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建文大帝 >

第17章

建文大帝-第17章

小说: 建文大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这……是要保?”詹徽试探的问了一句,引来的确实黄子澄的眼神。

    朱允炆倒是没有什么忌讳,直接说:“确实,凉国公蓝玉,本宫是要保下来的。但是至于怎么保,本宫就没必要说了吧。凉国公英勇善战,可能难免有时候有点糊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黄子澄作恍然大悟状,在一番若有所思的表情以后,缓缓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殿下,这也是你怎么照顾凉国公家眷的原因?”

    朱允炆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直接避开了这个话题:“老师,在刚才的旨意上加一句:‘凉国公蓝玉曾为大明之功臣,即便现在铸下大祸,也不为难其家眷……然后,去纂为圣旨,明ri召开午朝!”

    “是,殿下。”黄子澄也很是机智,知道什么该问而什么不该问。

    ……

    即将三月的京师,阳光暖洋洋的。即便是正午,也没有让人觉得不适。反而是因为暖和,在额头上出了细细密密的一点点小汗珠,让一冬天很少出汗的人们觉得还有些舒畅。

    “趋!”从奉天殿上,一个一个锦衣卫传来的口令清晰可见。在奉天门外等候良久的文武百官,依次穿越金水桥,低头小步走入奉天殿。

    这种趋的姿势,可以说从上古流传至今。奉朝必趋,已经基本成为了一种习惯。

    “参见监国皇太孙殿下!皇太孙殿下千岁!”随着在朱允炆身边的王忠的“山呼”口令,文武诸臣纷纷跪下行礼。

    朱允炆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作为回礼,然后双手虚抬。

    “诸卿平身!”

    “谢殿下!”

    朱允炆见文武诸臣纷纷起立,也开始了今天的议题。

    “今天召见大家朝会,可以说是本宫正式监国以后第一次朝会。可是这次朝会是悲伤的,经过科道的言官们上的折子,凉国公蓝玉被指为谋反。经过锦衣卫查抄,情况属实。内阁首辅刘爱卿,宣旨吧!”

    “臣遵旨!”刘三吾向前走了几步,转过身去,从怀中取出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监国皇太孙诏曰:……钦此!”(上一章有这圣旨主干)

    凉国公,他谋反?很多大臣都不相信这个事实,但是偏偏,事实摆在眼前。

    但是也有一些官场的老油条看出了猫腻,这个秋决论斩,可以说其中充斥着无数的可能。

    现在到七月的秋决还是有很多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只要朱允炆或者是朱元璋两个人中有一个人后悔,这蓝玉的命,自然就保下来了。

    还有锦衣卫,本来在几年以前就已经废去了诏狱之责。现在又因为蓝玉一事重新启用,而且开了高级官员不被刑部天牢羁押的先河,多半以后所有犯罪的高级官员要全部被锦衣卫诏狱收押了。

    看到平台下的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朱允炆也就站起来解释了两句:“诸位爱卿,你们也不必多慌什么。本宫重开锦衣卫诏狱,不是为了搞那些不经过三法司的法外审判,而是为了给那些需要进诏狱的人更多的保障……当然,本宫也不能保证,这个新的诏狱,会不会衍生出原来那种诏狱的分支,这个还是看需要的。”

    诸臣在朱允炆的解释之后可以说是更加清楚了这个重开诏狱的目的。其实说白了就是通过温和的方式重新激活锦衣卫罢了,但是要是凭在奉天殿上诸位的良心来说,恢复锦衣卫,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有这个无孔不入的组织,有些行为或许就可以检点一点。

    其实这次重新分给锦衣卫诏狱的权利,也就是为了重新建立起一套有威慑力的情报机构。大明的贪污,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最严重的之一。虽然这大笔的贪污,没有对大明的基石照成影响,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贪污损耗,大明是可以发展的更好的。

    “启禀皇太孙殿下,臣张构有本奏!”在都察院序列,一名身着绣有云雁补子的文官走出了队列。

    “准奏!”本来有些嘈杂的大殿,在那声启奏之后瞬间变得安静。朱允炆准奏的声音,显得有些大声,在大殿里略微的回荡了下。

    “臣以为这蓝玉,应该斩立决。谋逆为大罪,这种逆贼,不应该允许其这么活下去。”张构的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敲打着大殿上许多文武众臣的心。

