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群英风云录 >

第234章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234章

小说: 三国群英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袁绍又写信怒斥曹操,一个连张绣都打不赢的人,一个好色没有道德的人,有什么能力和资格匡扶汉室朝廷。

    曹操接信后,非常的生气,荀彧说:“自古以来较量于成败场上的,如果真有才能,纵然弱小,也必将变得强盛;如果是庸人,纵然强大,也会变得弱小。刘邦、项羽的存亡,足以可以使人明白这个道理。现今与您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了。

    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狭窄,任用人才却疑心太重,您明正通达,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这在度量上胜过袁绍;袁绍遇事迟疑犹豫,少有决断,往往错过良机,您却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拘成规,这在谋略上胜过袁绍;袁绍军纪不严,法令不能确立,士兵虽多,却不能巧为任用,您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虽少,却都奋战效死,这在用兵上胜过袁绍;袁绍凭其名门贵族,装模作样,耍小技而博取名誉,所以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者大多归附于他,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荣,行为谨严克己,而在奖励有功之人时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效的士人都愿为您效劳,这在德行上胜过袁绍。凭借这四方面的优势辅佐天子,扶持正义,征伐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强大又有何用?”

    呈明利弊,劝解曹操,失败只是暂时的,人都会因为一些错误,导致失败,只要大方向是对的,最终还是能战胜强敌,赢得最终的胜利。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荀彧还说:“如果不先取吕布,那河北也不容易图谋。”曹操说:“诚如您所说。但我所忧虑的,是又怕袁绍侵扰关中,引发羌、胡叛乱,向南引诱刘璋,那样的话我就要用兖州、豫州来对抗天下的六分之五了。那该怎么办呢?”荀彧说:“关中将帅数以千计,没有人能统一起来,只有韩遂、马超最强。他们见崤山以东地区正在争战,必定各自拥兵自保。现在如果以恩德招抚他们,派遣使者与他们通好,即使不能长久安定,但至少在您平定山东之前,足以不生变动。关西的事情可以托付给钟繇,这样您就可以放心出征了。”

    荀彧一番话就解决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谋士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他可以纵观全局,分析各个势力的动向,这叫料敌于先,有先见之明。

    建安三年(198年)五月,曹操大败张绣;十二月,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平定徐州。

    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

    此时,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六月,河北割据势力袁绍统带精兵数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

    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忠臣为他做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

    荀彧说:“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公元200年曹操官渡之战,取得胜利,欲南征刘表,荀彧劝进,应该继续收拾袁绍,为什么曹操会有这种想法?

    袁绍跟曹操是哥们,打败了袁绍不打了,先收复姓刘的。

    荀彧的想法是咋们的理想是匡扶汉复,先干掉袁绍,平定北方,南方直接招降就可以了,即使不肯降,刘表也是汉室宗亲做荆州牧是合情合法的。

    曹操采纳荀彧建议花了七年时间把袁绍及袁绍势力连根拔起,平定了北方。

    公元207年,曹操排除众议采纳郭嘉的建议远征乌桓,十二月大胜乌桓而归,这个时候的曹操心态的彻底的发生了变化。

    第一件事,是向那些劝进他不要远征乌桓的人道谢。

    第二件事,升荀彧的官职,把荀彧从尚书令上推到三公的位置,荀彧拒绝升官。

    第三件事,曹操废三公称丞相,南征刘表。

    曹操平定了北方,得到了袁绍的地盘,又有献帝在手,一时名望如日中天,曹操为什么做这三件事。

    曹操怀疑荀彧想通过郭嘉谋害自己,远征乌桓是送死行为,郭嘉死了,曹操差点也死了。

    为什么会怀疑荀彧,曹操收拾袁绍后,这天下剩下的诸侯就剩刘表,刘璋,孙权,韩遂马超。刘表,刘璋是汉室宗亲,做荆州牧,益州牧,镇守地方,合情合理,孙权封个扬州刺史,韩遂马超已经是招安了,这天下基本上算是太平了。

