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父叫朕来,难道就是站在这里看风景?”
李元昊已经习惯了这样,但野利仁荣叫自己前来还是第一次,他不知为什么奇怪的开口询问。
“陛下,难道您不觉得眼前这景象怪异荒诞吗?”
瞧着李元昊完全不当回事的样子,野利仁荣深吸一口气,带着一丝失望的说道:“陛下,曾经的西夏虽没有立国建业,但党项人团结一致,自产自足之下,并不缺乏多少吃喝,粮食咱们有,牛群,羊群,马群在草原上奔跑,但现在呢?牛群消失了,羊群的规模越来越大,有些牧场上马群的踪迹甚至消失了!陛下!我大夏可以没有良田,可以没有财富,可以没有享乐,但却不能没有战马啊!陛下!”
李元昊微微点头:“没错,尚父说的是,战马是我西夏人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本钱,但现在即便是朕也没办法约束那些人,战马已经没地方可养了。若是想养马,那就必须以朝廷为主,圈地化为牧场,可现如今良田上还不够,哪还有地用作养马?只能把那些良田充作养马之地!”
野利仁荣身体微颤:“真要是这样,我大夏便一寸良田也没有了……”
李元昊笑着说道:“良田没有了咱们可以用羊毛从大宋换取粮食,他赵祯可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
“若大宋皇帝不给呢?”
李元昊冷笑:“他不会不给的,皇帝可是金口玉言,九鼎之重,岂能食言?再说他不给难道我大夏不会自己去取吗?!他赵祯难道就不害怕我大夏挥兵南下?”
野利仁荣一时间张口结舌,没想到陛下居然是如此打算,把本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交给大宋把持,若大宋不给便南下犯边,这岂不是和强人没有区别?!
大夏是一国,名正言顺的一国,陛下是一国之君,大夏的皇帝,岂能如山匪流寇一般?自己的本意是让陛下约束国中的贵族,让他们少圈地,或是把牧场再次变为良田,可谁知陛下的解决办法居然如此荒唐。
野利仁荣仔细的看了会李元昊,他从未想过,曾经自己最为得意的学生居然会是一个如此不择手段,行事荒谬的一个人。
最近甚至传出了李元昊与野利遇乞之妻没藏氏有染的消息,连自己大将军的女人都会去碰,朝中的流言蜚语已经沸反盈天,真不知道天下还有多少人不知道。
野利遇乞现在还是猜测,但这么多人都如此说的话,猜测就会变成现实,幸亏把没藏黑云送到了大宋的西夏都亭驿,野利遇乞作为大夏的使者正在那里,野利仁荣觉得自己做的没错,
这个时候就应该把野利遇乞和没藏氏放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朝中大臣的疑虑也能打消野利遇乞的猜测,才能堵上天下人的嘴。
无论是不是没藏氏的错,野利仁荣都觉得她不应该出现在兴庆府之中,对于现在的大夏来说,保住皇帝仅有的名声才是最重要的事。
运粮的马车缓缓从碧绿的草场上驶来,这是大宋商贾运来的第三批粮草,第一批早在正旦之后便已经运来,现在已经开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事实上,西夏已经没有土地用来种植粮食了,不断的有粮食从大宋运往西夏的土地,运送到各个部落之中去。
大宋提供了最为便捷快速的服务,粮食的马车都经过了特殊的改造,最大程度上的运送更多的粮食,只要有钱,或是有羊毛,大宋就把粮食出售给党项的百姓或是部族。
很快大宋的粮商便和当地的百姓甚至部族首领成为很好的朋友,大宋的商贾有的时候甚至为他们考虑,生怕他们上当吃亏似得,如此使得他们得到了党项人的信任。
马车穿过草原,直直的向兴庆府驶来,仿佛是在打野利仁荣的脸,李元昊瞧了一眼这位尚父,笑眯眯的说道:“如何?朕说的没错吧,宋人不敢不送粮食来,如若不送,那我大夏便自己去取!”
望着李元昊的得意模样,野利仁荣只能小声劝诫道:“陛下还是小心为上。大夏应当早做准备,划拨一部分奴隶出来,让他们在皇庄或是沿着黄河种植粮食。”
“朕知晓了,尚父费心!”
