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那年那蝉那把剑 >

第76章

那年那蝉那把剑-第76章

小说: 那年那蝉那把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方向的宽阔廊道两侧立满了黑衣黑甲的持刀侍卫,一动不动,寂然无声,仿佛塑像一般,只有廊外的沙沙雨声。

    张无病悄无声息地穿过这条廊道,来到尽头的宫殿门外,轻轻推门而入。

    殿内铺设着厚厚地毯,龟蛇铜炉中烟雾袅袅。

    殿中只有一人,身着玄黑色常服,此时正负手立在窗前,透过被打开的窗口,眺望着外面白色雨雾笼罩下的宫城。

    直到这时,张百岁才稍稍加重了脚步声,不再像先前那般悄然无声,好让这殿内之人知晓是自己来了,然后压低了声音,轻柔道:“陛下,春寒料峭,还是小心些为好。”

    贵为九五之尊的那人没有转身,只是轻声问道:“无妨的,知南到哪儿了?”

    “江都,谢家。”

    “这丫头出去的时间也不短了,张大伴,你就替朕走一趟江南,将她带回来。另外,也查一查暗卫府报上来的那件事。”

    张百岁低头垂目,轻声道:“诺。”

第二十四章 古中原豫州神都() 
因为行踪在齐州暴露的缘故,所以此时的徐北游没有按照既定路线前往徽州,而是转道去了豫州,打算由豫州再前往江州。

    可话又说回来,徐北游不是公孙仲谋,不曾行走天下,严格来说这还是他第一次孤身一人出门远行,与陈公鱼作别之后,脱离了既定路线,所以他也很是理所当然地迷路了,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曾经中原第一州拔剑四顾心茫然。

    豫州,又称中州,乃是古中原所在之地,大楚之前,豫州与陕州同是天下中心所在,其首府神都更是号称天下之中,先后有十三朝在此建都,又因牡丹闻名于世,被赞誉为:“千年神都,牡丹花城。”

    修行界各大宗门与神都也渊源颇深,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当真是圣贤云集,故而以神都为名。

    只是到了后来,古中原之地日渐衰弱,不复当年之兴盛,历代王朝中心或是往南,或是往北,不复定都于此,这神都也就无法与日渐兴盛的江都等地媲美。

    按照朝廷的说法,天下四都分别为帝都、江都、中都和北都,按照道门的说法却不然,因为帝都又名东都,故而四都分别为中都、东都、江都、神都。

    神都城能名列道门四都之一,可见一斑。

    徐北游一路行来,细数天下各都,更名为帝都的东都,位于江南的江都,大齐龙兴所在的中都,曾经是为天下之中的神都,茫茫雪原上的北都,又名金帐王庭的西都,道门祖庭的玄都,以及龙城佛都,足有八个。

    在此八都之外,另有陕州、蜀州、燕州、辽州、锦州、幽州、齐州、直隶州、徽州、豫州、江州、湖州、湘州、南州、桂州等大小十五州,漠南漠北两大草原,十万里南疆,海外魏国,西域各国,后建数州,以及极西之地之国,此谓之天下。

    徐北游边赶路边问路,竟是一路跌跌撞撞地来到神都城外三十里处。算算时日,清明谷雨已过,春期将尽,刚好赶上了神都牡丹的花期,可有幸目睹满城富贵牡丹齐放的盛景。

    既来之,则安之,徐北游索性直接往神都城行去。

    神都之地位,不复赘言,韩瑄曾经对徐北游特意提起过,儒门有三大派系,一则江都,一则东都,一则神都,徐北游这次江都之行,有一条清晰脉络,将东都和神都这两处高人云集之地都排除在外,本该进入齐州后绕过琅琊府再入徽州,然后由徽州渡过大江前往江州,这次临时改变路线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神都已在眼前,那就干脆走上一遭。

    黄昏中,徐北游终于走到了神都城前,真是好大一座城,比起中都丝毫没有半分逊色,只是不似中都那般百战之地,神都多了岁月时光积淀下的三分富贵三分尊荣,恰似那城中已经花开花谢千余年的花王牡丹。

    徐北游站在城前眺望,以他那算不上的高明的眼光也能依稀看出,这座城哪里仅仅是座城,分明还是一座奇门大阵,以坊市为点,以城墙阡陌为线,交织连接,是为大阵。不过这座大阵几经战火之后,如今已是支离破碎,这才被徐北游一眼看破,不过一叶知秋,可以想象当年神都鼎盛时,这阵势又该是如何的煌煌景象,不愧为十三朝故都之地。

