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建文大帝 >

第21章

建文大帝-第21章

小说: 建文大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爷爷,允炆以为这不是什么是否穷兵黩武的问题,问题是在这些异番虽然沐及天朝光辉,但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异番现在没有开化,但是不保证这些异番不会开化。到时候这些异番,可就不会认为我们还是天朝上国了吧……”朱允炆直接开始慢慢的道出了后世的情况。毕竟后世的事情不能直说,只能这么假设。要是可以直说的话,依照朱元璋的xing格,必然说不定马上自己带兵就去灭这十五个所谓不征之国了。

    朱元璋不屑一顾的笑了笑,语气中充满了冷嘲热讽:“这些没有开化的弹丸之地,土地贫瘠。我大明给予一些恩泽,还妄图开化,简直是可笑。允炆,皇爷爷觉得你是不是最近考虑国事考虑的太累了?不如先去休息吧……”

    这就是古人的逻辑啊……朱允炆在自己的心中感叹。虽然现在的他的思维、逻辑、记忆都几乎是来自未来,但是他需要说服的人确实正版的古代思维。天朝的意识已经经过无数的朝代更替而根深蒂固了,朱允炆最想做的就是让天朝这个称号名副其实!

    “皇爷爷,为何不能废止呢。那如果以后这些国家不再尊我大明为天朝,我大明也必须不得征讨?”朱允炆开始抛出自己的想法,“允炆以为,这不征之国,只能是和我大明有过盟誓,或者是大明的从属国才能享有。总不能阿猫阿狗我大明都保证不去征讨吧。就算阿猫阿狗还有弄上主人的时候呢。”

    “唉,允炆,你还是小了点……”朱元璋笑着叹了口气,“虽然这些异番尚未开化,但是这不征之国的地位,也不是说取消就可以取消的……我们无借口的取消,不是像是出尔反尔么?这也不是天朝上国字所为啊。

    “这个不征之国,你皇爷爷也觉得确实有些多了。但是取消某个异番的不征之国地位,也是需要一个还算正当的理由的。比如几年没有朝贡一流……

    “这个事情就交给你cao办吧,也不算什么违反祖训的事情。对我大明不尊,我大明没必要给你面子。允炆,这句话要好好记住!”

    朱允炆用力的点了点头,他也没想到,现在已经年岁六十大几的朱元璋,还是有着一颗愤青的心。

    “皇爷爷,允炆觉得,还有两个地方值得去开发。一个是山海关外的广大土地,还有就是大明东边广阔的海洋。允炆希望皇爷爷可以准开海事,建立大型船厂;移民关外,建设一批新的城镇。”

    “海外……海外真的有那么多的资源么?而且海外多是蛮夷,大明子民子孙出海恐被蛮夷所伤……还有关外的荒蛮之地,至今也没有安定。鞑子横行,你皇爷爷把你十五叔封到辽东,心中已经有些愧疚,还准备找个机会将他从广宁撤回来。在南方封一个闲散亲王,过些好ri子。那穷山恶水,除了一个完颜阿骨打,灵芝、东珠、海东青之类的特产也没有什么好的了。又为何想那穷山恶水移民?”

    朱允炆也被问住了,他总不能说他知道那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地下流着黑黄金吧。

    最后,朱允炆支支吾吾的说:“允炆看过一本古书,上面写的就是介绍的关外之地。说关外虽然寒冷,但是土地肥沃。森林密布,多可造巨舰之木料……”

    “允炆,这不必去强制移民了。哪天你通过内阁个户部下个旨意,说移民关外给予种子、工具、赋税优惠就是……”朱元璋甩了甩手,显然很是反感古书这种东西,“至于航海,你皇爷爷觉得没有什么很大的必要。毕竟劳民伤财,我大明也不需要采购什么商品。从古至今,我天朝的茶叶、瓷器、丝绸都是外番商人争相追逐的对象。就是继续航海,难不成还能再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不成?”

    “……”现在的朱允炆实在说不出什么了,可以说思维还有记忆的差异让他和朱元璋之间产生了不可填平的代沟……

    “皇爷爷,今天允炆想说的事情就差不多这么多了。请问皇爷爷还有什么想和允炆说的?”朱允炆也不想再劝下去了,藩王那个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他这次来参见朱元璋的目的也就算是达到了。

    朱元璋继续这那对朱允炆特有的慈祥的笑容,缓缓地,但是又有些自豪的说道:“这段时间,允炆你很不错,皇爷爷觉得你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吧。而这个大明天子之位,你合格去担任!”