李元昊的态度让野利仁荣伤心,显然这种敷衍的样子表明自己在皇帝面前有多么不受待见,如此也罢,自己是人臣,尽忠职守便好。
李元昊的残暴无情他怎么会不知晓?连多年的夫妻之情都不放在眼中,何况自己这种老臣,虽是贵为尚父,但又有何用?
野利仁荣走了,带着无奈和叹息离开了城墙,大宋商贾的运粮车队正从这里缓缓开进兴庆府,与这位苍老的智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李元昊则是站在城墙上看着长长的车队鱼贯进入城中,这下大夏的粮食危机总算是度过了。
只要大宋信守承诺,西夏便会和大宋睦邻友好,短期内不会有战事,毕竟对于西夏来说,大宋就是一直下蛋的母鸡,一旦和大宋闹翻了,上哪还有这种好事?
李元昊笃定赵祯不敢翻脸,也笃定大宋会息事宁人,在他看来,如今对大宋真正具有威胁的人不是西夏而是辽朝。辽朝这段时间可是出尽了风光,击败了西夏,也守住了河套,萧挞里这位太后更是名声大振。
大宋与辽朝的冲突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燕云之地越繁荣,辽朝便越难受。
但……事实正是如此吗?
赵祯可没有时间用来和别国“搞事情”现在的他只想让自己冷静下拉,那小小的铜牌被他攥在手中,甚至印出了痕迹,大宋派往美洲大陆的人居然没有死!这简直是堪比收复燕云的大喜事!
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归来()
北平府的冬天寒冷异常,中原百姓本就不习惯这样的天气,但这也使得毛衣在大宋热销,就连赵祯身上都穿了一件防寒的山羊绒毛衣,此时的赵祯冲出了宫殿,三才则是在后面小跑着追赶,手中还提溜着一件披风。
“朕的雪中白在什么地方?!快给朕牵来!”
“官家慢些,陈彤已经去御马监牵马去了,一会就能到,官家先把这件大氅给披上,天气奇寒官家要保重龙体啊!”
三才一路追赶,宫人们则不敢拦着赵祯的去路,三才无奈的加快脚步,他哪里知晓此刻赵祯的心情?东海宣化使,看似微小的一个官衔,但赵祯却在其中倾注了太多的期待。
东海在中国古代泛指中原以东的海域,只要在王朝的东面便会一律被加上东海的名头,鉴真东渡,渡的是东海,大宋船队向东前进寻找美洲大陆自然也是渡过东海。
宣化使就更好理解了,大宋派往外邦之地的官员大多加上了宣化使这一名头,意在宣传中原王朝的教化,同时也是立以国威的存在,东海宣化使就是远渡重洋向东海尽头的地方宣传大宋王朝的国威的使者。这个官职在很大程度上迷惑了党项和辽朝,也迷惑了朝中的不少臣子,在他们看来这是陛下宣扬王化的一种手段而已,在外朝看来这是赵祯在吹嘘自己的功绩而已。
所以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也没人去考究这只船队,但这支普普通通的船队却用上了大宋最为先进的船只和人才!甚至连神医王唯一都在船队之中,更别说那些资深的匠人和医者了,领队的是赵祯最为信任的亲卫司老兵穆修,此人一直是亲卫司与黑手的联络人,但在最后却被赵祯任命为东海宣化使。
穆修的手中掌握了一定的军士力量,别小看这宣化使,他可是千余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即便是灭掉一两个番邦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实上,正是穆修参与了那片土地上的战争才使得他们耽误了如此之久。
对于官家的重托和信任,穆修不敢有任何的妄想,他带着大宋最为聪明的匠人,学者,医者抵达那片不知名也没有在舆图中提及的土地,只是沿着官家所大致绘出的路线行进。
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实在太过多,但他也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如果再让他领着船队走上一次,必然得心应手,往来的速度也会快上许多,这一次他不负官家的重托,待会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有些东西甚至连他和船队上的人都被惊呆了,那种和芋头一样的东西产量之大,耐寒耐旱,最重要的是产量奇大,让人瞠目结舌,但那些身穿羽毛的蕃人从土地里拔出来成串的芋头时,所有人都被惊呆了,这芋头味道很好,有一种特殊的香气,产量还大,又容易种植,这对大宋这种农耕国家来说简直是无上的宝贝!
