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第7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阗的前几代国主都是骁勇善战意志坚强之辈,否则也不会把于阗这西域小国经营的如此之好,更不会抵挡黑汗王朝的侵略如此之久。
但…………于阗终究是走上了王朝衰落的老路,继任之君安稳的太久了,面对黑汗的不断侵略疲于应付,最后只能在前辈奋战的地方倒下。
虽然已经是归附了大宋,在于阗当地有自治权,但同样也有性命之危,不如把于阗拱手奉上,献给大宋,整个皇族都能过上安逸的生活,岂不美哉?!
。。妙书屋。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
于阗的献土让大宋的领土向西域衍生了一大段,虽然赵祯知道尉迟临风顶不住黑汗的压力,但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把于阗完全交付大宋。
这也许算是年关的一个意外之喜。
于阗对大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同一块跳板直插在西域的下放,北可攻伐西域,南可直下吐蕃,西面更是连同黑汗。
这样一块重要的土地,赵祯崔延三尺,但中原王朝要在乎吃相,所以只是派兵驻守,当地的自治权却依旧在于阗王室的手中。
因为黑汗发动的“圣战”大宋意外获得于阗,比赵祯的计划要早上许久。
吐蕃和西域可以暂时不取,但黑汗势在必得!
现在的黑汗得到塞尔柱人的帮助,疆域盛极一时,东南起罗布泊,西至咸海、花剌子模,南临阿姆河,北至巴尔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广大区域,版图囊括了后世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以及中国新疆中西部。
这里有着广袤的土地资源以及矿产,更要的是交通便利,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所,也是漫漫丝路的中段。
一旦拿下黑汗,大宋便垄断了整个丝绸之路中最为重要的中间地带,这片土地原本对宋辽都没有威胁,是一个稍显中立的地段,丝绸之路的兴起让这片古老的七河流域繁荣起来。
但黑汗人走错了一步,不该成为塞尔柱人的马前卒,试探大宋的同时也是在引火自焚。
赵祯正愁没有借口出兵黑汗的时候,黑汗自己便送来了“枕头”。
拿下黑汗也就意味着大宋掌控了丝绸之路的中段,而占据了西域的辽人不过是拥有丝绸之路的门户而已,你有“门”管什么用?
后面的路已经被大宋捏在手中!
一旦掐断辽朝的丝绸之路,便是扼住了经济的喉咙,这个只能依靠西方获取经济的王朝终将走向毁灭,这便是一条至理名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从辽朝拿下西域的开始,赵祯便已经想到对付辽朝的方法,辽朝从西域,从丝绸之路上获得大量经济的同时,赵祯便已经埋下了一颗炸弹。
辽人实在太过依靠西域,依靠丝绸之路,现在还不是对辽朝动手的时候,而对黑汗发动战争,夺取整个丝绸之路中段却是大宋迫在眉睫的任务。
只有拿下黑汗,垄断丝绸之路中段,大宋才是胜利者。
遏制辽朝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计划才能成功,大宋才有机会在丝绸之路上重新占据上峰。
所以赵祯尽最大的努力促使大宋挥兵西进,讨伐黑汗开启征魔之战!
战争一旦和信仰连上关系,那就会完全不同,为了信仰黑汗人疯狂而又自大的走上了毁灭之路,对抗大宋实属不智。
当于阗献土大宋的消息传开后,辽朝的统治者就发现了其中的意味深长,萧挞里在第一时间调用西域之兵严阵以待,她了解大宋的皇帝,那个男人的手段总是如羚羊挂角让人意想不到。
可最先倒霉的不是西域,也不是黑汗,而是在大宋与于阗之间苟活的黄头回鹘………………
今年大宋的年关可是相当的热闹,神都城的百姓看到了于阗王室的进京,于阗王尉迟临风亲自献上于阗数百里疆土与大宋,这次是彻底的上献,舆图,名册,国书一应俱全。
赵祯在宣德门上与尉迟临风共度佳节。
神都百姓热血沸腾,高呼万岁,声震苍宇,一时之间气象恢宏,上国威仪尽显,而站在赵祯身旁的尉迟临风却是微微擦拭着头上的冷汗。
他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一路走来他看到的大宋远超他的相当,当年的盛唐气象他也听父辈描绘过,但和眼前的大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宋之繁盛不再一城一池,不再都城,而是在举国上下!
