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纪-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时代,无论哪个城市中,夜香郎都是城市的最底层。卑贱的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渴望得到救赎,日日夜夜梦想过上温饱的日子。
当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卑贱的他们会死死抓住,绝不松手。
这一天真的来了。
天启三年,运河沿线大城市的夜香郎真的过上了温饱的日子。
虽然只是用最粗粝的食物勉强充饥,这也让夜香郎们感恩戴德。更重要的是,夜香郎们看到改变生活的希望。
夜香郎中的青壮子弟,更是第一次有了走到人前的勇气。
随着生活一天一天改变,夜香郎们心中对京城的东主充满了无尽的感激。
“夜来香”,这是朱由检为高起潜所组建情报组织,定下的正式名称。
“夜来香”现在已经顺着化肥工坊,渗透到运河沿线的各个城市,在大明城市的最底层缓缓开放。
京城的夜来香组织,已经不再局限于夜香郎的层次,它在整个社会的底层都得到极大扩展,不少城狐社鼠都已成为它的外围组织。
夜来香甚至还借助珍木堂的业务,初步打入了京城的中上阶层。
因为东厂和锦衣卫的存在,这条线进行的非常小心。
虽然规模很小,人数也很少,人员组成也不过是些大宅门中下人的存在。消息收集至今也还停留在听风听雨的阶段,但这些人的加入也极大的丰富了夜来香的消息来源。
不知不觉间,人在京城的朱由检,已经变得耳聪目明起来。
天启四年的春天真的来了,田野披新绿,枯树发新芽。
按照徐光启的布置,皇庄预留下的10顷田地,开始集中种植土豆。
去年皇庄第二季种植的土豆和甘薯收获时,亩产都达到18石左右。这么高的亩产引起整个皇庄的轰动。
消息传得很快,所有的佃户都在奔走相告,神物降临了,好日子就要来了。
皇庄中迫于信王压力,管理层的贪婪也不得不收敛几分。
小王庄和固庄的管事太监被杖毙,官校都被处死在东厂。庄头和伴当也被剥夺了一切,全家沦为最低等的佃户,不少人连这个冬天都没撑过来。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无不提醒着皇庄的管理层,信王殿下并不是只会吃斋念佛的善人。
生活压力减轻的佃户,年底第一次吃上几顿饱饭。
在吃饱肚子的佃户心中,信王殿下已经变成了神佛的化身。
佃户们只知道信王殿下接手皇庄以后,他们才能吃上饱饭。所有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信王带来的。
当朱由检天启四年第一次来到小张庄时,这所皇庄里所有的佃户拖家带口,拿着他们最珍贵的东西,自发的出来迎接信王。
佃户们人人都以看到信王殿下为荣。在小张庄的佃户心中,信王已经完全神佛化了。
看着激动的人群,朱由检被深深的震撼了。
两世为人的他也是头一次见到这种场面。
这种前世被斥为作秀的场面,不亲身经历,怎么能明白。
第四十五章:民心如何来的(求票、求收藏)()
小张庄佃户们的热烈欢迎,让朱由检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民心。
朱由检由衷的感到:现在他说的任何话,佃户们都会无条件的遵从。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是因为现在的他们愿意相信他。
“多么善良的百姓,就只是因为我为他们做的那一点点。”朱由检非常感慨。
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朱由检现在才真正明白民心若水,水能载舟的意思。
“毛爷爷真的很伟大。”
这种场面下,朱由检才真正明白毛爷爷的伟大之处。
朱由检现在相信,只要他能让天下百姓拥有这样的民心,他也可以吊打天下任何英雄。
徐光启看到信王殿下受到欢烈欢迎的场面,心中大感兴奋。他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高兴。在他眼里,这才是真正的功德,这才是真正的善行。
皇庄书房中。
朱由检和徐光启一起翻阅着土豆种植手册的初稿。
朱由检翻看着手册突然说道:“徐先生,我感觉这本种植手册有个很大的缺点。”
看徐光启愕然的神色,朱由检一边阻止他翻看手册内容,一边继续说道:“徐先生,我说的不是内容,是这种书写方式。”
看到徐光启有些不解,朱由检放缓语速说道:“我想,我们这本种植手册是编给农夫看的吧?”
