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人传:江湖路-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额…师兄,我也去…”。
“小和尚,你也跟我们一起去啊”。起身后的木一一,更是向着小和尚一招手,道。
但小和尚却还在看着自己的手臂,并愤愤道。
“我就不去了,我才刚刚洗漱完毕”。
显然,他并没有注意到场间的尴尬。
但,也就在他还没有搞清楚是什么状况之时。他就感觉到有两只手臂,从他的腋下穿过,并将他直直的抱了起来。
“别啰嗦,我们再去洗一次”。
话音响起的同时,施无为已然架起了对方,准备向河边走去。
………
片刻之后,三人离去后的小树林,又重归了寂静。
火堆中的木柴烧的依旧旺盛。
也许是此刻两人的无声,使得火烧木屑的轻炸之声,显得格外的响亮。
“苏大哥不会也要去洗漱了吧”。红唇又是微动。
此时的周若楠已是微微挺直了身板。
她的双手正随意的摆放在她那覆盖着黑色轻纱的长裙之上。
目光如水,在这片火光之中,显得也是格外的明亮。
苏无轼只觉得自己这一生恐怕都不会忘记这一时刻,这片树林,以及这堆柴火。
他的心脏正在剧烈的跳动着,准确的说,他的心脏以及剧烈的跳动了两个时辰了。
“不…不会…我可像他们那样多事”。他的眼神有一丝丝的闪躲,他不敢直视对方那双清澈的眼睛,他只能结巴的说出这几个字。
“哈哈,不过还是要谢谢苏大哥今日的挺身而出”。周若楠又是道了一声谢。
她的眼神还是很清澈,清澈的就像是她真的就想纯粹的道个谢而已,并没有别的意思。
虽然她知道眼前的这名看英俊的男子是当今武林的第一宗门,岷山道宗的当代大弟子,虽然她也从对方的举止之中看出了些事物,但此刻的她只是想认真的道个谢,而已。
第六章 鬼怪之说()
永乐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南京城,天晴。
正午的阳光按理来说,应是一日之中最为耀眼的时刻。
可即便是在这万丈光芒夺目的情况下,城内的一处白墙黑瓦的建筑之中,却是散发这一股股阴森,黑暗的感觉。
这处建筑,距离闹市区,并不远,但也不算近。因为这处建筑的对面,是一家远近驰名的面铺。
南京城中,无论是达官贵人,或是平民百姓,都很喜欢这家面铺所煮的挂面。所以,这里往来的人群,也是不少。
但处于某种原因,过往的人群似乎都会有意无意的远离这处建筑的围墙,深怕自己一靠近,就会染上此地的阴森之气。
这处建筑,也是南京城中,所有官员最为害怕的一处之一。
因为这些官员们知道,自己若是进了这建筑之内,只怕这一生都难以从其中走出。
而这里便是锦衣卫的所在之地,御用锦卫司。
即便是身处在这片人流量较多的局域之中,可是这附近的百姓却是从来都不知道这处建筑之中,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
他们只知道这处建筑之中,很黑,很暗,且不带人气。
事实上,也的确如百姓所传说的那般,这处建筑之中真的很暗。
暗到即便是正午十分,这里的一间房屋,还是需要一盏油灯来点亮。
而此时此刻的房屋之中,只有两人。
这两人年纪相仿,可气质却是不同。
为首坐在一张红木椅上的一位男子,气宇轩昂,体魄强壮。他的脸上棱角分明,浓眉大眼,显得刚毅无比。
他就是锦衣卫的指挥使,当代儒宗的正武门门主,秦卫明。
只见他正用一种鄙夷的眼神,冷视着他眼前之人,并开口道。
“周伯庸,我本以为你也算是英雄豪杰,可没想到你不过是一莽夫而已”。
而此时的周伯庸,却早已没有数月前,南下之时的那般气势了。
只见他正微微的斜靠在那张椅子上,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他胸口的气息得以舒服的运行着。
此次南下之行,他去过十余宗门,他也受了很重的伤。
因为他每到一处宗门,都需要战斗。
