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从陈桥到崖山 >

第344章

从陈桥到崖山-第344章

小说: 从陈桥到崖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于他干了!

    面对这样一对父子,李显忠能怎么办呢?难道他能执行战场纪律,立即杀了这个腌臜泼皮。夺东路军军权为己有吗?这种事在整个宋史里都没发生过!

    李显忠只能仰天长叹“天未欲平中原耶?何阻挠如此”他所能做的,只有让理智迅速回归,趁着战场间隙,立即率军后撤!

    宿州城外金军达10万之众,城里宋军也至少在四五万之上,如此规模的撤退,哪怕再静默,也没法不让敌方察觉…

    23日,李显忠在宿州城内再次激战了一天!斩首二千馀金军,随后马上布置夜遁!宿州随即被纥石烈志宁收复!

    北伐军的后撤方向是符离。那里有大批物资辎重。一来必须带走、二来可凭籍之稍作抵抗。这在理论上是当时的最佳选择,可在执行中才发现这是个更大的错误!

    西路军久战疲惫、有心无力;东路军全体软蛋、一溃千里,这样的军队想脱离危险。只有片刻不停的全速逃跑,才有一线生机!至于辎重与防守,难道符离会比宿州更有利吗?

    24日,金军与北伐军脚前脚后赶到了符离。仓促之间,一代名将只来得及组织起一些薄弱的防线,金军趁势四面合围,把符离围得水泄不通!

    只支撑了一个白天,夜晚降临,北伐军的极限就到来了!事实上早在宿州之战时。北伐军的极限就已到了,能支撑到这时。完全是由于一代名将李显忠的个人感召力!而到了符离,身处绝境。邵宏渊的东路军不仅没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迸发出临死前的反抗,反而再次动荡了李显忠西路军的阵脚!这帮人继续抢先逃跑!

    黑暗中北伐军全军溃散,将领们扔下部队独自逃生,士兵们丢铠弃甲,怎么方便怎么逃,一个个“奋空拳,挥赤臂,四散逃生,蹂践饥困而死者不可胜计”天明后,战场一片狼籍!

    北伐军全不见了,连同随军民夫在内13万人被金军横扫一空,损失殆尽!符离储备的大批战械物资包括1。2万匹绢、6万余石粮食、17万条布袋、5万缗现钱、数万两金银、3万副军衣铠甲…全部被金军缴获!而北伐军的两位主将李显忠、邵宏渊都安全逃脱,没被金军生俘…

    隆兴北伐至此结束!南宋输掉了所有的一切!这不同于金国方面的两淮宿州失守,那时金军有巨大的纵深空间可撤退,还有编制健全的生力军,而南宋的北伐军至此损失所有,再没翻身的机会!史称“符离之溃”

    而这时距离宿州大捷,才仅仅过去了7天而已!如此巨大的转折,当事人没法预料,大后方的人更无法相信!

    消息传到淮河南岸的盱眙,在前线督战的张浚第一时间确认:这是谣言!他坚定不移地拒绝相信!

    可当夜,残兵败将就逃了回来,尤其是李显忠出现在他面前,当面向他陈述战况历程…张浚茫然!一生经历过富平惨败、淮西军变的人,心理足够承受任何打击。可失落难免!晚年的他最后精心谋划的北伐大计,居然是这么铁血又荒唐的失败吗?

    太超现实?也太荒诞了吧?可事实摆在眼前!他只有任命刘宝为镇江诸军都统制,紧守长江防线。自己在泗州抚慰将士之后回到了扬州,然后上疏自劾,写奏章向临安请罪。这是必须的,作为隆兴北伐的主导者,他必须为失败负责!

    张浚清楚明白:此时。战场已从前线转移到了后方!那些该死的主和派定会不遗余力地搞破坏,清算之前旧怨,出卖国家利益。达到继续过蛆虫般的苟活日子…一想到这,张浚又忍不住鼓起斗志。他真的不想就此罢手!试想他请罪辞职一方面是为失败负责,可从另一角度来说,是他打了败仗一走了之,留下烂摊子让皇帝收拾…爱名如他,怎能如此?

    符离之溃的第二天5月25日,没证据证明宋孝宗赵昚是否知道了前线的最新战报,他于这一天下诏亲征!

