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群英风云录 >

第194章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194章

小说: 三国群英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领五百兵马去追,于江面追上孙尚香,截下刘禅,孙尚香只得只身返回江东。

    且说诸葛亮赴江东以有二三日,孙权以事忙托而不见,今日鲁肃相邀,诸葛亮往鲁肃府上去。

    诸葛亮与鲁肃客厅里宴谈。

    诸葛亮道:“接孙将军信,孔明赶来,却不知孙将军为何不见?”

    鲁肃道:“孙将军事忙。”

    诸葛亮道:“不知所忙何事?”

    鲁肃道:“众武将皆劝主公出兵攻打曹操,主公正在商议出兵之事。”

    诸葛亮哦了一声,若有所思。

    诸葛亮道:“不知叫亮前来所为何事?”

    鲁肃道:“孔明也是晓兵之人,依你之见,主公如何出兵?”

    诸葛亮道:“孙将军定早有计划,何必问我?”

    鲁肃嗯了一声,又道:“主公想两路出兵,一路取南阳,一路攻合肥。取南阳一路需孔明出兵牵制,你看如何?”

    诸葛亮道:“这又有何难?定不负将军所托。”

    鲁肃道:“只需孔明出兵攻打樊城,引出宛城兵马,孙将军奇袭宛城,定能有功。”

    诸葛亮道:“此事只需书信一封亮,何顾叫我来江东相商,莫非还有他事,你知亮公务繁忙,荆州事不可脱身。”

    鲁肃道:“刘将军入川以有一载有余,不知汉中定否?”

    诸葛亮道:“刘璋托主公入川平定汉中,哪知却进他人谗言,起兵攻打主公,主公身边有庞统,定能逢凶化吉,子敬无需担忧。”

    鲁肃道:“若刘备得益州,这南郡能否归还?”

    诸葛亮道:“此事言之过早,子敬不知朝中还有曹贼否?”

    鲁肃嗯了一声。

    诸葛亮道:“若无他事,亮且回荆州去,整兵准备军资粮草,若孙将军约定出兵时日,书信告之便是。”

    鲁肃起身相送,送到府外便止,见诸葛亮走远,转身入府,关上府门。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第三百二十一章 三分格局,历史所驱() 
    次日后,诸葛亮返回南郡公安,书信关羽,张飞,又书信一封叫人快马送信刘备,刘备回信荆襄有战事,诸葛亮全权处理。

    半月后,关羽起兵围困樊城,樊城告急,向宛城求救,乐进将军领五千兵马支援于禁,甘宁,吕蒙领两营兵马奇袭宛城,一战而定。

    宛城一失,于禁,乐进退守襄城,曹操得知宛城失守,派曹仁领一万人兵马与于禁,乐进汇合,反攻宛城。

    曹操又书信一封合肥张辽,李典叫两人死守合肥,叫战不出。

    孙权起十万兵马,三路出兵,连下数城,兵临合肥城下与张辽,李典相持月余,却攻不下城池。

    公元213年九月,曹操提兵二十万南征,曹仁,于禁,乐进围攻宛城,甘宁,吕蒙弃城而走。

    曹操与孙权两军对持数月之久,皆不能胜,曹操退军返回许都,路上荀攸病死,司马朗病死。

    公元213年冬刘备兵进绵竹,李严,费观率众降。

    刘璋派其子刘循领数万兵马守成都最后一道防线,刘备令黄忠,魏延大军压进攻打雒城,围打数月,皆无战果。

    庞统献计出奇兵绕过雒城,兵临成都,雒城兵马回防,半路伏击。

    刘备依庞统计,叫庞统为主将领一支奇兵,霍峻,刘封为副,翻山越岭绕过雒城进攻成都,数月前法正接张肃书信,知张松被庞统所害,又心嫉庞统之才,将庞统奇袭成都之事书信告知张任。

    张任接法正书信于落凤坡设伏,待庞统过路,万箭齐发,庞统落马身亡。

    刘备得知庞统身亡,痛哭流涕数日之久。

    刘备书信诸葛亮叫诸葛亮,赵云,张飞领兵入川,由关羽守荆州。

    公元214年春,诸葛亮与赵云从水路入川,张飞从陆路入川,诸葛亮一路收复江州,江阳之地。

    张飞一路皆是望风而降,待兵进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死守城池,张飞攻打半月不得进,想出一计,生擒了严颜,张飞欣赏严颜骨气,遂将严颜放了,严颜告老,张飞应允。

