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缔 >

第834章

宋缔-第834章

小说: 宋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食住行都解决了,大军的行军也就不成问题了,赵祯对此非常满意,看着无数的战车离开上京城,赵祯觉得此战必胜。

    这场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拿下巨母城,而是对契丹人施压,冰天雪地的长途奔袭吃亏的永远是进攻方,即便是准备了完全,路上也会出现一些损耗。

    但这只是大宋的一次进攻而已,为的就是让契丹人恐惧,也让他们相信,大宋的在这种天气里都能攻击契丹,以后这样的进攻还会越来越多。

    赵祯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像契丹人施压,一面给出“诱惑”,大宋的待遇是如何的好,归附大宋之后会有怎么样的结果等等。

    赵祯发动的战争一直都是在为政治服务,没有毫无理由的用兵,也不会有毫无理由的招揽。

    张舟骑在马上,即便是短短的一刻也让他脸上冰凉,护住脸的面罩上都因为呼吸而出现了一层的冰霜,硬邦邦的,随着自己在马背上的起伏不时的掉下一些冰碴。

    他知道官家的意思,也明白此战的重要,即便是他自己也认为在现在给予契丹人重创也极为重要。

    眼下这个天气没办法带太多的士兵,只有区区四万神卫军,但在张舟眼中这么多人已经够了,火器才是这支军队的灵魂,所有士兵全部配备最为犀利的乾宇二年造。

    看着前面亲兵背后的火枪,张舟不由得感叹,大宋的火器进步实在太快了些,这火枪虽然也要乾宇二年造,但却略有不同,即便是下了雪也没甚的关系,全新的转轮已经有了密封,雪水根本就渗透不进去。

    他亲自试过,火枪的射程可达四百五十步,用上铅头弹之后便可达五百步,而大宋最精良的棘轮弩不过堪堪可达四百步的距离,而且准头上火枪也不输与棘轮弩。

    官家是这东西操作简单,尤其是在枪身上加了望山之后,稍稍经过训练的士兵都能有不出的准头,何况是这些神卫军中的老兵?

    马车快速的行进,长长的摊子就盖在战马的身上,这是为了保暖之用,那些烧的不太热的炭渣可以倾倒进边上的口袋,给战马提供一些保暖。

    张舟看着无数战车组成的冒烟长龙心中苦笑,这也太明显了,烟雾高高的飘起,契丹的斥候远远就能发现。

    被冻得脸颊生疼,张舟钻进了马车,车中的行军司马还是他的老伙计姜时兴,此时人家正在火炉边上靠着火看着书,与外面的寒冷完全是天差地别。

    抖了抖身上的冰碴,张舟拎起炉子上的铁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该你出去了,咱们这次没有骑兵护阵,万万小心侧翼。”

    “某可不觉得契丹人敢来,他们没有马车避寒,又没有寒衣御体,这么远的距离便是送死。”

    话虽这么说,但姜时兴依旧起身穿戴,他是文官,只需穿上棉衣便可,走出车厢之前还顺手罩了一件张舟的披风。

    见他出去,张舟笑了笑,话是没错,自己不过是让他也出去感受一下路上的寒冷罢了,免得他总是憋在马车中烤火,军中已经有不少人得了伤寒,都是烤火时间长了,一见风便患病。

    

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军北上() 
赵祯自然被请进临横府的公衙,皇帝当然可以例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例外。

    刘炳以最快的速度冲进府衙之中寻到了曾巩,皇帝来了不出门迎接已经是不对,在明知面的来了之后还不出迎那就是罪过了。

    曾巩带着临横府府衙之中的所有衙役刀笔吏,案牍史以及三班衙役束手而立,见赵祯进入府衙的正院齐齐的双手相叠:“臣临横府知府事曾巩率三班衙役及功曹参军等拜见陛下!”