    “皇爷爷谬赞!”

    ;

第四十章 凤阳大朝() 
“好了,允炆,今天你就在这行宫住一晚上吧。明ri是早朝,要起的很早的。到时候允炆你应该是在平台之下第一排,站在整个队伍的第一个吧……”朱元璋直接让朱允炆留住在行宫,“至于允炆你上朝用的冕服,你皇爷爷会派人去拿来的。”

    朱允炆点了点头,本来他就不想在奔波到本来准备下榻的驿馆。而且现在凤阳应该已经宵禁,毕竟现在的凤阳已经接近成为大明的首都。

    自然,朱允炆并不担心凤阳的安全问题。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四将手下对抗鞑子的jing兵现在可都驻扎在凤阳,就算有人图谋不轨也搞不出什么乱子。更何况朱元璋已经提前到凤阳了很久,这凤阳的不安分的家伙都自然被修理过了。

    ……

    东方,尚未露出鱼肚白,朱允炆就在小太监的催促下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很是不情愿了清理了一下自己的仪表,换上了出席大朝时候才要换上的冕服。

    要是说实了,这凤阳的行宫并不大。但是稍微挤一挤,似乎也可以站的下。毕竟这大朝不是议事,按照正常的安排,只要听朱元璋一个人说就可以了。

    而且人要是站的紧密,很多人的小动作就做不起来,想站出来说两句都没有这个机会。

    “趋!”“趋!”“趋!”“趋!”“趋!”……

    随着一名名锦衣卫口口传来的“趋”的口令,朱允炆可以说是带着各种勋亲大臣向行宫大殿而去。

    “跪!山呼!”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诸臣直接跪在了行宫大殿之上。虽然有些拥挤,但是每个人在朱元璋的威严下丝毫不敢放松。

    “诸位平身!”朱元璋的威严,在他讲话的时候就不知不觉的透露了出来。

    “这次朕将诸位从京师召到行在,可以说是为了很多的事情,容朕从小事开始慢慢说起吧。

    “允炆监国期间,科道上折,弹劾蓝玉谋反。经过查实,现在蓝玉已经下狱等待秋决。此事到此为止吧,大明也不能再出现一个胡惟庸了!

    “现在的蒙元鞑子,依旧在sao扰我大明的边界。我大明边境的子民们,已经被鞑子所威胁。朕曾经封了辽王于辽东,燕王于北平,桂王于大同,晋王于太原,庆王于宁夏,谷王于宣府。本来朕只想让那么巡抚地方,但是鉴于这几位还是封地的特殊xing,他们又负责了边境的安全。燕王、晋王常常带兵出塞,别的藩王可能因为年龄,也只能在自己的封国监察,保证后方……

    “现在朕准备在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这九个府城,设立边境重镇,称为九边。以后边境的安全,由九边去负责,藩王只能管理自己的三卫。而且藩王三卫的质量似乎有些下降,过段时间兵部负责去考察下藩王三卫的质量,一定要为他们的安全着想。每个卫所都要保证有五个千户所,必须是五个!”

    说到这里,朱允炆不行心中狂笑。姜毕竟还是老的辣,陪这群各种人jing玩了这么久朱元璋随便出手都会让人悲剧。还是那种就算悲剧了也只能吃哑巴亏的那种,即便朱元璋没有皇帝的身份,没有皇帝的权利和威慑。

    有些大臣的脸se就不是那么的好看了。现在这个直接架空藩王的举动,几乎是让藩王起兵夺朝的危险系数大了好几倍。自己三卫满编也就一万五千多人,首先就要去面对来自地方的朝廷军队,在边境可能还要面对大明军队中的jing锐——边军。

    当然,也不是说地方卫所的战斗力不行,只是说边军现在经历过更多的战斗,战斗经验更丰富而已。

    当然,在平台上的朱元璋可不管下面是不是在讨论,直接还是自顾自的说:“大概就怎么定了吧,如果要是边境战事,在朝廷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节制某个或者某几个边镇。每个边镇还是作为一个府城,但是另设一个总兵府。由总兵负责编者属地的所有卫所军队的调遣。诸位爱卿有何疑问?”

