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风云起 >

第52章

明末风云起-第52章

小说: 明末风云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公子,我会给他们分配好的。”周铁匠大声的感谢。之后他又大声的喊道:“都听好了,公子赏咱们肉三十斤,布四匹!”

    正周围的七八个铁匠听见之后,立刻欢呼了起来。没一会儿,整个铁匠坊的三十多名工匠都是高兴的喊着:“谢公子赏!”

    李岩吩咐道:“你们要把三眼铳的产量扩大,但是要保证质量。剩下的发射药不多,你们就用来检测新产的铳管。铅丸也要尽快弄出来,铁砂对咱们的步军来说是鸡肋,用上铅丸之后,对于骑兵来说还算有些用。而你,则是要开始试着打造铳管,口径还是保持四分。”

    周铁匠感觉压力有些大,但是还是答应了下来。这个世道,能吃饱穿暖就很好了,为了这个安定的生活,他也要尽力把铳管打造出来。听新来的流民说,外面已经有吃人的状况了,实在太可怕了。

第105章 汉官() 
陕西,兴安(安康),左良玉大营。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调动、部署,左良玉已经带着队伍来到了兴安,其他的各镇兵马也基本到位,马上就要开始对张献忠还有罗汝才进行围剿了。

    “这是什么狗屁命令?!”左良玉将杨嗣昌来的指令随手扔在了桌子上,骂道:“让我主力留在兴安,遣偏师三千随陕西兵马入蜀追剿。要是张献忠不来陕西当如何?!三千兵马顶的什么事?!贺人龙让我的部属打头阵怎么办?!我的兵马可不是给别人踮脚的!哼!书生之见!”

    左梦庚问道:“那咱们怎么办呢?”

    左良玉思索一下,随后说道:“给杨阁部回信,就说张贼献忠未必会回陕。成都方向最为可虑,料想张献忠定会流窜入蜀,荼毒川中。所以末将决定同陕兵一道入蜀剿贼。”

    “杨阁部能同意咱们的意见吗?”左梦庚不自信的问道。

    左良玉笑着说道:“不管他同不同意,咱们只要抓住手里的兵士就可以。朝廷现在正是需要咱们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对咱们怎么样的。你要记住,‘狡兔死,走狗烹’。只要朝廷还用的到咱们,咱们就算做的出格一些,也没有什么。毕竟咱们不是文官,军队是咱们最坚固的后盾。”

    左梦庚消化这父亲的教诲,之后躬身道:“孩儿记住了。”

    左良玉慈爱的看着他的长儿子,现在也是他唯一的儿子。自从他的家眷被尽数屠杀之后,他就没有再续弦,即便是他的部下劫掠来了美貌女子进献给他,他也不收,但是也不阻止他的部下行乐。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教导他的儿子,让他早些成长起来。

    “大帅,”幕僚将写好的公文拿了过来,说道:“回文写好了,请大帅用印。”

    左良玉见没有什么错处,于是盖上了他的私印,吩咐道:“给杨阁部发过去。”

    等亲兵拿着信出去了,他对左梦庚说道:“准备一下,咱们去拜访一下陕西郑总督(郑崇俭),想来他是愿意咱们和他一起去剿贼的。你要记住,朝廷毕竟是文官们当家,你总要找一个,或是找一伙儿文官来做盟友,让他们自己斗去,咱们只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行了。”

    “噢,孩儿记下了。”左梦庚有些不解,刚才还说只要有军队就可以为所欲为,怎么现在又说要拉几个文官做盟友?不过他不敢问,他怕他父亲失望。于是他把疑问放在心底,打算以后慢慢的思考,而面上却是要认真的答应下来。

    五天之后,在襄阳的杨嗣昌收到了左良玉的回信。他大为光火,这是他集合幕僚,用三个月的时间制定出来的计划,怎么能被改变呢?而且他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张献忠在围剿开始之后,一定是会回窜陕西的!于是他立刻给左良玉去了指令,让他必须按照计划,留主力在兴安,堵截张献忠,不让张献忠窜出包围圈。

    之后书信往来,没有取得任何结果,左良玉根本就不听杨嗣昌的。在二月初一日,带着部队,和陕西兵一同去了四川。

    杨嗣昌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是无可奈何,于是他只好把他和左良玉的书信还有给左良玉命令都给崇祯皇帝送到了北京。这是杨嗣昌的自保之道,他的指令都下了,但是左良玉不听,要是将来出了问题,那就不是他杨嗣昌的责任了。

