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第7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乎徒弟做的不是反抗,不是创新,而是老老实实的,诚惶诚恐的给师傅认错
赵祯忽然笑了,一个人站在喧闹的工棚之中,笑得就像刚刚捡到宝的孩子,三才还是头一次见到官家露出过如此笑容,眼睛都眯在了一起。
三才习以为常,但其他人就不一样了,曾公亮有些好奇,为何官家看着一个光着膀子,露出浑身肌肉不断打铁的汉子露出如此笑容,但又不敢上前只能怀着好奇的心态各种揣摩
眼下最倒霉的人便算是被赵祯盯着的汉子。
浑身僵硬动作千百遍的动作都显得生疏许多,身上的汗水也不再是热的,即便是被炉子烤的火热都觉得脖后梗冰凉。
。更新最快网址: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学即是科学()
赵祯为何发笑?
因为他找到了一直想不通问题的答案,同时却忽然发现这个问题早已被自己解决,而且自己还能做的更好,华夏留下一个“大礼包”!
发展科学一直是赵祯所热衷的事情,格物不就是科学吗?
既然如此,那就把它包装起来,把两大要素装进去,如此一来大宋以及华夏历史上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东西,一个可以传承千年又不断创新的东西!
学术和科学不是同样的东西,人也很难做到学术和科学同时掌握和研究,但一个门类的出现和制度却很简单,自己要做的便是一只“领头羊”!
历代王朝不曾做的事大宋来做,历代君王没有想到的东西自己想到了!
赵祯看着天工坊中不断劳作的匠人,以及边上眼神中带着好奇又欲言又止模样的曾公亮,脸上飘起一层黑云,这货不会是把自己有当成龙阳之好的皇帝了吧?
缓步走到曾公亮的面前,赵祯伸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凑近他的耳朵小声道:“朕打算给格物改名,规其矩,范其类矣!”
曾公亮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身体也是微微一送,露出尴尬的笑容道:“不知官家给格物改名为何?”
“格物种类尤多,上到天文,下至地理,大到皇城宫墙,小到衣食住行,朕打算让世人分科而学,便定名为科学!你曾公亮常年与格物打交道,又是格物院第一任监丞,意下如何?”
一说到正是,曾公亮立刻收起了原本的八卦之心和紧张,望向赵祯的眼神充满期待和惊喜:“以官家的意思,科学便是格物,格物便是科学?科学是把格物给细分为不同的类别,以派专人而经营之?”
卧槽!
自己一句话就被曾公亮破解,并由如此解读,这他娘的也太逆天了,华夏历史上本就不缺聪明绝顶之人,赵祯相信只要有了全新的方式一定能培养出科学萌芽出来!
“嗯!卿之所言甚是!”
赵祯说完便盯着曾公亮打转,他觉得眼前的曾公亮就是和一个非常称职的学者,也是一个对科学已经管理非常在行的人,至于丁度,一样是如此。
“朕之前看到过一本奏疏,说的便是把格物分类而治之,但奏疏的结尾是你和丁度两人之署名,难道丁度也曾想到过?”
“启奏官家,此事乃丁监丞之意,臣不敢居功,只是不谋而合也!”
“哦!原是如此,那便命丁度一同过来,今日在你这天工坊中好好商议一番。”赵祯不打算走了,眼下这个问题比之前凌吙的差事更为重要。
曾公亮立刻应下,随即又有些忐忑的伸手道:“官家,工棚稍许灼热,还请官家移驾公廨。”
赵祯看了看边上身体有些僵硬的汉子,上前拍了拍他的胳膊,微微皱眉道:“你若是每天如此锻打,早已是累死了,朕在边上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甚的慌张?!”
“小人不敢小人不敢”
赵祯摇头离开,显然此人已经被自己吓得语无伦次,难道自己的帝王之位如此“霸气外露”?
当瞧见赵祯的身影消失后,那汉子才长舒一口气,边上的学徒小声道:“师傅这有何好惊慌的,人们都说官家最是仁慈,爱民如子嘞!师傅您倒是”
“你懂个屁!”
打发走徒弟之后,那汉子摸了摸脖后梗,万一官家有龙阳之好怎么办?
