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建文大帝 >

第44章

建文大帝-第44章

小说: 建文大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奉安的仪式,就是从享殿开始的。

    首先是朱元璋的牌位配享殿,然后再举行仪式,一系列繁琐的仪式是让朱允炆焦头烂额。

    在等穿过方城,朱允炆先是登上了明楼。这明楼在方城之上,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一个拱门。方城明楼以北,就有个直径近乎半里地左右的崇丘。这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在宝顶的周围砌有砖墙。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

    在这宝顶之下,就是朱元璋的安寝之地。

    朱允炆是环视了四周,也没有见到朱元璋孝陵地宫的入口。

    朱允炆看了看云奇,才发现四周除了几个辑事厂番子,已经没有别的人了。

    “皇上,这先太上皇长眠安寝之地入口十分隐蔽,臣也是按照先太上皇的意思”云奇悄声在朱允炆耳边说着,朱允炆的手一立,意思是让云奇别再说下去了。

    明显可以听出来,这几个担着棺椁的番子,自然要成为朱元璋最后的陪葬品。

    朱允炆挥挥手说:“去吧”他也不想看到这十几条生命就这么消失。

    “皇上”云奇很明显是要朱允炆跟着去的,“这恐怕于礼不合”

    朱允炆无奈的摇摇头,说:“那就去吧”

    无奈,深深地无奈。

    此时的云奇,心中却想着别的东西。

    “现在的皇上,似乎心肠还是不够铁石啊。以皇上的雄才大略,要是铁下心来,什么办不成呢?那北元鞑子,自然自由被横扫的命。”

    朱允炆也知道,自己这个来自未来的人,是没有见过你死我活的斗争的。而这斗争中的血腥,就是朱允炆需要迈过的一道坎。

    “那朕,就去吧”朱允炆踌躇了很久,最后还是挪动了脚步。

    在云奇的引路下,几个番子抬着朱元璋的棺椁,爬上了宝顶。朱允炆跟在他们身后,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们该死么朱允炆一直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诚然,从守口如瓶上来说,只有死人,再不会泄露秘密。

    在山上的树中,几个人七绕八绕,总算是来到了一个洞口前。

    朱允炆结果云奇早已准备好的火把,首先进入了朱元璋的陵寝地宫。

    这段甬道蜿蜒曲折,但是朱允炆明显可以感觉到,这段甬道是向地下延伸的。周围的墙壁都是硬邦邦的石头,朱允炆才明白,这个在他的年代还没有开挖,也声称没有被盗的朱元璋长眠之处,是在山体里开凿的。

    山体坚硬,只要堵住这段通道,基本就很难在进入朱元璋的墓穴。

    朱允炆哪里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辑事厂的亲信守在了这个洞口,在四周已经堆满了石块。

    很快,甬道不再下降,在朱允炆面前的,是一道不算巨大,但是还是很壮观精美的石门。

    本来这石门之后,会有一道巨大的堵门石。但是现在孝陵地宫才只葬入朱元璋的皇后,自然不能封闭地宫。

    朱允炆走到这里,就有些不想再走下去了。因为这道门是地宫的大门,而马上在进入主墓室之后还有一道门。而这两道门之间,就是那些番子的葬身之地。

    其实这些抗棺椁的番子,也完全可以不杀,因为孝陵可以说有人日夜守护,而且因为地形的原因,外人根本没有办法在不被人发现的情况下进入宝顶区域,开凿一个盗洞。更何况开凿盗洞还要牵扯到开凿岩层,这都是不容易的。

    “皇上,既然都到了这里,是应该再向前了。”云奇在朱允炆的耳边说,“虽然这里只有皇上您和我能够离开这里,但是这礼,还是要做一做”