别的不说,就说距离于阗最近的,距离大宋中心最远的宁夏路,在那里他看到了公路纵横,看到了无数的工厂,看到了良田千顷,看到了大片的棉花地。
虽然不是植棉的集结,但那里的工厂却在运行,每年的棉花都在这个时候进行加工,而四月开种。
贩夫走卒不计其数,年轻人不再被土地所困扰,不,是所有人都不再被土地所困扰,他们都有活计可做,城镇之中,各种各样的活计,没有不却人的。
尉迟临风的眼光相当独到,他看到的了大宋繁荣背后所连成的利益链。
不是一城一池的繁荣,亦不是一州一府之繁华,而是整国家的繁盛,别说是黑汗,便是辽朝也远远不是大宋的对手。
进入宣德楼中,赵祯拉着尉迟临风的手请他入客座,这是显示亲昵恩宠的机会,虽然一个寻常的举动,但却给尉迟临风以轻松之感,原本的惆怅和尴尬消失大半。
“你既然入了朕的神都,便是朕之友人,于阗守护华夏千年,依附不叛,实乃忠义之国,朕便赐你忠义王之爵,以夸耀于阗千年之功!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封王?!
还是与国同休的世袭王爵,这是多大的荣耀!
整个宣德楼一时间安静如鸡…………
三才呆立在原地,大宋的王爵可是从不轻易分封的,尤其是这种世袭罔替的传位王爵,更是几乎不可能!
谁能想到,他一个外族的于阗王室,居然能得到大宋的忠义王!
以大宋现在的强大来说,大宋的王爵就相当于天下最为尊贵的爵位。
三才瞧见边上应邀前来作陪的大学士以及相公们露出了嫉妒到发狂又惊慌失措的表情。
果然,随着赵祯的话,整个宣德楼中便有无数的谏言,而在经历巨大喜悦的尉迟临风并没有被这个尊贵的荣耀冲昏头脑,他知道自己还要在大宋混,自己的家族还要在大宋生存,得罪大宋的朝臣和权贵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刚准备推辞不受的时候,赵祯再次开口,打断了宣德楼中的喧闹。
声音突然变得冰冷:“朕封于阗王室忠义王,非分封尉迟临风一人也!此乃分封其族守护华夏,不曾相弃之千年情义!煌煌史书有多少外族外朝归附?但却有多少能守望相助千年之久!?唯于阗也!”
尉迟临风眼圈一红,猛然拜下:“陛下之恩情,如山如岳,臣誓死追随大宋,追随赵宋官家!”
看着尉迟临风长跪不起的模样,群臣默然不语,有些是被感动的,有些则是在心中感叹:官家好手段啊………………
。。妙书屋。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条老路()
于阗献土之后,于阗王尉迟临风被赵祯封为世袭罔替的忠义王,消息一出举国震惊。
大宋的王爵可是不轻易分封的,何况是现在繁荣若斯的大宋,一个世袭罔替的王爵简直就是天下最荣耀的爵位,可比有名无实的三师要尊贵的多。
但很快人们也就释然了,于阗十分华夏王朝千年,千年的追随换了一个世袭罔替的忠义王,也算是修成正果,并不过分。
而于阗又是和黑汗抗争的第一线,所有人都觉得尉迟临风实至名归,也就没人说这事情了。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大年初一,赵祯便带着整个天家走出宫城,皇宫中在年节的时候可没有什么好玩的,带着天家的人祭过先祖之后便要在神都城中找点事情做做。
后宫们自然去了碧雅轩,这皇后经营的买卖自然有不少的好物件,逛街便是女人的天性,而赵祯便晃悠到了蔡伯偂逆饴砀焕纯纯疵妹茫凑也滩畟‘解解闷。
在皇宫带的时间长了,赵祯就总想着离开它,因为宫中的一切都仿佛是一成不变的,规矩极重,一言一行如此,一举一动也是如此,沉闷刻板。
但事实上大宋的皇宫已经被赵祯改变了许多,三才为此不止一次的对赵祯幽怨的倾诉过宫中规矩的重要性,但赵祯往往充耳不闻。
年节这种休息的大日子,更是赵祯放飞自我的好时机,还好大宋的君王一直都是很亲民的,并不算是整理都躲在深宫高墙之后只知天下大事的人。
尤其是年节的时候,大宋的历代君王最喜欢的便是与民同乐,这是展现自己亲民爱民之象的最好机会。
大年初一的街头热闹非凡,新年从古至今都是最为隆重喜庆的节日,虽然因为黑汗对大宋的挑衅而使得百姓们心中忿忿不平,但却不会影响新年的庆祝。
大街上已经是人满为患,仿佛所有的人都拥挤在这里,当然神都城中的衙役巡城禁军也出现在街头,他们要负责这里的治安。
事实上只是人多一点,看似人满为患的街道还有很多空档,只是个别地方人挤人而已。
衙役们在街上穿梭着,瞧见哪里堵塞立刻上前疏散人群,总能听到他们呵斥的声音:“瞧不见南市口已经堵住了?还没了魂似得往里挤?!若是出现踩踏,都要捉去蹲大狱!”
