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第8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些却不能有丝毫显现,尤其不能在张俭的面前显现出来,所以赵祯让大军驻扎下来,并不急于追赶,但事实上却早已派出了精锐铁骑,否则东京道的张舟所部去了哪里?
一口烤肉一口酒,草原的夜晚端是惬意舒畅,天高地扩,星空无垠,什么宇宙之浩瀚,草原之壮美皆是伴奏,唯有眼下的一堆篝火,滴油的羊肉,香酥的馒头和美酒才是当下!
对边上的三才挥了挥手道:“张俭做什么呢?”
“独坐于帐中,并未有动。”
“吃了没?”
“未动分毫…………”
三才和王韵都奇怪的望着赵祯,难道官家还想请他过来一起用膳?
赵祯笑了笑:“把这些烤肉分他一些,让他吃完上路,朕当年困于契丹军中,这老倌可没少送饭,算是朕还他的,只不过……今日一别便是无期!”
三才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官家行刑之日……”
赵祯一惊:“谁让你杀他的?!送他走,杀他作甚!”
嘎……
三才呆立原地,边上的王韵打了个嗝,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张俭是什么人?契丹的文臣领袖,和大宋的宰执一样,甚至还是太子太傅!
这样位高权重的人怎么能说放就放?即便不是斩首祭旗,也该长困与大宋,以此震慑契丹才是。
“还不快去?朕一刻也不想在军中瞧见他,碍眼!”
三才唯唯诺诺的离开,他太了解赵祯的脾性了,没人能改变他的想法,只能执行。
赵祯放张俭离开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张俭的信心已经被打击的体无完肤,大宋的强大在他面前展现的一览无余,这时候需要的不是毁灭,而是打击。
作为契丹的高层,瞧见大宋的强大之后他基本上已经绝望,经历了上京城一日城破给了他多少打击?
既然他支持契丹北迁,那就由他去了,征伐契丹是比较难,但不是办不到,数百万的人口又如何,大宋夺取上京城之后可以此为基,连连征伐。
终究会让契丹彻底败亡,接下来便是统治草原。
征伐不成问题,统治才是终极目标,两者之间区别很大,前者可快速实现,而否则却需要漫长的经营。
党项女真人少,可迁徙大宋境内,且他们的土地也能由汉家百姓耕种,但契丹不同,迁徙的费用赵祯想都不敢想,而草原对于汉家百姓来说稍显陌生。
即便是汉家百姓可以驾驭草原,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不是说把人放在草原上就行的。
说的难听点,汉家百姓连“羊盘”都不知道是什么,怎么放牧?
所谓的羊盘就是每年在草场放牧时羊的粪便堆积物,别小瞧这东西,在冬日里,羊就要靠这些羊盘保持身体与地面的距离,否则早就冻死了。
在茫茫的草原上寻找羊盘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更别说放牧时需要的技巧与经验。
赵祯一直觉得统治契丹的最好办法不是让契丹人内迁,也不是高压统治,而是一种大融合与同化。
说的简单,以帮助的名义迁徙汉家百姓前往草原,接着便拿出汉家百姓最拿手的东西,组成城市,进入服务业与制造业,从而繁荣草原城市的文化和生活。
说到底就是大杂居,让汉人和契丹人居住在一起,不分你我,两族通婚,因为人数的劣势,大宋经过几十年或是近百年的时间就能完全同化契丹人。
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赵祯的恐惧()
赵祯看着张俭离开军帐,但他并没有直接上马离开,而是径直走了过来。
“陛下为何放外臣离去?”
“朕高兴……”
一句就把话聊死了,这是赵祯的绝技,往往堵得人说不出话来,也让人憋得难受,天子都说自己高兴了,你还能如何反驳?
张俭呆了好一会,盯着赵祯看了许久他知道这是在调侃自己,绝不会告诉自己为何要轻易的放自己离开。
人就是这样,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会去怀疑它的真实性,总是担心阴谋和诡计环绕在它的周围。
当然事实上也是如此,赵祯怎么可能轻松让张俭离开,他要让张俭作为一个信使,向萧挞里传达自己的讯息,也让她进入两难的选择之中。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张俭能成功把信息传递到的情况下,所以赵祯毫不犹豫的放他走,当然是在他情愿离开的情况下。
只不过眼下张俭仿佛一定要知道答案,但边上的三才已经迫不及待了,挥手招过侍卫道:“把他送出军营,驱赶北上!”
