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人传:江湖路-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起了自己与秦未明,初识的那一幕。
他记得当初的对方,已是在那江湖之中,成名已久。
他记得那时候,对方也是穿着这身,青袍。
“秦门主今日来此,所谓何事?”。皇帝,开口道。
他并没有称呼对方为指挥使,或是职称,而是称对方为‘秦门主’。
他知道,今日的秦卫明,应该是想用他那江湖身份,来面见于他。
…。。
而二十年前就早已是闻名于江湖的秦卫明,自然是听得出,皇上话语中的意思。
事实上,他今日的这身打扮,也确实是有那方面的意思。
于是,就见他躬身行礼,并沉声恭敬道。
“皇上,沿海一带,倭人屡屡犯境,致使民不聊生,百姓横遭祸殃。臣恳求陛下,能让臣带兵南下,救百姓于水火”。
他的语速不快,说话声也并不响,可以说是不卑不吭的说完了整句话。
可是,当秦卫明说出这句话后,皇帝陛下的龙颜,却是突然一凝,冷冷地看向了这位,曾经与他同生共死过的好友。
“救万民于水火?”。皇帝,疑惑道。
“还是,你想救你心中的那个江湖?”。皇帝,继而冷声道。
话音刚落,秦卫明已是抬起了头。
于是乎,在四目相对的一瞬间,这两位当年的好友,如今的君臣,便已是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此刻,这位锦衣卫统帅,正武门门主的脸上,闪过了一丝落寞的神情。
只见他有些忧伤般的看向了前方之人,再次开口道。
“皇上,江湖之乱,始于锦衣卫之中。所以,臣恳请皇上,让臣南下”。
说完,他便是再一次的对着书桌前的那个人,躬下了身。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
今日的江湖,之所以会有如此动荡的局面,是因为周伯庸带着半数锦衣卫,搅乱了整个南方的宗门。
只不过,他也明白,如果不是有了这位普天之下,权利最大之人的首肯的话,周伯庸,又怎能敌的过,这半数的江湖中人。
但是,为人臣子的他,已是不能再向从前那般,直指对反的过错。
所以,他只希望这位当年的至交,如今的陛下,能让他南下,能让他弥补自己心中的愧疚。
事实上,自从他面前的这位威严的男子在登基之后,宣布编撰永乐大典之时,他就已经意识到,会有今日之局面。
只不过,他并没有想到,这场江湖的动荡,竟然会来的如此之快,亦是如此的声势浩大。
………。
皇帝陛下看向了依旧是躬身的秦卫明,迟迟没有开口说话。
他那双有神的眼眸之中,似乎正闪耀着无穷的光芒,似乎能看到人世间的一切事物。
所以,他自然也是能够看出,对方是在等他的答案。
于是乎,就见他再一次的冷眼看向了秦卫明,淡淡地说道。
“江湖事,就让它江湖了吧”。
说完,他便不再理会对方,是否已是起身。而是再一次的打开了手中的奏折,查看着里面的内容。
随后,一声声轻微纸张摩擦之音,便是响起。
而低头不语的秦卫明,自然是听到了这声动静。
他很清楚,皇帝的动作,已是表明了今日的态度。
于是乎,他便起了身,但他却没有动,也没有开口。
只是这般静静的站立在着大殿之内,凝视着书桌前的这位,王朝之君。
…………。。
不知不觉。
也不知是过去了多久。
只见那书桌前的男子,在批示了最后一份奏折之后,才再一次的抬起了头,看向了这位,已是等候多时的朝廷命官。
只不过,这一次,他眼神之中的冷意,已是消散,反而是心平气和的看着对方,开口道。
?“你难道忘了当年是如何答应朕的?”。
秦卫明,不卑不亢的开口道“微臣,不敢忘!”。
皇帝陛下随意的端起了一碗早已是不再温热的茶水,一边缓缓地饮了一口茶,一边开口道。
“那你还想插手江湖之事?”。
说完,他便再一次的将杯中的茶水,送入了自己的口中。
