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大帝-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广大的文官,你们是大明运转的支柱。我再向皇爷爷汇报,为你们重新定你们的俸禄。”朱允炆也给文官留下了一个蛋糕,“而且你们也不是不能建功立业,会有机会的。”
说完这番话,朱允炆重新坐回了御座。承制官的声音从午门城楼传来:“山呼,山呼,再山呼!礼毕,兴!退!”
文武诸臣纷纷跪下山呼,朱允炆接受三次山呼以后,缓缓走下城楼。乘着专门为礼制准备的御辇,向文华殿而去。
上御辇之前,朱允炆吩咐了王忠,让他宣蓝玉到文华殿面见,同时通知内阁在文渊阁听宣。
那张蜡丸里的纸条,还萦绕在朱允炆他的心头。;
第十九章 不一样的蓝玉()
单独召见蓝玉……可以说朱允炆的这个举动在文武诸臣的心里都引起了很大的波澜。
本来朱允炆长期监国的消息公布出来之后,文官们虽然不是很信任这个刚刚束发的少年,但是也算是庆贺了一下。毕竟一个从小受到儒家教育的皇帝,要比朱元璋这个放牛娃变成的皇帝靠谱的多。
当然,以上的一段话那些文官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谁要是说出来,肯定最少是个流放三千里的下场。
但是现在朱允炆的做法很明显就不是一个饱受儒家教育的君主之所为。在献俘仪式结束之后,朱允炆的师傅黄子澄,就被一堆同僚围了个水泄不通。
“别问我,我只负责皇太孙殿下的ri常课务。至于殿下的交际、和皇上的谈话,还有阅读,我都是无权干预的。”黄子澄知道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直接撇清了自己和朱允炆做这些行为的关系。
众文官无不扼腕,在心中叹息:肯定是朱重八那个家伙熏陶的……
相比较文官的悲伤,武官本来心中就藏不住事情,直接喜形于se:“话说俺们也有出头之ri了,说不定俺们那天灭了蒙古鞑子,就也可以封个啥一品大员,婆娘封个诰命啥的……”
……
且不说朱允炆那番话照成的震动,此时在文华殿,蓝玉已经列于殿下,而朱允炆刚刚赶走了所有的太监宫女,调来了锦衣卫封锁文华殿。
“皇太孙殿下,你这是?”蓝玉有些不解,赶走太监宫女,让锦衣卫把手文华殿到底为何。
“凉国公请坐。”朱允炆先避而不答了这个问题,随手提起了水壶,为蓝玉斟上一杯茶。
“殿下,臣不敢!”蓝玉看着朱允炆递来的茶手又不敢接,直接一下跪在了地上。
虽然蓝玉清楚自己给朱允炆递了一个多么劲爆的蜡丸,但是他也搞不清现在朱允炆是要斥责他挑拨离间还是什么。
“凉国公请起,你给的蜡丸,本宫看了。”朱允炆苦笑着放下了茶杯,边说边上前扶蓝玉。
蓝玉一听朱允炆说起这蜡丸,急忙后退,避开朱允炆的搀扶,纳头便拜:“臣有罪!”
朱允炆不禁啼笑皆非有些无奈地说:“凉国公你何罪之有?”
“臣万万不该挑拨殿下和燕王的叔侄关系……”
“打住。”朱允炆直接打断了蓝玉的话,“如果只有这么一条的话,本宫恕你无罪!因为你在蜡丸里那张纸条上写的东西,皇爷爷也已经预料到了。”
蓝玉这才大惊:“皇上已经猜到燕王?”
朱允炆打出一个噤声的手势,慢慢悠悠的说:“即使现在是锦衣卫把守文华殿,也不能保证没有隔墙有耳的情况。到时候,凉国公就算是本宫也很难保下你了。”
蓝玉沉默了一会,才慢慢的说:“现在的朝堂,已经站队?”
朱允炆的脸seyin沉,点了点头说:“本宫怀疑确实如此。因为每次皇爷爷宣布关于本宫的事情的时候,总是有大员在哪里提出反对。即使这些反对都是合理的,但是我就不相信那些大员在官场跌爬十几年,一点都不懂察颜观se?”
