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重征天下 >

第494章

崇祯:重征天下-第494章

小说: 崇祯:重征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版一变,名为“环球风云”,以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了葡萄牙这个番邦国家。

    有了前面的吸引,老百姓对这个和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的国家也发生了兴趣,同样听得津津有味。有些人还边听边议论道:“过去总说佛郎机炮、佛郎机人,原来原来人家不叫佛郎机,叫葡萄牙!这可真是奇了,难道他们的牙齿都是葡萄做的?葡萄该有多软,如何咀嚼硬物?”

    第五版名为“新闻评论”,是一个署名“亭林”的人,对此次远征军在途中的遭遇所发的评论。其言辞非常激烈,直斥各地官府自扫门前雪,故意不给远征军粮草,才导致二将在夷陵被困多日。

    尤其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文章还指名道姓地批评了三边总督洪承畴,认为他在襄阳屯兵数月寸功未立,不但白白浪费了朝廷的粮饷,远征军路过时还故意刁难,分明是拥兵自重。

    第六版与前面几版风格迥异,名为“赏析”,是摘录一些诗作。其中既有李白、杜甫这样的前朝名家大作,亦有当代文人的新作。普通老百姓对这些是不大感兴趣,但读书人就如获至宝了,尤其是新科状元黄宗羲的诗。心想研读状元的诗作,就能体察皇帝的喜好,说不定对下次科考大有裨益。

    第七版则非常实用,名为“物价参考”,上面详细罗列了京师各种商品昨日的价格,并附列了江南地区一些主要商品的市价。这对老百姓帮助就太大了,谁买东西都想买便宜的,不想被奸商狠宰。有了这个价格,谁再卖东西太贵,老百姓就一目了然了。

    第八版则更为奇特,名为“广告专版”。今天专版上有两则“广告”,第一则是在外城永定门内新开张了一家医院,欢迎附近居民前去问诊,免收问诊费;第二则是黄海商帮在正阳门外开了家“永和”包子铺,开业大酬宾,前五天包子半价。

    到了正午时分,这份报纸终于被官员们看到了。不少大臣看了都是勃然大怒,将报纸狠狠掷于地上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第八百九十章 驳斥李标() 
不出朱由检意料,在京华时报发行的当天下午,内阁次辅李标就拿着一份报纸紧急求见。

    朱由检心里清楚,李标可不是只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了一大批对报纸这个新事物大为不满的官员。必须把他驳得哑口无言,这份报纸才能办得下去,所以立即在养心殿召见了李标。

    果然,性情耿直的李标开门见山地道:“陛下,今日在街市中,有小童兜售此物,名为‘报纸’。臣也辗转得到一份,观其,多有违禁之处,臣以为陛下必须降旨停刊!”

    朱由检却装傻道:“既然违禁顺天府查封也就是了,何必问朕?”

    李标只得赔笑道:“陛下,按报上所载,此报为陈圆圆所编。坊间传闻,陈圆圆现居于信王府…”

    “哦!”朱由检假作恍然大悟道,“没错,圆圆姑娘是在信王府暂住。朕为藩王时,曾在西安与她有过一面之缘,并助她脱了乐籍。她一个弱女子无处可去,朕让她在信王府暂住,应该也没什么吧。”

    “陛下,陈圆圆虽以姿色著称,毕竟曾是风尘中人。”李标垂首奏道,“天下女子容貌出众者何其之多,陛下尽可依祖制遴选入宫。若钟情于一清楼女子,难免惹朝野非议。”

    朱由检听了不觉动怒,把脸一沉道:“清楼女子又怎么了,有多少清楼女子是出于自愿?就拿圆圆姑娘来说,她出身乐籍,自幼就被南京教坊司迫着卖艺献唱,比普通百姓更尝尽人间冷暖。李大人前几日在日讲上还说过,君王应爱民如子,难道乐户就不是民么?更何况圆圆姑娘已经脱籍!再说,圆圆姑娘只是在信王府暂住,朕也并未说要纳她为妃!”

    李标见朱由检面色不善,更加确定皇帝和陈圆圆关系非同一般。又一想自己主要是为报纸而来,可别节外生枝了,忙躬身奏道:“若陛下与陈圆圆并无瓜葛,更应让她停止发行报纸。”

    “李大人若不提陈圆圆倒还罢了,既然提起,朕倒要看看这份报纸有何违禁之处。”朱由检向李标要过了报纸,看了两眼便笑道,“李大人,朕觉得并无违禁之处啊?”