而皇帝的这番话一出口,秦卫明整个人的精气神,仿佛都松懈了一般。只见微微低着头,双眼凝视这下前方的地面,失落道。
“我。。心中有愧”。
第十三章 孤独()
片刻之后。
伴随着一声巨大的响雷之音,空中的雨,便是下的更大了些。
如黄豆大小的一滴滴雨水,仿佛有了千斤之力,狠狠的砸进了这座,令人望而生畏的皇宫。
如果不是这座皇宫,乃是集全天下之力,举国之资,建成的话,或许这样的一场大雨,便能将其中的几座建筑,摧毁。
此时此刻,偏殿之中的那君臣二人的谈话,已是结束。
而秦卫明正负手站立在皇宫过道的走廊之上,静静地凝望着那倾泻而下的大雨。
他那张刚毅中正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平日里那双坚定且充满着自信的目光,此刻也是光芒不在。
其实,从他那双忧愁的眼眸之中,便能看出,他并没有在那偏殿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片刻之后。
就在秦卫明已是在这条过道上,站立了许久之时,只见一位身穿蓝衣的小太监,正颤颤悠悠的开口道。
“秦。。秦大人。。奴才送您。。出…出宫吧”。
小太监并没有抬起头。
他也不敢抬起头。
事实上,他净身入宫的时间,并不算太久,只能算作这深宫中的一位新人。
而且,在他净身之前,在他未入宫门之前,还脑海之中,关于锦衣卫的印象,无一不是与暗杀,刑逼,或是残忍相关。
所以,当他见到这位掌管朝廷之中,最为神秘,最为可怕的一群人的首领之时,他便是更加的胆怯了。
小太监此刻正低头站在了秦卫明的身后。
其实,他来此的目的,是为了给这位锦衣卫的首领,撑个伞而已。
毕竟,若是让秦大人冒雨前行,这也算是他的一件大过。
然而,对于小太监的问话,秦卫明却是连头都没有回。
虽然他眼角的余光已是看见了太监手中的那柄黄伞,但他却并没有想要接伞的意思。
随后,只见他道了一声“我无需撑伞”之后,便是在那位小太监惶恐的眼神中,独自向着宫外,走去。
……………
空中,那如铅般沉重的雨水,正重重地砸进了偏殿外的这一片铺满了青砖的空地之上,并发出了‘噼里啪啦’的落雨之声。
而一位长发披肩,身穿白衫青袍的中年男子,正冒着大雨,缓缓地向着宫外走去。
他并没有动用护体罡气,去抵御这场大雨。
因此,他那及腰的长发,以及身上所穿的那件青袍白衫,也就早已是被这雨水,湿透。
事实上,以他如今的修为,若是将护体罡气外放的话,若说这雨水,就算空中降下雷霆,也奈何他不得。
可是,他却并没有这么做。
因为,今日的他,想要淋上这一场雨。
因为今日的这场雨,让他想起了许多,二十年前的,往事。
俗话说,烟雨江南,烟雨江南。
世人之所以,冠江南以烟雨之名,便是因为江南之地的景色,总是烟雨朦胧。
所以,今日的这场雨,便是让他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江南。
虽然,二十年前的那场江湖动乱,使得无数武林豪杰,葬身与江湖之中。
但是,也正是因为那场动乱,才成就了如今江湖上的一些,大人物。
比如说他,秦卫明。
他正是在二十年前,于无数修行者之中,脱颖而出的那个人。
天资卓越,风流倜傥,文武双全,儒宗正武门的大弟子,这一切加之修行之人最美好的赞美之词,说的正是当年的他。
可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二十年前的那位少年侠士,在二十年后,却是成为了朝廷中的一份子。
其实,他心里也很清楚。
眼下的江湖中人,虽然还是尊敬于他的修为,以及他的为人。
但是,这份尊敬之中,却也是夹杂着许多,复杂的情绪。
毕竟,当年的同道中人,如今却已是道不同,难再相谋。
毕竟,如今江湖上的这场纷争,表面上,是因为他锦衣卫而起。
其实,人世间的许多事,说来也是很无奈。