虽然以他的功力,江湖上的大部分掌门人,并不能奈何的了他。
可这江湖上却也总还是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变数的。
所以,他只去了十余宗门,而这十余宗门,却只有两三家,答应归顺朝廷。
相比之下,秦卫明的北上之行却是要顺利的多。
眼下,北方的大部分宗门,名义上都已愿意归顺朝廷。
而他秦卫明,却并没有与任何门派,动过武。
事实上,在成为锦衣卫指挥使之前,他一直都是江湖中人,也知道江湖中人的行事作风。
所以,在听说周伯庸已经将南方的江湖搅成了一滩混水之后,他很愤怒。
“皇上要的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江湖,而不是一个波涛汹涌的大海”。他怒声道。
他深知这些江湖门派看似散乱不堪,毫无秩序,但如若是惹急了他们,只怕这朝廷也会难以控制住局面。
周伯庸,冷声反驳道。
“只不过都是些草莽之辈,又能闹出什么样的风浪。秦大人,言重了”。
他早已忘却了江湖上的身份,而眼下的他是朝廷的人。
所以,他考虑的便是朝廷的问题。
他并不觉得对方口中的江湖,能带起多大的风浪。
然而,面对着他的态度,秦卫明却是冷哼道。
“哼~那你便是连草莽之辈都是不如”。
“秦未明,你。。。。。”。
……………………
…………
距离那相遇之日,已经过去了三日。
周若楠也已经同这四人行了三日的路程。
她发现,这四位年岁相近之人,都是十分的有趣。
小和尚的呆萌,木一一的可爱,那不知该如何形容的苏无轼,还有那队伍的领袖,施无为。
这些人都给他留下很美好的印象。
她自幼便被师傅在玄冰宫中带大,身旁也都是女子,并没有正真的接触过其他人。
虽然她的师傅在她临行前就提醒过她,关于江湖的险恶。
但是身处在这四人之中,她却并没有这种感觉。
而就在她思索之际,她的耳旁,又是响起了闹腾的对话。
“我呸…小和尚…你摘的这些苹果是人吃的吗?…怎么这么酸”。
经过了几日的相处,苏无轼又是恢复了本性,开始玩闹起来。
只不过只有在与周姑娘对话之时,他才会收起自己的那颗心,变得是一本正经。
小和尚颠了颠挂在他身侧的那个灰色布袋,发现自己最后的一个苹果竟然叫人给偷走了,于是便急道。
“啊?…苏师侄…你什么时候偷吃了我的苹果?”。
他出身佛宗,自然不能吃肉食的。
所以这几月,他都是摘些野菜野果,用作充饥。
他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相反,他还觉得这才是师傅口中所常说的苦修。
“偷?…没有,我那只是借,没想到还这么难吃”。苏无轼见自己那不齿的行为被小和尚发现了,便嘴硬道。
“你要还我…”
“哎,还你还你,把袋子给我”。
就在这欢声笑语之中,这几人不知不觉的穿过了身后的那片树林,来到一片绿莹莹的草地之上,而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则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巨湖。
这就是潘阳湖,是他们南下最为快速的捷径。
而这广袤的湖面有如一片巨大镜子一般,倒映着橘红色的晚霞。
这晚霞,自然也是染得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片红意。
此处的湖并不像桂林山水的湖,多山且水浅。
此处的湖,更像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因为这四周,并无山。
而这也使得千年前来到此时的居民,以为这片湖,便是大海。
“若楠姐,这片湖,好漂亮啊”。木一一站立在了湖面,对着周若楠,欣然道。
“恩,这湖确实好看。不过传说中,这湖中似乎有些东西在作怪”。周若楠眉头微皱,略有所思的看向了这片湖水,轻声道。
“什么东西?”。
