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让穆修和船队的成员顿时失望,显然这人是在吹牛,他并没有去过大宋,因为大宋的国都在开封汴梁,距离燕云何其之远?
但他们的鄙视让当地人大为不满,指着大宋的方向叫道:“你们这些在外多年的臣子怎么会知晓,你们的大宋早已经迁都北平府!就是以前的辽朝析津府,自然的,北京城就是现在大宋的国都,代替了东京城,距离塘沽难道不近吗?!”
大宋收复燕云的消息已经让他们惊讶万分了,但随之而来的迁都之事更是让他们惊讶的目瞪口呆。
迁都?陛下居然迁都了?!
那就意味着他们一旦在塘沽口岸登陆,很快就能见到陛下了!穆修等人兴奋异常,放下了身上带着的所有钱财,在高丽百姓连连道谢声中冲向自己的海船。
难怪一路上的高丽人对他们都是客客气气的,如今的大宋可是真正的上国,一统华夏故地的大宋,在这些小国的影响自然是巨大的,汉话是高丽的官话,汉字当然也是如此。
在高丽但凡有点家世的贵族都要说上一口流利的汉话,写上稍显漂亮的汉字才行,否则便会让人觉得他配不上贵族的称呼……
穆修率领船队继续向大宋前进,一路上遇到的大宋海船越来越多,但他们看到自己船队上高高竖起的使者旗帜后,便齐齐的发出喝彩,谁都知道,这是大宋派往东海尽头的船队,据说已经葬身鱼腹了,现在出现宋人自然高呼。
商贾船队之所以认出穆修等人的船队,皆因他的旗帜与大宋前往倭国的使者旗号不同,东海宣化使的名头他们可是如雷贯耳,大宋成立三年之久的海事衙门早早就发出告示,若是在海上见到任何有关这支船队的消息,都必须要在归航的时候汇报。
无论是看到了残骸,还是碎片,亦或是尸体……看来朝廷也觉得这支船队完了,但现在出现了自然是极好的,商贾们小心的推算了一下,这支船队已经出海整整六年了……
这简直就是个奇迹,商贾们打着旗语靠近了穆修的船队,为他们送去了大宋的独特吃食和在海上最为珍贵的蔬果,并且大把的往将士们的怀中塞东西,或是成串的铜钱,或是精美的绸布。
将士们含着泪的点头收下,这是百姓商贾们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如若不收怕是会冷了他们的心。船队越靠近大宋,遇到的商贾便越多,有些商船甚至自告奋勇的折返回去,向海事衙门报告此事。
海事衙门在知道这一情况后起先还是觉得来报的人疯了,但接二连三的报告让他们重视起来,迅速组织海船出海,在商船的引领下看见了被商船护送的穆修船队。
高高的使者旗帜,像一位不倒的勇士站立在船队的最前头,海事衙门的监丞在看到旗帜后两眼情不自禁的留下热泪,他林清终于看到当年这位与他争夺东海宣化使的袍泽出现了!
海事衙门的船以最快的速度靠近穆修的大船,在验看过穆修的腰牌后,林清便在穆修奇怪的眼神中把腰牌扣了下来,递给一旁的小吏道:“快马,不!挑选我海事衙门中马术最好的人,着最快的马送往北京城,日夜不可耽搁,务必送到皇宫之中,要是有一点闪失,老子生生打死他!”
之后的事情便是赵祯见到了那块代表着穆修身份的铜制腰牌,一块小小的腰牌使得整个北京城变得不同寻常起来,而赵祯骑着宫中最快的御马一路从北平府奔向武清县塘沽口岸。
能让一国之君急不可待的去见一个小小的五品官,这在三才看来简直是就是个奇迹,他哪里知晓,赵祯要见的不是穆修,而是他运回大宋的那批农作物!
