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第6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海诸国在开始的时候大宋只是拿下了麻逸和渤泥的一部分,可现在却是整个马来西亚都落入了大宋的手中,宋人在此地的武装力量和百姓基本碾压原本的土著。
千万不要小看汉家百姓的拓展能力,一座座城池在异域拔地而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大宋在南海的扩展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赵祯也是在前段时间才注意到,原来宋帝国已经在越难建了归义城,在登流眉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附近建立了林牙门,当然这里原本属于三佛齐国……
南海的局势对于大宋的朝廷来说并不是那么的关注,一来是因为这里的武装力量完全不能与大宋抗衡,二来这里小国林立,国名众多,甚至有些地方交错复杂,朝臣们有时也会被弄晕。
不过有一点赵祯可以肯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以及越南的所有土地都将成为大宋的领土,这关系到大宋的海上贸易,也是海运的咽喉。
即便是灭了西夏,西域的丝周之路畅通,但陆运终究是不能如海运一般方便。
没人比赵祯更清楚海洋的重要,无论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在后世,大海总能体现出它自己的价值,大宋先一步开始了海洋贸易,成为了海上的马车夫,并把商品贩卖至任何地方。
大量的财富也是通过海运进入大宋,成为大宋发展的动力和基石,试想一下,如此重要南海能被别人把持咽喉?
三佛齐国又要来朝贡了,只不过无论他们朝贡了多少的珍珠,多少的象牙,赵祯该动手的时候依旧不会手软,这段时间三佛齐国的领土不断的被大宋压缩,生存的空间受到了挑战,但他们依旧不敢对大宋用兵,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任何的不当举措都将招致他们的毁灭。
不过赵祯是不会亲自下旨对三佛齐国进行打击的,这有违“仁君”之名,不过……南海的势力却不会看着三佛齐国继续存在下去,那里有优秀的天然海港,有大量珍贵的资源,就这两点便足够大宋的南海水师动手的了。
别忘了,大宋精锐的舰队和先进的造船技术都是在南海发展完毕这才北上的。
赵祯相信,只要时机成熟,自己稍稍给点暗示,南海早已按耐不住的大宋水师便会如狼似虎般的扑向三佛齐国,待生米煮成熟饭,既成事实之后,自己再下旨斥责水师将领,但大宋吞下的东西怎么可能再吐出来?
三佛齐国的子民可以来大宋定居嘛!
常年在海上飘着有什么意思?三佛齐的国王出行还要乘船?来大宋享受王爵的待遇便是,只不过这个王可不能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赵祯环顾四周,北京城的热闹仿佛都汇聚于此,天下行商无所不至,这便是他缔造的大宋,这个天下汇集,国力强盛的帝国!
只不过这个帝国的北方还有一头凶狠但又衰老的病狼在侧,太祖说得好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赵祯的觉得虽然世界这盘棋他下的有点蒙,但亚洲的棋局却是下的不错,南海在大宋有一套自己运行的法则,只要武装力量受到中央的控制便不会有什么问题。
倭国,高丽一个变成了大宋的殖民地,另一个则暗地里要和大宋结盟,吐番在高原上可以慢慢收拾,契丹人已经日暮西山,就等收割了…………
大宋的强大据如同眼前的北京城,包容一切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它是一个英勇的战士,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君子。
。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无奈()
在北京城中晃荡了一天的赵祯在吃完一顿鲜美的馄饨之后便悄然离开市井,和后世人一样,在大宋过年也要守岁的,即便是天家也不能例外,皇宫可比北京城中的某些地方还热闹。
压岁钱自然是少不得的,不过赵祯从来都是象征性个给个三五文而已,这是长辈的赠与,并非“一夜暴富”的机会,从小赵祯便培养皇子皇女们对金钱的正确认识。
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是人在世界上存在时最需要明白的三个东西。
不过在大宋压岁钱可不叫压岁钱,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相比后世,大宋的守岁更加浓重和具有仪式感,宫中家庙的先祖牌位早已被擦拭的干干净净,托赵祯这么多年来的功绩,大宋的家庙要比先前好得多。
没有相应的政绩,功绩,即便是皇帝也不敢擅自修补家庙,甚至是先帝的真宗朝也是在击溃契丹人的南下后才修缮过一次,到了赵祯亲政之后,家庙的修缮便多了起来。
赵祯从东华门回的皇宫,赵旭早已是把他的太子东宫打扮了起来,喜庆的灯笼,各色的彩带,当然也少不得挂上桃符和春联。
自后蜀归的最后一位皇帝孟昶自己写下一副春联后,这东西便取代了桃符的地位开始流行起来,美好的寓意,对未来的展望都书于两张红纸之上。
三才跟着望了一眼,小心的开口道“官家,魏王明年也该开府立衙了,老是待在宫中也不是个办法,何况常常出入太子东宫,惹人非议不说,御史已经上奏数次了。”
赵祯奇怪的望向三才,按道理来说他不该明知故问,自己把赵昀留在身边也是为了促进他和赵旭二人之间的感情,皱眉道“你这是又听到了什么风声?或是有人让你对朕说项来着?”