    最后,朱元璋还是给了群臣一个抒发自己意见的机会。但是似乎是因为人挤人,很多站了队的言官们又被故意安排队伍里,所以整个大殿看上去队伍有一点点sao乱,但是没有人站出来提出任何疑问。

    在平台上的朱元璋自然知道这样的结果,这也是他想要的。现在的形式就是朱元璋给了大臣说话的机会,但是却没有人说话。这就只能说明群臣都还是赞成这个设立九边的计划的。

    “好了,具体这九边总兵由谁去担任,由内阁牵头,和吏部兵部一起决定吧。最好选几个文武兼备的将领,毕竟鞑子们也比以前狡猾多了,不适合硬碰硬解决了。”说着,朱元璋向身边的云奇挥挥手,然后有些沉重地说道:“下面,云奇你为大家颁布这应该是朕的最后一道圣旨吧。希望大明昌盛,国运兴隆!”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都沸腾了。是的,是真的沸腾了。除了朱允炆和内阁几个人外,所有人都在议论。大家能站在这个大殿之上的,没有一个不是机智狡猾的。“最后一道圣旨”这个词,直接透露了这圣旨的内容。

    退位!传位!

    “接旨!”云奇奇异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大殿,瞬间像向每个人嘴里塞了一团烂泥一般,这个大殿都安静了下来。

    山呼!俯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懿文太子薨,朕愈发不振。大病将崩,唯上天之眷,得以复苏。今皇太孙允炆聪明伶俐、通治国之道、兼仁兼刚,为大明嗣君之首选。朕近ri参禅于龙兴之寺,却有感悟。遂yu传位于皇太孙允炆,不典不祭,唯告宗庙。待朕百年之后,再按制典祭。钦此!”

    再山呼!

    “皇上!皇上!您尚jing力充沛,何以传位?”站在队伍前列的礼部尚书李原名直接站出了队列说道。

    “臣附议!”

    ……

    “臣附议!”

    站在前排的内阁众人各个都站出来附议。但是其实这个节目是安排好的,算是劝进的翻版。

    “行了,俺去意已决,即ri起大明天子就是我的好孙子允炆了。你们个别玩啥劝进,那东西啥子意思都没有,赶紧用着jing力想想把鞑子都灭了才是有用的。谁再搞劝进,每个人拖出去给俺让锦衣卫廷杖,九品十下,一品百下,以此类推。”朱元璋让出了帝位之后,直接恢复了他最喜欢的俺的自称,对于他来说,俺远远要比朕熟悉的多。

    ;

第四十一章 凤阳朝议() 
“允炆,现在这个平台属于你了。俺也做把逍遥的太上皇。”朱元璋的笑容整个在脸上绽开了,现在的朱元璋就给人一种重担放下的感觉,如释重负。

    “是,皇爷爷。”虽然说现在朱允炆已经在一纸诏书之后成为了大明帝国的主宰,但是朱元璋,这个曾经的帝国主宰、朱允炆的便宜爷爷,对于他,朱允炆还是要以足够的尊重去对待。

    拾阶而上,朱允炆的心情愈加的激动。

    即便这里不是京师,只是临时的行在凤阳。

    但是这是他第一次以大明天子——这个现在最强大的帝国的主宰者的身份站上这平台。

    “允炆,也委屈你了。俺是老了,懒得动了。这你的第一次上朝,就要在凤阳行在进行了。不过这凤阳是俺的老家,也算是大明的发源地。俺的第一次朝会,还没有在这里呢!”朱元璋这种枭雄,在这朝堂之上也如同在家里一般随意。尤其在现在这种他已经退位的情况下。

    朱允炆可实在不敢就这么和朱元璋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下去。他呆呆的望向了朱元璋,因为他不知道他应该呆在那里。

    “看俺这记xing……”朱元璋很是夸张的一拍脑袋,“云奇,快点给俺搬个椅子。这龙椅,俺还是不要坐了。”

    说着,朱元璋起身让出了位置,云奇急忙从平台后面扯过来一张椅子放在龙椅后面。

    朱允炆颤颤巍巍的做上了龙椅,但是,此时的他清楚,现在他还其实是一个监国,只不过现在获得了天子的身份。朱元璋的那张椅子,其实摆放的位置很有技巧。在龙椅后方,直接就暗示着朱允炆,现在你后面是我,我现在是你的靠山,但是我可以随时把靠着我的人搬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