“什么?你去陶芳斋?不会从东面的小柳胡同走吗?!”
呵斥声虽然不友好,但也是指明了道路,也让赵祯颇为满意,最少是让周围的人知道,这里有衙役在,小偷小摸的都要收敛一点。
赵祯指了指呵斥的衙役道:“把他寻过来,朕要问问话。”
刘大有些莫名其妙,但眼前这个人实在是不好相与的,为啥?一句话也不说,单单是上下大量自己,就给人一种小刀在身上游走的感觉。
但刘大知道,这样的人一般位高权重,在神都城中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
自从官家改制之后,六部尚书便是实权之人,在加上六部的官员和以前三省的相公官员,人数众多,扔出一块蒸馍都能砸中好几个大员!
“不知贵人寻小的前来所为何事?”
瞧见刘大胆战心惊的开口,赵祯反倒是笑了:“哦?你的眼光倒是不错,知晓我是贵人?可我为何觉得你眼熟,仿佛是在东京城见过?”
“小人曾是开封府的捕头,在汴梁城时游走街上,陛下迁都之后,小的便相随而来,在神都城中依旧是个小捕头。”
他的话没错,小捕头不是自谦,而是神都城中最低一级捕头的称呼,上面还有大捕头和总捕头,小捕头五十八人每人手下衙役十六,大捕头三十六人,每人手下衙役三十,总捕头统领大小捕头,下属三百六十人。
大小捕头的区别只是手下人数的不同而已,并不相互统属,而总捕头这是统领所有捕头的,但他的三百六十人衙役却是和一般衙役一样。
“刘大?”
“哎!”
刘大瞪大眼睛的望着赵祯,没想到眼前的贵人居然知道自己叫什么,这就奇了怪了,自己和贵人并无交集啊!
赵祯只是试探的叫了一声,没想到还真的是叫对了,看来自己的记忆力相当不错。
“果然是你,我想起来了,当年宋哲坐判开封府提刑司的时候,审过一桩外戚李遵勖的案子,当朝官家的姑姑冀国大长公主也牵连其中嘞!你便是当时的一个捕头了!”
这让刘大不禁回想起当年在东京城轰动一时的保康门张生一案。
这本事一个书生意气的小事,最后却演变成一场滔天巨变,牵连出了大长公主和驸马,还牵连出了灵寿韩家,当朝龙图阁大学士,判大理寺的韩亿都被牵扯进去,身败名裂。
刘大望向赵祯道:“贵人认识俺?”
赵祯笑着点头:“忽然觉得你眼熟,只是宋哲已经入了刑部,你也算是当年有功之人,为何还是神都城中的一个小捕头?”
当年宋哲可是没有一人居功,把参与调查的所有官吏的名字都写入奏疏之中,赵祯见过刘大,对他脸上的刀疤印象很深,所以才记住。
刘大看了看四周,有瞧见赵祯的身边只有三才一人,微微苦笑道:“好让这位贵人知晓,其实也怨不得旁人,只是俺一大老粗,识字不多,就会办事,抓人,可现在衙门中的人都要勘磨试才能升官,俺这……勘磨过不去啊!”
赵祯忽然觉得有些可笑,又觉得有些悲哀,现在的大宋已经逐渐走上一条老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