徐光启点了点头,他还是不太明白。
看徐光启点头,朱由检爽快的说道:“现在手册的文字写的太深奥了,连我都有些看不明白,更不用说不识字的农夫了。这样文字的手册,推广种植时,我们还要找专门的读书人再次翻译,这太浪费人力,效率也有点太低了。”
徐光启思索一下,别说,种植手册还真有这有这方面的缺陷。
真正种地的农夫一般都不识字,过于文雅的言辞他们根本听不懂。
徐光启明白了信王的用意,他试探着问道:“王爷是想像白居易一样用俗语来书写手册?”
听到徐光启的询问,朱由检轻拍双手,他是为徐光启对自己的理解而鼓掌。
“对啊,白乐天写诗以普通老妇听懂为标准,我们就向他学习。我们要把手册写到普通农夫也能听的懂的地步。”
“我明白了,信王殿下还真是为庶民考虑,那我这就回去修改。”徐光启心中有些不以为然。在他心中书就需要使用雅言,俗语怎能写书。
但朱由检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也罢,徐光启想:种植手册也不算正经书籍,就依信王所想吧。他转身就要回去修改种植手册。
看到徐光启转身就要走,朱由检赶紧一把拉住他,“徐先生,这种小事不用你亲自操劳,叫小左他们去做就行,我还有大事找您。”
小左就是跟随徐光启的5个内侍之一,大名叫做左玉柱,是5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今年刚满19岁。
去年半年的跟随,5个内侍给徐光启的印象都不错。
5个人都能吃的了苦,也能沉的下心来学习。如果不是身份的问题,徐光启都想把他们收为弟子,好好调教一番。
由他们来修改种植手册,倒是很合适,徐光启也很放心。
朱由检所谓的大事,是希望徐光启能改进一下车辆的减震。
上次朱由检来皇庄时不想骑马,坐轿他又嫌太慢,他首次尝试坐车出行。
朱由检没想到,这个时代的马车,颠簸的实在太厉害了。
没走多远,前世从不晕车的朱由检就已无法忍受,差点吐了出来。最后还是只能骑马去往皇庄。
经过仔细观察,朱由检发现,这个时代的马车根本没有减震。
王府的马车都是木制的车轮,车厢直接落在车轴上,根本不存在减震。再加上路况又很差,到处坑坑洼洼的,坐个车简直就跟受刑一样。
难怪古人说车马劳顿,坐车真的比骑马还累。这要真走个长途,真能把人累病、累死。
朱由检想把自己府上的马车改装一下,加个减震,也好让自己以后坐的舒服一点。
他对前世的汽车的结构,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好像车厢是由多根重叠在一起的两组U形钢板支撑起来的。
具体技术和原理,朱由检根本不清楚。好在有徐光启在,这是有名的科学家啊,由他来研究原理岂不是更好。
朱由检摸出一张草图递给徐光启,图上是模糊的车辆构图。
这是他凭前世印象画的图纸,现在虽然还达不到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地步,但相比以前,已经是进步太多了。
看看,这不徐光启就能直接认出这是一辆马车构图。
徐光启感觉图纸上的这辆马车,构造有些奇特。
这辆车有四轮,车身不是直接落在车轴上,而是被车轴上探出的两个重叠框架支撑起来。虽然一时不知这个结构能有什么作用,但这样一来车子的成本肯定会较高。
“信王殿下,图上这几处老夫看不太明白,你能解释一下吗?”徐光启倒是不懂就问。
也是,不懂就问,这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
“这个结构,我是这样考虑的。现在的马车颠簸的太厉害了,我想减少一下这种颠簸。”朱由检看看图纸解释道。
“您看,这里的两组多重梁可以吸收颠簸造成的震荡,保证车内的平稳。”
徐光启沉思片刻,心中还是有些拿不太准,单从理论上推断,似乎是可行的。
朱由检看徐光启迟迟没有出声,知道自己有些强人所难了。
徐光启是科技大牛,但他也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啊。又没有实物,只是一张草图就要他拿出准确意见,自己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朱由检赶紧开口宽慰徐光启:“徐先生,我只是一时的胡思乱想,也不知可不可行。你不用往心里去。我们先去看看佃户们的种植情况吧?”
