十,冒着零下十来度的严寒,京师万人空巷,数十万百姓自发从四面八方涌向新外城正东门太平门,迎接崇祯皇帝圣驾,观看凯旋的明军举行入城仪式,这可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遇的胜景。
内阁、六部、五寺以及在京机构官员,也都早早地来到太平门外恭迎圣驾。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皇后、德妃、骊妃、圆妃等后宫嫔妃也乘着凤驾亲至城门外迎驾,就连刚刚生产的令妃戚美凤也出现在了迎驾队伍中。她们对激动万分的百姓频频微笑招手,也缓解了人们因为产生的焦躁之情。
当然,也并非人都对迎驾那么上心。不少人不但不去太平门,反而捡着较为偏僻的酒楼茶肆举行型聚会,忿忿不平地抱怨皇帝行事粗暴,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