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群英风云录 >

第196章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196章

小说: 三国群英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就到了弱冠之年,灵帝在位时期,公元174年,十九岁的曹操被举孝廉,入朝为郎,郎是个什么官,皇宫站岗的侍卫,这个曹操的第一份工作。

    做了一年左右的郎官,通过关系升任为洛阳北部尉,京城北区公安局长,可能是因为其貌不扬,守皇宫调去管治安了,又可能是在任郎官时,忠于职守高升了。

    二十岁左右的曹操调任到实权职务后,干劲十足,申明法纪,严格执法,不畏权贵,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曹操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又棒杀了大太监蹇硕的叔叔蹇图,碍于其父曹嵩地位,曹操爷爷曹腾的名望,蹇硕没有追究,反而被调任到顿丘做县令。

    曹操调出京城做县令之前找许劭面了个相。

    许劭是什么人,名士,相士,评论家,许劭办了个周刊小报,叫月旦评,每月出一次,对官二代进行品评。

    因为评的意见比较中肯,很多读书人都找许劭品评一番,曹操预约,等了一个月,才见到许劭,得到评价。

    用什么方式,历史上没有讲,可能问答方式,也可能是看相算命。

    许劭给曹操的评价有两种。

    第一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奸雄,出自后汉书。

    第二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出自三国志。

    哪种是许劭的评价,在这里我的猜测许劭肯定不止只讲一句,可能是一段话评价曹操,只不过后来被大家总结成一句话。

    那许劭的会怎么评价曹操?

    我们带入许劭这个角色,提问曹操,曹操作答。

    许劭首先总结曹操性格,其性奸诈却有正义,机智有余却冲动性急,谋而有断却自以为是,是个矛盾体双重性格。

    聪明,天才都这样,首先他的知识肯定是矛盾的,在仁义道德和私欲之间形成对立,选择因难,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唯心和唯物之间双重标准的矛盾。

    许劭讲完曹操性格就点评他的命运。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能臣不奸,也做不了能臣,不矛盾。

    曹操听了许劭的评论是非常开心的,因为评论的比较准,曹操也非常喜欢这句评语,常常煮酒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

    二十多岁的曹操有没偶像,有没有理想?

    肯定是有的,这个年龄段都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曹操的偶像是谁,理想又是什么?

    我的猜测,能做到尚书令,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国务卿的官职,这个是实权职位,能为朝廷尽职,能为百姓做实事。

    曹操的偶像是孙武,曹操喜欢看兵书,文武兼备,曹操的想法可能太平盛世,我好好的做好县令,做出了政绩,升任郡守,升任刺史,最后升任尚书令,一辈子就过去了。

    如果乱世,曹操就想当个将军,平定叛乱,依靠军功封个侯。

    为什么曹操的理想是尚书令和将军,而不是三公,大将军?

    曹操还是有自知之名的,而且曹操压根瞧不起三公这个职务,相权被分成了三个职务,曹操对三权经常的扯皮做不出事情,相互推萎,深恨痛绝,连救个灾都要搞几个月才能搞出一个方案。

    曹操觉得自己干不来,也不想干三公,后来曹操是直接废了三公制度,把三公权力合三为一,复汉丞相制,大权独榄。

    大将军就更不用说了,大将军下面是太尉,即然太尉都不想干,那做大将军这种理想更没有兴趣。

    大将军只有皇帝的叔叔,兄弟才能担任,统领三军,还得委派个太监来监军,非常的不爽,打起仗来处处受肘。

    当然将军分很多种,大将军下面的将军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等。

    大将军可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军事总参谋长,太尉相当于三军总司令,骠骑将军可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陆军总司令,其他的可能相当于军区司令。

    这样一讲大家就一目了然。

    曹操是有理想,有行动,调任到一县之长,兢兢业业的为民办事。

    曹操这个时候想法是把一方百姓治理好,做个清??正直的能吏,曹操这时候不到二十三岁,非常的年轻,能做到县令,已经算是破格提升,我们现在如果做县长没有三,四十岁,是不可能的。