    李标赶紧道:“陛下,像朝廷用兵等军国大事,岂可妄传轻议?”

    “李大人有些小题大做了吧。”朱由检漫不经心地道,“朝廷不是早就有‘邸抄’么?我看这报纸与邸抄也没什么分别,而且还刊载了一些和百姓生活有关的,是好事一桩嘛。”

    “陛下,臣以为不然。”李标肃容道,“邸抄固早已有之,但那是在官府之间传抄的,而这报纸却是面对普通百姓。”

    “有什么不同么?报纸上的又并非军事机密,老百姓知道有什么相干?陆放翁有诗云‘位卑未敢忘忧国’老百姓了解些国家大事,朕觉得很有必要嘛。”朱由检悠然道。

    “当然不同。”李标振振有词地道,“老子有云:‘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是以圣人之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此乃圣人之言,望陛下慎思之。”

    朱由检当即冷笑道:“老子之言,不足为凭,我朝又不是以道家学说治天下。他这番话,无非就是愚民政策。殊不知愚人者常自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愚弄老百姓,老百姓也就会愚弄你。前日阁臣周道登日讲时说,君王要有敬畏之心,朕以为说得很好。敬畏什么?不光是要敬畏天地、祖宗,更要敬畏百姓。圣人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江海岂可愚弄乎?”

    朱由检来了个现炒现卖,把前两天日讲时的,对自己有利的全拣出来驳斥李标。

    李标当然无法驳斥孔夫子,只好同样搬出“圣人之言”道:“可是陛下,《论语》中同样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说。”

    朱由检早知他有这一问,故作惊讶地道:“李大人,你乃是当世大儒,怎么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都没搞懂?”

    李标莫名其妙地道:“陛下,这一句并不难懂啊!其意就是说,只要让百姓按照圣人指导的道路走就行了,并不需要让百姓知道为什么。因为圣人智虑深远,非常人所能及,百姓无智而强知,不过是自寻烦恼。”

    朱由检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连声说道:“李大人,你完全错了,连句读都搞错了!这一句可不是像你这么断句,而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说,老百姓什么都懂,那就应该由着他们去做;如果有什么不懂,那就让他们懂!圆圆姑娘创办报纸,正是遵守圣人之训,功莫大焉!”

    这回轮到李标目瞪口呆了,没想到皇帝居然对孔子的话做出了全新的解释!欲要辩驳,却又无从辩起!只得换个角度道:“即使如陛下所说,朝廷也是刚刚得到收复重庆的消息,还有什么葡萄牙公爵,臣都闻所未闻,陈圆圆又是如何知道?”

    “这个并不稀奇,”朱由检呵呵笑道,“官府可以用飞鸽传书,民间自然也可以用,可能圆圆姑娘也有自己的渠道吧。自古就有‘鸿雁传书’之说,可没听说过连这个都要禁的。至于葡萄牙公爵若昂,朕确实已经邀请他来京师商讨大计。可是是葡萄牙人那边流传出来的消息吧。”

    “那,那个‘亭林’攻讦三边总督洪承畴的文章呢?”李标已有点理屈词穷,只得抛出最后一个问题,“难道百姓可以妄议朝政、重臣?”

    “公道自在人心。”朱由检神情转为冷峻道,“即是朕,每做一件事,也难免引发朝野议论,更何况一个洪承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连两句议论都承受不住,那就不要做官了!朕是绝不会学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

第八百九十一章 报纸的意义() 
李标与朱由检争论了半日,不但无法说服皇帝,自己反而理屈词穷。最后朱由检用两句话打发了他:“《大明律》不是没有规定不许平民办报纸么?法无禁止即可为,再说一份小小的报纸,哪里值得李大人这样大动肝火。就这样吧,朕还有不少奏章要批红呢!”

