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鼋鋈胗父鲈露选H缯姘创笏纬车纳拼看蠓虻墓娓瘢臻蘼廴绾我驳讲涣苏獠教锏兀
事实上苏轼能活下来,也是方方面面,除皇帝本人外几乎所有顶级权贵集体努力的结果。
先是各界名流:苏辙、王亚卿、王巩、章惇等人,这些人官职不高,可都是影响很大的名士。他们为苏轼请命,愿用官职身家担保!再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如司马光、张方平、李清臣、陈襄、刘攽、李常、孙觉等人。他们影响巨大,往往可左右皇帝意志。可惜都没说到点子上,以张方平为例,他差点把苏轼给帮死!
张方平给神宗写了封信,由于早就退休了,得由当地官府转交,可这事太敏感,官场上没人敢接。他就派自己儿子张恕亲自进京去敲登闻鼓交给皇上。可惜张恕胆子太小,在鼓旁边转悠了半夜,还是悄悄走了。苏轼出狱后很久,看到了这封信的副本,当时吓得舌头伸出来半天缩不回去。旁人不懂,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解释。直到有人把信让苏辙看了,才知道答案。张方平在信里说苏轼是天下奇才,绝不可杀。这完全是帮倒忙,苏轼有什么罪?不过是名气太大,影响到朝廷声誉罢了!这时再说他是奇才,完全是火上浇油,逼着皇帝动刀!
真正能一语道破天机,洞悉皇帝心理的还是那个誉满天下同时也谤满天下的人。他远在江南金陵的隐居荒山里,给宋神宗寄来了一句话,决定了苏轼的生死!
王安石,他已不当首相很多年了,在金陵,人们时常会看见一衣着简单、沉默寡言的老人骑着头驴,从不管驴往哪边走,到哪都一样,随遇而安…王安石像一完成了所有愿望的信徒,把自己有为的岁月都献祭给了国家,然后无欲无求,漂泊天下。事实上他这次为苏轼求情,是离休后唯一一次参与国家事务。他对皇帝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句话出发点完全是为皇帝考虑。赵顼很重视后世名声,如真杀了苏轼,会让后世怎样评价?还算太平盛世吗?
神宗心动了,恰巧在这时,皇宫内也发生了件大事情,曹太皇太后得了重病,马上就要不行了。神宗很孝顺,决定大赦天下,为“奶奶”祈福。老太太摇摇头:不必赦天下,只赦苏轼一人足矣!他是个老实人,不会背叛朝廷的,你不要被小人利用!
10月20日,曹太皇太后驾崩!面对“奶奶”的临终遗愿、面对王安石罢相后的唯一一次上书、面对所有人的求情,事情到这一步,赵顼已再提不起修理苏轼的兴致,无论出于哪方面原因,都没必要再追究这书呆子!
12月20日,苏轼出狱,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不许擅自离境,不许参与任何公务,基本就是一保释犯人。
苏轼活了,他走出监狱时发誓“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从此之后再也不作诗、不属文、更不与其他文人唱和应答了!目的只有一个:让饱受惊吓的亲友们放心,从此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
元丰3年(1080)3月2日,吴充罢相。王珪成为大宋独相。王珪是神宗朝里一大活宝,号称“三旨宰相”即上朝取圣旨、在朝领圣旨、下朝已得圣旨,是位非常难得的贴身秘书,至于首相的权威、责任、义务…他全都扔到了一边。其余官儿跟他也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些废物。为什么会这样呢?南宋的圣人朱熹出世后有句经典答案。
西夏内乱篇()
那时朱熹弟子问:王安石为何没能第三次拜相,继续改革,反而让群乌合之众立于朝廷?朱熹一笑,这位圣人有个爱好,他身在南宋,资料不多,却把北宋每一位皇帝、每一个大臣都尽情品评了一遍,其中就有“这时满朝皆废物”的答案。朱熹说:神宗已尽得荆公(即王安石)技俩,何必再用?
熙宁十年后,事无大小,都由自做,所谓大臣,只是用群庸人留在身边,随时指使而已…
一语道破天机!这才是王安石走后,大宋朝政治格局的真相。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一颠簸不破的真理——除开国皇帝和第一宰相外,任何一位强势皇帝身边,都没法同时生存一位铁血宰相!
