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群英风云录 >

第206章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206章

小说: 三国群英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称丞相后没多久就吃了大败仗,孙权守长江天险,一时还收拾不了,但是曹操年事以高,他需要在六十岁前完成封公称王,就需要立不世之功,或者说是平定叛乱这样的大功为自己封公作准备。

    其二因,关中韩遂,马超一直是不安分的因素存在,拥兵自重,听旨不听调,汉中不稳,曹操的大后方就有后顾之忧。

    挑起关中诸将联合叛乱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阴谋。

    平定关中之乱,也叫渭南之战,是曹操一生中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大胜仗。

    曹操称丞相后,内部就开始产生路线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曹操应该放下兵权,将权力交给汉帝,在朝议时解决问题,由朝廷各部门各司其职,进行处理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大家各抒已见,谁的建议和计策最有有道理,谁的道理能说服其他朝臣就实施他的方案,而不是现在做什么都由曹操说的算,曹操这种做法是独裁行为,不可取,曹操独断专行是败坏朝纲。

    赤壁大战的失败,同时也验证了这一道理。

    即然曹操能干,那你就带着你的武将去战斗吧!

    另一部分人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英明的领导者,汉室倾危,没有一个天纵英才,宏才大略的雄主,能臣,是不能匡扶汉室的。

    而这个人这就是曹操,曹操灭吕布,灭袁术,克袁绍,征乌桓,雄才伟略,战必胜,攻必克。

    如果兵权交给汉帝,交给朝廷,就会导致发生战争时争吵不休,延误战机,内部纷斗不断,是没有办法高效的对外发动战争的。

    曹操的想法,更倾向第二种。

    第一点:兵权是不能交的,交了兵权,自己小命不保。

    第二点:要交兵权得等自己立国了,我去自己的国做王,我收复的司隶,兖州,青州都给你们,你们喜欢怎么闹不关我事。

    曹操有这种想法,所以在赤壁战场的时候,是没有和以荀彧为代表的忠汉士人集团合作的,结果导致大败而归。

    以其说这些人忠于汉室,不如说,他们希望能实现士大夫共治的一种理想,也就是之前的三公九卿各司其职,打仗,搞建设各有部门统筹调度等等。

    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

    整个朝廷是为了曹操发动战争服务的,整个朝廷是曹操说的算,即使曹操很尊重他们,但是他们感觉自己是曹操的家奴,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出的主意得到重用,但曹操只能用一个人的主意,这就产生了互不相服,觉得曹操独裁。

    以前皇帝在的时候,皇帝也是很难做的,最后皇帝厌烦了这种利益之间的争吵,躲在后宫,让太监处理,不管太监处理的好不好,反正很多问题都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朝臣只能将责任推给太监。

    皇帝每个月还是要上朝的,最后闹的没办法了,就搞党锢,把这些所谓的直吏都撤了,再卖官,那些花钱买官的人,至少老实一些,不会天天找皇帝麻烦,他们捞钱都没有空,哪里会找皇帝麻烦。

    皇帝捞钱了,一部分自己花,若是遇到天灾,皇帝还是会拿一些出来救济天下百姓。

    那皇帝的钱具体用来做什么?

    主要是用来保命,地方发生叛乱的时候,国库也没钱,皇帝得要有钱,才能保命,钱哪来,卖官的钱,皇帝可以拿钱出来招士兵,保护自己,平定地方叛乱。

    你说这个皇帝蠢,其实他一点不蠢,比谁都聪明,这是太监教他的办法。

    这个皇帝没有雄才武略,不懂平衡各方利益,不识治理,不会用人,所以才会如此。

    做皇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汉献帝也没有这种能力,汉献帝只知道杀了曹操,他就不用这么委屈了,可能会更惨,不过汉献帝没有这种智慧,所以曹操是不敢把权力还给他的。

    如果我是汉献帝,我也没办法,我无非把曹操招来,跟他讲,这样好了,我给你去立国,你把司隶给我,我要读兵书,我要和你一起出去打仗,学习驾馼群臣和将领。

    可能在那个时代是天方夜谭,但是乱世,皇帝没有这种应对乱世的肉弱强食的能力,是没有办法生存的,只能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如果曹操,夏侯氏满门都灭了,那会是谁来做曹操的位置?