    曹操任顿丘令二年,因为其堂妹夫宋奇得罪宦官,被诛杀,同时也牵连到曹操。

    为什么会涉连到曹操,可能是曹操给他出了个主意杀了哪个宦官的叔叔或者是子侄,宋奇将曹操招了出来。

    罪状是曹操为官不正,叫唆行罪,用我们现在的话定罪应该是犯了叫唆罪,唆使罪等等,当时曹嵩已经是大司农(相当于现在农业部部长),宦官还是很给面子的,没有抓曹操坐牢,只是罢免了曹操的官职。

    曹操没有官职,闲赋府中,曹嵩知道这个年纪的曹操年轻气盛,性格刚直,而宫中的养父曹腾此时已经过世了,曹操如果再不收敛脾气,继续得罪宦官和权贵的话,可能连自己都保不了他。

    曹嵩叫曹操回谯县读书,修身养性。

    就这样曹操回到了故乡谯县闲居了两年,这两年曹操也不是闲着什么都不干,他在山上造了个茅芦,约个几个小伙伴,打猎,习书,好不快活。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曹操传(四)() 
公元180年,曹操被朝廷征召做议郎。

    议郎是个什么官,品六百石,参议政事,给朝廷上奏折提建议,五官中郎将的顾问应对。

    曹操做议郎后,就写奏折,呈述朝中制度之弊,宦官之祸,并为被太监杀害的太傅陈蕃,国舅窦武鸣冤。

    曹操上了多次奏折,都没有回应,石沉大海。

    曹操做议郎四年,这个时候曹操的父亲曹嵩已经是朝廷的九卿之一,位高权重,掌管着朝中财政,礼仪。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拜为骑都尉,简单来讲就是骑兵营长,随左中郎将黄甫嵩(相当于陆战师的师长),往颖川平叛。

    左右中郎将高职不高,不如将军品级高,不过临时授命,可以统领一个集团军,黄甫嵩将四万兵马开往颖川一带,向地公将军张宝发起进攻,双方互有胜负。

    相持几月,曹操献夜袭之计,用火攻。

    黄甫嵩采纳曹操的计策,一战而定,成功大败张宝,斩杀黄巾军数万人。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曹操的战争天赋,黄甫嵩是当世名将,名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严明军纪,知人善用,将士用命,缺点:循循渐进,作战保守。

    曹操喜用奇谋,善变通,不拘小格,能捕捉战机。

    颖川黄巾被消灭后,曹操按战功封赏,进行提拔,调任济南相。

    济南相是个什么官职?

    相当于太守,济南国是一个皇亲的封地,治理权,统军权归朝廷,而税收归被封为济南王的皇亲。

    济南国位于山东一带,下瞎十余县,相当于一个小郡。

    曹操在任济南相期间大行改革,大力整顿腐败现象,罢免贪官,施行仁政教化,最后导致权贵跑路,贪官污吏纷纷逃命,济南大震,朝廷震惊。

    只就任了一年时间,朝廷下旨调曹操去东郡做太守,拜议郎。曹操不上任,托病回家乡隐居。

    为什么不干,东郡这个地理位置有什么特殊的,为什么曹操另愿托病也不愿意干?

    东郡是夏侯氏,曹氏的势力地盘,很多东郡县吏都是曹氏,夏侯氏的族人,这出点子的宦官明显的不怀好意,你不是喜欢杀贪官,你不是正直清?吗?调你回你本郡去,让你做太守,你刚正不阿,你为官清?,你父亲曹嵩可是巨贪,你的族人那可个个都是富的流油的县吏,派你去那里做太守正合适。

    曹操当然不干,曹操心灰意冷,托病回家。

    回家后打猎,读书,修身养性。

    黄巾起义之后,各地乱成一团,天下到处都是叛乱,各州刺史也开始异动,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立刘氏皇亲为合肥侯,曾邀请曹操入伙,曹操拒绝了。