    徐北游赶在关城门之前进了神都城,四下打量,果然与北地和塞外大不相同的气象,徐北游想来想去,最后只能用花开富贵四字来形容自己的所见所感。

    近百余年来,儒门先后有三位魁首地位可称是举足轻重,分别是张江陵、方何和孙世吾,此三人先后担任大郑朝廷的内阁首辅,巧合的是他们三人也分别代表了儒门的三大派系,张江陵出身江南,方何出身江北,孙世吾则是出身中原,孙世吾辞官告老之后就是归隐于神都城中,故而在神都城中,以孙家最为强盛,其家学更是自成一家,这些年来甚至有了堪比江南谢家等豪门世家的气象。

    不过徐北游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没心思去招惹孙家,只想在这儿短暂停留之后,便离开此地前往江州。

    城内前朝皇宫旧址中有一观星台,可俯瞰全城,其中有藏书楼和观星占卜所在,这儿却不是属于神都第一世家孙氏,而是归于一位萧姓郡王所有。

    这名郡王名叫萧去疾,没有什么功勋,完全就是依仗家世恩荫才能有今日之地位,其本身即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也不骄横跋扈,不怎么爱财,也不怎么爱色,就是整日纵情山水,偶尔求求仙佛,也好附庸风雅,唯一可以称得上爱好的就是练剑,甚是推崇大剑仙上官仙尘,不过其本身却无甚资质,练了这么多年仍是不入流,别说剑仙的门槛没摸到,就是称呼为剑客都很勉强。

    总而言之是庸人一个,所以当今陛下干脆把他封在神都这个太太平平的中原之地,也不指望他去屏藩镇边,倒也是安稳自在。

    此时的观星台上,一身蓝色蟒袍的萧去疾正迎风而立,腰间佩着把一看就是花架子的长剑,看他的样子似乎是想要吟诗一首,可保持这个姿势半天,也没能憋出只言半语,只能无奈放弃。

    在他身后一个老仆,手里提着个鸟笼,里面装着一只青翠小鸟,极有灵性,轻声道:“殿下,这春寒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还是下去吧。”

    萧去疾挥了挥手,似乎是极不耐烦,道:“老王,你哪儿都好,就是这点不好,罗里吧嗦地像个娘们,本王心里有数!”

    老仆满脸无奈,只能连连点头。

    萧去疾想了想,问道:“对了老王,我前些日子听暗卫府的那帮人说起过,剑宗少主要去江都,闹出了好大的动静,最近有信吗?”

    老仆轻声道:“老奴在镇魔殿里有几分交情,听说这位剑宗少主在齐州露过一面后就不知所踪了。”

    萧去疾点了点头,道:“有点意思,我那位堂兄呢,他不是坐镇齐州吗,剑宗少主从他的地盘上路过,他就没什么动作?”

    老仆摇头道:“齐王殿下对此似乎完全熟视无睹,倒是……”

    “倒是什么?”萧去疾转过身来,“老王你别卖关子,本王最是不耐这个。”

    老仆压低了声音:“老奴听说公主殿下对这位剑宗少主别有青眼,只是事关公主殿下清誉,可不敢乱嚼舌根。”

    萧去疾嗤笑一声:“我那个堂妹,自小便是不类常人,常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动,当年依仗太后娘娘和陛下宠爱,不知闯下多少祸事,虽说这些年消停了不少,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此事不足以大惊小怪,倒是堂兄竟然不去掺和这档子事,不像他的性子啊,很是蹊跷。”

    说到这儿,萧去疾又是忽然自嘲笑道:“我一个无权无势的郡王,去管这些做什么?什么道门朝廷与我何干?有那些兄弟叔伯去操心,我自逍遥自在,说起来我倒想见见这个剑宗少主,一是问剑于他,再有就是见识下威名赫赫诛仙和剑三十六。”

    老仆眯起眼,轻声道:“别的地方不好说,只要他在中州现身,老奴定将这位剑宗少主请到殿下面前。”

    萧去疾伸手使劲拍了老王的肩膀,大笑道:“老王,够意思!”