    公元214年秋,刘备破雒城,兵临成都,刘备又叫李恢为使劝降马超来投,马超带兵带投,两军围打成都。

    公元214年冬刘备见难以攻克成都,又叫简雍前去说服刘璋,刘璋得刘备承诺举城投降,刘备得益州。

    公元215年春,孙权讨要南郡,刘备百般推辞,孙权叫吕蒙领兵攻打荆南三郡取零陵,桂阳,长沙。

    刘备领兵五万入公安,令关羽益阳防守孙权与孙权达成和解。

    公元215年曹操攻占汉中,张鲁降。

    公元216年曹操称王,起兵十万再次南征孙权。

    公元217年曹操大败孙权,孙权求降,并与曹操结成姻亲。

    公元217年秋刘备起大军亲征汉中,法正为军师,黄忠,魏延为大将。

    公元218年曹操亲征,坐阵长安,指挥战役。

    公元219年黄忠斩杀夏侯渊,刘备得汉中。

    公元219年秋曹操亲征汉中,刘备令赵云在汉水劫断曹操粮草,曹操败退。

    公元219年称汉中王,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忠封五虎上将。

    公元219年秋,关羽发动樊城战争,水淹七军斩杀庞德,擒于禁。

    公元219年冬至,吕蒙白衣渡江,趁夜袭取南郡江陵,占南郡,糜芳降,孟达叛,关羽被孙权部将斩杀。

    刘备得知关羽身亡,欲起兵攻打孙权,被法正劝阻。

    公元219年冬,吕蒙被逼死,为孙权换来二年太平时间。

    公元220年冬月,曹操因头疯病犯,中风不治身亡。

    公元220年冬,法正病逝。

    公元221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追封曹操武王。

    公元221年刘备得知曹丕称帝,于成都称帝,国号蜀,改年号章武元年。

    公元221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自此三分天下之势形成,三国魏蜀吴。

    公元221年刘备亲提十万兵马征伐东吴,诸葛亮与魏延留守益州。

    孙权得知刘备领十万兵马亲征,去帝号,向曹丕称臣,令陆逊为大都督前往前线抵抗刘备大军。

    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

    陆逊与刘备相持半载有余,不与刘备接战。

    公元222年,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刘备逃往白帝城召诸葛亮,李严前来。

    公元222年冬,曹丕令三路兵马齐出,攻打孙权,孙权欲与刘备重修于好,刘备拒绝。

    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为辅国大臣,令李严为副。

    笔者在此认为曹操有可能是被曹丕谋害的,刘备也有可能是被荆襄系的诸葛家族谋害的,为什么这么认为?

    曹丕需要帝位,曹操有生之年论功绩,封了王,再进无可进,曹操不想称帝,也不会称帝,规则里有很重要的一条,曹魏利益集团的领路人无法给这个利益集团带来蛋糕的时候,就会推动和产生新的领路人,曹操无法称帝,就推动了曹丕作为新的领路人。

    刘备为何说是诸葛家族谋害的,三分之势,曹魏强大,蜀国若想得天下,必然要与吴国联盟,两个势力合伙干掉一个势力,再争天下。

    关羽被孙权杀害了,刘备从道义上是不可能再与孙权联盟的,除非孙权让出荆州。

    孙权令愿去帝号,称吴王也不愿让出荆州,刘备兵败,唯有死,才能与孙权重新达成共识,形成联盟。

    诸葛亮被委以重任,刘备死之前是想的非常透彻的,只有诸葛亮是最合适的人选,才有可能将蜀国延续下去。

    孙权知不知道,作为帝王,他是非常清楚的。

    孙权老年后,非常的好杀,杀太子,杀儿子,杀大臣,可能就是看透了曹操,刘备身死因果,害怕自己步入被暗害的命运。

    曹丕也有可能是他儿子或者是权臣害死的,这一点不稀奇,皇帝这个位子,你能做得,他人为何座不得。

    讲到这里,这本书就算是终结了,后面补充点传记,本想写三国归晋这一段,但想了一下,开头没写好,后面写的也乱的很,也就是常说的写崩了。

    刚开始想写穿越,后来想想,历史有很多疑案,就开始写疑案,用自己逻辑去推理也挺有趣的,但是后来想想写古文,怕大家理解不了,又写白话文,这样容易理解一点,但是写来写去,觉得这样写不是一回事,不像了,像演讲稿了,再后来又开始写情节。