    27日,宋孝宗封富察特默、大周仁、萧琦这三位投降的金军将领为大同军节度使、彰*节度使、威塞军节度使。

    6月4日。王大宝弹劾汪澈督师荆襄,不能节制,坐视北伐失败。于是汪澈被罢参知政事。

    而对于张浚的问题,皇帝的回应是绝口不提责任,反而全力辟谣。明确表示目前边关战事仍由张浚一人全权负责,皇帝与张浚同进共退,始终如一“今日边事,倚卿为重。卿不可畏人言而怀犹豫。前日举事之初,朕与卿任之,今日亦须与卿终之”张浚既感且愧。至此只有拼死向前、将身许国这一条路走了!

    张浚命魏胜守海州、陈敏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振守真州的*。在淮南东路的高邮军、淮南西路无为军的巢县布置重兵,滁州的天险清流关更是要守住。水军在淮阴集合、骑兵在寿春集合,淮南各地的防备全部动员起来!

    事情如真是这样发展的话。还算不错。哪怕打了败仗,但君臣一心也可共度难关。可张浚太小瞧经过秦桧调教后的主和派官员了,这帮人早已超越了北宋的前辈们。与他们相比,连蔡京那辈人都已落伍…

    宋史造谣之风自此时起!前面造谣也曾搞出过些经典桥段,如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高太皇太后等人的正邪等。可那都有个统一特色——事后造谣!哪怕大逆不道,哪怕揣着明白说糊涂,也都是背后、过后才编瞎话…

    可现在南宋官场流行的是——造谣现在进行时!当面造谣!秦桧20年精心改造的成果是巨大的!南宋官员们想达到某些目的时绝对会动用一切手段!历史为证:当面造谣都是轻的,造大臣的谣根本不在话下,必要时。连皇帝都是一盘小菜!

    这一次张浚中奖!临安城里的主和派们传出一幕后消息:说符离之溃后,两淮空虚。金军长驱直入,张浚眼看就要被活捉了。于是怕死的张浚无耻的伪造了圣旨。说是愿向金国投降,重回绍兴和议…

    张浚还有15个月多就将被活活气死!公平地说:张浚此人有无数缺点,可这人的骨头之硬不容质疑!从这角度来看,富平惨败的确伤动宋朝筋骨,直接导致西军谢幕、陕西沦陷,但张浚至少全力以赴地努力过了…淮西军变的确很过分,但最诛心的罪名也只是张浚此人贪念过重,夺兵权之心高过国家利益,这与投敌卖国软骨头什么的不搭界!

    之后秦桧专权,张浚毫不妥协,哪怕贬谪岭南20年也不曾稍移志向!这一切都证明了哪怕他真被金军活捉了,他也会像个烈士一样的去死…这一点绝无疑问!

    全南宋的人都相信这一点,张浚本人更是以此自恃,以此为傲,他是南宋的脊梁!怎能容忍这样的污蔑谣言!张浚立即言辞激烈地向临安质问,且极力要求辞职…

    这很冲动、也很愤怒,但身在官场,谁都知这是个程序。有这样的谣言,他必须主动辞职、表明心迹,证明自己的品行,而皇帝要做的就是继续支持,以更大的力度挽留,这样就会为张浚作出证明。皇帝都信了,谁还不信?于是皇帝对张浚之子张栻这样说“朕待魏公有加,虽乞去之章日上,朕决不许”

    可几天后,这一切就都变了!

    8日,主和派迅速复苏,秦桧时期的老资格宰相汤思退(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此人的本性了:思退思退…)在赋闲两年后被召回临安,随后,一大批主和派纷纷重新上位!9日,皇帝召见虞允文,并提拔主和派主将、兵部侍郎周葵为参知政事!14日,尹穑马上就依附汤思退,上书弹劾张浚!奇怪的是:这一次,皇帝居然认可了!

    张浚被撤销都督府职务,降为宣抚使。还保留公职、还对周围辖区有专管权力,却失去了之前的统一指挥权!(未完待续)

张浚之死篇() 
本月,大金太师、尚书令张浩 。3。o金世宗为之辍朝一日。张浩最大的贡献就是阻止金世宗废科举。当时世宗身边有近侍提议废科举,世宗答“待朕见太师议之”之后问张浩“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张浩答“有:秦始皇”金世宗大惊“岂可使朕为秦皇乎”

    本月,婺州永康县一叫陈亮的学子向朝廷上《中兴五论》,多方论证不能与金和议。但奏章送入内廷,却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本年,西辽仁宗耶律夷列去世,遗诏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由其妹承天后耶律普速完摄政!普速完以公主身份掌管国家,这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中国和日本、欧洲的皇室继承有明显的不一样,在他们的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女皇,而中国历史上被史学界承认的一共只有5位女皇:除一代女皇武则天外,其余四位都是来自于少数民族:西辽的感天后萧塔不烟、西辽的承天后耶律普速完、蒙古的窝阔台之妻乃马真后、蒙古的贵由之妻海迷失后。