    后王芬事败自杀,接着西北边章和韩遂杀死刺史和太守起兵十万发动叛乱。

    公元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立西园典军,设立八校尉,曹操被重新启用,任典军校尉。(相当于团长级别)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驾崩、宦官失势之机诛灭十常侍,但没有取得何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牧的董卓进京,胁迫何太后同意。然而此举打草惊蛇,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下手谋杀。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行刺未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在这里曹操还干了一件坏事,曹操数骑逃难回故里陈留,路过一农户家,这农户是他的好友名吕伯奢,吕伯奢出行,他儿子接待了曹操,入夜曹操听见磨刀声,遂起身入院杀人,吕伯奢一家数口皆被曹操所杀。

    最后曹操到厨房一看,发现杀好的鸡,鸭,用来招待曹操。

    曹操悲怆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非常的出名。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解释为宁可我对不起别人,也不能让别人对不起我。

    发现别人磨刀就把人杀了,典型的奸贼。

    曹操当时的想法是自己样的?

    悲怆表示后悔,后悔也没有用,那后一句是安慰亡灵的,我们站在曹操的立场来用现在白话文重复一遍就很好理解了。

    我已经杀了你们一家,是误杀,对不起了,我曹操刺杀国贼董卓未果,刚逃出了京城,我现在要回陈留兴义兵,讨贼董卓,为天下百姓计,这个时候我不能给你们偿命了,这个时候的我肩负着伟大的国家使命,只能对不起你们了,董卓到处贴画像缉拿我曹操,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因为利益和钱财出卖我曹操,我不能因为大意而送了性命,只能对不起你们了。

    曹操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

    其实这也没什么,在一个乱世,一场战争下来,死个几百,几千人那是常事,黄甫嵩颖川一战坑杀百姓十万。

    曹操杀几个人,杀了就杀了屁事没有,他还留一句废话?

    这句话说明曹操是有同理心的,跟其他人不同,曹操是一个高远志向的臣子,肩负使命的英雄人物,做错事了马上就说出来,坦诚。

    刘备杀了说不说,袁绍杀了说不说,刘备不会杀,要杀也是关羽,张飞杀,自己把责任推干净,袁绍杀了说都懒得说。

    在封建时代,百姓性命不值钱,没饭吃的时候,吃人,把自己子女和别人交换,易子而食,天灾荒年的时候就这样,没饭吃,吃树皮,吃完树皮吃草根,吃完草根吃土,吃完土了吃人。

    所以你站在那个年代看这件事情,就觉得没有什么的,曹操跟别人是不同的,有正义,坦诚,豪爽,真英雄,至少曹操年青的时候是这样的。

    我们进入到新时代,杀人那是不可原谅的,人人平等,杀人偿命,在那个年代权贵杀人,杀了就杀了,跟杀条猫狗,踩死只蚂蚁没有什么区别的。

    我们对曹操这句话难理解,就觉得曹操奸诈,只是处的时代不同而以。

曹操传(五)() 
我并不是鼓吹曹操英雄,也不是为曹操洗白,我们换位来思考,假如你是曹操,你刺杀董卓未果,董卓在每个县城贴张你的画像到处抓你,悬赏重金。

    你逃到一个县里,进城后,你找你好友借宿一朽,刚好他不在,他几个儿子在家,招待了你,晚上快睡觉时,听见磨刀声。

    你的想法是什么?

    第一点:是不是拿我人头,去领赏钱。

    第二点:是不是劫我财物,当时的战马是很值钱的,就相当于你有几千万带在身上到处走一样。

    你三点:平时你为什么不磨刀,我来借宿你就磨刀。

    我们是现代人,处理方法肯定不同,

    在乱世有一个什么特点,就是法制崩坏,走个路都可能遇到山匪路霸的,劫财杀人的事情不少见。

    在乱世需要生存智慧,可能我们不会杀人,但是万一吕伯奢的几个儿子有意图曹操的战马跟财物,惊动了左邻右舍,叫来官兵,透露了行踪,那就危及到自己的性命了。

    曹操是偷偷的杀掉了吕伯奢一家数口。

    布个场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