就连王安石也不例外。一旦宋神宗羽毛丰满,他就再也没了立足之地。这点是宋朝从熙宁到元丰年间的最大区别,它也主导了整个北宋王朝的命运…神宗当家作主后,王安石在金陵开始隐居岁月,司马光在洛阳闭门著书。新旧两派党羽跟随他们的党魁一起集体休息,剩下的也都成了尽心尽职的办事员,在王安石创建的各种新法里面老实工作…
27日,6岁的皇孙耶律延禧受封梁王。而在太子耶律浚死后,本欲继大统的侄子兼养子耶律淳则被调出朝廷。10月9日,为人有名言“无百万两黄金,不足为宰相家”的北府宰相、大辽第二奸臣张孝杰作为第一奸臣耶律乙辛的同党,也被赶出朝廷,任武定军节度使。
本年,大理国内发生了改朝换代级别的严重内乱!一叫杨义贞的权臣弑杀大理上德皇帝段连义(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身份设定即为段连义之太子)自立为大理国广安皇帝。旋被拥立段连义之侄段寿辉的高升泰举兵杀死。段寿辉次年去世,高升泰再拥立段寿辉堂弟段正明为保定皇帝(段正明是前理国的末代皇帝,之后禅位给高升泰。高升泰改国名为大中国。2年后去世,遗言将皇位还给段氏一族,所以段正明之弟段正淳得以重新继位,段正淳就是后理国的开国皇帝)
元丰4年(1081)是变法成败的关键之年!变法之前,王安石、宋神宗最盼望的机会终于到了!新法改革——积聚财富——出兵熙河——扫平西夏——征服辽国——产出利润。这条变法总链条中的重中之重。扫平西夏的机会到了!
这机会是自己送上门的。这是党项人的老传统了,他们姓错姓了!为什么要姓李呢?翻唐朝老黄历,李世民的子孙,堂堂大唐的皇帝受制于后宫,每一代都活得窝窝囊囊!
李元昊杀母亲卫慕氏、舅舅卫慕山喜。李谅祚杀舅舅没藏讹庞。现在西夏第三任皇帝李秉常即位时只有8岁,走到前台的人是他的妈妈,当年没藏讹庞的儿媳妇梁氏。命运是多么的光怪陆离,李谅祚最初勾引这女人只是为得到政敌的情报,可一旦成功后,这女人却牢牢占住了西夏皇后宝座!一汉族女人。竟成了西夏国的第一实权人物!
有这样一妈妈,李秉常的命运可想而知。他是一皇帝。可连一平民都不如!没自由、没权力,4年前,17岁的他名义上开始亲政了,却发现他比他爸爸当年还要惨。汉人天生就是政治高手,梁氏家族比没藏氏强太多了,除把持京城大权外,连同整个国家各部门都安插进了自己亲族!尤其此时的国相就是大梁后的弟弟梁乙埋!
李秉常想了又想。明白想要夺回皇权,绝不是在京城发动场政变那么简单了。怎样才能成功呢?他非常聪明,内部既不行,只能寻找外援。外援只有两个——大辽、大宋,选哪个?辽国是不能招惹的,小心请神容易送神难!只有大宋,文明美丽善良稳重,从哪点看,都是唯一选择!
可怎样打动大宋朝呢?它什么都不缺。除了土地…一22岁的孩子是疯狂的,谁在这年龄都没法精细稳重,为了可贵的自由,他付出的代价让整个世界都目瞪口呆!有两点:
1在去年,名义上已亲政的夏惠宗就下旨:西夏全境第二次全面推行汉礼!废除李元昊制定、梁氏推行的蕃礼!这一点看似轻松,实际上和他妈妈已势不两立了。梁氏苦心经营,她身为汉人,为得到党项人认可,在各个角度和宋朝作对,尤其是把她丈夫李谅祚当年第一次推行的汉礼废除!现在她儿子再次跟她唱对台戏,向宋朝示好!
2这是让全世界都疯狂的开价了。在一叫李清的汉人降将的建议下,夏惠宗李秉常派人去通知宋神宗,为两国友好,他愿把“河南地归宋”河南之地指的是河套平原以南,包括西夏的陪都西平府(即被李继迁攻陷的灵州)和党项人发迹祖业的银夏5州!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是西夏立国之本!可只要宋朝帮我,我就都割让给你!这价码让人直接想到了李秉常的老祖宗,李继迁的族兄李继捧。当年李继捧为稳固在党项人中的地位,把银夏5州无偿献给了赵光义!而李继迁就是从这里开始举起反宋自立的大旗!
