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白马战神-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907年,唐王朝覆灭,之后中原便进入长达半个世纪的五代战乱。那时的文官遭遇确实凄惨,被膀大腰圆的武将们当颗皮球踢来踢去,有时候踢烦了直接一刀扎爆……
而后,许是被揍得狠了,等到赵匡胤上台,文人自然迫不及待跳出来向那些欺负过自己,乃至屠戮过自己祖上的大老粗们讨个公道。比肌肉,他们肯定不是对手,但比手段,大老粗们几辈子加一起也不够他们玩的。
可做人不能太嚣张,马背上的草原民族从来信奉“拳头大即道理”,对穷酸书生最是鄙夷不过。三百年后南宋灭亡,蒙古铁蹄踏足中原,文人们最后的下场怎一个“人不如狗”可以形容……
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地位一落千丈。
不过,平心而论,对内,宋朝文人武将立场不同,斗得死去活来;而对外,双方目标是一致的,绝大部分文人都在以他们的方式,捍卫国家利益。
所以,严格讲起来,“澶渊之盟”并非一句丧权辱国可以简单概括。
……………………
言归正传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王钦若便收到杨文广昨日与太子殿下泛舟金水河的消息。
数小时后,下了早朝,王侁屁颠屁颠跑到老王身边聆听领导教诲,被告知赵祯串门杨府,他脸色立马难看起来。
王钦若慢条斯理道:“你担心什么?太子少不更事,不过是去杨赤佬家寻个玩伴而已。现在坐在朝堂之上的是章献皇后,只要她不说话,我等该干什么还继续干什么。你看看杨赤佬现在每天醉在家里都烂成什么样了,他杨家还有翻身的可能?”
接着,老王又低声补了一句:“而且,即使皇后有意见,这朝堂也并非她一个女人能说了算。”
听完,王侁仍旧不安道:“丞相说得在理,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
府谷之战那会,我也以为杨赤佬死定了,却没想到他被西夏人抓住居然还能死里逃生。
不见他人头落地,我到底放心不下。”
老狐狸皱眉思讨,点了下头,沉吟道:“听说杨府近来在自筹阵亡将士抚恤金?”
王侁随即会意。
…………………………………………
试探很快到来。
杨家连亲兵带军官总计死了一百五十多人,朝廷上对这些阵亡人员的定议还没下来,文人集团内部仍在争执,可老杨不能放任那些孤儿寡母不管。
他们的夫君、老爹为杨家出生入死,刀头舔血,那杨家于情于理都有责任了却手下兵将的身后事宜。
所以早在半个月前,向来对钱财锱铢必较的佘老太君拿出一盒子地契,交予府中管事寻开封富户售卖。
谁想本已全部谈妥,价格也算合理,便在今日下午,却接二连三有富户跑杨府哭穷,说手头不便,那些地契要么另找他人,要么只能价钱折半。
杨府管事急得跳脚,差点撞墙寻死,得亏家臣拦阻及时……
佘老太君默不作声,回房又抱了一只小盒子出来。
管事见之大哭:“老太君,使不得,这是杨府最后老本,没了这些地契,杨家就算倒了。”
佘赛花手拄金拐,将盒子递到管事面前:“杨家失了信义,那才真叫倒了。要是连阵亡将士的卖命钱都给不了,老身下去以后有何脸面再见老令公?