    朱允炆这时候才明白,原来现在的科道言官,已经几乎落入了朱棣,或者是朱棣集团的手里。本来这些弹劾百官,进谏皇帝的良心官员们,却一个个被收买,成为了别人的手中的枪,被使唤来使唤去。

    “这是君命,这是圣旨,所谓之金口玉言。你是想让本宫反悔丢尽脸面么?不必再说,这蓝玉,定然不会斩立决,至于那些想要对这个最多只是谋反未遂的大明功臣处以极刑的,也不必再提。

    “本宫希望,有的时候,还是可以得饶人处且饶人。为自己攒点不管是阳德还是yin德。不然按照前朝的经验,喜欢不停的落井下石的人往往自己也死的很难看。

    “退朝!半个时辰以后,召集内阁、礼部尚书、礼部侍郎在文华殿面见!”

    说罢这句话,朱允炆直接一甩袖子,被朝诸臣向后走去。他知道,现在必须先进行一部分铁血政策。因为如果给那些大臣以自己必要软弱的印象,那么等朱元璋死掉以后,自己的路将无比艰难。

    诸臣虽然知道朱允炆不可能回头喊他们平身,但还是山呼“皇太孙殿下千岁”以恭送。等到朱允炆的身影消失以后才缓缓起身,有序离开奉天殿。

    ;

第三十二章 商议婚礼() 
不好意思今天只能一更……

    厚颜求下推荐吧!

    我要冲榜!!!!

    *************

    在之前的午朝之中,露出铁血之风的朱允炆,其实还是让诸多大臣们有些不太适应。他们都认为朱允炆是一介书生,可以说应该是和朱元璋的治国风格向左。而现在,很多人都在朱允炆的身上看到了朱元璋的影子。

    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人虽然不是很喜欢那种铁血暴政,但是他们却期望大明的发展:有的人却宁愿安逸,或许他们就是未来的大明蛀虫。

    在午朝结束之后半个时辰,内阁六人,还有礼部尚书李原名一起来到了文华殿。

    “启禀殿下,礼部需要有人主持公务,请谅卫城独自前来!”李原名首先先内阁一步进入文华殿,俯伏谢罪。

    “平身,是本宫似乎考虑的有些欠妥。”朱允炆站起来离开了座位说道。现在的朱允炆当然不在乎什么老子说的都是对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还有,今天召见你们来,是因为钦天监选定的三月二十六ri的大婚……刘、黄两位爱卿应该记得吧。”

    “臣等记得。”刘三吾和黄子澄可以说毕恭毕敬的说。经过刚才的午朝,上朝额文武百官都开始对朱允炆有些些许敬畏,看到他,就似乎看到了还在凤阳大龙兴寺的朱元璋。

    朱允炆看到刘三吾、黄子澄的改变不禁有些惊愕。他也没想到,自己在大殿上怒斥言官巨贪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似乎很多官员居然都认为自己继承了朱元璋的铁血。

    “那……那现在这个大婚仪式准备怎么搞?”这才是朱允炆最关心的问题。

    “臣查阅了相关典籍,认为现在皇太孙殿下的地位特殊,京城之内,您作为监国,在万人之上;而纵观四海,您仅在远在凤阳的皇上之下。所以臣以为这婚礼并不能按照普通的储君婚礼去做,所以臣正在重订礼仪,在三月到来之前,肯定可以订好。”李原名倒是还算诚实的说,确实,朱允炆现在的情况和历史上诸多的储君大婚的时候都不一样,尤其是在权利地位上。

    刘三吾却向前一步说道:“殿下,臣以为这不妥,还是按照正常的储君礼仪去cao办婚礼吧。毕竟虽然殿下手握大权,但是还是是大明的储君,皇上虽然巡狩凤阳,但也是国之天子……”

    这可以说是刘三吾少有的一次反对意见,在内阁成立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刘三吾都可以说是一个和事佬的存在。

    朱允炆也确实没有办法去分辨这两个大婚婚仪到底孰是孰非,毕竟他现在对明代的婚仪也是一头雾水。

    “李爱卿,这个大婚的ri子对外公布了么?”朱允炆首先关心的是这个问题,因为他觉得现在其实并不适合大婚。原本大婚是为了冲喜,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个用途,自然就没必要立刻进行大婚了。如果没有对外公布,那么大可以推迟。