    朱允炆无奈的摇摇头,继续向前走去。小心的绕过了立在那里的封门石,进入了墓道。而云奇,此时却掏出了一包东西,挂在了封门石背面系着的绳子上。

    “吱吱吱吱吱吱”摩擦声响彻整个墓道,朱元璋陵寝的大门,就在这摩擦声中,被门口的石板紧紧压死。

    云奇拿起自己的火把,在牵引石板的绳子上点了起来。

    这绳子确实不太好取出来,更不太好留在这里,所有一烧了之,才是最好的。

    在大门之后,一个近乎封闭的空间里。随着绳子的燃烧,云奇遗留的那一包东西,也已经被火苗点燃,虽然没有火光,但是却在向空气中散发着什么,似烟似雾

    “皇上,虽然墓门已经封死,但是这甬道也不宜久留臣刚才已经在里面放上了药,现在也应该顺着这绳子点着了,所以臣怕那烟”云奇看绳子已经烧着,急忙对朱允炆说道。

    “走吧”朱允炆也不再看向石门,径直向地面走去。

    “参见皇上!”等朱允炆上到了地面,还没适应地面上的阳光,就听到了不少人向他行礼的声音。

    “诸位平身云奇,你告诉朕,这是?”朱允炆倒是一头雾水,刚处理了几个抬棺椁的番子,现在这洞口又冒出这么多人,不还是在暴露秘密么?

    “回皇上,这是臣在先太上皇陛下的授意下组建的那个组织的成员,现在都是辑事厂最核心的番子,请皇上放心,他们的任务就是回填这条甬道,保证先太上皇安寝之地的安全。”

    听了云奇的话,朱允炆点了点头,说:“云奇,朕之皇考,懿文太子之陵,应该就在孝陵之东吧。”

    “回皇上,确实如此。”

    “来人啊,传朕的口谕,朕摆驾东陵,文武百官跟随!”

    *******

    朱元璋,再见了!

第八十六章 东陵追封() 
“东陵?”云奇倒是迟疑了一下,朱标的陵寝建筑是按照一座太子陵的建制,缺少明楼及方城,主体建筑多用绿色琉璃瓦等,这些都是太子陵的特征。所以这个时候,朱标的陵寝只是叫做懿文太子墓而已。

    但是朱允炆的这句话,就直接把朱标陵寝的地位,从太子陵变为了帝陵。

    云奇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的记下了。

    那时候的东陵,没有整套的祭祀设施,也没有一条完整的神道。后世当中,帝王陵寝共用一条主神道的体系,就是来源于孝陵和现在的懿文太子墓。

    懿文太子墓就是和孝陵共用了一条主神道,过了御河桥向东,就是懿文太子墓。而向北,就是孝陵的主体建筑。

    “皇上,再向前就是懿文东陵了。”走了一会,就在朱允炆的耳边提醒。

    朱允炆眼前的明东陵,就明显和边上作为正牌皇帝陵墓的孝陵明显不是一号的。

    首道门,就是只有三孔,更别说上面覆盖的是翠绿色琉璃瓦。

    而孝陵正门则是黄色琉璃瓦,五个门洞,三大两小。

    至于享殿前门和享殿,更是和孝陵里的气派完全挂不上钩。

    “皇上,这东陵是懿文太子暴薨之后急修,勉强完工的。并非偷工减料降低级别之作皇上也请您别迁怒别人。”刚过享殿前门,云奇就从边门一路小跑到朱允炆身边。

    “朕知道”朱允炆当然根本就不准备迁怒任何人,“你把工部尚书给朕叫来。”

    “回皇上,工部尚书自从去年九月自杀之后,尚书之位已经空悬至今”

    “空悬”朱允炆不禁眉头一皱,“云奇,等回到皇宫之后,你传一道密旨给内阁,让内阁给朕暗审这孝陵工程!”朱允炆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算是一字一字铿锵有力。

    “臣遵旨。”云奇瞬间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这陵寝工程算是很大的一个工程了,基本耗银都已百万两计。监修陵寝,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肥差。

    也不知道翻修东陵,需要多少银两朱允炆的心中想到。当然,他也不会愚蠢到刚刚正式即位就去花银两翻修东陵。有这个银子,还不如去完善下朝廷的军队。

    朱允炆现在的策略就是等着那些叔叔们忍不过,然后先一步动手。到时候自然名正言顺的一方。要说历史上朱允炆犯了什么错,那就是动手太早,有点让人感觉吃像太难看。

    欲擒故纵之计因为自己可以等,而自己的这些好叔叔们,可是等不下去的。

    当然,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按照惯例,要给自己这个便宜爹爹一个追封,然后慢慢去改变现状。