    第一种可能是内乱,春秋战国,七州之地可能会立无数的小国,一个太守立一个国都有可能。

    第二种可能,孙权,刘璋,刘备都有机会称王称霸,他们是不可能迎汉帝的,他们甚至会搞阴谋把汉帝给做了。

    那些谋士们都很蠢吗?

    国家乱了,可能他们连性命都不保。

    富贵险中求,大乱之世,知凭本事。

    现在曹操是一个雄才武略的奸雄,那些有才能,有理想的士人不得志,而且还担心,曹操功成名就做了他们,他们并不是曹魏集团的核心人物。

    十万军队,战将可能上千,他们都希望能获得战功,得到晋升的机会。

    百座城池,治吏数百,他们同样希望能治理好一方,得到晋升的机会,他们希望朝中有人,能升的快一些。

    朝廷各机构,重臣几十个,他们希望自己的建议得到重用。

    我们再看曹操,他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的光芒盖过了所有佐世之才,奇士。

    即然如此,那些士大夫是不能得志的,不得志。

    曹操不希望他的团队有太聪明的人,太聪明的人就会动歪心思,曹操希望他们老实本份,我有难题的时候,问你计策,你能站在我的角度帮我想计策,出主意。

    荀彧,荀攸,郭嘉不愿做曹操的家奴,他们都有大志向,所以他们都死了。

    唯有看透人生的贾诩做的非常出色,贾诩在曹丕继位后,官至太尉,当时这个职务已经是没有多大的实权,但是名望和待遇是非常可观的。

    曹操希望建立一个寒士法家的社会制度,显然这是非常天真的想法。

    诸葛亮同样走曹操的路,但是并没有什么用,这个伟大的统帅一死,建立的一套东西就随着而去了。

曹操传(二十三)() 
    曹操有个儿子,叫曹冲,非常的聪明,性格,智慧都像曹操。

    曹冲是最有可能继承曹操的爵位和权力的,公元208年,曹冲病逝。

    多疑的曹操,有两种猜测。

    第一种:兄弟相残,毒害了曹冲。

    第二种:曹操的近臣,毒害了曹冲。

    第三种:受气,受委屈,生病而亡。

    为什么曹操会有这些猜测,曹操生了那么多儿子,唯独一个天才病死了,最像自己的那一个儿子病死了,曹丕,曹植都安然无恙,如果是你,你也会怀疑。

    历史上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出了一道题,就是称出大象的重量,将领和谋士束手无策,唯曹冲想到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将大象赶到船上,然后在水没船的位置做记号,再把象赶到岸上,将石头搬到船上,直到船上的石头数量到原来水没船的记号位置而止,再称石头重量。

    非常的聪明,曹操为什么叫众人称大象的重量呢?

    我们知道曹操这个人,一生都喜欢猜谜语,也就是帝王心术。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讲得是江山与百姓的关系,大象则代表着曹魏军事集团,他的重量你能算出来吗?

    曹冲完美了诠释了其中的定义。

    他需要有一个智慧的人,僻如曹操,曹冲这种人出主意,将领,士兵他们不过一块块的石头。

    一个智慧的人,出奇招想办法,把这些石头用到好处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曹操可能是为了突出他自己的智慧,才叫大家来看曹冲称象的。

    大家不怎么买帐,大家只关心自己够不够聪明,能捞多少好处,不会管这个国家怎么样,不会管这个人有多聪明。

    他们不希望出现曹操第二的这种继承人,如果太聪明,他们的心思会被看穿,他们的小算盘,小把戏会被戳穿。

    曹冲之死,曹操会怀疑很多人,但是没有证据。

    曹冲最好一个好友叫周不疑,周不疑是刘表的侄子,和曹冲一起读书,这个人也个天才曹冲的死,曹操首先怀疑到周不疑,叫刺客杀他。

    曹操为什么会怀疑?

    曹操攻于心计,气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干的,气死袁绍,气死刘表,这种事情,曹操就干过,那些客观的因素是现实无法证实的,只能用推测。

    即然曹操常做些事情,写封信,就能气的袁绍吐血,气得刘表病重身亡,而曹操的儿子曹操为什么不会气病,严重到不治身亡呢?