初次之外他们还看到了另一种香脆可口的食物,色泽如玉,产量也是颇高,入口之后还有一丝甘甜,对于穆修的船队来说,这些奇特的农作物都必须待会大宋,而最简单的办法便是移植到船上!
一路上的艰辛自然无法叙述。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植物,船员们宁可自己渴死也不愿喝一口水,因为这些水要给这些神奇的植物使用,他们不光是食物,更是大宋的希望。
在归航的途中,千余人的禁军只剩下了三百,其余的皆是葬身鱼腹,并不是战死,而是缺少淡水被渴死的,他们在那片距离大宋千万里千万里之遥的土地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帮助当地的蕃人战胜了入侵,也是因为他们的这种行为,让当地的蕃人对大宋的船队招待有嘉。
穆修只能含泪的把死去禁军的尸首用白布包裹着推入海中,渴死是一种相当难受的折磨,数百人被渴死,更是一种地狱般的场景,但这些将士没有一人有怨言,也没有一人去抢夺宝贵的水,甚至把自己的水囊交给穆修,让他保护穿上的学者和医者,也让他保护好大宋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作物……
当穆修看到顶着狂风暴雪,一路赶来的官家后,心中的一股气突然泄了,跟随在他身后的禁军,医者,学者,更是如此,数千人的船队,回来的只有百人,十几艘的海船回来的只有几艘。如此景象还不能算得上是惨烈的话就没有比这更惨烈的了。
赵祯在平坦的公路上疯狂的驰骋着,亲卫们这是苦苦追赶,这顶风冒雪的天气里,官家当着百姓的面骑马冲出了宫城,冲出了北京城,冲出了北平府,一路上的流言蜚语可是能把人都给淹没了。
亲卫们紧随其后,他们都看到了官家那无法言喻的兴奋和紧张,随着皇帝和亲卫司的冲出,北京城的城门守将在惊讶的失神过后,大喊着让手下的士卒关闭城门,天子离京,城门禁绝,务必保皇宫不失,何况这次是官家连旨意都没下,突然就离开京城的。
北京城的四门突然关闭让更多的人知晓官家离京的消息,所有人都在猜测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就连朝中的相公们依然有这样的猜测,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为何官家会突然离京。
王语嫣只能为自己的丈夫“擦屁股”,一路上她就没有见到三才,据宫门守卫来报,三才跟随官家一起离开的,那说明没有战事之危,否则官家也不会带上三才这个累赘……
陈彤来了,把东海宣化使穆修的事情一说,王语嫣便恍然大悟,别人不知道她身为皇帝最亲近的人可是清楚这小小的宣化使在官家心中的地位,立刻下钧旨,朝堂按部就班,各司不得有乱,城门禁绝待陛下回京。
而正在读书的赵旭也被拉进了乾宇殿开始暂代天子,监国……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赵旭自然得心应手,朝臣们也就放心了,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而很快就会这样。
因为朝中的相公们已经前往文德殿面见中宫皇后了,他们总要知道出了什么事情才是,对此王语嫣在文德殿召见了庞籍,夏竦等人。
“国事如常,太子监国,有事奏与文德殿。”
皇后的话让所庞籍等人松了一口气,而夏竦这是上奏道:“请问娘娘,陛下离京所谓何事?”
王语嫣笑道:“皆因东海宣化使回来了,说是带来了东边的奇物,一路上死伤也大,官家便去了……”后续,请关注
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
武清县,塘沽口岸,这是大宋在燕云之地最先开辟的口岸,说来也极赋戏剧性,当时穆修的船队沿着海岸线航行回来的时候,穿过了朝鲜海峡,这时他们就得知大宋收复了燕云的消息。
此时已经在高丽补充了淡水与食物的他们直直的向距离他们最近的塘沽口岸靠近,据当地的高丽人说,他们往来塘沽好多次,这口岸最大的好处便是距离大宋的京师非常近。
这话让穆修和船队的成员顿时失望,显然这人是在吹牛,他并没有去过大宋,因为大宋的国都在开封汴梁,距离燕云何其之远?
但他们的鄙视让当地人大为不满,指着大宋的方向叫道:“你们这些在外多年的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