第二十五章 相逢即缘一浊酒() 
这当主子的不怎么靠谱,仆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名叫老王的老仆虽然穿得还算整洁,可全身身下却没有半点高人风范,既没有道门大真人的仙风道骨,也没有诸如镇魔殿大执事的阴鸷晦暗,怎么瞧都与高人二字不沾边,就像个普普通通的老头。

    有时候萧去疾自己也在想,在这些姓萧的王孙贵胄里面,哪个不是蓄养高手无数威风八面?就像自己那个叔祖萧瑾、堂兄萧白,独占一国一州之地,军政大权在握,何等逍遥自在。再瞧瞧自己个儿,蓄养高手就别说了,只有一个老王,还是自己那个已经过世的老爹留下的。什么军政大权就更没有了,也就勉强在地方官面前拿拿架子,遇到真正的实权官员都只能绕着走。

    这些都是往大了说,往小了说,宗室蟒袍以大缎为料,以颜色区分,红、绿、黄、白、黑为上五色,又称正色,紫、粉、蓝、湖、香为下五色,又称副色,自己混不到一个最为尊贵的黑色也就罢了,就连其他四个正色都没能混到,干脆是个下五色中的蓝色,自己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自己虽说没什么大志向,可逢年过节的时候,也希望能穿上身正黑色的冕服,哪怕没有实权的里子,好歹也有面子不是?尤其是过年进京时,这一身蓝蟒袍混在一众黑色蟒袍中,可别提多现眼丢人了!

    萧去疾忍不住唉声叹气。

    难怪老爹生前总说,父母给的那叫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愁啊,真愁。

    徐北游这时候自然不知道有个姓萧的郡王正打自己的主意,他还是老样子,找了间客栈落脚,不巧的是临近神都牡丹花期,各地前来赏花的游人极多,客栈竟然爆满,徐北游不得不与另外一人“拼房”。

    这人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儒生,衣衫已经洗得发白,看得出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出身,只是精神头很好,显然是在外面行走惯了的,不像那些养尊处优的老爷们。

    徐北游坐在自己的床上,从背囊里取出一本前朝大儒所著的《传习录》,老儒生无意中瞥见后,原本略显冷淡的脸上绽放出一抹笑意,温声问道:“这位小兄弟也是读书人?”

    徐北游抬起头,笑道:“算不得读书人,不过是识几个字罢了。”

    老人不似那些拿捏做派的穷酸腐儒,说道:“这本王文成公的《传习录》可不是识几个字就能看懂的。”

    徐北游放下手中书本,“如此说来,老人家肯定是读书人了。”

    老人叹息一声,道:“这本《传习录》,老朽读了不下五遍,所谓的十三经更是熟记在心,可惜直到现在也没能博取半分功名,更没读出个浩然正气,老朽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读书人。”

    徐北游道:“不以成败论英雄,读书与否,不在功名。”

    看相貌已经是花甲之年的老儒生会心一笑,说道:“小兄弟能看得这般通透,想来也是读书人了。”

    徐北游笑道:“是不是读书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我们两人倒是有些互相吹捧之嫌。”

    老儒生爽朗大笑:“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这名声二字,说白了就是你吹我一句,我捧你一回,时间久了,自然就有名气。”

    徐北游挑了挑大拇指,“老人家可谓是真知灼见。”

    老人摆摆手,谦逊道:“真知灼见谈不上,只不过活得年岁久了,明白些年轻人不懂的道理。”

    徐北游从背囊中拿出一壶未喝完的蛇胆酒,说道:“酒是糯米酒,胆是银环蛇的胆,又加了些药材,算不上什么好酒,是我自己酿的,老人家要不要尝尝?”

    老人眼睛一亮,拿起桌上的茶碗,好生擦了擦,然后道:“那老朽就却之不恭了。”

    徐北游给老人满上一碗,老人端起来轻啜一小口,闭目回味良久,轻声道:“味道醇厚,药味完全沁入酒中,这酒质虽然不怎么样,但这酿酒的手法却是不凡,小兄弟,你跟谁学的酿酒?”

    徐北游慢慢收敛了笑容,叹气道:“算是家传吧。”

    老儒生漂泊半生,自然看得出触及了徐北游的伤心事,便不再提起这茬,转而说道:“小兄弟是何方人士,要去哪里?”

    徐北游却是没敢太过交浅言深,敷衍道:“小子乃是陕州人士,这次来神都见识下满城牡丹的盛景,也算是游历了。”

    老人端着碗慢饮这杯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