    曹操会收集周不疑与曹冲的对话,来进行判断。

    僻如我是周不疑,我今天来找曹冲玩。

    周不疑说:曹冲,今天你习了多少字?

    曹冲说:百字。

    周不疑说:我近来听到一个典故,讲给你听,你要听吗?

    曹冲说:你讲吧,对了,是在书上看到的,还是谁讲给你听的。

    周不疑说:孔融讲给我听的。

    曹冲说:孔融是儒家名士,学识渊博,不过父亲讲此人,太重礼面。

    周不疑说:你父亲说的也有道理。

    曹冲说:你且与我讲讲,是何典故?

    周不疑说:你知道王莽此人吗?

    曹冲说:知些。

    周不疑又道:王莽篡汉你知否?

    曹冲说:知些。

    周不疑道:可惜了,王莽最后没有好结果。

    曹冲说:周不疑,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你把我父亲当作王莽。

    周不疑说:我可没有这么说,你父亲不是刚做了丞相吗?下一步就该称公封王了,你以后就是世子了,我以后都高攀不起。

    曹冲说:我可当你最好的朋友,不会因为你的身份不跟你做朋友,我父亲也不会篡汉的。

    周不疑说:你父亲立了这么多不世战功,假如他打败孙权,以后无官可封,不封公不称王,那还能如何?

    曹冲说:我父亲也是想活命,兴复汉室,并没有反叛之心,你也知道,汉献帝当初如何凄惨可怜,多亏了我父亲将汉帝迎到许都来,重建朝廷,才有汉室今日之荣。

    周不疑说:拉倒吧,我看你父亲就是想做皇帝,然后立你做太子,让你做皇帝,明眼人都看得清楚,就你在那里装糊涂,你那么聪明的人,难道看不出来吗?

    曹冲说:现在说这些是不是为时过早了,父亲不是那样的人。

    周不疑说:我不跟你争论了,咋们还是保持距离好了。

    曹冲说:随你吧,你刚才想讲什么典故的?

    周不疑说:孔融讲的王莽篡汉,你不是听过吗?

    曹冲说:你来找我就为了讲这个?

    周不疑说:对呀,不过现在讲完了,我走了,拜拜。

    曹冲气的不轻,日思夜想,聪明的人看得透,还真能看出前因后果,曹操不篡汉,还真难活命,而曹操重小受儒家思想教化,这种大逆之事终要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开始想办法,想了很多办法,还是没有对策,曹操抑郁而疾,一命唔呼了。

    你说曹操不找周不疑麻烦,找谁麻烦?

    郭嘉也是天才,不一样病死了,郭嘉找的办法是带着曹操去征乌桓,曹冲这么小,他有什么办法?

    曹操脸皮厚,头痛病发作的时候也受不了,可能曹操的头痛病也是因为想这种事情想多了,什么事情比头痛病还要痛的吗?还难解决的吗?干脆就不想了。

    曹操活得好好的,别人都死了,荀彧死了,荀攸死了,司马朗也死了。

    你们谁想谁去想吧,反正我是不想了,我不做皇帝,但我一定要称公封王,是另外立国也好,或者儿子更不要脸,自己做皇帝也好,反正死了,也看不到,就算骂我,我也听不到了。

    曹冲死后,曹操变得异常敏感和多疑。

    与士人集团决裂,我不要你们帮助,我自己想办法。

    结果赤壁之战,一败涂地,后征关中,是贾诩出的主意,贾诩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有劝过曹操的,后征关中,曹操是用贾诩之计,离间韩遂,马超获得渭南之战的大胜。

    曹操的渭南之战,定关中,在这里我就不讲了,渭南之战公元211年三月到212五月,大概花了一年多时间,实际与马超对峙开战,也就二三个月时间,就把马超,韩遂收拾了。

    这个时候的曹操并没有称公,不过待遇提高了,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为啥这个时候立了这么大功,还不称公?

    很多人都奏请曹操称公,曹操拒绝,因为荀彧,荀攸为首的这一批人保持了沉默,曹操觉得时机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