看着朱允炆,听着朱允炆的话,蓝玉不禁有些颤抖,他远远没想到,这个只刚刚束发、接触朝政的皇太孙可以看出这么多东西。
“凉国公,这次我找你来,还有一件事。刚才那件事先放在一边,现在这件事你必须认真对待。”朱允炆靠刚才那件事的分析成功无意间建立了气场,而这个气场已经对蓝玉照成了压迫感。
蓝玉一愣,很快反应过来说:“殿下请问,”
朱允炆微微一笑,虽然这个笑在蓝玉眼中看的有些发冷。
“凉国公,皇爷爷在去大龙兴寺之前,下了一道密令。就是召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四人携军回京。”
蓝玉马上就浑身一震,再次俯伏叩首:“臣罪该万死!”
“具体什么事情,我想你比我清楚。有些卷宗,本宫还没有来的及去翻阅。但是我应该已经清楚你做了什么事。本来皇爷爷给我的意思是加你一品大员之衔,纵容你犯错误,然后随便让一个言官弹劾你下……”
“罪臣感激涕零,愿为皇太孙殿下鞍前马后!”朱允炆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蓝玉又不是傻瓜,他当然知道朱允炆的话暗含的意思。
朱允炆也松了一口气,在他的想想中,最怕的就是蓝玉是一个听不出话中有刺的二愣子。
“那就好,凉国公,既然话说到这份上了,你说说你的动机吧。”朱允炆也懒得去翻卷宗,直接问起了蓝玉谋反的细节。
“殿下,罪臣只是认为。大明之军,似乎有些太过保守。上次罪臣捣毁蒙古鞑子的伪朝廷,虽然受封国公,但是私下里收到了皇上的批评。臣以为,派藩王去监督军队,让藩王去监管地方,拥有自己的三卫都是很不明智的选择。臣其实只是想再有生之年,将我们炎黄子孙的疆域,也扩到蒙古鞑子那时候。”
朱允炆默默的点点头,可以说现在蓝玉的想法和自己完全不谋而合。自己现在也已经开始筹划,关于未来西征,东征,南征的事宜。
后世的俄罗斯,是在十六到十七世纪左右才扩张到西伯利亚。现在的俄罗斯,是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根本不足为惧。虽然现在西伯利亚是严寒的不毛之地,但是浩瀚的西伯利亚有着丰富的资源,这才是朱允炆说向往去西征的动力。
蓝玉看了一眼朱允炆,见朱允炆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不悲不喜,也就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而且罪臣认为,现在我大明的户籍制度也略有不妥。这军户,也不能一直做下去的……”
朱允炆现在才知道自己是小看了这蓝玉,他除了有将才之外,在治国上也有自己的见解。这才让朱允炆唏嘘,在历史上的蓝玉被朱元璋为了朱允炆江山砍掉了是多么的遗憾。而且令人啼笑皆非的却是如果有蓝玉,或许朱允炆的江山会更稳。
朱允炆听到这里,就出声打住了蓝玉的话:“凉国公,到这里为止吧,今天我们就对国事聊到这。但是我想应该聊聊本宫的家事了。”
“罪臣不敢妄加评论……”
朱允炆直接挥手打断了蓝玉的话:“现在不是敢不敢,是本宫在问你,是本宫在命令你说。”
蓝玉真的震惊了,他没有想到,这个刚刚束发的少年居然爆发出了这么大的能量和气场。
他必是大明振兴之主,必将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蓝玉的心中居然有了这个想法。
“是,皇太孙殿下……臣以为,可以请皇上一道旨意,削藩王之护卫,由原来的三卫变成一卫。可以说藩王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的三卫作为主要的兵员。”蓝玉沉吟了一下,说出了这个方法。
朱允炆直接否定了这个方法,说道:“这个肯定不成,皇爷爷已经预见了某些藩王的行为,但是他也只是多加监视,多留后手而已。这藩王三卫,应该是没有办法削的。”
其实朱允炆也很想通过这个方法来消弱藩王的实力,但是说回来,朱元璋既然知道了藩王要不安分,那么要是削护卫的话,早就削了。但是始终不见朱元璋行动,显然这个路是走不通的。
“那……”蓝玉有些犹豫,“罪臣有个方法,不知道该讲不该讲。”
朱允炆自然知道,这是蓝玉要来猛料,也装作犹豫了一下,说:“案上有纸有笔,你写下啦比较稳妥。放心,看完我会当面烧掉的,我不需要用这种东西作为证据。”
蓝玉已经习惯了朱允炆现在说话的口气,直接走到书案前,提笔就写。
“改迁燕王到两广!天下藩王送其全部子嗣入京,集中教育!削藩!”