其实中国人很早就知晓美洲的存在,《梁书》卷五十四《东夷列传》中有一段重要记载:“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到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无城廓,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有牛,角甚长,以角载物,至胜二十斛。车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以乳为酪。其婚姻,婿往女家,门外作屋,晨夕洒扫,经年而女不悦,即驱之;相悦乃成婚。”
这里的扶桑并不是日本国人自然不知,但在赵祯眼中,这里的扶桑很清楚便是墨西哥!直到后世墨西哥人依然保留了其中许多的习俗。
北平府距离塘沽口岸并不算远,赵祯用了一个白天便骑马赶到,因为商业的发达,海洋贸易的繁荣,从北平府到塘沽口岸的水泥路早已铺设完成。
当赵祯率领亲卫赶到的时候,穆修等人已经上了岸,海事衙门也开始搬运船上最珍贵的货物,亲卫打出了天子仪仗,远远的便能瞧见。
“陛下!……陛下!”
穆修以及他身后的数百人发出凄惨的哭号,为曾经的袍泽,为曾经的朋友,为曾经的兄弟,和曾经的悲伤!
数百人齐齐的跪下,行大礼参拜赵祯,仿佛一群迷失了方向的孩子,突然找寻到了家,找到了父母,找到了归宿……三才站在一旁忍不住眼圈红了,一旁跟随赵祯而来的将士看到了这些袍泽的情义,忍不住流下热泪。
近两千余人的船队出海,最后归国的只有区区三百余人,还有很多都是奄奄一息的模样,可以想象他们在海上受了多大的罪,吃了多大的苦,谁见了不动容?
赵祯上前扶起穆修道:“诸位都是我大宋的勇士,亦是我大宋的功臣,朕在此感谢诸位的远行之苦!”说完就在三才震惊的眼神中弯腰一礼。
帝王之礼不下庶人,何况这显然是官家发自内心的对这些人施礼,那意义就更大了,弄不好要记载史册,名垂青史的!连天子都对他们行礼,那三才和亲卫们自然也跟着行礼。
一时间繁荣的塘沽口岸数万人躬身,只是为了表达对这些英雄的敬意!后续,请关注
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
任何保存种子的方法都没有直接栽种要好,因为这是**移植,植物本身就算是一种种子。海事司搬运船上的物品,但唯独没有移动这些植物,因为他们在船上长得非常好。
赵祯登船了,在登上船的一瞬间他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到,船上的甲板上没有任何东西,只有泥土和放止泥土流失的木板,在这些泥土中,各种各样的植物按照中国人的种植习惯整齐的排列在一起,一排排,一列列,整齐划一。
“官家,这是咱们司农寺少卿刘郜的功劳,他伺候的这些植物都是顶顶好的。”
赵祯点了点头:“不错,能把这些外邦之地的农务伺候好,真是殊为不易的事情,朕自然会奖赏他,司农寺少卿来正六品,朕要提拔他为正四品的司农寺卿!”
在场的人都沉默了下来,所有人都望着皇帝默默无语,这一幕让赵祯和一旁的三才感觉奇怪,三才开口叫道:“司农寺少卿刘郜?刘郜何在?还不快快领旨谢恩!”
穆修等人缓缓跪下,穆修从怀中掏出一本奏疏,双手相持庄重的递给赵祯道:“启奏官家,司农寺少卿刘郜已经为国捐躯,为了照顾这些农务,他没日没夜照料,不敢有一丝懈怠,加之在海上漂泊久了,淡水不够,他便把自己的淡水分浇到土里给这些农物,最后……最后竟活活的被渴死……”
听了穆修的话,赵祯一时戚动,这是怎样的臣子啊!居然为了这些植物把自己生命的水源给灌溉了出去,这些植物是长好了,可一条鲜活的生命却消失了。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赵祯更加的愤怒与感动,整支船队的两千余人只活下来了三百,剩下的都死去了,而原因居然和刘郜一模一样,都是为了保护穿上的这些植物,刘郜向所有人说明了这些植物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它们能为大宋带来怎样的未来,于是这些忠诚的士兵,把海上最为宝贵的淡水给贡献了出来。
赵祯气急,破口大骂:“愚蠢!为何要因为这些植物折损我大宋的忠勇?实在不行每样保留一株便可,何必种植这么多?难道人命还不如这些东西值钱?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何必…………何必如此?!”