丁度不但是朝臣,还是赵祯的经史讲师,对于经史赵祯开始的时候还是缺乏热情的,因为他觉得这些都是历史之中的事情,无非是告诫后人一些道理而已,恰巧自己大部分又都知道。
既然能看书便明白的事,为何还需要朝臣来讲解?
但身为宰执的范仲淹极力推荐丁度兼任,并且把他夸赞的如同一朵盛开的“狗尾巴花”
因为丁度曾经和曾公亮二人共同执掌过格物院,所以赵祯对丁度的好感还不错,于是便勉强同意,但定下了时间,每日经筵日讲后讲学半个时辰,丁度欣然同意。
不过赵祯小看了丁度,一个能在陋室之中呆上十年的人,谁能想到他的爱好居然是辩论事物!不光是历史,连寻常事物都喜欢拿出来辩论一番。
经常因为讲史的时候和赵祯各持己见,甚至连赵祯搬出皇帝的“招牌”都不好使,一定要辨出个高低,辨出个对错,赵祯知道这种人眼里揉不得沙子,是非黑白都要清清楚楚,所以他才最适合作科研,朝堂根本就不适合他!
丁度和曾公亮两人算是绝配,在性格上能相互弥补,在术业上各有专攻,若是不放在大宋的科学建设上实在是浪费与可惜。
丁度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个人,这人赵祯认识,也是相当的在意,在三才眼中不过是个运气好被官家看重的年轻人,但在四大工坊之中却是相当有名的人物,赵小五。
这个格物院中最为年轻的大匠,却有着超越所有大匠的热情,他把格物视作生命,自从入了格物院之后就极少回家,即便是祭祖和过节也是象征性的去一下,而剩下的时间又赶回格物院中研究。
他的赏赐全部投入到了研究之中,他也是赵祯破例同意可以自由出入四大工坊的匠人,因为他的身边有皇城司的人亲自保护。
但这个在别人眼中极好的事情,在他看来却是可有可无,因为他不需要出去啊!
除了格物之外没有事情能让他上心,也没人能让他分散注意力,到现在年近三十的人了,连个妻妾都没有,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关键是这小子身上还有一股子文人气质,长得又风度翩翩,只是身上的衣物和他的外表不搭,却有着一股别样的俊美在其中。
当初面黄肌瘦的小学徒早已变成了风度翩翩的青年,别说是四大工坊的女子,便是神都城的富家千金和小家碧玉都爱慕的紧。
为何?
因为他没事就跑到神都城的火车站去改造火车,一身官服被他穿的油渍麻花,偏偏这样神都城中的女子还愈发的爱慕了。
。更新最快网址:
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
丁度带着赵小五前来颇有深意。
他向赵祯和曾公亮两人介绍了赵小五最近在做的事情,火车的改造基本上已经完成,现在大宋的火车极为安全,有了橡胶的密封后,火车的速度也有所提高。
但赵小五并不满足于此,他早已对丁度请求多次,希望能带上他去面圣,丁度一直没有机会,如今赵祯出现在工坊之中还提出了召见,当然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赵祯同样也奇怪赵小五的到来为的是什么,看着他道:“你有何事要面圣?”
“启奏官家,臣之才干在火车一道上已经用尽,如今我大宋之火车无有再提升的可能,除非蒸汽之外的动力,否则别无他法!”
“额…………”
赵祯站在原地有些发蒙,赵小五的意思很清楚,蒸汽动力的火车到现在已经基本上走到了完美的尽头,除非有全新的技术出现,替代蒸汽动力。
能在这个时代就想到蒸汽动力以外的其他动力,这一点殊为不易,赵祯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尤其是赵小五他的思维方式已经能够打破传统的匠人精神,适合作为研究之学者。
稍稍沉默一会,待赵祯消化完赵小五所说的话之后才缓缓点头道:“朕知道你的意思了,让你继续在火车一道上研究下去确实大材小用,朕奇怪的是为何你现在才走出来?”
赵小五尴尬的捏了捏官服的下摆:“臣深迷火车久矣,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直到好友提醒,这才如醍醐灌顶,其曰:格物之发展非一时一物之极,乃各行各业,分门别类之大成者相合也!”