徐光启抬起头,用不太确定的语气说道:“殿下,你这个结构单从理论上看,应该可行。只是加上这个结构,车身分量可能会有些过重,1匹马不一定能拉得动?”
“这也是问题?一匹马拉不动咱就2匹马拉呗。我好歹也是个王爷啊。”朱由检心中暗想,嘴上却不好打击他:“徐先生说的是,既然您认为可行,我就安排先造一辆试一下。”
徐光启这才想起对面的少年还有个王爷身份。对他来说,加几匹马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第四十六章:朱由检与时代最大的不同(求票、什么都求)()
看着面前的信王朱由检,徐光启忽然发现一个问题。
他发现,在这个少年王爷面前,如果不是刻意提醒自己,徐光启完全没有面对王爷的感觉。
他一直感觉,似乎对面站的人,是和他身份完全平等的好友。
在信王身上,徐光启没有一丝上下之分的感觉。
实际上,不是只有徐光启才有这种感受。
所有和朱由检接触过的人都有这种感受。
前世记忆对朱由检造成最大、最深的影响,就是人人平等的观念。
在前世各种媒体,各种舆论近百年的宣传下,人人平等的观念是深入人心。
前世的人们能随意讨论国家大政、世界形势,甚至对最高元首也没有几分敬意。那个世界再自认高贵的人,也会装出一副众生平等的面孔。
环境影响人,在那种环境中长大的朱由检对等级观念非常淡漠。
他可以喊皇帝大哥,也称农夫为老大爷,更能和太监去交朋友。做这些,他可以完全不考虑对方的实际身份,这是这个时代的人绝对做不到的。
幸好,朱由检尊贵的身份,给他披上一层最好的保护层。如果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可能早就被打死在街头。
作为王爷有如此行为,他是礼贤下士,不耻下问。要是作为平民百姓还敢如此,那他就是举止狂妄,不分大小。
天地君亲师,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胆敢无视宗法礼教,那是和造反相同的大逆之罪。
在这个时代,平民违反宗法礼教,被打死那是活该,没有任何人会为你说话。
与人平等相待,朱由检自身是没有感觉的,因为平等的观念早就融到他的骨子里了,他从没有感到自己在这方面有特殊之处。
朱由检一把拉起徐光启的袖子说道:“走,徐先生,咱们去地里看看吧?看看佃户们种的土豆怎么样了。”
徐光启看看被朱由检拉着的袖子,无奈的摇摇头。
不过,对于信王的这种亲密的举动,他倒很是感动。
信王虽然不懂礼法,可以他王爷的身份,这种举动却完全符合古人礼贤下士的风格。
土豆地里,笑声布满田野。
去年有种植土豆经验的佃户们,地种的很快,大片的土豆已经种完。看他们的架势只要再有个1…2天,就能完成全部土豆的种植。
徐光启仔细观察着佃户们种植时的一举一动,他很开心的对朱由检说:“殿下,看来我们不需要再担心了。这些佃户学的都很仔细,种植方法也都掌握了。子先敢说,只要后期管理跟的上,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大丰之年。”
面对徐光启的喜悦,朱由检本能恭维一句:“都是徐先生教导有方啊。”
顿了一顿,朱由检有些感慨:“百姓就靠田中作物为生。种植,事关他们生存的根本,他们如何会不用心学。只可惜,肯教他们技艺的人实在太少了。”
徐光启看到佃户们欢快的在田里种植土豆,脸上充满发自内心的笑容,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早在万历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