    现在的督师可不是什么好差事,熊文灿已经被下狱了,就等着定罪呢。之前的刘宇亮,也是回家闲居去了。虽然他杨嗣昌是崇祯最信任的大臣,但是朝中的大臣们却都是有不少想让杨嗣昌出事的,他是不得不防呀。

    在出京之后,御史台就上书,建议这次杨嗣昌出京,绝对不能招抚,只能剿灭。熊文灿一力主抚,张献忠降而复叛,所以继任者杨嗣昌就不能再招抚了,只能剿。‘小兵平民说招抚的是奸细罪!道将绅士说招抚的是通贼罪!督抚镇将说招抚的是误国罪!’瞧瞧,这多么可怕呀。

    还好崇祯没有糊涂,没有同意。这流贼少说也有三四十万人,二三十股大贼,要是真的一力主剿的话,大明就什么也别干了,就剩下剿贼了。

    盛京,崇政殿。

    “诸位汉官所献计策甚好!”皇太极在龙座上坐着,说道:“不过你们给的上中下三策,朕看倒是应该调个个儿。应该先取宁锦,巩固关外之地为上!”

    汉官张存礼、祖可法等人献策,一,攻打北京,彻底打败明朝;二,攻打山海关,像一把利剑,直刺明朝咽喉;第三,先取宁锦,巩固关外,将明朝的拱卫之地慢慢剪除。

    “皇上英明!”所有的满汉官员都是大声的称颂着。

    八旗的旗主们都知道,直接去打北京,那是自寻死路。虽然他们经常去北京周围转悠,但是北京的城墙他们可是见过,就算是他们的红衣大炮,也不一定能轰塌。他们顿兵于坚城之下,等明国的军队合围过来,他们就危险了。打山海关也是一样,不下宁锦,怎么打山海关?其实这也就是那些汉官们向大清表表忠心而已。

    等散朝了,张存礼得意的和祖可法说道:“只要皇上继续攻伐明庭,以明庭现下流贼遍地,灾荒不断的情况,用不了多久,大清入主中原,不是没有可能。”

    祖可法也是微笑的说道:“是啊,现在咱们是叛臣,等大清进了北京城,拿下整个天下的时候,咱们就是从龙的功臣!我父亲(祖大寿)执迷不悟,到现在还没看清楚,这是老天要亡大明,不是人力能阻挡的。”

    “是啊,大明气数已尽。大明是火德,尚红。而大清尚青,正是水德,这不就是以水代火吗?此乃天意,天意呀。”张存礼摇头晃脑的说着。

    祖可法点头,道:“是呀,旱、蝗不断,流民遍野,这是上天在降罪啊。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咱们就等着封妻荫子吧,哈哈哈。”

第106章 渐入正轨() 
李岩此时正是忙的时候,白天要去接收流民,晚上则是要设计一个炮车出来。城墙上的弗朗基炮是有炮架,不过是木头台子的,移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他要弄一个有轮子的炮架。、

    而经过去年的蝗灾,旱灾,还有加上新增的“练饷”,现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流民潮再次由南向北,从河南各地向开封,郑州,洛阳这些大城汇结。他们希望能够在这些大城中先活下去,等灾荒过了之后再回家。

    李岩他们把政策公布之后,有的流民选择留了下来,有些还是希望回自己的田地上耕作,就带着家小继续逃荒。现在赵虎岗附近的田地已经基本都分出去了,他手下的新兵,也增加了五百多名。现在李牟已经又在更南面的曹岗、猪皮岗开始建立寨子,将周围的田地也都收进来,又多了几千亩的田地。

    此时不但是收士兵了,而且还收有各色技能的人加入,做木工的,炼铁的,金银铜匠人,织布的,制火药的,泥瓦匠,商人等等,只要是有用的技能,都被吸收进来,进入建立起的匠坊。他们的待遇和铁匠铺的差不多,不用去地里劳作,靠手艺赚取粮食物品、养家糊口。

    “你是铜匠?”一个早先加入李岩团体的老铜匠问道。

    流民有气无力的回道:“是,铜匠。”

