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知道一个不是自己造成的缺陷,一无法改变的过去被人抓住不放时的委屈与愤怒吗?郭氏在后面咬牙含泪:姓段的,走着瞧!
郭氏是有报复机会的。她成不了妃,却依然可占据刘承钧的床,吹枕边风。枕边风很温柔很轻很软,可威力却不少于12级大台风。
也是段常倒霉。他本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枕边风吹死的人,可他不幸卷入到一场谋乱中,被贬到下面做了小官。远离了政治中心,他就像利刃边上的一缕头发,郭氏轻轻一吹,他头就断了。
段常的死不过是大臣与**间的争斗,可这件事被辽国知道了。辽国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轻视,以前北汉皇帝杀只鸡都要请示的,可现在杀了这么一个大臣,连声招呼都不打。辽国积压多年的怒火一下喷发了出来,向刘承钧发了份严重的外交通碟,列举3大罪:擅改年号,擅助李筠,擅杀段常。
刘承钧害怕了,通过李筠,他已见识了大宋禁军的可怕。如没辽国在后面撑腰,他拿什么去割据太原?所以修复与辽国的关系是当务之急。刘承钧焦虑之下,连派使者拿着大把金钱去辽国说好话,忆旧情,要与辽国稳固并加强外交往来,重塑军事同盟。可使者们全成了肉包子,一个又一个打过去,没一个回来的!多少人?16人!
刘承钧着急了,辽国是什么意思,同意还是反对?最后他派了王室一位重量级人物:刘崇的嫡孙、自己大侄子刘继文出使。依然泥牛入海,了无音讯。
那些人是死了?还是被扣了?不知道,辽国在发出那封问罪书后,就再没派使者到过北汉。两国外交顿时成了僵局。而这种寂静才是最让人窒息的。
外面是宋兵时不时的骚扰,背后,唯一指望的盟友又始终不在恢复友好关系的问题上表态。等待与惶恐中,刘承钧死了。死亡证明书上这样写:自李筠败,狼狈而归,又失辽之欢心,势力窘弱,忧瘁得疾。
辽国为什么不回应下北汉?也许这只不过是外交手腕,有时沉默比怒吼更有效果。不语比喋喋不休更能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而辽国就是要让北汉清楚没他,你北汉什么都不是。
刘承钧之死的天赐良机当然要抓住。政府交接工作就够他们忙的,现在正可打对方一措手不及。且这时出兵,赵匡胤连借口都有了。
当年赵匡胤对头上的北汉寝食不安,最后他给刘承钧下了挑战书“君与周朝世仇,所以你们在太原不肯屈服,可我跟你没什么过节。何苦因此困一方人?如你也有称雄中国的心,请下太行山,我们单挑决胜负”聪明的刘承钧回信“我们打不过你,但我们家族不是分裂者,守着太原,不过是为给刘氏祖宗上上香罢了”随后他又硬了一把“有本事,你从团柏谷进来,到太原,我等你”史称:帝哀其言,曰“为我语钧,开尔一生路”于是终刘承钧一生,赵匡胤未以大兵压境。不过照我看来,这貌似慈悲为怀,网开一面之语不过是一缓兵之计,因赵匡胤已决定向南方诸国一一开战,没多余精力上下其手,他可不想被上下左右人一起群殴。
而现在刘承钧死了,当年承诺自动解除。赵匡胤觉得这时出兵理直气壮了。
于是刘承钧死了不到一个月,尸骨未寒,赵匡胤大军就来了。8月17日,宋军兵分3路:李继勋、党进为正副主将,曹彬为监军,从潞州出发;赵赞、司超为正副主将,李谦溥为监军,攻取汾州;何继筠为主将,康延沼为监军,担任先锋。
可刘承钧的死对宋朝是个机会,对北汉更是一机会,与辽国重新定位外交关系的机会。新上任的刘继恩知道辽国对自己的重要性,登位前慎重请示了辽国,且请求将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达到刘崇期的亲密伙伴关系、军事战略同盟关系。辽国也见好就收。同意刘继恩继位,还答应宋朝如来攻,必来援助。
好了,外援有了,剩下就是防守了。可在这紧要时刻,太原城内又出了件大事,将本很乱的局面弄的乱上加乱。刚继位的后汉新皇帝刘继恩被人杀死了。这是桩疑案。但案件本身不复杂。
时间:968年9月下旬,距刘承钧之死不过60多天地点:勤政阁死者:北汉新皇帝刘继恩凶手:供奉官侯霸荣
