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重征天下 >

第553章

崇祯:重征天下-第553章

小说: 崇祯:重征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军事方面的安排;郝永忠的三千营原有二万五千人马;李定国和李来亨带走一万;在刚发生的战斗中又伤亡千人;现在只剩一万四千人了;朱由检让他们担任预备队;不但不承担守城任务;还转移到京师以西的山区之中。他们目前的任务就是保存自己;只要不被后金军围歼就行。

    而解胜的五军营和神机营;合计三万步军;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守城重任。解胜把这三万人平均分成五支;每支六千人。一支做预备队;其余四支各守一面城墙。

    扩建后的京师外城长达百里;单面城墙平均长二十五里;六千人驻防;平均每丈才有不到二名士卒;这显然是不够的。好在三大营整编时裁汰下来六万多人;这些人仍然保留军籍。前段时间他们负责修筑工事;现在则全部调入城中;担任诸如搬运弹药;抢救伤员;巡逻瞭望之类的辅助作战任务。一旦战事吃紧;主力军队伤亡过重时;也就不得不从这些官军中选拔士卒顶上去了。

    趁着这个〃机会〃;朱由检又宣布了一项措施:在京师临时施行义务兵役制。具体做法是不分官民;户籍;只要是京师户口的;每户凡是被选到;必须出一年龄在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加入新组建的〃新军营〃;服役一年。除非这一户没有符合条件的男丁;才能豁免兵役。

    义务兵役制;也是朱由检对大明军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其实这种兵役制度古已有之;名为〃征兵制〃;是与募兵制相对的一种筹集兵源的制度。所谓〃征兵〃;就是强制符合条件的国民从事军职;而募兵顾名思义;就是花钱招兵;愿者参加。

    这两种兵役制度各有优缺点。征兵制的优点是几乎全体国民都在应征范围之内;最起码兵源数量充足;而且成本较低;因为征兵是强制性的;只要让士兵能吃饱饭就行了。

    征兵制的缺点亦很明显;一是兵源质量良莠不齐;战斗力难以保证;二是因为强迫入军;士卒的意志力和战斗精神普遍较差;基本上就是在混日子;三是战争频繁时;老百姓都知道当兵就意味着死亡;会出现的逃役情况;官府就不得不〃拉壮丁〃。

    而募兵制截然相反;优点一是兵源质量高;因为参募者一般都是身强力壮;好勇斗狠的人;二是忠于领军将领;敢于死战;因为将领就是他们的〃老板〃;只要作战勇敢;就有大把的粮饷可拿。

    至于缺点;一是兵源不足;尤其是当百姓生活水平较高时;本来自己日子过得不错;谁吃饱了撑的豁出命去当兵?二是募兵成本高;需要的真金白银;对财政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三是所募之兵容易成为领兵将领的〃私兵〃。

    在中国历史上;征兵制和募兵制都不乏先例;像战国;秦;西汉都属于征兵制;而东。';!'汉;唐代中后期;两宋时期;都属于募兵制。

    而明代的〃军户制〃;非军户者不用服役;军户则世代服役;可以视为一种有限范围内的征兵制。但是现在军户制已名存实亡;各地的民团;乡勇实际上都是募兵;就连朱由检创建的秦兵也是募兵。至于传统的军户;因为生存不下去逃亡的占了一大半;剩下的战斗力也严重退化;而且可征之兵越来越少。在经历了萨尔沪之战;广宁之战等几次惨败后;明军消耗了兵力;兵源已经出现了枯竭的迹象。

    在兵源枯竭;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朱由检知道自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普遍征兵;也就是义务兵役制。但这项制度改革;无疑是动摇了明朝户籍制度的根基;他也预料到旨意一下;必然会遭到激烈反对。

    果不其然;就在第二天清晨;上百名官员齐聚天坛;联名上奏;请求皇帝撤销征兵决定!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五万新兵() 
上百名官员齐至天坛祈年殿,联名上疏反对朱由检义务兵役制。朱由检倒也没生气,只是要他们讲出反对的理由。

    众人目视韩爌,韩爌做为首辅,也只好责无旁贷地担任起得罪皇帝的角‘色’,恭敬地奏道:“陛下,我朝自洪武年间,就由太祖皇帝亲创军户制,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祖制不可轻更,此为其一。军、民、匠、灶四户各司其业,各有所长,今陛下‘欲’从民户中征兵,是弃其长而取其短,不惟军无战力,民亦减少劳作之人,此为其二。

    “民户从军,粮饷如何出?赋役如何减?家人如何安置?此等大事难定,即使勉强从征,其心亦难安,此为其三。京师数十万户,是每户皆征还是‘抽’户征兵?若是‘抽’征,征谁不征谁?此为其四。宗室、勋臣、贵戚、品官、生员,此五者四户之内,依例免除一切赋役,如今连这等户都要征兵,恐难施行,此为其五!有此五弊而强行征兵,必生大‘乱’,惟陛下慎思之!”