拿去,给他们!他们不是手头紧么?照样价钱折半。”
管事很想说再去找人接手,可他也明白,怕是偌大一个东京城没人买得起杨府地契……
最后,那些前来哭穷的富户把剩下的大块肥肉通通吞进肚里,心满意足地走出杨家。
此事一出,开封府上至公卿下至走卒,大家都知道杨家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杨家了,而“杨无敌”也成了各位老爷、百姓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
有人幸灾乐祸,自然也有人对老太君暗举大拇哥。
然而,包括王钦若在内,谁都不曾想到,刚过没两天,太子又特么跑杨府去串门了……
………………………………
【从不胡乱挖坑……】
直到前天,杨羲一直以为北宋钓具就是一根竹竿挂一条鱼线的最原始组合,但登上小胖子的“私人游艇”后,他才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
其实从南宋画家马远的《独钓寒江图》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所用钓具,与现今国内传统钓竿并无太大区别,而鱼线轮这个伟大发明,早在宋朝就已经广泛流行。
传统鱼线轮与现代鱼线轮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出线方式上,传统鱼线轮需要先拉出一段线才可以进行抛竿,使用起来非常不便,动辄发生缠绕。(渔轮刹车不计入考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构造上的具体细节就不多赘述了)
那天在“私人游艇”上用过以后,杨羲想着稍微改进一下不是什么繁琐工程,总共也就几块木头,只有线杯上的环扣需要用到不足一两的金属,花不了几文钱,就拿起纸笔,给小胖子画了一幅现代鱼线轮的结构草图。
只是小杨前世甚少碰过笔墨,他的执笔姿势看得杨文广这夯货都在一边皱眉捉急。不过傻人有傻福,以为杨羲是个半文盲,赵祯心里戒心又放下几分。
然后十月十二日这天,小胖子从工匠处拿到鱼竿成品,抛过两次发现确实好用,便又兴冲冲前来找渔友一起玩耍。
第二十二章 戏法()
十月十二日,小胖子提着三根新鱼竿,兴冲冲再次来到杨府。
杨羲本来还想叫上杨文广一起,可这货天生是个急性子,前次在“私人游艇”上眼巴巴等鱼儿咬钩,白白浪费大半天时间,差点没把他急死。
于是这次小杨刚开口就被至尊宝以练武为由干脆回绝。
杨羲没再多言,既然送上门的机会都不要,他总不能跪地上求人家一起去吧?
转头找到青蛮,两大一小,三人搭伴同行。
当他们离开后,便有家丁来到演武堂告知杨文广,老太君有事召见。
杨府太君别院
刚在演武堂折腾到满身是汗的至尊宝推开自家奶奶房门,意外发现近来醉到不省人事的老爹也在。
“文广,你怎么没和太子一起去钓鱼,他们没叫你?”佘赛花温言问道。
至尊宝擦了把脑门上的汗渍,实诚回答:“叫了,我没去,孙儿要练武。”
“你个……!”硬生生吞下“蠢物”两字,老杨拍桌,原本已经伏倒的须发又有炸开迹象,抬手就要向皮实儿子抡去。
见状,老太君立马指着杨文广凶道:“你敢!”而后接道:“给我一边待着去。”
杨延朗悻悻收回巨掌,默默滚到一边。
看到孙子委屈不解目光,佘老太君耐心道:“文广啊,老黄牛尚且知道低头拉车,抬头看路。你肯上进是好事,可有时候,也要停下来四处看看。”
闻言,角落里老杨不禁苦笑。
这句话几十年前他也听过,但那时杨延朗的待遇可要差上许多,他是靠屁股生生扛断两根竹条之后才换来的。
然而不知福的杨文广依旧傻不愣登,满脸疑惑道:“看什么?”
老杨差点被儿子蠢翻,老太君也是叹出口气,说道:“你看不清楚没关系,只要记住,以后杨羲怎么做,你在他屁股后头跟着就成。这小子是个人精,将来一定比谁都要走得稳当。”
…………
金水河上,一艘八米长,两米半宽的小型画舫安逸飘浮。
时值正午,温暖阳光驱散入秋后的些许凉意,微风拂在脸上,说不出地惬意。
两人下竿后不久,杨羲的鱼线就开始有动静,结果摇动渔轮,收上来一看是坨青蛙跑来凑热闹。
刚想扔给小丫头拿去玩耍,小杨想了想,说:“青蛮,想不想看哥哥给你变个‘魔术’?”
“魔术?”小胖子忽然转头问。
小杨一拍后脑勺,改口道:“就是戏法,骗人玩意。
看好了,我能活活把它给煮了,还不乱蹦。”
十岁出头的赵祯玩性大起,自己鱼竿也不顾了,吩咐时刻跟随在身边的面瘫拿出茶炉生火。
把炉火调到最小,杨羲弯腰从河里舀起小半锅水,将将没过青蛙白肚皮,放到火上。
也不知道是刚好碰到一只懒蛙,还是天气转凉,活性下降,青蛙傻乎乎地安静待在锅里,倒也没乱动。
等待间,杨羲开口道:“你怎么会喜欢钓鱼的,难道太子都很闲?”