案件发生时间很微妙,这时候外有强敌逼进,内是新帝初上任,太原城内慌乱自不用说,发生这么大事情,也印证了城内有数股势力在角力。
再看死者刘继恩。刘(薛)继恩其实是刘承钧外甥,北汉开国皇帝刘崇之女所生。当年刘家没发迹时,刘崇将女儿嫁给了一叫薛钊的小兵。可后来情况不一样了,刘知远当了皇帝,刘崇成了王爷。这下差距拉大了,薛钊还是小兵,而他老婆则成了郡主。一般来说,娘家发迹了,这女婿应可跟着沾点光吧?可事实完全相反。两夫妻身份一拉开,事情全变味了。也许是平时夫妻关系不太好,他们分居了。以后薛钊要见老婆得投帖子,叫门人传话求见。薛钊火了,有次他喝了点酒,又到了刘府,请求与自己老婆见面。在苦苦哀求后,他终于见到了日恼夜恨的老婆。他掏出刀就刺。可惜没刺死这位负心婆。
薛钊杀妻不成,自杀而死。而他的老婆应是有外遇的。薛钊一死,她就改嫁给一姓何的,又生了个儿子叫刘(何)继元。后来这姓何的与刘氏公主都去世了,刘崇便把刘继恩、刘继元这兄弟俩都过继到刘承钧的膝下,并让他们都改姓刘。
好了,八卦完刘家这一些见不得光的丑事。我们再看凶手侯霸荣。他其实是一盗马贼,经常在太原与汾州间走单偷东西。后来被刘承钧招安,成了北汉的一名军官。可963年8月,王全斌攻下北汉乐平县,侯霸荣便又跳槽到了宋朝,成了大宋禁军的一员。更吃惊的是没过多久,他侯霸荣又回来了。这怎么回事?好好的大公司不干,又回到随时会倒闭的北汉干什么?最最奇怪的还在后面。刘承钧没怪罪他当年叛逃的事,反而让他当了供奉官。如不是刘承钧对侯霸荣绝对信任,曾有背叛前科的他怎会被安排在皇帝跟班这一最亲近的岗位上?
由此我们推测,这侯霸荣可能走的是无间道,诈降到宋朝打探情报去了。
最后我们来看事情经过。史书记载的很清楚,甚至很细节。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继恩之死篇()
这天,当了皇帝的刘继恩请大家吃饭。他的亲信卫兵便都喝到酩酊大醉,没来保护他。晚上,侯霸荣领了十来个人,提着刀就直奔刘继恩。刘继恩逃,开始围着一屏风与侯霸荣玩起了捉迷藏。侯很生气“有本事你别走”刘“有本事你别追”刘继恩是跑不过侯霸荣的,史记:刘继恩上长下短,骑马则魁梧,徒步则侏儒。
先天不足让刘继恩被刺客侯抓了个正着,然后一刀就捅进了刘继恩胸口。刚当60多天皇帝的刘继恩就这样死了。
在皇宫里这么大张旗鼓杀人,就没一点动静?没人来救救皇帝?有的。郭无为来了,当然他来的迟了些,皇帝已死了,而他只好抓住了侯霸荣,二话不说砍了,为刘继恩“报了仇”
此案犯罪事实清楚,凶手被就地正法,看来可结案了。可最重要一个原因没搞清楚,那就是动机。侯霸荣为什么要杀刘继恩?宋史给出了答案:侯是要拿刘继恩脑袋去献给赵匡胤。
这么说来,侯霸荣是双重间谍了,当年为北汉诈降到宋朝,后来为宋朝又回到北汉?听来很合理。谁强谁弱不用比较,所以侯霸荣最终选择了赵匡胤。
但且慢结案,这里还有疑点。
试想,侯霸荣大张旗鼓杀进皇宫,然后砍下皇帝脑袋,再与闻讯赶来的侍卫作战,杀出条血路,最后还要跟太原守城的人斗,赚开城门逃出去。这难度太大了,除非侯是超人,是飞人,不然他决计逃不进开封。
且砍皇帝脑袋其实算不了什么大功劳,你杀了人家皇帝,人家马上再立一个。最大功劳是什么?是骗开城门,放宋军入城。这才是最大也是赵匡胤最需要的功劳。
且还有一疑点,就是这郭无为来的太不及时又太及时了。不及时到皇上已死了,他才来,又及时到第一个赶到案发现场抓住刺客,且连审问都没有,一刀将凶手给杀了。这明显有杀人灭口嫌疑。
分析至此,郭无为已成此凶案关键人物。
此人姓郭名无为,字无不为,名很低调字却很嚣张。这无疑是他,也是我们很多人一生的写照:无所不作,但又无所作为。
此人相貌很奇特,嘴象鸟一样尖,额头很宽。他曾在武当山做过道士,算来300多年后那一代奇人张三丰还是他的晚辈。可他明显不同于一般炼丹修道的普通道士,此人很会说,且是像诸葛亮一样说些天下经纬纵横之事。看来做道士只不过是他避世的一种手法,或许他是一贵族家族出身,家道中落才遁入道门。又或是读书不仕,转向道教寻求做官的途径?