当年,无数豪杰也曾南下平乱,与南方宗门,签下了休战的盟约。
可如今,南方动荡再起。
只不过,如今的秦卫明,却是再也不能与当年的那群人,并肩作战。
所以。
他近些日子,才总是会心神不宁,总是会焦躁不安。
因为,他总是会在睡梦之中,梦见许多,再也不可能见到的友人。
二十年前的那场乱世,死了太多太多的修行之人。
而这些人中,有的与他一样,是初出茅庐的江湖小子。有的,则是老一辈的德高望重之人。
他其实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他总觉得眼下的这场江湖乱世,也有很多,很多的人,会死。
所以,他才会披上这件,他当年行走江湖时,所穿的青袍。
所以,他才会用这样的状态,去求见皇帝陛下,让他南下。
因为,他不想人自己的内心,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其实,官位在身他并不能掩盖他那颗江湖心。
他想要去江南,想要去与当年的那些人,再见一面,并肩作战。
虽然,十几年前,他曾经在偏殿中的那名男子的面前,发出过再也不踏足江湖的誓言。
但是,当他想到自己或许再也见不到当年的那些友人之时,他却是没有一点能够坚持誓言的把握。
他其实已经很孤独了。
早在十余年前,在他选择跟随了龙椅上的那人之时,他就注定要走上这条,孤独的道路。
可是,他虽然很孤独,但至少他心里的那份往事,心里的那些人,也都还活着。
所以,日后若是连这些人都死了。那他才算是真正的孤身一人了。
事实上,时至今日的他,也并不清楚,自己当年所作出的选择,是否还有意义,是否是真正的正义。
……。
渐渐地。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跨过了皇宫的最后一道门槛,走出了这座,大部分人这一辈子都无法进出的宫门。
紧接着,就见他独自一人,走在了一条,因为大雨,而无人问津的街道之上。
而这条街道,仿佛就像他这十余年间,所走的那条路一般,一样的孤独,一样的无人问津。
最后。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他,便是沿着这条街道,向着那处阴森昏暗,且令无数人,望而生畏的建筑,走去。
第十四章 有事()
三日后。
今日,已是施无为二人入寺后的第四日,距离明日在花满楼召开的武林大会,还有一日。
而在这灵隐寺内的这三日,这是兄妹二人可以说是过的很愉快。
由于施无为的修为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瓶颈,若是没有特殊的机遇会是感悟,很难突破至宗师之境。
再加上空智大师那晚与他说的那些话,更是让他暂缓了炼化体内真气的想法。
他这三日之中,并没有花片刻的时间去修炼,只是陪着师妹以及在小和尚热情的招待下,在这寺中以及这附近的山头,四处游玩着。
他们登过北高峰上的数百级石阶,去过峰上的华光庙。
他们也去过灵鹫峰上,见过其中的龙泓洞以及射旭洞。
他们也下过山,在这西湖边游了一圈。
总之,在这三日之中,经历了长时间忙碌的三人,终于是偷得了几日闲。
…………………
……
清晨,天色微亮。
初升的高阳,将一抹淡淡的亮光,照进了这座,令尘世之人,万分尊敬的寺庙。
佛门中人,有好生之德。
在千百年前,修建这座寺庙之时,就已经极大性的保留了山里的树木,没有去破坏这些能令山中走兽飞禽们繁衍生息的命门。
也正是因此,才导致这整座寺庙,像是被无数绿叶所掩盖一般。
只有当人们定睛细看,才能分辨出绿叶掩盖下的那一个个院落,一片片屋顶。
…
此时,虽然说这天色才微亮,但灵隐寺中的僧人,却早已是起了床。
只见这一个个院落之内,数不清的僧衣和尚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