可现在还不止是银夏5州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平原是党项人生存的根基命脉,真的割让出去,在历史上只有一例可对比——石敬瑭割让燕云16州!但细想之下,仍不等价。燕云16州的最大作用是防守,失去它,汉人没了军事基地,可财富数量并不受影响。可如党项人丢了这片河套平原,从此吃饭都成问题!
当然了,这片土地面积在史书里记载得非常模糊“以河南地归宋”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有人说并非指上面所说的那么庞大,而是指河、洮等州与黄河以南、原属宋朝秦凤路的一些历年战争所失领土。理由是这价码高的离谱,李秉常应不会这样疯狂?
但我觉得:李秉常为了皇位、为了生存,只是割出去些土地就很奇怪吗?何况河、洮等州一直是吐蕃的,这时更早已被王韶收回版图,关西夏什么事?李秉常有什么权力决定这片土地的归属?
不用怀疑!土地就是那么的大,诱惑就是那么的强!消息传进开封城,宋神宗惊愕得就像当年的辽太宗耶律德光!
这是送上门来的肉!还等什么!宋朝积极响应李秉常的提议,一方面派使者商量接收,一方面积极备战。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种买卖不死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绝没法成交!就算当年耶律德光也得御驾亲征。替干儿子石敬瑭砍人!
果不其然。宋朝正在积极准备中,就有新消息传过来了。3月,正准备秘密潜入宋朝的汉人降将李清被大梁后派去的冈萌讹诱杀。而宋朝好朋友、火星少年、夏惠宗李秉常被他妈妈大梁后一顾胖揍,赶出皇宫,关押在皇宫5里外的木砦!砦同寨字,堂堂西夏皇帝混到了最基层…
但站在宋朝这边仔细分析:没关系!顺利接收不成,形势却比之前变得更好!第一,宋朝出兵有名了。友好邻邦、与宋朝关系空前密切的西夏皇帝被反叛,这是件耸人听闻的噩耗、巨大丑闻!宋朝绝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要帮他夺回皇位!
第二。李秉常就算再无厘头,也是西夏皇帝!他被老妈关禁闭不是关起门来母子间的事那么简单!从李元昊时代就开始的皇族、后族的争权变得更惨烈。让惨烈来得更猛烈些吧!最好两败俱伤、一起瘫痪,宋朝好不劳而获!
第三,宋朝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宋朝原军制是“更戎法”赵匡胤为不让任何将军掌握士兵,规定全国每支军队都要定期换防,兵走将不动,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永远别想有将领拥兵自重!除此之外。赵匡胤还进一步规定这些将军们加在一起,也仅仅是拥有了“握兵”之权,即平时仅仅由你们负责训练、职守、迁补赏罚而已。真正“调兵”之权你们一点都没。要调兵只能去找枢密院。而枢密院虽是全国最高军事机构,但也仅仅不过是皇帝一个喉舌而已,它只能接受皇帝命令,然后由它发布由哪位将军具体“统兵”由此,军中三权分立,无论谁也没法直接掌握一兵一卒。按说这样该放心了吧?不!还不行!赵匡胤结合自身发展轨迹,又找到了新的隐患破绽。那就是将军们身边的亲兵!赵匡胤下令:无论什么级别、什么程度的将帅。都绝不允许拥有心腹亲兵,严禁军人培养自己私人力量,违令者斩!这一条是重中之重,赵匡胤咬得极紧,不管合不合情理,对谁都一视同仁。
赵匡胤的军饷赏赐绝对优厚——“金币绢钱,无所爱惜”但定要守规矩!针对五代年间,骄兵逐主帅、悍将废帝王的血淋淋教训,赵匡胤命令全军严格遵守“阶级之法”也就说:从此以后,官大一级真的能压死人了。且不仅能压死你,上级军官还真正有了合法的生杀大权,使“士卒知将校,将校知统帅,统帅知朝廷”彻底断绝犯上作乱骄横不法之心!为此,赵匡胤不惜大开杀戒,翻开宋史,赵匡胤因此一次杀29人、40人、120人屡有记载…没办法,五代时军汉强鸷。不杀、甚至不多杀都不足以立威!
这还没完!在开封城里,赵匡胤还有各种各样让军人暗自叫骂的阴损招数。如为锻炼军人体格,让他们保持勤劳防止懒惰,每到发粮饷时,赵匡胤就命城东的兵去城西取粮,城西的兵到城东头去取粮,而他本人就站在城中制高点,看着满城大兵各自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