    隆兴2年(1164)1月上旬,金世宗突然问身边侍臣“秦王完颜宗翰有功于国,为何无嗣”众皆未知所对。完颜褒突然如顿悟一般的说“朕尝闻宗翰在西京,坑杀降者千人,得非其报耶”

    20日,金军主帅仆散忠义再次致书南宋。这回金军特别的干脆,就是之前开出的四个条款,一条都不能含糊!如不答应,金军会马上渡过淮河,进抵长江!为证明诚意,我们把胡昉扣押了!

    这般强硬,让赵眘刚刚熄灭的怒火再次升腾!欺人太甚!不过是北伐受挫,金人便这般猖狂!真悔不该坐视完颜亮大败时的良机溜走,那时进攻。何来今日的窘困?

    天子一怒,风云变色,赵眘诏告天下,立即重启战争机器,与金国再见输赢!

    主战派喜出望外、求和派傻了,他们及金国都没料到赵眘的反应居然这么激烈。其实在谈判中做个姿态,表现强硬之类都是常见手段,没必要马上见血、你死我活啊?

    金国迅速做出反应。金世宗马上下旨给仆散忠义“使者何罪!即遣还。边事令元帅府从宜措画”2月30日,胡昉回到临安,带来金国皇帝完颜褒的口信:和谈可继续、条件可商量…

    南宋方面。汤思退组织人手全力向皇帝进谏:请千万不要冲动,要和平、要稳定、要发展…

    赵眘的回应是:3月1日,派张浚视师江淮前线!

    汤思退苦闷,这是头犟驴嘛!看来劝是没用,得找到根鞭子。他使出之前百试百灵的那个办法,要赵眘向太上皇报告一下再做决定…这是必杀技,赵眘必将妥协?

    却不料这一次赵眘勃然大怒,以前所未有的严厉语气斥责“金人如此无礼,卿尚欲议和。今日敌势已非秦桧专权时可比。而你却日夕言和,真比秦桧都不如”

    汤思退大惊,再一次没料到皇帝的反应竟如此激烈,他马上低头认罪。从心灵深处挖掘自己的卑劣,作出深刻检讨。总之,他面对赵眘这个曾经的乖儿子,表现得非常的乖孙子…

    可转身出宫后。他的脸色立即变得阴沉。小嫩娃子,这是你逼我出狠招啊…

    一辈子以阴人搞事为工作特长的政治高官汤思退迅速抓住了赵眘软肋所在:那就是张浚!毫无疑问,张浚已成了一面旗帜!在他的感召下。主战派才能抱成团,皇帝才有北伐的底气。那很好,除掉他!

    此后一段时间,求和派来了个造谣总动员,轮番上阵,各种各样的谣言扑天盖地把赵眘给埋了起来。这些职业政客一会说江淮前线守备混乱,兵民不分,将帅无能。一会说海、泗、唐、邓4州孤悬在外,无法防守,代价过于高昂。一会举出无数例子证明张浚专横跋扈、目空一切、眼高手低…更用超长篇幅介绍金军如何强大无敌。

    赵眘刚刚激奋的心渐渐从高高的云层上降落下来,返回到符离之溃后的纯军事对比上…他终于下令江淮前线部队陆续撤退归营、自己则不再亲征…这一系列动作做下来,金国那边知道了和谈重开,张浚知道了北伐无望…

    4月3日,大金平章政事完颜元宜被罢为东京留守,不久后退休,死于家中。

    7日,赵昚召张浚还朝。14日,罢去江淮都督府。

    精疲力竭加上天性高傲,让张浚选择了再一次辞职。而汤思退则命亲信尹穑弹劾张浚。日,张浚罢相。赵昚派钱端礼、王之望分任淮东、淮西宣谕使,去前线接管军事…

    钱端礼、王之望,两个多好的名字!单看字面,礼仪人望正是中华儒家推崇的精义所在,而他们本人也是当时的高官,儒林里也享有盛名。下面看一下他们的作为:

    这两个求和派干将快马加鞭赶到前线,效率超过以往所有文官,到任后先是遣散所有召募来的义勇效用军士,禁止前线接纳收留北方的叛臣,把张浚拼手抵脚修筑起的各种防守设施全部撤毁,下令各地不许再建,解散万弩营,停造战船,削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