稍稍顿了一下,赵小五不知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依旧继续。
“臣听了之后才算是大彻大悟,所谓格物非一道之格物,乃世间万物之格物,分门别类,各研其道,再互相作为,此乃上上之策也!”
他的话让一旁的三才和曾公亮震惊,显然他的话和刚刚官家所言如出一辙,更为重要的是那人早已告诉了赵小五,先见之明可谓惊人!
但他们望向赵祯的时候,却见赵祯眼神发亮:“是何人对你所说?朕想见见他!”
赵小五笑道:“官家,此人就在您的朝堂之中,但声名不显,臣以为这便是埋没人才,他的想法和看法颇为新奇,但却不失为妥善之法也,官家当重用之,此人乃乾宇元年之登科进士王韶,进士及第后任职兵部司理参军,但今年制科落榜,半月前离开神都前往北京路游历。”
王韶?
赵祯对此人影响并非特别深,但有一事却是让他记在心中,也对王韶此人颇为好奇。
那就是他针对契丹的平戎三策,内容很新颖,完全不同于兵部其他官员的上疏。
“王韶的平戎三策朕看过了,但其年轻气盛又锋芒毕露,朕便打算让其在兵部历练,但没想到他却自行北上了,你可知他此去何意?”
朝中官员离职并非是什么新鲜事,大宋的朝臣就是这样,尤其是文臣,只要觉得自己需要游历的时候,往往不需要上疏皇帝,只要对上司行文,得到批准之后便可离开,但官品却会保留下来。
要知道能放弃朝中权利,为了扩充学识而历练的人并不多,这样的人要么是真的有远大抱负,要么沽名钓誉,一般后者比较多。
赵小五当然知道赵祯的意思,想了一会认真说道:“以臣对王韶的了解,他此去北京路是为了考察民风,同时也对契丹边军研析,总结之类。”
从赵小五的话中,赵祯可以确定,王韶此行和目的和平戎三策一样,对契丹进行考察,同时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进攻策略。
一个小小的兵部司理参军居然会有如此高远的想法,着实让人有些意外。
赵祯摸了摸下巴:“既然他要去北京路勘察契丹人,那就去吧!朕倒是要好好看看他的其他奏疏。”
赵小五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道:“官家,此乃王韶之随笔,临走之前交由臣下保管,其中便有和臣下的对话,包括格物,兵事两样,臣觉得其中大有建树!”
一本快赶上《广韵》厚度的小册子被赵小五递了过来,赵祯微微点头,能有如此随笔,显然是下了真功夫。
把小册子交给三才赵祯笑道:“这东西朕会御览的,但现在找你来却是因为格物之事。”说完便对一旁的曾公亮点了点头。
丁度和赵小五两人都没想到此行居然是要对格物的改革,在这一点上赵小五是绝对支持的,丁度也是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种简单的事情当然就应该交给三个“科学家”来做,事情就是这样,赵祯是君王,不可能面面俱到,他需要的是人才,然后用人才去解决问题,他只要把握大方向就好。
曾公亮和丁度赵小五三人对格物的热情超出了赵祯的预料,在赵祯离开工棚的时候,三人都没有停止讨论,行礼都显得颇为仓促,三才大为不满但赵祯并不会怪罪。
这就是大宋朝堂的环境,有时他去三省院,三省的官员步履匆匆,行礼也都是如此,步履匆匆之态他都不好意思打扰。
宰执和六部的尚书们长长激烈讨论,以至于他站在门外都会被忽略…………
这样的朝堂环境虽不是最好,但却是最积极的。
赵祯相信自己很快就会收到这三人联名而上的奏疏,他对改革格物的前路非常看好,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他还有什么好操心的?
反而是赵小五提到的王韶让他更加上心,他总觉得这个名字非常熟悉,但却并没有印象,在历史上也没有杨怀玉,狄青等人出名。
忽然赵祯想到了一点:“王韶?进士及第?这人是个文资,但又是个武将?!”
三才在边上小心低声开口道:“官家,此人是乾宇元年登科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