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仙之三国 >

第12章

仙之三国-第12章

小说: 仙之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行欺压良民之事,若有发现者,一律杀无赦,随后才带着准备好的上百车辎重下山去寻夏玄去了。

第二十二章 夜入县衙() 
与此同时,夏玄和高顺来到了临湖县城外的一座高山上俯瞰而下。

    临湖县比邻舒县,如今已成为了一座死城,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唯有城墙之上还有些许官兵在巡逻,他们是迫不得已才会留下守城,要知道汉代对逃兵惩治甚严,若事态严重甚至还会株连亲朋,如此一来,就使得官兵为了亲人不得不豁出了性命坚守城池。

    夏玄与高顺没有入城,不是他们不想进去,而是城门紧闭,不允许任何人出入,至于城内的一些富户和士族早早的就跑路了,留下的多是一些平民百姓而已。见此情景,夏玄眉头蹙了起来,沉声说道:“伏义,若进城内,你可有把握擒住都尉,迫其交出兵权?”

    高顺闻言沉默片刻,随后点了点头,道:“公子,若如此,朝廷追究起来,岂不是难以脱身?”

    “不然,你我大可使用化名,事成之前,决不可透露本来身份!”夏玄语气凝重的叮嘱道,他可不想事情败露,变成人人喊打的角色,而且使用化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借用汉室宗亲的身份!比如把夏字改成刘,随便套上一个王室没落后裔的角色便可,毕竟这个时代汉室宗亲多如牛毛,大街上随便抓个铁匠或者皮匠,祖上有可能便是某某郡王。

    其实这种情况源自东汉之初,西汉末年王莽之乱,王莽篡夺江山之后唯恐汉室卷土重来,便下令焚毁汉室宗庙,将所有关于汉室宗亲的族谱全部烧了个干净,这样一来,天下刘姓无以为本,名不正言不顺,自然难以蛊惑民心,卷土重来了。

    虽然王莽打错了算盘,最后还是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可他留下的祸根却延续了下来,自东汉之后凡刘姓者几乎都可自称皇室贵胄,而因无卷宗族谱可查,这种情况只能听之任之了,不过这仅限于西汉刘氏皇亲,一般来说东汉武帝刘秀之后的汉室宗亲都有迹可循,除非有人故意买通宦官作假,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刘玄,刘中临!”夏玄心中暗忖,他不但给自己取了个假名,连表字都已经想好了,明显早就做好了计划,想要偷入临湖县城空手套白狼,虽然世事千变万化,并不一定能用得上化名,但成功永远只属于早有准备的人,而高顺和周仓的驮龙寨马贼完全是意外收获!至于高顺则是化名高义,表字伏顺,这和他的性格还真有点符合,凡事皆以简而取之。

    入夜,天色昏暗,唯有星光闪耀,连月儿都被云雾遮挡了脸,害羞得躲了起来。黑夜中有两个人影偷偷得摸到了墙角根下,夏玄早就准备好了绳索,以极为老道的手法将其抛上了城头,钩住城墙一角,随即两人先后爬了上去。

    登上城墙,巡逻的兵卒还在远处,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他们俩小心翼翼的以老办法翻过了内墙,然后隐入夜色,不知所踪。

    县衙坐落在东城。

    因为有宵禁的关系,街道上根本看不到半个人影,唯有巡逻的兵卒在来回走动,以及打更的更夫时不时敲上一锣鼓,提醒百姓小心火烛,可若前往东城县衙,必然要经过几个街道,一不小心就会被兵卒发现。

    所以夏玄和高顺只能更加放慢了速度,只等兵卒过后才穿过一条条街道,拉近与县衙的距离。约莫一个时辰后临近子时三刻,他们才摸到了县衙外,这时高顺压低了声音说道:“公子,不如由顺入县衙一探?”

    要知道县衙可是县令的府邸,防卫森严,若是被巡逻的侍卫发现,双拳难敌四手,那可就危险了,高顺已拜夏玄为主,自然要为主子的安全着想,不过夏玄却摇了摇头拒绝了高顺的好意,道:“玄擅此道,伏义大在外静等便可!”

    说完,夏玄右手一掌印在墙上,深入其中至少半公分,随后纵身一跃便翻过了矮墙,进入了县衙之中。

    “砰。。。”

    落入其内,双脚踏地发出了轻微的响动,好在的是周围并没有巡逻的侍卫,夏玄看了一眼四周耸立在黑暗中的房舍,眯了眯眼睛,找准一个方向便如猎豹一般冲了过去,其速快若闪电!