三才连道不敢“官家,老奴只是觉得宫中的规矩不当随意改变,祖制便是如此……还有便是杨贵妃主动对奴婢说起过,二皇子在宫中待得久了,难免被朝臣们非议,于是便让奴婢捎个话……”
这就对了,赵祯点了点头“原是她自己的意思,看来她看的倒也透彻,朕准备明年和她商议此事,现在倒是省了麻烦,赵昀过年前便十五了,也该开府立衙了。朕这个父皇反倒是忘却了,待朕想好给他的进爵再给他在城中寻一处宅邸便是。派人给杨贵妃传个话,朕没忘了赵昀的大事。”
三才躬身道“奴婢这就派人传话去,杨贵妃若是知晓了,定然高兴。”
赵祯确实忙忘了,赵昀毕竟是大宋的皇子,这么多年来赵旭这个太子一直跟在他的屁股后面,反倒是让人觉得二皇子比太子更有主见,这也怪不得赵旭,实在是赵昀的鬼主意太多。
不过皇子和太子的区别是应该很清楚,不单单是让他们两人明白,更应该让世人,朝臣明白。
赵祯本想维系天家可怜的亲情,可哪知这东西却不是能轻易维系的,虽然赵昀早早就知道其中的区别,也老实本分的不去计较,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若是不能早早控制,早晚有一天他会感受到地位的变化和亲情割裂的不适。
所以对于赵昀封王这件事,赵祯还是很关注的,大宋的王爵说到底便是个笼子,有封地不能去,有封田和他没啥关系,每年从朝中领取俸禄之外,便是自己做些生意,兼并一下土地。
大宋的宗王有些憋屈,宋承唐制,宗王早在襁褓即裂土而爵之。
然名存实亡,无补於事。降至疏属,但宗正有籍,玉牒有名,宗学有教,郊祀、明堂,遇国庆典,皆有禄秩。不光是对权利的约束,相对前朝更是对其地位有所削减。
赵祯看着禁中鲜红的宫灯,忽然有了一种想法,也许可以利用赵昀开府立衙一事做为借力。
大宋的宗室虽然被打压,但依旧冗长,随着时间的增加,甚至会出现堪比冗官的危害,要知道现在的大宋新生儿的出生率已经很高,既给大宋提供了人口,又为朝廷带来了负担。
现在赵昀即将正式的独立出去,也将在北京城中开府立衙,而这个契机对于赵祯来说正是时候,试想一下,连皇帝的亲儿子都将遵循,天下何人还会反对?