三才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居然会被契丹的太子太傅说出这样的话来,但圣意难违。
赵祯起身走向张俭,毕竟是“老相识”多少要“送一送”,微笑着看着张俭上了马车,这是从大宋军中抽调出来的一辆粮草车。
说是粮草车,但也能运送士兵,而且空间还很大,里面也准备了些许干粮和水,免得张俭死在北上的途中。
张俭从军帐中走出来之后便表情麻木,怎么说呢?有些老年痴呆的样子,嘴里还一直在念叨着什么,三才自己的听又感觉什么都没听懂,都是些没有意义的词语。
赵祯也不去计较,而是对他摆了摆手:“张俭,此番北上替朕向你契丹女皇问好!若是想通归顺大宋还来得及,以免生灵涂炭。”
张俭并未说话,而是微微一愣后登上马车,一言不发的模样颇有大儒风范…………
边上的三才一脸嫌弃的撇了撇嘴,在他看来契丹逆势而为,张俭顽固不化,有什么可赞叹的,瞧着边上王韵感叹的模样用胳膊肘顶了顶。
“你懂什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张俭对契丹女皇的忠诚就如同你对官家之忠诚,这忠义有何区别?主辱臣死,换做是你能给契丹女皇好脸色?”
三才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我若是见了契丹女皇当然要给她好脸色,而且是大大的好脸!你不知道…………张俭的马车不会是粮草司拖来的吧?”
什么乱七八糟的?王韵奇怪的望着三才:“这张俭的马车从哪来的你不知道,不是你派人收拾的?”
“怪了,刚刚我是去兵马司还是去的粮草司?这要好好看看,以免乱了……”
王韵甩了下衣袖:“不知所云!”
赵祯望着马车心中不知该说什么好,现在的心情颇为复杂,萧挞里最终还是夺过了被自己生擒的命运,带着契丹人北上了。
当初为何自己要先攻伐黑汗?一直打到恒逻斯城?为的就是把契丹人西迁的道路堵死啊!
要不然他吃饱了撑的和塞尔柱人开战?
他知道塞尔柱不足为患,即便是强大到了可以窥伺华夏文明的地步,也能被遥远的战线和强大的汉家王朝打烂,甚至有自身崩溃的危险。
当初三万唐军便给了阿巴斯王朝以重创,何况是实力强大配有火器的宋军?
可千算万算,自己却把北面给漏掉了,在他看来北面苦寒,契丹人不会自己冲进那片“荆棘”之中,但没想到最终萧挞里还是选择了北迁。
这是赵祯最不希望的事情,但他却没有办法,北面他实在够不着,鞭长莫及!
而且北面的草原之中会孕育出一个怪物,这是埋藏在赵祯记忆深处的恐惧,他从来不去想,但总是挥之不去,孛尔只斤家族究竟有没有漏网之鱼,契丹人的到来会不会成为一种契机?
一切的一切充满了未知数,他本不相信命运,但这么多年来亲身经历的蝴蝶效应却不在少数,而历史的重演和必然也经历过不知多少。
但赵祯怕的不是这些,而是恐惧,一种对未知的恐惧,这么多年来他太过强大,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算计,未卜先知的东西也给了他强大的自信。
现在却带来了恐惧,本来未知就是人的宿命,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但现在却成为了赵祯不适应的东西。
这种恐惧平时不显,但却一直在赵祯内心深处躲藏。
他知道,若是不能彻底统治草原,这种恐惧会一直存在,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
不知过了多久,张俭的马车早已消失了赵祯依旧望着北方,边上的三才小心的开口道:“官家,车走远了。”
赵祯回过神来“哦”了一声,扭头回了军营,王韵靠了过来,在军中赵祯从无宫中的那些臭规矩,所以他也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官家,该来的总会来,好事坏事又有什么区别,如今咱们大宋还怕坏事?要是好事的话求之不得何其之寡欢?”