    写情节,写了一段,又感觉有些没有考证,可能会误导读者,所以决定就不写了,最后写传记也不错。

    这本也没几个人看,一个字是比较乱的,但是里面有些思想和见解却是很有趣,如果有人写三国,可以看看,里面还是有一些可能借鉴的地方。

    谢谢读者的支持。

曹操传(一)() 
    曹操字孟德,爷爷是大太监曹腾,父亲曹嵩。

    曹腾自幼入宫,宫中太监,后任中常侍,拥汉恒帝继位有功,升大长秋,封亭侯。

    大长秋食二千石,皇后的近侍,宣读皇后旨意,掌宫中事,在封建时代,能得到皇帝,皇后信任和重用的太监,权力都是非常大的。

    曹腾沛国谯县人,曹参的后人(无从考证),历史上介绍的不多,曹参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自古有萧规曹随之说,萧何制订了规章,曹参做了丞相,曹参,萧何,樊哙是最早追随刘邦打天下的一批武将,。

    为什么古代人都喜欢讲,我是谁谁的后人?

    第一点:名门之后,家族荣耀。

    第二点:门第之分,交友也看出身。

    第三点:封建思想,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跟我们现在上流社会交友差不多,僻如你参加某个酒会,聚会,相互介绍一番后,酒过三巡,大家就开始各自吹牛了,我认识你们局长,我认识你们经理,还一起吃过饭,另外一个人一听,这么力害,赶紧的要个电话,这样就有利益关系,很容易结成朋友和利益同盟。

    现在社会为什么不说,我祖先是谁,曾经做过什么大官,说出来给人笑话,只会说我老爸是谁,有几个公司,有多少财产和某某大官是朋友,这样一讲会有很多人讨好巴结,众星捧月,这就是现实社会。

    古时候也是有圈子,读书这个职业是垄断行业,普通百姓是没有书读的,目不识丁,世家门阀,豪门旺族家里才有藏书,像论语,春秋,手抄笔记,市面上是买不到的,更别说什么名士手记了。

    古人为什么不讲,我认识某些人,而是讲我师从哪个名士,我祖先是谁?

    古人认为你认识哪些人没有用,关键还是要看你自己有没有学问,而师从名士则不同了,那你可能是学腹五车的学士,名士一般不会乱收学生,门槛是很高的,报祖先名讳,一般是有了成就的人认祖,才敢报自己祖宗名讳。

    一个卖草鞋的说自己的皇亲国戚,会被很多人笑话的,同样当小太监的曹腾说自己是曹参的后人也会引人同僚的讥笑,如果曹腾当了大太监再说自己是曹参的后人,大家就会奉承他,没有给祖宗丢脸。

    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一点特性就是以家族利益为先的一个利益团体。

    曹腾是不是曹参的后人,我猜测可能是一系旁支,就像我们现在一个村里有几十户都是姓曹的。

    古时入宫做太监有两种可能,一是家族需要,二是太穷了,我认为前者居多,一个没落的权贵,不缺文化底蕴,缺的是上位的机会。

    曹腾并非因为穷才入宫做太监,一旦受宠飞黄腾达,便变得贪婪无度,自大无知,曹腾的名声是非常好的,常为朝廷推能举贤。

    曹腾与曹嵩的关系是养父,养子关系,曹嵩是过继的。

    第一种可能曹腾是曹嵩的族叔,小的时候就过继给大太监曹腾做养子。

    第二种可能曹腾的父亲的老婆是夏侯氏,过继了娘家的一个外甥,本是夏侯氏改姓曹,也就是说曹嵩是夏侯惇,夏侯渊的族叔,也就是说曹嵩本名应该是夏侯嵩。

    第三种可能曹嵩是曹腾在路边捡来的,是个要饭,曹腾看他可怜,收养了他,取名曹嵩。

    哪种是真实的历史,第一种历史无记载。

    第一种说法是后人dna验证的,曹嵩,曹操不是曹参的后人,可能是一普通人家的后人,曹腾是不是曹参的后人,无从考证。

    第二种裴松之有作注过,可信度比较高,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夏侯家族的一份子,第三种是袁绍的谋士陈琳讲的,陈琳可能是听袁绍讲的,袁绍和曹操是发小,袁绍可能是听曹操讲过自己的身世,所以在骂曹操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