“什么东西?”。
施无为和苏无轼听闻湖水有东西在作怪,便也是异口同声的好奇道。
毕竟同为男子,对于这些鬼怪志异的故事两人也都是很感兴趣。
“额,这我也是不知。只不过传说中,每年都会有不少渔船,消失在这片湖中。所以久而久之,这湖底的鬼怪之说,便也是这般传了开来”。周若楠微微转身,看向了发问的二人,说道。
…………
第七章 疑云(保底十五更,第一更)()
湖底的鬼怪之说,虽说是勾起了众人的兴趣。
可就在周若楠在向几人诉说着湖中的怪事之时,施无为却突然发现了远处走来了一行十余人。
远远看去,他意识到这些人的打扮,有些熟悉,似乎是哪里见过一般。
片刻之后,人群接近。
而他这才看清了这些人的打扮,也认出的这十余年轻人的来历。
“道宗之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他心中疑惑道。
眼前的这群人,白衫黑袍,胸前右衽之上绣有‘道’之一字。
而这身着装,亦正好是苏无轼的打扮。
于是乎,当苏无轼看清了几人时,心里也就开始了嘀咕。
“难道此地也有我道宗的道观?“。
只不过,就在他思索之际,远处人群之中似乎有一人,是认出了这位道宗的大师兄,并且正向着他们五人走来。
“可是我道宗的苏师兄?”。一名年轻的弟子,从十余人之中走出,并礼问道。
“正是,你是?”。苏无轼并没有认出对方,所以也是疑问道。
这弟子见对方还真是他道宗的大师兄,便急忙拱手道。
“杨英见过苏师兄,师弟我本在岷山云剑锋吴师叔座下修行,但在三年前被吴师叔派到此处到道观修行。所以,苏师兄没见过师弟,也是应该”。
他知道大师兄平日里很忙,应该不记得他,所以才这般介绍着自己。
苏无轼微微皱眉,点头道“哦,原来这里还有一座道宗的道观?请问是哪位师叔在此坐镇?”。
他知道道宗在中原各地都建有道观,就类似佛宗分布在各地的寺院一般。
据说佛宗在南朝之时,发展至巅峰。单单黄河以南之地,边有四百八十余座寺庙。
正如诗句中所说的那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以,可见佛宗当年的强盛。
而道宗也是如此,各地的道观都会配有不等名的弟子,以及一位或是几位上一辈的师叔,进行看管。
杨英指了一指远处那隐约可见的高山,说道。
“恩,是的。前方正是庐山,道观便是建在庐山之上,是由晓峰师叔看管的”。
紧接着,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对着身后的十余名同样年轻的道宗弟子,兴冲冲地招呼道“这位便是我们的大师兄了”。
“苏师兄好”。
“大师兄好”。
……
这是十余人此前都是在岷山修过行,自然是听说过他们大师兄的名号。
只不过他们被师门安排至此已有数年,而且就算他们在岷山上,也并没有见过苏无轼很多面,所以方才并没有认出。
“恩,哈哈。师弟们不必多礼节”。苏无轼见自己来到此处,还能遇见同宗之人,也是开心的招呼道。
紧接着,他又道“诶,你们不再庐山修行,来到此处作甚”。
他发现远处的庐山虽是目光可及,但也只是隐约可见。
而此地距离庐山,最起码也还有十余里路的脚程。
所以,他不明白这些人下山是所谓何事。
苏无轼这一句话,顿时便让杨英回过了神。
只见他上前一步,急道“苏师兄,庐山上近十数日来,已有不少弟子不知所踪,或是离奇的惨死。所以,我等便想下山探查一翻”。
苏无轼睁大了双眼,震惊道。
“什么。十余弟子失踪了?”。
“那晓峰师叔可有做说明?”。
对于对方口中的晓峰师叔,他也只有过一丝丝的印象。
但他想既然有位师叔坐镇,那消失或是死去了弟子,作为师叔,至少也应该会所察觉才是。
“苏师兄有所不知,晓峰师叔在十余日前,便回岷山回复掌门一些事宜。而师弟们的失踪,正师叔离去后才发生的”。
由于庐山上,此刻已经没有了管事之人,所以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