避世自然是为了出世。果然他出山了,前去投靠了一个人:郭威。
当年郭威借平三叛机会大量招聘员工,包括赵匡胤也是那时期‘遇郭乃安’的。郭威为成自己海纳百川之势,是不择细流,更有点不择污流。
郭威马上被这能说会道的世外高人郭无为的一张鸟嘴打动了。可坏也坏在这张嘴上,有人对郭威说了这样一句“老大,此人留不得,他太会说了,且说的全是夺天下的道理。我们已手有重兵。再留这种人,不是明摆着让皇上怀疑我们嘛”
道士、和尚、术士这种人一般不能养在家里的,不然会让人以为有不臣之心。郭威忍痛请郭无为走人。
这一次打击无疑是沉重的,郭无为失去了人生最好一次机会。他很伤心,也很泄气,甚至连武当山也不回了,转而跑到太原的抱腹山龟缩了起来。给自己取了尊号抱腹山人。
郭无为在抱腹山的日子是郁闷的,郭威得了天下,他还在山里抱腹遗憾。赵匡胤代周建宋,他估计是有些幸灾乐祸的,抱腹冷笑:要是我在,定能保得周朝千秋万代。可冷笑后还是有些心酸。因那么大的政治变动,他只是一旁观者。
可怜的抱腹山人郭大师在山林里一隐就是十年。终于时来运转,刘承钧自李筠一事后要对自己的北汉动大手术,搞换界大选举。他幸运的被北汉大臣郭常推荐给了刘承钧。这会他嘴皮子更利害了,直说得刘承钧恍然大悟,后悔莫及,恨不早遇郭高人。
郭无为被提拔成枢密使,北汉顶级高管。他与前面说的那位刘大和尚,一个管财政,一个管政事,僧道和谐。成为北汉哼哈二仙,肱股大臣。
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贪恋权力的人,一隐居山林十多年的老道士突然当上大官,拥有了权力,自然不想失去。
这下郭无为做案动机就出来了,因刘继恩偏偏要削郭无为的权!史载:刘继恩登位后第一件想干的事就是要罢郭无为的官。因当日临死的刘承钧担心着皇位继承问题,拉着郭道长手说“继恩很单纯,很孝顺,但没什么大才,只怕不能维持我们家业啊”郭无为沉默不语。也许郭大仙心里是非常赞同主子话的。可他捉摸不透刘承钧说这番话的意思。迟疑着要赞同还是反对。所以这平素口齿伶俐,能说善辩的家伙最终选择了沉默。可这就像考试做选择题,不选跟选错是一样下场。
当上了皇帝的刘继恩对这件事很不爽。认为郭无为没在关键时候为他说话,差点让自己当上不皇帝,当然想要报复下郭无为。
在推测还原整个犯罪过程之前,我们还应提审一人,因此人在此案中行为很诡异。惠璘,与侯霸荣是供奉官的同事,更可疑的是他也是从宋朝投降过来的,自称在宋朝当过禁军殿前指挥使,因犯了罪才逃到与宋朝没互签罪犯引渡条约的北汉。而说他行动诡异是因就在侯霸荣杀刘继恩时,他悄悄离开太原,来找入境的宋军。很明显,他定是有什么重要情报要传递给宋军。是什么情报呢?结合他逃跑时间,我们可断定:他要传递的消息就是郭无为要投降,侯霸荣要杀刘继恩。
这下,我们再来推测整个案件的前前后后:1侯霸荣是位双重间谍,是赵匡胤安插在北汉的一颗重要棋子;2惠璘也是宋朝优秀情报工作人员,他来正是为协助侯霸荣的;3郭无为与刘继恩间有隔阂。
于是我们勾勒出了此案原委:刘承钧死了,宋朝大军杀了过来,潜伏的侯霸荣觉得时机到了。于是利用郭无为与刘继恩间的矛盾,成功策反了郭无为,并答应杀掉刘继恩后由郭无为出来主持大局,另立一傀儡皇帝。到时就开城投降宋朝。而惠璘潜出太原,就是要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