    “殿下,这个ri期确实没有公布出去,除了钦天监、礼部的一些高级官员,也只有内阁还有马家知道。”李原名沉吟了一下说道。

    “李爱卿,那现在改期是否合礼?”朱允炆听闻ri期尚未公布,就问出了这个自己刚刚考虑的问题。

    李原名有些为难,毕竟按照礼法,确实婚礼改期并不很合礼制。但是作为皇家,应该还是有这么一点点特权的。毕竟大婚的时间并没有公布出去,不会说是有损皇家尊严。

    “殿下,这改期虽然略有无礼,但是作为皇室大婚,改期的问题应该不大。”李原名最后给出了一个很模棱两可的回答,毕竟这些礼制,也都是认定的并不是完全不可违。

    朱允炆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号称一代读书种子的方孝孺,历史上记载方孝孺饱读诗书,对这些礼仪上的东西,应该有他自己的见解。

    “臣以为,”方孝孺自然看到了皇太孙的目光,恭恭敬敬的整理了一下衣冠,才出口说道,“这大婚的ri期,最好选定之后,由礼部和钦天监上一份折子到巡狩凤阳的皇上那里,由皇上圈定。所以臣以为,完全可以修改,毕竟现在的时ri是我们自己订的。这么定下的时ri,也是不合礼制的。”

    朱允炆有些赞许的点了点头,虽然他现在还刚刚束发,但是刚才的神态,像极了朱元璋那种赞许的目光,看的刘三吾和詹徽这种老臣都是一怔。

    “诸位爱卿,本宫觉得,还是先奏请皇爷爷,问问皇爷爷再定什么ri子吧。毕竟如果皇爷爷说最近不要大婚,或者说本宫年龄尚小的话,本宫也不适合大婚的。”

    李原名沉默了半晌,才回复说:“殿下,臣以为这样甚是妥当,那么臣明ri就派人去马家……”

    “不,李尚书。”朱允炆很是暴力的打断了李原名的话,“首先,是我们私自改变大婚婚期,即便我们是皇家,我们也不能用原来的高姿态。所以,李尚书,希望你在这次召见结束之后,亲自去一趟马府。本宫马上给你一道手谕,你还带着这道手谕。

    说着,朱允炆走回了书桌前抽出一张宣纸提笔就写:“今因其故,更婚期,以此为据,定娶马氏!允炆,洪武二十六年二月。”

    写完之后,朱允炆拿出自己随身的铃印,在纸上重重的按上,然后还有再盖上的还有大明的国玺。

    “臣明白了。”李原名双手接过了朱允炆刚刚写的手谕,可以说现在在文华殿里的所有人,都不会再小看马家。马家之女,已经被这张手谕,真真切切的定为了大明未来的皇后。

    看着李原名接过了手谕,朱允炆也就送了口气,说道:“好了,这次的召见就到这里吧。诸位爱卿有事请提。”

    齐泰向前一步说:“殿下,现在蓝玉下狱,我大明对蒙元的用兵还继续么?”

    朱允炆沉默了一下说:“李爱卿,希望……”

    “臣告退!”李原名当然知道朱允炆的意思,直接手捧手令离开了文华殿。

    ;

第三十三章 蒙元对策() 
今天第一更!求推荐!

    继续冲榜!虽然差距开始拉大,但是我还是要冲!!!!

    总感觉有些书的数据异常啊,要不要我也异常一把?!

    ***********

    “殿下……”黄子澄呼唤了一声朱允炆,他觉得刚才朱允炆似乎有些突兀。

    朱允炆看了看黄子澄,慢慢悠悠的说:“有的时候,快刀斩乱麻或者是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反而比相互扯皮更能去解决问题。”

    在场的内阁六人无一不低头沉思,这句话里包含的意思实在是无比丰富,各个角度去解析都没有任何问题。

    从内来说,几乎可以认为这句话在暗示朱允炆准备直接找借口处理掉藩王的威胁;对外来说,这句话又可以表示要直接以最快的速度削平周围所有有异心的邻居……

    “殿下,是不是再次封谁为大将去挂帅西征?”齐泰小心翼翼的说着,他其实很怕朱允炆说他误揣朱允炆他的意思。

    朱允炆没说什么,直接问齐泰道:“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几位爱卿,现在已经行进到了什么地方?而三叔出塞的军队又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