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道 >

第374章

宋道-第374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问来,赵良嗣和种师道都是对视一笑,赵良嗣道:“回鹘、吐蕃民风彪悍,百姓皆可呼啸而聚,聚则成军,此其一。其二,两地百姓贫困,财富不及大宋之十一,金军若是西掠,难道只为抢些牛羊与牧草?”

    这话说得黄杰自己也觉得好笑,便也安心静待下文,赵良嗣酝酿了一下,又道:“这天镇帝在镇州重整旗鼓一事,至今叫良嗣看来有些蹊跷。当初临潢府城破,天祚帝被擒,那敖鲁斡便能远遁,也绝然带不走什么钱财,却何至于在镇州大势招兵买马,聚集十万大军。”

    黄杰与种师道听来一笑,但却没有出声,又听赵良嗣道:“至于说敖鲁斡远击临潢府遭败,良嗣并非将帅,不知兵事如何,不敢妄断。但敖鲁斡此人,性比天祚,必是不知隐忍,不慎急进而遭此败,虽不知战况究竟如何,但可断定北辽遭此一击,就算不立即土崩瓦解,只怕也是元气大伤,与金人而言,只怕从此不足虑也!”

    最后,赵良嗣看着手上的邸报,再次沉默了片刻后,这才小心翼翼的道:“就赵良嗣使金所见,金人得鼎之后,生活日渐奢靡。原先阿骨打在位时,女真贵人多喜好辽朝事物,衣着、器物皆以辽朝所用为贵。后吴乞买继位,金军又南下攻克燕京,使大量宋物流入,则其朝贵人又以宋绢、宋器为善,用度如宋人一般,出入要银饰金鞍,食宿要用宋漆玉器,就良嗣所见,女真人中对大宋繁华极是仰慕,恐祸端便由此生也!”

    听得赵良嗣的这番想法,黄杰和种师道都是眼前一亮。就此时而言,黄杰和种师道基本上就预测金军有可能南下侵宋一事达成了共识,黄杰由此想法自然是来自奇梦预警,而种师道则是根据他数十年的军旅经验来推断,而赵良嗣的想法无疑又从另一个方面称为二人猜测的有力旁证。

    黄杰不由问道:“若是金军有意侵宋,赵教授以为,金军又当如何南下?”

    赵良嗣却被问得一呆,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倒是黄杰早有准备拿出了一张燕云地图摆在赵良嗣的面前。赵良嗣默默一想,便手指渝关和滦河口两处道:“就良嗣所知,金人以骑军称雄,若以骑军入关,则必取渝关。而前两次金军入渝关受阻,又是取道此地(滦河口),自然不得不防。”

    黄杰听来,却是伸手一压,却指着白沟以南的大宋腹地道:“燕云之地几经金人洗劫,再来只怕也无甚收获,若是金人要过河南侵,赵教授以为金军又该如何取道?”

    这话一问,赵良嗣也是目瞪口呆,瞧他样子应该是实在不敢想象金军渡过白沟界河后向大宋腹地侵略的场面。而种师道也是看着黄杰手下的地图久久不语,作为宋军老帅,种师道此事也将自己比作金人,自然在脑海中展开了疯狂的想象。

    黄杰看着他们两人都是各自沉吟,自然也不打搅,而是在脑海之中回忆起了奇梦中所见的金军攻宋路线:宣和七年(也既是如今的靖康五年,1126年),金国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钰事变”为由奏请攻宋。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宋易州(今河北保定市易县)戍将韩民毅投降。次年正月,于白河(今北京密云县白河峡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大败宋军;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破宋中山(今河北定州)派来援军三万人,月中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数日后克信德府(今河北邢台)。

    此后金军如有神助,一路南下渡过黄河,一日之间攻下滑州,才过三日便包围了首都汴京。(未完待续。)

卷九 挽天倾 第七百二九章 【惶急】() 
朦朦长夜,遇鸡啼而止。三人秉烛夜谈,倒也所得颇多。

    论起兵事,自然种师道见长,而论宋金之边事,倒也是赵良嗣居高。至于黄杰,虽然文武皆不如二人,不过却有奇梦所见为凭,三人倒也详谈甚欢。

    待天明时,倒也大致总结几条共识来:这首先,辽国残余势力一旦完全覆灭,金军至少有超过七成的可能南下掠宋,就算那进击临潢府失败的辽国天镇帝能再次逃脱并重振旗鼓继续威胁金国北路,短期内金军南下的可能亦有五五之数。