    打败袁绍后,就没曹操什么事情了,如果曹操死在千里之外,荀彧就可以做能臣了,治理国家,制订一系列的改革措失,这国家很快就能富强起来,百姓安居乐业,刘表,刘璋孙权也不用去管他们,汉献帝主政,这些人马上就会向朝廷称臣了。

    曹操没死,曹操回来后干了这三件事情,明显的是对荀彧有意见,曹操死了,荀彧做司空,荀攸做太尉,孔融干个司徒,再以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刘表,刘璋,镇守地方每年上表朝廷,封孙权为扬州刺史,镇守江东,封马超韩遂镇羌将军,镇边将军,这天下就太平盛世了。

    显然荀彧可能是这种想法,大部分的士大夫也是这种想法,接下来的事情荀彧就可以做管仲,华夏第一相,搞改革,强国富民,多好的事情,曹操为什么就不死呢,曹操不死,这国家还要打仗,不知道打到什么时候。

    或者说这个时候的曹操根本不再想统一天下,这天下统一了,是篡汉自立,还是被放权后诛灭九族,只有这两种结果。

    曹操的第三选择,带着寒士自己建国,把汉朝分了,变成曹魏国,后汉国,江东吴国,荆州国,蜀国等等。五六个国,战国七雄。

    自己有生之年,希望促成自保的格局,自己死后,二三十年后,希望自己的子孙,僻如曹冲,僻如曹丕,曹植,把这几个国灭了,统一华夏,立曹魏帝国。

    曹操的想法从匡扶汉室的理想,变成把国分了,称王立国。

    荀彧的想法是曹操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理想,曹操要做的事放弃手中的兵权,或者是死掉,我们来接手他的工作。

    曹操的子孙后代呢?只要不造反,只要听话,做个将军封个侯没有问题。

    汉献帝能放过曹操一族吗?

    不会,至少曹操认为汉献帝肯定会诛他九族,历史经验,荀彧不会这么认为,曹操的牺牲,可以换来天下一统是值得和必要的。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荀彧传(五)() 
    这是一种冲突,曹操与荀彧政见的冲突,曹贼不死,大乱不止。

    曹操认为必须用武力平定割据一方诸侯,平定天下叛乱后,给我块地盘,让我立国封王,我有不世战功,封个异姓王,不过份。

    荀彧认为,曹操收拾了袁绍后,剩下的只有孙权稍有点难搞,招安许爵就可以了,孙权是孙武之后,一道圣旨招安也能搞定,至于刘表,刘璋都是忠诚汉室的皇亲,镇守地方,刘表的荆州没有什么动乱,刘备治理的很好,刘璋的益州更不用说,天府之国,民富国强,根本不需要出兵攻打。

    曹操收拾刘表,给谁做荆州刺史或者是荆州牧?曹家的人吗?

    曹操将刘璋收拾了,给谁做益州刺史,忠诚于曹魏的走狗吗?

    显然这个时候需要曹操牺牲,需要曹操去死,曹操不干,曹操说我死了,我老婆孩子怎么办,不行,不能死。

    曹操不想死,也不能死,但曹操怕他们谋害自己,常常跟老婆孩子们讲,假如我死了,你们那织棉花手艺不能丢,不然到时没饭吃,我死了这个拿去卖了,那个拿去卖了,可以换钱有口饭吃,我的老婆们可以自己找一户人家改嫁。

    曹操是不是被人害死的,不好说。

    荀彧这个时候地位就有点尴尬了,弄死曹操,没弄死,郭嘉死了,曹操没死。

    曹操称丞相后,很多人不愿跟曹操合作了,荀彧不乐意再给曹操出主意了,曹操也逐渐冷淡了荀彧。

    无法调和的理想矛盾,利益矛盾。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刘表,征询荀彧意见,荀彧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荀彧一句话就打发曹操了,荀彧前句话的意思是,华夏都平了,你还打个鬼,不要打了,后面的那句是你搞突袭轻进就可以赢了。”