这话算是没错,赵祯挑了下眉毛望向王韵:“你这嘴里有时也能说出让人大彻大悟的话来,端是不容易,朕以为你向来是端正之言,谨谨之语!”
是啊!该来的总是会来的,但以如今大宋之庞大,一个区区铁木真赵祯还不一定放在眼中,再说他相信孛尔只斤家族会被契丹人给剿灭。
当初自己可是耗费了好大经历才让契丹人相信毁灭他们的人就是草原上的孛尔只斤家族。
天色稍亮的时候一起快马冲入军中,在赵祯的御帐前单膝跪地高声大喝:“启禀官家!大军以肃清上京城中所有叛军,恭请陛下入城!”
这倒是出乎赵祯的意料,六万契丹人居然被彻底消灭完全出乎赵祯的意料之外。
稍稍一算这还不到一周的时间,足以展现宋军的强大与毁灭性,在攻城战中契丹人完全不是宋军的对手。
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汉家之固有领土”()
上京城的陷落在赵祯的意料之中,这里已经超出了汉家统治的最远地区,这是一座游牧民族的都城,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草原都城之一。
若不是契丹人急于学习大宋,窥伺商业繁荣,大宋和上京城之间的距离会更加遥远。
但通商之后,上京城乃至整个临横府便因为公路的勾连而近的多了,同样的大宋也在苦心经营者辽朝当年留下的中京道也就是大宋的北京路。
北京路遍布公路,这要得益于继任者对当年蔡伯政策的支持,更是地方官员对公路的坚持,北京路流行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虽然是大白话的庶民之语,但却是极为精炼,一句话概括了公路的重要性以及致富的方法,无人不遵从。
当然这样的话也不出意外的流传到了大宋全境以及契丹。
于是无论大宋还是契丹人都开始疯狂基建,这简直成为一种病态的嗜好,连赵祯都忍不住感叹,一旦东方土地上的人较真起来,那是相当可怕的。
连赵祯都忍不住感叹“基建狂魔”提前了数千年,这简直是一场奇迹,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从后世带来的经验。
既然上京城被拿下了,赵祯作为大宋的皇帝自然要进入城中,享受胜利者的荣耀时刻。
城门打开,城墙上插着的宋字大旗猎猎招展,全城已经被大宋将士占领,空出的大量房间自然就成为宋军的房舍,一瞬间便解决了宋军的住宿问题。
毕竟在草原上风餐露宿可不舒服,四周的城池完全能容纳大宋的士兵,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证明了萧挞里快了大宋一大步,在宋军抵达之前最大程度上的撤走了临横府的百姓。
从最远的扶余城,到最近的长霸城,皆是人去屋空,若是换成汉家文明是绝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撤走如此多的百姓的。
但契丹人办到了,他们完成了一项壮举,在大宋攻伐之前完全撤走百姓。
虽然这和萧挞里的果断和才智分不开,但也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最大优势,机动性。
契丹人在作战的时候长途奔袭,甚至不需要劫掠便能存续很久,皆是他们的作战方式完全依靠战马来进行,游牧民族作战时,不需要后勤人员,一人带三马:驮马,战马,走马。
顾名思义,驮马就是用来驮物资的,宝贝的很,因为在紧要关头,驮马还可以产马奶,以供军中所需,而战马便是作战时所用,走马是正常行军时所用。
契丹人常以地为席,以天为被,饿了的时候随便弯弓射箭,猎物手到擒来,或是靠劫掠的方式以战养战,不像传统的中原军队,三十万战士中有五万是押运粮草的!
军队如此,上京城定然也是如此,草原民族最不缺的便是战马,而上京城中的契丹人也不会缺少马匹,赵祯相信若是萧挞里有心要北迁,早早就计划好了北迁的事宜。
一定会把马匹集中分配,最少保证每家都有足够的马匹使用,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想要搬家实在太容易了。
事实上契丹人并没有放弃游牧多少年,商业的繁荣和工厂的兴起也就是这两年时间才出现的。
现在转回游牧也不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