    被轰出来以后,李标急忙返回内阁,将与皇帝交涉的结果告诉众阁臣。

    内阁成员对这件事看法也不尽相同,像孙承宗、王在晋、袁可立等人,都和朱由检一个腔调,认为不必对民间的一份报纸太过在意。

    而像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吴伟业等比较年轻的中书舍人,则对报纸的出现抱态度。

    而东林系大臣的内部意见也不太统一。除了李标这样的坚决反对派以外,有不少人对报纸本身并不赞成,但因为主编是陈圆圆,不由自主地就心有所向。

    散朝之后,东林党人又在首辅韩爌府中聚会讨论此事,最后还是钱龙锡的一番见解得到众人的赞同。

    钱龙锡认为,想将报纸取缔,一则于法无据,二则很明显陈圆圆得到了皇帝的,所以根本无法取缔。

    至于皇帝陈圆圆办报纸的原因,恐怕并非是怜香惜玉那么简单,而是打算利用报纸影响民间舆论,再用民间舆论影响朝政。比如李来亨收复重庆这件事,如果满大街上都是一片赞誉之声,阁臣还以二将不等监军擅自行动为由予以责难,皇帝就可以把民意搬出来压大臣。

    因此,必须对民间舆论加以控制。既然无法取缔陈圆圆的报纸,那么东林党人完全可以自己也办报纸,用数量压倒陈圆圆。那时民间舆论也被东林党所掌握,皇帝就不好一意孤行了。

    众人均认为钱龙锡的计策妙极,心想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东林党人个个都是笔杆子,写文章骂人那是拿手好戏,只要报纸付印,还不得把那个“亭林”用唾沫淹死。

    就在东林党人紧锣密鼓地筹备自己的报纸,准备与陈圆圆唱对台戏的同时,朱由检再次赶到信王府,为陈圆圆打气。

    陈圆圆的京华时报,当然是在朱由检的大力协助之下才得以发行的。钱龙锡的猜测对了一部分,朱由检办报纸,确有控制民间舆论的意图。但报纸的功用并不仅限于此,除了是一种宣传工具以外,还可以传播知识和文化,逐渐开启民智,打破精英阶层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垄断。另外,信息传播与广告也是很实用的,对经济的发展大有好处。

    朱由检做为一个穿越之人,现代科技他懂得并不多,但是像报纸这样并不需要太高技术含量的东西,他当然是要搬过来尽快实现的。

    避免思想守旧的大臣干扰,他决定不以朝廷的名义办“官方媒体”,而是采用民间发行的办法。这样就可以绕过内阁报纸尽快发行。否则,单是说服东林党人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正好陈圆圆现在无事可做,她名气既大,又有很高的修养,是个再合适不过的主编人选了。“京华时报”这个名字,就是陈圆圆自己取的。

    当然,在这个时代,办报纸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办报就得印刷,若像邸抄那样用人力手抄,根本无法满足发行量的需要。

    而印刷工匠在这个时代还很稀缺,整个京师也不过只有几十名而已。其中一多半还隶属于国子监等官府,避嫌也不能用。朱由检便让陈圆圆高价从民间雇用工匠,好不容易雇了十名。

    在具体的印刷方式上,陈圆圆选择了活字印刷。其实活字印刷术虽然在北宋年间就已发明,但因为印刷质量不如雕版印刷,一直没有大规模普及。

    但是朱由检要求报纸每天发行,用雕版印刷就根本来不及了。活字印刷虽然质量稍差,但朱由检现在要求没那么高,只要先把发行量弄上去就行。

    京华时报的第一期只发行了五百份,给报童的价格是半个铜板一份,报童卖一个铜板,可以赚取一倍的利润。价格如此之低,报纸肯定是亏钱的,但朱由检告诉陈圆圆现阶段不必考虑成本,因为报纸的价格必须得低,否则老百姓舍不得买,印了给谁看?等影响慢慢扩大以后,则可通过广告实现收支平衡。

    朱由检进府之时,陈圆圆正忙着校对京华时报第二期的。朱由检没有惊动她,而是在旁边默默观察了一会儿。只见她虽然忙得连口水也顾不上喝,但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变化,原来那种淡淡的哀愁已经一扫而空。

    朱由检知道,这就是劳动的喜悦!从现在开始,她可以不用再依附人而活,也给千千万万像她这样的不幸女子做了一个杰出的榜样。这时的陈圆圆更具一种别样的美,朱由检不禁看得入神了。

    “皇帝陛下,您看得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是不是觉得圆圆小姐太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