    朱由检听罢笑道:“辅臣所虑甚善,但朕早已想过了。你说的第一条理由是祖制,但朕查过史料,我朝户籍制度承袭元朝。元朝的户籍分得更细,除了军、民、匠、灶四户外,尚有站户、医户、窑户、儒户等种种名目,太祖皇帝嫌其太烦,纯为‘蒙’古人役使汉人方便所设,故‘精’简为四户。太祖之后,历代又在户下设籍,如官籍、商籍、客籍、乐籍等。所以祖制并非完全不能改,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硬套祖制,如今京中商籍、客籍人口,理应全部遣送回原籍,众卿以为可否?”

    众大臣一齐语塞。因为如果坚持太祖创立的祖制不能更改,那后面十几个皇帝对祖制的改动,岂不都成了大逆不道之举?

    尤其是商籍和客籍,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人口纷纷涌向京师,如今京师一百多万人口中,已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外地人。这些人多是商人或学子,凭借着与官员的良好关系在京师长住谋生。按照原来的户籍制度,根本就无法,所以朝廷后来推出商籍、客籍制度,就是专为这些人留在京师开了绿灯。

    如今朱由检反将一军,你不让我改祖制,那我也不让你们改,把这些人全撵走!这可是大臣们无法接受的,因为商籍、客籍的人与他们的关系和利益太密切了,他们可不能得罪这些“亲密战友”。

    朱由检见大臣们无法再拿“祖制”说事,又接着道:“第二条说民户不擅作战,朕想说的是: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决不会是一首好诗。作战是需要训练的,军户不训练,也只能养出一群酒囊饭袋;民户严格训练,一样能出‘精’兵强将。远的不说,刚刚平定西南土司叛‘乱’的李定国、李来亨,都是民户出身,谁敢说他们打仗不行?”

    这句鲁迅先生的名言引用得恰到好处,令群臣哑口无言。朱由检又笑道:“至于所说第三条,这属于实施细则,朕正要与众卿商议,然其不碍征兵大局。第四条嘛,既是义务兵役,每户皆有服役之义务,这次不征则下次征,总有服役之时。”

    “至于这第五条,”朱由检沉‘吟’半晌道,“辅臣言之有理,朕亦并非一意孤行之主。这样吧,朕稍稍改动一下,宗室、勋臣、贵戚、品官、生员,此五类兵役之列。”

    朱由检这么一说,众大臣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其实韩爌说的前四条理由,都是掩护这最后的一条,他们最为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家人不要被迫应征入伍!皇帝既然给了他们这个面子,而且后金军大兵压境,他们也确实是怕三大营官军守不住京师,只得不情不愿地默认了义务兵役制。

    其实朱由检心里相当不是滋味,他又一次向官员集团妥协了!本来这义务兵役制就应该是全民参军的,这些特权阶级不肯应征,无疑是严重破坏了制度的公平‘性’,为日后埋下隐患。

    但朱由检现在还不得不倚重这些官员,因为他们是统治阶级,掌握着的!现在大敌当前,如果不能获得这些人的,京师保卫战结果如何殊难预料。现行制度就像湖面的坚冰,一锤子砸下去,可能只能砸出一个小坑。但既不能因为收效甚微就放弃了,也不能豁出命拿脑袋撞,只需持续敲打,总有破冰之时。

    没了官员们的反对,后面的事进行起来就顺利多了。朱由检命解胜赶往顺天府,“客气”地奉旨命府尹阮大铖‘交’出京师户籍册。然后就是按图索骥,说难听一点就是“抓壮丁”。

    京师户数几十万,在册人口百余万,还有册的隐匿人口,也就是“黑户”,实际人口恐怕已经接近二百万。所以征兵的选择余地还是比较大的,朱由检让解胜掌握的原则是:第一只要健康的,第二十八岁以下和四十岁以上的尽量不选,第三户中仅有一男丁的也尽量不选。饶是如此,仅仅三天时间,就征集了五万新兵,全部编入“新军营”,暂归解胜指挥。