    “会不会‘失蜡法’铸模?”老铜匠又是问道。

    流民依然有气无力的回道:“会。”但是回答完之后,还是抬眼瞥了一眼问话的人。

    老铜匠也是看见了流民的动作,说道:“那说说吧,‘失蜡法’具体怎么弄?一月六斗粮,二两油,三两盐,你自己在工坊吃三顿,这待遇可不是好拿的呀。”

    流民想了一会儿,无奈的说道:“老人家,您行行好,收下我吧。今后我就是您的徒弟,我跟您学,向孝敬我父亲一样孝敬您。”

    “想学手艺,以后也会招人的。这次挑的,必须是本来就有手艺的。要是我今天收了你,明天我就得挨板子,你也得带着家人继续逃荒,何必呢?你还是老老实实去种地岂不是更好?”老铜匠小声的劝着。

    中年流民沮丧的说道:“可是我不会种地呀。”

    “那你就没有其他的技艺?”老铜匠皱眉问道。

    “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一直以来,家里的地都是让我家娘子操持着,我只专心读书,想一朝中举,也就能让娘子歇一歇了。可是我不成器,到现在,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现在闹饥荒,才知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娘子为了省口吃的给老母亲和我,在路上就没有了,我真是后悔呀!早知道有今日,我就不读什么圣贤书了,我就是去做军汉也比现在强啊。”

    此时李仲过来,问道:“怎么回事?这里都积攒下这么多人了。”

    老铜匠不敢隐瞒,将这个流民的情况说了一遍。

    李仲一听是个读书人,于是就问道:“你都读的什么书?”

    “四书,五经,四书集注。”流民书生小心的说道。

    李仲皱眉道:“就没有看过别的书?兵家、法家、墨家这些,都没有涉猎?”

    “没有,”流民书生沮丧的说道:“我连秀才都没有考到,哪里还有精力看旁的书?”

    李岩此时也过来了,不满的说道:“怎么回事?!这么多人还等着呢!你们在这里磨蹭什么呢?!”

    李仲也不生气,和李岩简单的说了一下情况。

    李岩对老铜匠吩咐道:“您继续,仔细些,别让那些好吃懒做的家伙们混进来。”

    之后招呼流民书生到一旁,问道:“先生贵姓?”

    “免贵姓范。”流民书生整理一下破破烂烂的衣服,拱手说道。

    李岩看了李仲一眼,之后说道:“这样,我这里要办个识字学堂,给军官士兵们教认字的,你能不能做呀?”

    范书生赶紧说道:“可以,我可以的。我以前就在村中做塾师的,教孩子们开蒙,最是拿手的。哦,教将军们认字,也是不会有问题的。”

    李岩点点头,道:“你就一个老娘,那你们两人就都在营中食宿。至于工钱,以后再说,你看如何?”

    “只要有食宿就可,别的我也不敢奢求。”范书生赶紧拱手说道。

    等范书生带着他老娘高高兴兴的进了营寨之后,李仲说道:“本来我是想让他给做个幕僚赞画的,怎么你让他教士兵们认字呀?”

    “他这样的书生能有什么用?”李岩随意的说道:“让写的命令都要写的文绉绉的,要不显不出他们的才华,可是军官们谁能看的明白?军令,就两个要求,简单明了、准确清楚!现在咱们人也多了,下面的队官,什长都要认字,将来命令都要他们亲自发,亲自看!一个个都是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这可不行。”

    李仲不解的说道:“可是将帅们都是有好多幕僚赞画的呀,管行文的,管钱谷的,管兵仗的,军中的粗汉可是做不好这些。”

    “所以要教他们认字。”李岩说道:“这些都是军中的职务,将来都是要军人来担任,他们比旁人更知道令行禁止。”

    “这,这可能吗?”李仲不信的问道。

    “想升官的就得认字,不认字的做一辈子小兵,他们自己就会知道努力了。”李岩微笑着说道。

    “他们不会都跑了吧?”李仲提醒道。他觉得让那些粗汉识字,应该是很困难的事情。

    李岩冷笑一声,道:“跑?他们能跑到哪里去?他们的家眷和土地都在这里,他们舍得跑吗?到了其他官军中,他们的家眷能比在这里还生活的更好?”

    “噢,原来你给他们地种,是早就就想好的呀。”李仲恍然大悟的说道。

    李岩摇摇头,道:“不说这个了,这个识字学堂你来建起来。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再找些千字文,百家姓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