赵祯骂着骂着便哽咽起来,这是他少有被古人坚持与信仰所感动的地方,这个刘郜,以及那千余逝去的生命让他感动,让他哭泣,因为任何言语已经不能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赵祯是真的被眼前的这一幕所震撼了。
剩余的人们跟着哽咽,一路上亲手送走每一个逝去的人都没有哭泣的穆修嚎啕大哭,他的心中挤压着的感情终于能得到释放:“官家,刘郜是担心这些珍贵的农物不好养活,只留下少许万一有什么闪失,便愧对大宋,为保万全,所以才会如此大面积的种植!官家……我等致死效王命!”
这是用生命在维护自己的诺言,当初他们离开的时候就是对自己说这样的话,赵祯心中的悲痛无比,这样的臣子,每牺牲一个都是大宋的损失,这样的军人没牺牲一个都是国家的损失。
轻轻的蹲了下来,赵祯用双手小心翼翼的捧起一把船上的泥土:“三才用玻璃瓶装起来,放在朕的御书房,朕要每日观瞧,这些都是我大宋忠勇之臣用生命换来的,后世之君亦不可忘。”
三才小心的捧过一个锦盒把泥土装在里面,待回宫之后再把这些泥土放入玻璃瓶中,这一把看似普通的泥土在官家眼中却比什么金银财宝都贵重。
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水天一色的景象让赵祯心中舒畅了一点再次开口吩咐道:“命将作监派遣能工巧匠在港口上修建一座灯塔,朕要为这些逝去的,活着的勇士树碑立传!”
“谢陛下!”
穆修带着剩余的人前往驿站休息,辛苦这么多年的他们也该享受一下人世间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吃一顿饱饱的饭便是快乐,大口大口的喝水便是快乐,安安稳稳的水上一觉便是快乐……
司农寺的人紧赶慢赶的出现在口岸上,这是赵祯派人传唤来的,在得知刘郜因为这些农物渴死在海上之后,他们便把这些农物当成刘郜的孩子来伺候。
所有的农物都是整体搬迁,连甲板都锯了下来,用特制的马车运送会北平府的皇庄,他们只能在那里种植这些植物,并由禁军日夜看守,戒备的像是一座军营,大宋唯独这里与火器营有这种等级的戒备。
赵祯本想拿几个土豆洋葱西红柿之类的回宫,但看到司农寺官员可怜巴巴的眼神,心中一软,甩了甩手便离开了,反正自己看到了希望看到的东西,晚一点吃到也是无所谓的。
土豆,玉米,地瓜,洋葱,西红柿,哪一种不是赵祯最为熟悉的,但这些在大宋却没有,现在出现了难免控制不住自己的味蕾,当然不光有这些东西,甚至还有西洋参和辣椒,花生以及向日葵,多亏了那些美洲土著的帮助,大宋将士在帮助了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帮助了大宋。
粮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人口,中国古代的人口和后世相比少了太多,即便是繁荣如斯的大宋,也不过才一亿人左右,这个数字还有收到天灾**的影响,一旦发生战争,部分地区的人口便会锐减。
但在世人看来,现在大宋的人口可比盛唐还要多得多,天宝十四年繁荣的大唐才不过八千多万的人口,而现在的大宋经过赵祯登基以来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以及医疗,商业,农业的发展,人口产生了爆炸式的增长。
大宋的人口基数本来就大,这是一种可怕的复利因素,就像是滚雪球,雪球越滚越大,越大的雪球粘连的雪就越多,从此反复下去,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一切。
大宋的朝臣已经有人看到了人口带来的红利,这一点连赵祯都惊讶无比,古人对经济并非一窍不通,人口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大宋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人多了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可战之兵的人数众多。
在不少朝臣的眼中,大宋只要按照这种规模发展下去,人口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什么西夏,什么辽朝,都将是不堪一击的存在,大宋用人口便可把这些国家彻底压倒……
而这些从美洲弄回来的农作物便是打破人口天花板的利器。
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台()
赵祯身为一国之君,他早已研究过人口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等之类的关系,这是一个领导者的永恒课题,即便是如今强大繁荣的大宋,赵祯也依然不会放松。
就像太唐宗所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赵祯自己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