    朱由检当然不会把这些“壮丁”直接驱赶上战场,那无异于是让他们去送死。解胜因为要统揽守城全局,无暇训练新兵,他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心腹爱将,过去的秦兵第一团第一营营长刘全忠。当然,现在刘全忠已经因功受封正三品参将了。

    对新兵训练,朱由检非常重视。这不单单是迫在眉睫的战争需要,更是建立义务兵役制的第一步,对‘激’发百姓的爱国‘精’神、培养社会“以参军为荣”的风气都有重大意义,所以第一堂训练课,朱由检换了便装亲自观摩。

    刘全忠现在已经不是过去在秦王庄那个愣头愣脑的小伙了。经过几次大战的锤炼和解胜的着意栽培,现在这位年轻将领已是文武全才,颇有解胜之风。只是急脾气还是没改,这就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新军营的训练场在外城北极‘门’内。当五万新兵‘乱’哄哄地“集合”以后,刘全忠大踏步走上点将台,手中高举一个大字,朗声喝道:“你们可认识这个字?”

    朱由检定睛一看,乃是一个斗大的“國”字。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49285+dsuaahhh+24380262……>;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新军编成() 
“什么?连‘國’字都不认识?”刘全忠对台下黑压压的新兵大声训话道,“这个字念国,国家的国!看见没有,外面是一个框子,里面这个字,是‘区域’的‘域’字的简写。‘域’就是地方,就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域外有框,这才叫国!这框子是什么?就是我们大明朝的边境,如果不守住边境线的话,我们这个‘国’岂不是四处漏风,那还能住人么?”

    众新兵一阵哄笑,都被刘全忠浅显而又生动的讲解吸引住了。刘全忠接着道:“第二个问题,什么叫‘国家’,谁知道?”

    见无人敢回答,刘全忠解释道:“家你们都知道吧,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这国便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的,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大家庭。这次朝廷征兵,本将知道很多人都不情愿,觉得自己就是个小老百姓,只想着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打仗那是朝廷的事,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你们是不是这么想的?”

    他还真是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不少人都纷纷附和。刘全忠立即肃容道:“可是本将要告诉你们,国即是家,家即是国。若是鞑子攻破京师,国没了,你们的小家还想保全么?不用本将给你们讲,鞑子烧杀抢掠、‘奸’银‘妇’‘女’的恶行,你们应该都有耳闻。现在鞑子就奔着京师来了,你们身为堂堂七尺男儿,若是甘愿当缩头乌龟不抵抗,同样的厄运马上就会降临到你的家人身上!”

    刘全忠这段话说完,全场陷入一片沉寂,每名新兵都在认真地思索。过去官府派役,要么不讲理由,要么只说“为朝廷效力、为万岁出力”,于是老百姓自然认为徭役对自己没有好处,完全是为皇帝老儿白出工。这兵役也算是徭役的一种,而且搞不好还要丧命,老百姓当然避之不及。

    可是刘全忠这番话却让他们认识到,当兵不只是朝廷、皇帝,同样是保卫自己、保卫家人。有些年轻气盛的新兵便高喊道:“参将大人,我们不是孬种,不是缩头乌龟!鞑子要是来了,我们就和狗日的玩命!”

    众人一阵哄笑,刘全忠也笑道:“好家伙,果然有种!不过光敢玩命不行,鞑子都是骑兵,在马上来去如风,你还离人家八丈远呢,人家就一箭把你‘射’倒了,你连人家的衣角都碰不到,怎么玩命?再说鞑子可是十几万大军,就算你以一当十,能杀几个鞑子?”

    见众人认真思索,刘全忠这才给出了答案:“所以圣上才要组建新军营,征召你们入伍。如果说入伍之前你们是一根手指,那么入伍之后,你们就是一只铁拳,拳头捏紧才好揍鞑子!在军营中,自有人教你们如何杀敌、如何自保,掌握了这些技巧,你们才能更好地保卫国家,保卫自己的家人!这回知道为什么参军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