    再来便是金军南下取道之可能,种师道和赵良嗣都认为金军会以稳步推进的方式大势掠夺财货和人口。种师道认为不论金军数量多寡,一旦推进至大宋腹地,只要金军放任士兵开抢,必然延误速度,三个月内能从白沟攻至大名府就已经算是神速。

    倒是赵良嗣对此预测有些忧心,他却是认为若是宋军防守得当,三个月内能阻金军攻至黄河北岸已是不错,种师道认为金军会被阻挡在大名府的想法实属托大了。

    叫黄杰看来,二人的观点所差之处,便是种师道虽然曾管制北伐宋军,但始终他都是坐镇在雄州,并未亲临辽金两军交锋的第一线。而赵良嗣虽然不通兵事,但他作为使者来往宋辽,沿途倒也经过不少被金军攻克的城池,甚至是辽金两军正面交锋的战场,所闻所见自然对金军的战斗力有着直观的认识。

    其实有一点黄杰还是很认可赵良嗣的,也不说他一路带着兀鲁和骨欲难逃的所见所闻,但说这碰上金军几乎是一触即溃的辽军,却能屡次击溃宋军,使得大宋想要自己收复燕云的梦想碎了一次又一次,也就能够看出这金军的战斗力到底是如何的强悍了。

    只可惜,便是如军神一般的种师道,并未能亲自见识到女真人在加持的狂暴和嗜血光环后的战斗力是如何的恐怖,因此盲目高估了宋军战力,认为宋军就算攻击力不行,防守能力还是不错的,还加上这一年多来黄杰弄出的新武器在无形中又为他注入了一股更为强大的信心,这才使得他得出了如此的结论。

    无论如何,这一夜的彻谈,不论观点有异与否,三人倒是敞开了心扉并结下了友谊。翌日一早,便由黄杰亲自送了赵良嗣返回龙山,待二人走后,种师道便也取来纸笔,将昨夜所论之事整理成两册,一册投与当今官家,算是尽了一份心力。

    另外一册,却是使人投去了西北秦州,交与了自己的弟弟种师中。

    然而,这世间之事,往往都是不尽如人意,到了二月末世,安插在金国的细作也终于发来了临潢府一战的始末,直看得大宋满朝文武都是不寒而栗。

    去岁的冬月十五,北辽天镇帝与镇州誓师伐金,点齐三军计有契丹铁骑一万五千、轻骑两万、漠北杂骑(游牧仆从军)四万和约有五千余骑的杂胡佣兵,直接横穿漠北草原(也即是内蒙大草原)往临潢府杀来。

    这镇州所在,就地图上来看,正是在后世的乌兰巴托附近,此来击可谓是千里奔袭。然而非常戏剧性的一幕却是,金军方面仅仅只是派出了完颜宗弼和银术哥两个将领,领军不过两万便将天镇帝的近十万大军击溃了。

    根据战报所称,天镇帝誓师发兵之事被金国侦知后,其时临潢府中只有守军不足万人,且女真极少,多是各族仆从。是以临潢守备急往会宁府发去急报,吴乞买接获后,急忙要求前不久刚刚征讨了张钰,正在大定府修整的完颜宗望前去援助。而因为大定府距离临潢府倒也不远,是以宗望也不急切,便以完颜宗弼和银术哥为先锋,各领一个万人队前去驰援,并要他们设法探察天镇帝的兵势究竟如何。

    二人领军出征之后,分走左右两路,只用三日便赶到临潢府城下,而后二人推算天镇帝此来必然沿着河道行军,便分头出击,探索前进。而天镇帝因为所领的十万大军人数众多,队伍蜿蜒,行军的速度自然不是很快,带至腊月初九这日,也才行至距离临潢府尚有五百余里的黑车子室韦所在的兴安岭山脉南麓。

    然而也在这时,倒也真是天不佑北辽,腊月初十这日突然天降暴风雪,一日一夜之间竟然冻毙数千人马,天镇帝无奈之下,只能点选军中精锐约三万人马脱离大队往临潢府急行。

    然而也在这时,完颜宗弼和银术哥两人却是瞅准了战机,先由银术哥在半道对天镇帝发动奇袭,刚刚遭受暴风雪并且仓猝之间还没回过神来的辽军瞬间就被冲得七零八落。

    而后完颜宗弼的一万人马又在天镇帝身后尾随而来,一个冲击就把压阵的后队歼灭大半,结果只用了半日不到的时间,两万金军便将三万多辽军吃得渣都不剩,待完颜宗弼和银术哥得胜回师时,天镇帝的主力部队依旧还在暴风雪中苦苦挣扎,待风雪终于停下时竟叫金军一击而溃,十万大军也在转眼之间灰飞烟灭!