小胖子郁郁道:“哪有。母后平时管我可严了,我是这半个月刚好休沐,不然每天都要听太傅讲课。
小时候父皇有空总会带我出宫钓鱼,可后来,父皇迷上了炼丹,我现在想见一面都……”
“咳……!”被咳嗽声打断,小胖子赶紧收声。
不过不要紧,短短两句话传到“白面圣手”耳中,已经得到很多信息,剩下的等回去问老杨就好。
一段沉默
小胖子眼睛不时向炉火瞟去,在他想来,水烫以后,青蛙怎么可能不挣扎逃走?遂非常好奇杨羲究竟想怎么变这个戏法。
连带旁边面瘫也时刻留意小杨动作,一旦发现他做手脚,一定第一时间禀报主子。
时间慢慢过去,大约半小时后,尽管青蛙下巴上的白皮还在鼓动,可当杨羲伸手试了下水温,发现不冷不热,却道:“它已经死了。”
见小胖子怀疑,他说:“不信?你碰它一下,看它跑不跑?”
没等赵祯伸出手指,面瘫抢先用拂尘木柄点了下青蛙脑袋,发现果如杨羲所言,便扯着公鸭嗓惊道:“你施了什么妖法?”
不理这死太监,杨羲朝小胖子笑道:“一个小戏法而已,谈不上妖法,在你太傅眼中属于旁门左道。就是挺有意思,你回家以后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这戏法我也能变?”赵祯欣喜问道。
小杨:“当然可以,只要注意火足够小,这戏法人人都可以变。”
似是想到什么,小胖子急问:“戏法叫什么名字?”
杨羲直白道:“就叫温水煮青蛙。”
…………
之后,赵祯鱼也没心思钓了,来回扫视岸边,寻找实验材料。
而面瘫仍不死心,总想戳穿杨羲诡计,可当锅里冒出白汽,青蛙浸在水下的部分已然变色,他还是没瞧出个所以然来。
拎起死青蛙扔到河里,杨羲换过水壶,准备烧水煮茶,再配上炒栗子,剥给小丫头吃。
话说出门时没顾得上吃午饭,青蛮也该饿了。
只是死青蛙在船边飘着飘着,水面突然溅起老大一片水花。
杨羲看清波纹下鱼头形状,惊呼道:“翘嘴?”
“什么翘嘴?”小胖子一心找青蛙间,回头问。
老酱油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前世新奇玩法,说道:“你想不想试试‘姜太公钓鱼’?不用蚯蚓,不挂鱼饵,一样有鱼咬钩,而且保证是大鱼!”
赵祯:“这也可以?快给我说说怎么钓?”
杨羲:“现在不行,钩子得改一下。这样,下次你直接带我到工匠那里,我当面跟他细说。”
“好,那我们明日上午在宣德门外汇合,一起去找工匠。”赵祯想过以后,痛快答应道。
…………
转天,是小胖子每个月为数不多可以见到赵恒的日子。
早朝还未结束,赵祯便抓着一只青蛙直奔皇宫丹房,跑到一半,忽然想起还有条“鱼”要献给父皇,便派人回东宫去取鱼缸。
推开飘散硫磺味的幽静小院院门,赵祯迫不及待道:“父皇,儿臣来给你变个戏法~”
第二十三章 真宗心结1()
十月十三,开封早市
本是一个慵懒早晨,开封府的街市上却已经热闹非凡。
来往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菜贩们占据两旁,不时给自家菜篮洒上点水珠,好让里面绿菜看起来更加新鲜水灵。
拥挤街道左右悬挂市招旗帜,茶坊、酒肆、脚店、肉铺等等屋宇鳞次栉比。而穿梭其中,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还有和杨羲一样好吃懒做的破落乞丐。
喧闹并着忙碌,忙碌中又带着些许只有身处这个时代才能感受到的别样安详,仰头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小杨忽有一种清明上河图的既视感。
昨晚没有睡饱,钓完鱼回去,他便主动找到了老杨。当面揭穿其装醉行径后,两人商谈许久,小杨不仅得到大部分他想知道的信息,还领到了来杨府后第一个月的工钱。
抱着一叠属于宋朝绝对机密的文件回房,这家伙忽觉闲得发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