    直接下狠手很难,但是温水煮青蛙,几乎察觉不出来。

    礼部虽然没有得到朱允炆要到懿文太子墓的消息,但是还是很快的准备好了祭祀的用品。朱允炆也是遵循规矩,把这个祭祀流程做了下来。

    “礼部李尚书近前!”云奇在朱允炆对他小声说了几句之后,扯开嗓子喊道。

    “臣在!”李原名是急忙出列,他觉得这次懿文太子墓的祭祀虽然简单,但是还是按照规定的礼仪,该做到的,都做到了。

    “李爱卿,朕觉得东陵,似乎缺了些什么”朱允炆看了看四周,确实比孝陵缺了些配享的宫殿。

    李原名有些诧异问道:“东”

    “咳咳,李尚书,皇上问你这东陵,似乎缺了什么。李尚书直接答就是,也不要说东边缺什么西边缺什么了。”云奇见李原名要询问东陵是什么,不禁出口打断。

    李原名本来被云奇打断,是有些不快,但是听了云奇的话之后,反而对这个平时自己看不起的阉人,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是皇上恕罪,臣刚才只是想详细的说明。还是云公公明白您的意思,那臣就简单给万岁您说。

    “东陵只有一座享殿,没有享殿后的方城和明楼。当时工期紧急,加之高皇帝陛下也没有说明陵寝的制式,臣等也不敢僭越,按照太子陵寝的制式,修建的东陵,宰牲亭,具服殿等等,都没有去建造。”

    “朕知道了”朱允炆若有其事的点了点头,“那朕今日已等大宝,遵循古矩,朕之皇考,也比配享天子之礼吧。”

    李原名急忙行了一礼,说道:“那是自然,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臣近几日也想请教皇上追封懿文太子一事”

    朱允炆看了眼李原名,心里却想:这老奸巨猾的家伙,直接一句话就把自己本来的疏忽填了个圆圆满满,还体现了自己忠君之心

    “云奇,向百官传达朕的旨意吧!”朱允炆倒是事先已经把朱标的帝号和庙号说给了云奇。

    “传皇上口谕!”云奇吊起嗓子,声音传遍东陵。

    “臣等接旨!”虽然地上有些潮湿,但是文武百官纷纷俯伏接旨。

    “今高皇帝奉安,朕身为人子,皇考已故,安于东陵。借高皇帝奉安之机,朕携百官参谒东陵,不禁触景生情。朕之皇考甚为爱朕,朕小时竭心培养。今天虽朕之皇考已西归,孝这一字朕是万万不忘。着,尊朕之皇考懿文太子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钦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当然知道,这追封是古往今来的硬道理。就算是五代十国里的那些小国,尚还要追封一大串祖先为皇帝。本别说我央央大明。

    朱允炆稍微走了一步说:“今日看朕皇考之陵寝颇为狭小,配享不足,本意翻修这东陵。但是朕稍微一算翻修耗资,大为不菲。虽然天下已定,但是这节俭之风尚为重要。所谓之忠孝礼义信,朕觉得这俭,也是很为关键

    外面的马蹄声,让朱允炆眉头一皱。要知道过了下马坊之后,就算是皇帝,只能步行。但是随后传来的呼喊声,却让朱允炆眉头更紧。

    “皇上!皇上!紧急军情!”

    ***********

    复活求票求收藏加血加buff

第八十七章 烽烟起() 
“来者何人?现在正在宣读皇上口谕,况且过了下马坊之后便不允许再骑马急行,如此失仪,来人拿下!”云奇自然是知道规矩的,本来他正狐假虎威似的宣读朱允炆的口谕,结果突然闯进来的人,就把他给打断了。

    “慢!”朱允炆手稍微一抬,止住了周围辑事厂番子的行动,“把急报呈上来给朕看看。”

    “是”云奇看朱允炆暂时不准备搞这个失仪之人,也就挥挥手让辑事厂番子下去了。然后走到了那人面前。

    此人身着驿卒服装,几乎是翻落下马,而马匹这是已经无力,倒在了地下。

    “皇上”云奇直接取过这名驿卒递给他的信件,转身就呈给了朱允炆。

    朱允炆没有立即就拆开信件,而是说:“虽然孝陵陵园严禁骑马行进,但是今日也算事出有因。朕也不加罪与这名驿卒。来人啊,把这名驿卒带下去,让他好生休息下吧。”

    待朱允炆说完这一番话,才将目光投在信件上。

    朱允炆刚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这信件有所不同,可是没想到,在这封信件的火漆上,有一个小小的飞鱼纹印章。

    锦衣卫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