    如今已是三更天了,夜深人静,除了一些下人的房中还有一两盏油灯点着,其它卧房都如鬼蜮一般寂静,漆黑如墨,看不到里面有没有人。县令的书房在东二堂第一间,里面还点着油灯,油灯下有一个身着便衣的男子在奋笔疾书,时不时传出一阵叹息,好像在忧心当下的时局。

    夏玄很诧异这个时代居然还有如此勤政为民的好官,要知道当今天下天子带头卖官鬻爵,罔顾苍生社稷,想要当官就得出钱,而这些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百姓身上剥削而来的民脂民膏,如此一来就使得秉性再好的官员久而久之也不得不狠下心肠来百般心思搜刮钱财,致使天下官员大多一般黑,几乎找不出几个真心为民谋福祉的好官。

    可临湖县的县令明显是个意外。

    夏玄在窗户上戳了个小洞,看到这位县令大人正在研究舒县周边的地形图,上面画有黄穰乱军的驻兵点,以及官兵筑起的防线,图中黄穰乱军呈四方形将舒县团团包围,密不透风,这种情况下别说打败乱军了,城内粮草若尽,那下场只有一个,城破人亡!

    县令拿起一封战报蹙眉沉思,久久不语,突然他仰天长叹一声自言自语的说道:“反贼势大,陆公病危,难道是天亡我庐江吗?若舒县城破,沿途临湖、襄安各县唯有束手就擒,到那时反贼一旦过江进入江东腹地,联合山越各部一同起兵作乱,大半个扬州便会沦陷,届时扬州百姓再无宁日啊!”

    “明公此言不然!”突然一道声音在书房内响起,只见夏玄施施然的走了出来,在县令震惊的目光下,笑而说道:“黄穰乃何人?区区山中一草莽,武不过十人之敌,文不过一乘之士,手下虽有十万众,可却无一员上得了台面的将领,在玄看来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哼,他是草莽你又是何人?夜半三更探我书房,岂是君子所为?”县令虽然起先有些许震惊,但很快镇定了下来,冷起脸来拔剑指向夏玄轻斥出声道。

第二十三章 忽悠县令() 
“玄非君子,但却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而且更有破敌之策,不知明公可愿听否?!”夏玄一步一步踏上前去,指尖轻轻握住县令的剑尖,那刺骨的冰凉传来,让他嘴角挂起了一道笑意。

    “滴答。。。”

    县令额头有冷汗溢出,顺着脸颊而下落在了地上,响起了一道清脆的回音,他眯起眼睛仔细的将夏玄从头到脚全部打量了一番,越看越惊,随后吸气,蓦然哀叹了一声,收起三尺青峰,抬手对向一张软榻说道:“公子有何良策可破敌?”

    夏玄嘴角的笑意变得更加浓郁了起来,他顺着县令所指的方向坐在了软榻上,随后清了清嗓子,目光看向一旁的茶壶,其意不言而喻。县令见此不由苦笑,这还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不客气的梁上君子,不过仅仅犹豫片刻他还是端起了茶壶给这位梁上君子沏了一杯茶水。此时夏玄才满意得点了点头,道:“明公以为黄穰之乱因何而成?”

    县令闻言微微蹙眉,有点不满,毕竟黄穰之所以可以趁势作乱,明摆着就是因为地方官员收刮民脂民膏的手段太过狠辣,如此这般才使得百姓铤而走险犯上作乱,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何必多此一问!不过县令还是说道:“朝廷昏聩无能,百姓民不聊生,故而被贼子得逞!”

    点了点头,夏玄勉强认同了县令的说法,然后又问道:“那么玄便要请教明公是想要一时之策还是一世之策?”

    “恩?公子此言何意?什么叫做一时之策?什么又称为一世之策,还请公子教我!”县令见得夏玄谈吐不凡,眼有慧光,终于开始端正态度,不敢再小觑夏玄。毕竟夏玄不但生的俊朗,而且身上有一种大家气质,绝非等闲人物。

    夏玄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县令,道:“一时之策不难,反贼虽势大,但舒县地处丘林,草木繁多,只待西风来时,一把夏火便可尽皆灭之,如此虽有伤天和,不过却可解舒县之围,不知明公以为如何?”

    县令听得脸色发白,眼神惊恐,连手脚都不自在了起来,要知道夏玄虽然只是寥寥几句话,但却可是眨眼间要了十数万人的性命啊,如此杀戮成性之人当得魔子之称!而县令则是第一时间如拨浪鼓般摇了摇头,再次问道:“还请公子教我一世之策!”