    两层意思,前后都有意思。

    如果以前荀彧会怎么讲,一大堆典故就出来,现在的荀彧,话都懒得多讲。感觉没意思,讲那么多干嘛,反正你现在都不听,叫你不要称丞相,你偏要称丞相,我说不称三公,你偏要给我加官职,我是清流,不是同流。

    不开心,心灰意冷,不想干了,这辈子没希望干掉曹操了,曹贼不死,大乱不止,说不定曹操还要做王莽,我不过是家奴罢了,我不想做家奴,我要做管仲。

    曹操心想,爱干不干,不干拉倒,我自己来干,没有张屠夫,还能吃带毛的猪。

    曹操公元208年赤壁大败而归,非常生气,但是没有办法,还是找荀彧,司马朗合作,不找他们合作,结果大败而归。

    这些人的想法还是那样,别打,过段时间就降了。

    就连贾诩这个局外人,忠于曹魏的人也是这种想法,何况荀彧,荀攸,司马朗,程昱,别打,等。

    曹操不信又打了一次,打不赢,刘备和孙权联盟更紧密了,关系更好了,就连江东反盟派的首脑人物周瑜都死了。

    曹操没有办法,不能等,赶紧的立功封公称王,那就打关中!

    公元211年,曹操带着贾诩去平定关中之乱,荀彧已经不肯合作,也信不过了,问他计策,要么说好呀,要么说丞相你自己做决定。

    平定了关中之乱,曹操欲进国公,加九锡,荀彧又上奏,曹丞相,你忘记了我们当初的理想吗?难道你就这么想封公称王,篡汉自立吗?

    曹操很烦燥,荀彧你不是说我曹操说的算吗?

    荀彧说,我当丞相朋友,丞相不能做不忠不义之事,身后要背负骂名的。

    曹操说,你去谯县劳军,看看前方将士。

    荀彧只有领命,去谯县劳军,大概曹操准备了一出戏份给荀彧看,希望荀彧能回心转意,曹操给刘备的戏份是青梅煮酒,给汉献帝安排过许田狩猎,给荀彧安排的是什么戏份呢?

    曹操以为荀彧有默契,结果荀彧是没有默契的,为什么这么讲。

    曹操为什么要荀彧劳军,并封荀彧为侍中,参丞相军务,是希望分家之后,荀彧能执掌军队,为汉献帝平定天下。

    曹操放弃了军权又能怎么样,天下叛乱能休止吗?人的欲望能满足吗?乱世以武制乱,荀彧以为德礼教化,仁治国家,百姓安居乐业就可以天下太平了。

    天真腐儒的想法,为什么清流在一次次历史的洪流中被党锢,被杀害,难道是皇帝很蠢吗?

    不是的,是缺普通人的生存智慧,是治理上的失败吗?也不是的,是利益固化,需要洗牌。

    曹操平定北方没多久,北方也是经常发生地方叛乱,荀彧能搞得定吗?搞不定,搞不定那就让你留在军中去学习,如何领军作战,看武将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曹操希望荀彧学到最基本的一些常识,不能天真梦呓,青梅煮酒之后是什么?酒池肉林。

    荀彧能理解曹操的一片苦心吗?

    不理解,也无法理解,理解了更加痛苦。

    荀彧想这个事情,想的生病了,荀彧留在寿春养病,曹操送了一个食器给荀彧。

    荀彧收到这个盒子后,打开一看里面是空的。

    食器,食器,同音死期,荀彧留在寿春,给曹操是什么意思呢,大汉的寿命生机,曹操回复是死期,或是袁术在寿春称帝,不得善终的意思。

    荀彧接受不了,上吊自杀了。

    有人说是曹操赐了毒酒,那我们假设一下,曹操要自己的儿子送一个盒子给荀彧,曹丕想了半天,送个盒子是啥意思,送个棺材还差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