    所谓的功曹参军即功曹参军事。

    也可以叫做参军或参军事者,本参谋务军之称。晋始用之为诸曹之长职名。晋元帝为丞相时,府中设十三曹,均以参军为长,其西曹参军实即功曹参军。

    唐惟王府、都督府有功曹参军,诸州均称司功参军。唐牟后无此官名,但在大宋的临横府却再次被启用,至于原因乃是因为上京城乃至整个临横府中契丹人还有不少。

    在临横府府衙光有衙役可供调遣,还能调遣一部分驻军,这些驻军独立于城防体系,而直属知府事曾巩调遣,这在一般的州府是没有这般的。

    所以临横府中也有功曹参军一说,此乃专门维护临横府之地的稳定专门设立,意义非凡,所调之军不再少数,总共十二个指挥,每个指挥四百五十人,共五千四百人。

    这些人平时不显山不漏水,全部被曾巩分散到了临横府各处,无声无息的征用了空置的房舍,寻常都是以便装出巡,一旦有警,可立刻着甲配弩,以最快的速度扑杀各州府中的动荡。

    简直如同后世的特警一般,高效,迅速,快捷,为大宋控制临横府有着莫大的裨益!

    赵祯看着每个城池之中的布防图忍不住拍案叫绝,随意疑惑也来了:“这么说来,临横府中也并非如一片祥和?”

    曾巩面色严肃的点头道:“如陛下所说,临横府中并不安定,毕竟是我大宋百姓迁徙而至,原本便是此地的契丹和一部分汉人又杂而居之,其中的干戈不在少数,时而械斗,时而明火执仗的砍杀。契丹人抱团,汉人群聚,我宋人结社,三方之间互有争斗,从无停歇。”

    随着曾巩的话,赵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本以为可能会出现一些摩擦,但没想到与北京路和京畿路完全不同,契丹人,契丹的汉人,迁徙的宋人,三方之间已经形成排斥,且势同水火。

    最让人奇怪的是,契丹人和宋人对立也就算了,为何契丹的汉人也是如此?他们和宋人本就是同源同种,都是地地道道的汉家百姓,怎么反而不能相容?

    曾巩看出了赵祯的疑惑,苦笑着开口道:“微臣开始也不明白,为何是三方都不相容,可一窥究竟之后才发现,契丹之汉人归宋后,反而要求了更多。”

    曾巩想了想又道:“他们直言是归义之人理应受到优待,况……况陛下又有诏书示下,他们便愈发觉得理所应当,惹得我大宋迁徙之百姓忿忿不平,怨念便由此始。”

    赵祯点了点头,世间最难填满的就是人心,你对他好成了习惯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稍稍不如意便是反目成仇,升米恩斗米仇说的便是如此。

    “从今日起,凡聚众闹事者,一律扑杀,无论是契丹,宋人,还是归附的汉人无有例外,乱世用重典,如今临横府刚刚归于王化,不以雷霆手段如何整治宵小?”

    从赵祯的话语中曾巩便明白官家这是要杀鸡儆猴,任何敢挑战大宋朝廷权威的人都将受到惩罚,而且这惩罚要让人觉得痛,痛到骨子里!

    “臣遵旨!”稍稍犹豫了一下曾巩又道:“官家,其中也有我大宋百姓,是否一律扑杀?毕竟…………”

    赵祯摆了摆手:“无碍,一同扑杀,尔等动手之前可警告为先,若有不从者就地扑杀,若有归降便押至大牢候审,从轻发落,让他们知道安则如常,乱则必治!”

    呼!曾巩总算松了一口气,若是全部扑杀,最终可能引发更大的骚乱,也会对大宋乃至官家的名声有损。

    赵祯看了看四周,一群人眼巴巴的望着自己便露出和煦的笑容:“诸位都是我大宋的能臣干吏,如今这上京城乃至整个临横府都要靠诸位的治理,不可心生懈怠,你们治下可是数十万的百姓,虽鱼龙混杂,但却有不少良人,所系重大自不用朕多说,至于尔等之困难,朝廷亦会解决,以解后顾之忧!”

    “谢陛下!敢不效死力!”

    待众人散去,赵祯便在曾巩的引领下进入后衙,这临横府府衙本事契丹在上京城中的一座近卫官衙,后衙之中便是一处小校场,地方虽然不是特别大,但胜在有一处开阔之地。

    赵祯站在校场上,曾巩一路相随有些莫名其妙,直到赵祯开口道:“朕要用兵了,你务必要把临横府给朕看好!”

    曾巩这才明白,原来事关机要,躬身问到:“不知陛下可需临横府抽调老兵助战?或是军需之类?”

    赵祯摇了摇头:“这些都不需要,军需兵员都是现成的,但你要在临横府开设工厂,这也是蔡伯交代给你的事情吧?”

    “是,蔡转运特意嘱咐,开办棉衣厂,军备厂,以供消耗之需要,只不过军悲惨只能生产弩箭箭矢,除此之外…………”

    赵祯笑了笑:“一应兵器都能生产,否则蔡伯回神都作甚?”