赵祯在明亮的宫灯照映下,在这个盛世佳节独自一人前往了勤政殿,在内侍关上大门之前,赵祯对三才吩咐道“今夜守岁,让皇后和后宫所有守岁者与后苑廊桥之畔饮宴。”
三才点头应下“奴婢这就去……”
他知道官家这是在有意支开自己,官家改变路线前往勤政殿他便知道官家又有什么决定了。
待三才走后,赵祯独自一人在殿中的御座上坐下,稍稍沉思之后,便提笔在纸上写下圣旨词头,只不过这词头稍稍长了些,堪比直接下诏了。
这也可以理解为下诏给太常礼院的诏书,因为赵祯的关系,现在大宋的皇权已经高度集中在他的手中,中旨的形势颇为常见,朝臣有不少人习惯了这一点。
笔尖轻柔的划过纸张,在上面留下潇洒的飞白,只不过内容却不如字体那般潇洒,满是严肃之词。
“本朝近制,诸王之後,皆用本宫最长一人封公继袭。诏祖宗之子皆择其後一人为宗,世世封公,即与旧制有异。按礼文,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
若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同母弟,立庶孙。曾孙以下准此。合依礼令,传嫡承袭,若绝脉,则免封爵。”
这算是大宋有史以来最为严厉也是最为明确的一份宗室,王爵的继承制度,当然在太常礼院的润色下要比眼前的生硬的文字圆润的多。
这是为了限制宗室的权利,也是进一步加强维护皇权,现在也要落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多少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但赵祯知晓谁也不能例外,即便是赵昀,自己的亲儿子也不行!
放下手中的毛笔,赵祯微微苦笑“最是无情帝王家,老子连儿子都利用上了…………”
。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内外()
赵祯明白这段文字一旦通过太常礼院发出之后,便是正式的常例,因为是自己定下的,也将成为大宋的祖宗之法,世世代代都要遵循。
原先的大宋控制爵位往往都是由皇帝决定的,虽然大趋势上和这种“推恩令”的形势差不多,但却没有成文的规定,现在赵祯酸水开了本朝的先例,若是在以前定然会受到极大的阻力,不过现在…………
这份大宋的“推恩令”被一种特殊的方法折好并加赵祯的神宝,殿外的内侍在接过封蜡的木匣后便一路前往太常礼院,虽然年节的时候大宋的公衙不开门,但东西是照收的,只不过在年节之后才会运行罢了。
这份赵祯的中旨就这样静静的躺在太常礼院的库房之中,而赵祯却望着喜庆的皇宫微微一叹,又是一年匆匆流逝,时间这东西就仿佛是手中的细沙,越是用力的去握紧,流失的速度便越快。
赵祯漫步在皇宫之中,天上是点点繁星,星光如水一般洒落在他的身上,显得静谧安详,他不愿乘坐步撵,总觉得被人抬着还不如自己走路来的舒服。
因为他的原因,宫中的任何人都不会乘坐步撵,有一年灵儿累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也没有人把步撵抬出来。
赵祯的脚步非常慢,在宫中这样速度行走的人也只有官家和宫中的贵人,内侍若是这么走,早已被内侍省的都知把屁股都抽烂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在回忆,回忆在这样一年之中大宋和自己的所得,他常常把大宋看作一个人,一个正在不断变得强壮的人,这个人一年之中的变化,干了什么事情,是好是坏,这些都要总结一下吧?
这份总结不是为了别人,也不是为了这证明什么,只是单单给赵祯自己看,因为他是大宋的皇帝,天下之主,所以他自己要明白。
在这一年中大宋做了许多的事情,去年便开始动手的对倭政策出现了效果,倭国归附了大宋,这段时间大宋的傀儡政府已经在倭国完美的运行起来,说来也是让人啼笑皆非。
大宋的朝臣充当了倭国朝廷的朝臣之后,这办事效率真的是高到令人发指,在大宋并不是很积极的官员到了倭国之后就个个变成了能臣干吏,处理起倭国的朝政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有了刘德召的都护府保护,他们往前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危,至于良子开始的时候还在抗拒,可逐渐的她这个倭国女天皇也习惯了大宋朝臣的“帮助”然后沉沦了,无他,办事效率那叫一个高啊!
谁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当然喜欢!而且良子还向他们提供了双倍的俸禄,要知道这些官员前往倭国可是从大宋拿了不少俸禄的!否则那个文臣愿意远渡重洋去倭国出仕?!
现在在倭国反倒是比在大宋还好,权利可以肆意使用,拿着朝廷高额的愤怒不说,倭人还给出了双倍的俸禄,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