    如果在场的是曹操或者刘备,哪怕是碧眼儿孙权,肯定都会选择夏玄的一时之策,毕竟这样可以最快时间平定战乱,得到天大的功勋。不过临湖县令明显不是枭雄,更不是什么英雄,否则的话也不会被吓得如同惊弓之鸟一般了。

    夏玄点头,他早就看出临湖县令虽然是个好官,但却没有这份胆魄,沉默片刻后说道:“一世之策难过上青天,不过既然明公问了,玄不得不言,其实庐江百姓之所以作乱,根源还是在官府,在朝廷,在唯恐天下不乱的十常侍身上,若不是十常侍卖官鬻爵,纵容父兄子弟,亲朋门客在州郡县乡横征暴敛,致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又怎会使得我汉室江山兵祸连年,雪上加霜?”

    “哎。。。。公子此言甚是,奈何十常侍位高权重,天下有识之士虽恨不得寝其皮、噬其骨,但。。。。”县令深有同感的叹息一声,但说到这里就住嘴了,因为再说下去就牵扯到了大汉的天子,万一传了出去,这可是诛连九族的大罪!

    夏玄眼中也有戚戚然之色,虽然这更多的是伪装,可在东汉末年生活了十二年,他确实见过了太多太多因当权者昏庸而造成的人间悲剧,故而他心中对这个朝廷也有强烈的恨意,否则的话仅凭前世的记忆,他又怎会那么快决定要开创一个新时代呢?全因他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信息,掌握了即使曹操和刘备这些枭雄都难以比拟的优势。

    “也罢,一世之策虽难,可还有折中之法!只要明公愿意交出兵权,再筹集千车粮草,以天威而震之,以仁德而服之,区区黄穰反贼自然不攻而破!”夏玄终于说出了自己最终得目的,那就是得到临湖县的兵权,而县令一旦把兵权交给了他,那么总要给个名份吧?若不如此,朝廷追究起来,那么临湖县令不但没有功劳反而会被问罪也说不定。

    县令闻言表情顿时惊疑不定了起来,他心中有了一丝怀疑,眼前这智多近妖的翩翩公子哥莫不是早有准备专程前来诓骗粮草的吧?也或者是说此人乃是黄穰的同党?有了这个想法的县令顿时紧张了起来,毕竟他可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此前拿出来的三尺青峰还是用来等到黄穰破城之后自刎所用呢!

    夏玄见得县令面有惶惶之色,顿时猜到了县令心里的想法,苦笑摇头说道:“明公大可放心,我夏玄虽是寒门出身,但也熟读圣人道理,深知男儿理当忠君报国,匡扶社稷,再言汉室江山虽有日暮之兆,但三十年内必然稳若泰山,区区黄穰小儿妄想颠覆汉室,只不过是贻笑大方而已,还请明公明见!”

    县令见得夏玄不似说假,而且身上也确实正气凛然,惊疑不定的心总算稍稍放下了,可让他交出兵权,更拿出千车粮草给一个外人,他实在是有点难以定夺,而在这时夏玄又说道:“明公可想过,不论是进是退,若都难逃一死,为何不豁出去赌上一把,若胜,龙颜大悦,百官拜服,明公自可青云直上,若败,也不过是一死尔!”

    “哎,公子此言甚是,也罢也罢!”县令叹息一声,苦笑摇头,随即站起身来从书架上取下了一个锦盒,打开锦盒,其内有一方印章,他拿出印章放在掌中,双手来回磨砂,说不出的怜惜,最后他咬了咬牙,回到案几上拿出一方竹简,奋笔疾书,很快一篇任命文书就被写成了,随后他将印章重重的盖了上去!

第二十四章 接掌兵权() 
临湖县都尉任命文书!

    当任命文书即将刻写完毕,盖上了印章,此时县令才想起还不知道夏玄的名讳,连忙就开口问道:“不知公子姓甚名谁,何方人士?”

    夏玄闻言不由苦笑一声,拱手说道:“明公,玄乃吴郡海盐人氏,姓夏名玄,表字中临,今岁二十!”

    值得一提的是夏玄的心里年龄早已经超过了三十岁,而这具身体的年龄应该不会超过十六岁,不过他长得高大魁梧,五官成熟稳重,即使说二十岁也不会有人怀疑,其实他也是无奈,毕竟这个时代崇尚长者为先,通俗的说法则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