    曾巩这才恍然大悟:“原是去……陛下手法巧妙,臣下佩服!”

    “不光要开办军需的工厂,还要有一般的工厂,百姓毕竟还缺少活计,这临横府和大宋别处的州府不同,没有良田可供耕种,反倒是草场较多,先开办工厂解决百姓生计,待府中稳定,便多设草场,牛羊马匹,每一样在咱们大宋可都价钱不菲嘞!说不得以后这临横府不比京畿路要差!”

    曾巩点头道:“臣马上便去操办,其实临横府中还有大片的草场可以使用,契丹人毁去的并不多…………”

    赵祯摆了摆手:“不急,先把工厂操办起来,待民生稳定之后再行开放草场,否则草场之中还有放牧纷争,一并出现甚是难办,你可有三头六臂?”

    曾巩尴尬的笑了笑:“臣明白了!”

    

第一千七百零九章战斗不止() 
二月虽然开春,可在塞北之地却是完全没有春天到来的景象,那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也不足以形容这里的酷寒。

    人在室外,若是没有足够的保暖衣物,只需一刻钟便会被冻僵,这场倒春寒连临横府的老人都极少见过,也阻碍了赵祯的计划。

    王韵请旨,暂缓出兵,待天气转暖之后,另做打算。

    但赵祯驳回了他的提议,对于大宋来说,寒冷是敌人,但对于契丹来说,一样是敌人,甚至他们面对的要比宋军更残酷,赵祯不相信契丹人能有更好的取暖方法。

    这火坑虽然不错,可需要的燃料实在太多了,面积越大,所需的燃料也成几何倍增长,与大宋的火炕可谓是天差地别,估计当初契丹人也没有想到“环保节能”这一出。

    寒冷对契丹人的粮食也是一项重大打击,巨母古城中虽然也有粮食,但是应该不够这么多人消耗的,而契丹人移动的粮仓,牛羊马匹之类的在严寒之中怕是够呛。

    大宋对契丹早已就开始了粮食禁运,一粒米,一块面都不能离开临横府,跟不能进入契丹人控制的地区。

    说来也是讽刺,寒冷并不能对大宋的火器造成多大的削弱,反而是冬日里干燥的环境让宋军的火器的以有效保存,这里虽然冷,但却没有降雪,空气中的湿度并不大。

    并且这一次出动的并非是骑兵,而是全部由改装马车运送的步兵,这些马车之中有取暖的炉子,这些炉子都是经过改装的炉子,所用的也都是煤炭而非木炭。

    高高的烟囱从车厢的正中间伸出去,如同普通人家用的一样,这使得有毒的煤烟和一氧化碳不会倒进车厢,反而随着烟囱离开。

    当然也要配备专门的煤车保障煤炭的供应,而这些早已是准备好的东西,在夺取上京城之后,大宋的煤炭,煤饼便开始向这里运输,很快就把储存的仓库堆满。

    赵祯特意下旨,在上京城的皇宫边上开辟了两座仓库,专门用来存放煤炭和煤炉以及保暖的帐篷之类。

    至于棉衣,毛衣,三司更是早早就准备好,上京城一拿下便整车整车的运达,这些都是军需品,直供军队所需,而临横府开设的工厂还没有多大产量,却是供给整个临横府所用。

    这些安排都是为了长久的打算,赵祯打算把临横府打造成大宋的“取暖器材”产地,这也算是有地域优势。

    一辆马车之中配备了一个火炉,一个大茶壶,外家足够吃喝一个月的炒面压缩干粮,还有一些腊肉,肉干之类的东西,可以说这一次赵祯是投入了不少的资源,为的就是给大军创造优越的条件。

    让将士效命,自然要给人家基本的保障,吃得好,穿的暖,住的踏实。

    大宋的匠人也是技艺高超,每辆马车的车厢都是活动板房的行事搭建而成,这不算什么,最精巧的地方在于这些马车的车厢虽然是拼装的,却能有极好的保暖效果。

    晚上的时候车厢的四壁都能放开,用苫布搭建帐篷,火炉依旧在燃烧,整个帐篷的保暖不成问题。

    衣食住行都解决了,大军的行军也就不成问题了,赵祯对此非常满意,看着无数的战车离开上京城,赵祯觉得此战必胜。

    这场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拿下巨母城,而是对契丹人施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