这三条,无一不是yin狠无比。现在的两广,多半是荒芜之地,还有瘴气。可以说习惯了北方的燕王一家,到两广必将因水土不服而重病,轻一两人丧命,重则全家命丧黄泉。而天下藩王之全部子嗣入京,更是扣押所有的藩王的子嗣作为人质,但是也可能造成副左右。而削藩,历史上的朱允炆一登基就在做,可是会遭受很大的弹压,到怒气爆发之时,肯定又是靖难。
“凉国公,你不觉得你的有些做法,其实不是那么妥当么?”朱允炆看完了蓝玉写的东西,自然按照之前的约定把纸放在烛火上烧掉。
蓝玉也是一头冷汗,毕竟自己写的东西确实有那么一些大逆不道。
“罪臣……这是罪臣的,恩,是罪臣作为一介武夫的想法,请殿下不必在意……”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说:“凉国公,你现在京城里闲散两个月,可能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会让你去做一个小小的山海关镇守,但是你要注意,这个镇守的真正意义……”
其实朱允炆也很无奈,现在自己也没办法去防范于未然,只能走一步是一步。
“罪臣遵旨!”蓝玉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他知道,自己做的那些可以让自己掉脑袋甚至是诛九族的事情,已经被皇太孙的刚才的一席话全部一笔勾销。
“你先下去吧。”朱允炆也显得有些疲惫,毕竟为了献俘礼,这个只有十五岁的身体,起床起的太早了。
;
第二十章 内阁的分歧()
求点击推荐收藏打赏
另外本书合同已经寄出,大家放心收藏打赏,不会太监!!!
*************
等到蓝玉离开了文华殿,朱允炆也不在紧绷神经,放松了下来。坐到了书桌的前面,手中拿着毛笔,开始慢慢的批阅着奏折。
现在的奏折已经基本被内阁处理过,显然,这让朱允炆的工作减轻了很多。但是其实每个奏折上内阁的票拟,朱允炆都认真的看了又看。如果要是有不合自己意思的,基本上朱允炆重新在奏折上批阅。
因为现在不是放权的时候,大明远远没有到可以放权的那种时候。这是朱允炆心中的信念,可以说天朝或许就不适合放权,有的时候集权才是最大的放权。
“皇太孙殿下,内阁那边请见……”王忠的声音在文华殿的门口响起。
“王忠,现在什么时辰了?”朱允炆突然感到有一阵饥饿,不禁问道。
“回殿下,已经快要午时了。”王忠抬头看了看天,迅速做出了回答。
“传膳!”朱允炆当当然知道内阁找自己是个什么想法,无非就是今天在献俘仪式上说的,已经侵犯到文官集团的利益了。
朱允炆也只能苦笑,因为现在没有什么好针对文官的利好,所以也只能从武官激励起。但是实际上,朱允炆没有反对文官带兵的意思。文官也完全可以建立战功,获得封赏。当然,这条路对于文官来说比较艰难,可以说吃力不讨好。从朱允炆的角度出发,其实他想更多的去培养儒将,而不是只能打仗的一介武夫。
“殿下,那内阁那面……”王忠小心翼翼的。
朱允炆沉思了一下。这内阁,不召见肯定也不好,召见了又要费口舌。最后朱允炆还是做出了决定:“这样吧,王忠,你让御膳房帮内阁备膳。等用完膳以后,大约过午时之后让他们来文华殿吧……”
……
朱允炆的这顿午膳可以说是极其jing美,但是朱允炆就是感觉味同嚼蜡。他在思考,怎么去面对内阁的诘问。
毕竟内阁的封驳权是自己给予的,自己总不能反悔。而且,就算强行压住了内阁,到时候无尽的折子,言官的笔杆子,还有可能飞到凤阳的弹劾……
朱允炆真的不敢想像那样的生活去,如果要是再把朱元璋从大龙兴寺给逼回来的话,自己这个监国,就可以不要做了。到时候又会是历史的重演,蓝玉被砍,大将被屠戮的下场。等朱元璋归西,朱允炆就知道那自己的ri子可就不好过了。
朱允炆其实就是想让朱元璋不理朝政,因为很多大明后世,所谓不可违的祖制就是在洪武二十六年到朱元璋去世这段时间定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