    虽然天镇帝这厮运气太好竟然又叫他给逃了,但北辽这一家伙受到的伤害连元气大伤这个词都用不上了,应该算是直接打断了脊梁骨,怕是数年之内都难以恢复了。

    虽然这一战,天时地利还有运气占了很大的比重,但金军无疑又再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虽然比起当初金太祖阿骨打用三千七百破七千的出河店大捷来,完颜宗弼和银术哥的这场偷袭战胜得太过侥幸,但怎么说也是两万破十万的大捷,比起童贯的许多大捷而言,人家的这个大捷可是干巴巴的。

    所以,这等消息传回大宋国内,要是朝野在不震动一下,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也不知道是种师道之前上的书册起了作用,还是朝中当真还是有那么几位有着洞悉远见之能的高人,一时间朝野内外都是呼声惶急,不少军中将领和知些兵事的文臣开始私下串联,谋划起了请种师道出山的事。

    对此,赵官家倒也从善如流,很快便于四月初一下诏至黄州召回种师道,并诏任他为京畿河北制置使。

    然而,对于将他召回京师并任京畿河北制置使的旨意,他竟然封还了!(未完待续。)

卷九 挽天倾 第七百三十章 【荐召】() 
封还诏书这个事情,在大宋朝倒也不出奇,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种师道拿俏,毕竟当初将他致仕,或多或少也是有让他背了北伐不利之锅的意思,如今瞧着形势不对又想着他出山掌控大局,他有些小情绪也是正常的。

    然而,当种师道接连封还赵官家的三道诏书,并上书称实在是年老体衰,不堪战阵而伐的推辞之后,满朝文武也才明白过来,这次种师道是真要撂挑子了。

    其实谁都知道,这次北伐若不是种师道在中军运筹帷幄,不断的调整和维持宋军的防线,就以刘延庆打这几仗而言,他有什么资格来接种师道的班,坐镇北伐军的中枢。而童贯这厮得以封王,也不是靠他打仗打出来的,而是用赢钱卖来几座残垣断壁的城池换来。

    不过,种师道毕竟还是懂的官场之道,也明白想要完完全全撂挑子也是不太可能的,便也在封还诏书的同时上疏给出了解决方案。他提出荐召他弟弟种师中为京畿制置使,并召在江南因剿灭方腊而展露头角的折可适为副帅,在大名府一带设置第二道防线,并还建议提升一个名叫李纲的人为京师守备,构筑第三道防线。

    这种师道提点自己的弟弟和新近展露头角的军界新星折可适倒还情有可原,可当传出他竟然建议叫李纲来为京师守备之后,顿时朝野便炸了锅。

    说起李纲这人来,就眼下而言还名声不显,此人政和二年(1112年),登进士第。政和五年,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到了宣和元年,因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赵官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但以上只是官面的履历,对于不少京师中人而言,倒是知道他任部员外郎时,还担着一个翰林院侍讲的虚职,负责教导众皇子读书,与当今太子以及还有好几位皇子私交甚甚。而这也是他在宣和元年上疏之后,被赵官家迁怒,居然将一个堂堂前任监察御史贬谪去做什么税务的真正原因。

    据传说,赵官家对他发怒的真正原因,是他竟然在上疏里隐晦的表达了当今太子年岁已大,应该下放些权力去给太子施展这样的意思。

    所以,如今种师道居然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再次提起了李纲这个人来,自然再次造成了朝野震动,百官哗然。甚至于,一时之间朝野都忘记了去探寻为什么种师道不肯奉召而还,只是研究如今这般举荐李纲出来,并且还是出来任京师守备,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然而,种师道具体是怎么想的,他自然与赵官家是有交代的,只不过内容便是不能传之六耳了。很快,赵官家再次从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