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司礼监 >

第551章

司礼监-第551章

小说: 司礼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记事是从四官的大理寺少卿,惠世扬告诉他东厂手中有上谕,陛下将谋反案移交东厂督办了。

    此让史记事心头不安,速与刘一璟道了,刘一璟听后也是眉头一皱。

    杨东明扫视场中众人,最后视线落在了负手而立的魏良臣身上,不快问道:“你是何人?”

    “你又是何人?”

    魏良臣负手上前几步,同样打量着杨东明。

    见这年轻太监不将自己放在眼里,杨东明自是大怒,他乃北地理学大家,对这太监宫奴本就看不惯的很。

    “你可知私劫钦犯,该当何罪!”杨东明强按怒火,冷冷问道。

    魏良臣轻一摆手:“陛下有旨,此案已交东厂督办,咱家正是奉陛下旨意来刑部提人。”

    刘一璟喝了一声:“什么上谕,必是假旨!”

    闻言,魏良臣“嗖”的一道凌厉目光向那刘一璟看去:“这位大人莫非是要抗旨么?”

    “不敢!”

    刘一璟却道:“刑科给事中何在?”

    惠世扬忙拱手道:“下官在!”

    刘一璟吩咐道:“核验这位公公的上谕。”

    “是,大人!”

    惠世扬说着就要上前,他是刑科的给事中,虽位低但却有封驳圣旨的权力。刘一璟让他核验上谕,自是要他行使权力。一旦此谕被惠世扬封驳,那便没有法律效力了。

    魏良臣却不傻,岂会让刑科给事中把他这道上谕当废纸,猛的甩袖怒喝道:“荒唐,刑部莫非不奉诏么?”

    “真是有旨,自是奉诏。”惠世扬昂首面对,颇有风骨。

    “是么?”

    魏良臣“哈哈”大笑起来,尔后笑容猛的一收,厉声吩咐左右道:“东厂奉上谕提人,刑部上下有敢阻者,视为谋反同犯,格杀勿论!”

第九百八十一章 陛下今天见过谁?() 
“带钦犯走,咱家倒要看看,这刑部的官们眼里还有没有陛下了。”

    魏良臣恐吓之后便挥手示意番子带人走,他料定刑部这帮人没有胆量阻止。

    这就是人多必杂的道理,也是本朝文官的通病。

    好谋却不擅断,平日指点江山再是意气,关键时候却总是瞻头顾尾,难有担当。

    自张居正之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皆是如此。

    但只要再出一个敢断的张江陵,哪怕半个,江山社稷又何以在党争之下日益败坏,最终叫那建奴得了天大便宜。

    再者,刑部本就堂官空印,主事者不过一侍郎,其人是否东林,魏良臣不知,但断定这侍郎没有胆量公然和东厂动武!

    中官剌事,两百年的威名,又岂是一侍郎朝夕间敢抗衡的。

    果不其然,在魏良臣强势威压之下,杨东明这个署刑部事的侍郎真的叫震住了,十分踌躇,不敢擅动。

    他知钦犯一旦落在东厂手中难保案情不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可真是横不下心来命抢人。毕竟,那东厂太监拿的确是皇帝上谕。

    “季晦兄?”

    为难之下,杨东明将球踢给了刘一璟。这位好友虽是奉首辅之命前来听案,但却是此案的主导,其的态度就是首辅叶向高的态度,也是东林一党的态度。

    是否强行拦下东厂,最好还是由刘一璟决定,这样便是出了事,刑部这边也好推脱。

    “不与他硬争。”

    刘一璟眯缝着眼静静凝视那敢威言恐吓的东厂太监,微一摇头,示意边上的提牢厅主事王之寀,“速将此事告于福清相公知晓。”

    王之寀会意,忙悄悄退下,迅速消失在人群中。

    刘一璟也是老成,皇帝既命东厂来提钦犯,便是有意让东厂主导此案,那么非首辅叶向高出面才能制止。

    不然,东厂拿着鸡毛当令箭,外朝还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总不能真闹出和东厂大动干戈的事来吧。

    王曰乾见刑部的人竟是不敢拦,在那急的满头汗水,可身子被捆,又无法出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番子们抬出去。

    那脸色,真是面若死灰。

    刑部的兵丁和锦衣卫的校尉们没有等到拦阻命令,自是没人敢上前阻拦。东厂众番子听了魏公公如此杀伐果断的命令,又见刑部上下都叫吓住,自是一扫先前紧张不安,个个腰杆复直。

    人人心道:这才是东厂该有的威风!

    崔应元不劳吩咐,立时押着那王曰乾和孔学出去,视线不时在两侧锦衣卫身上扫视,大有你们若敢动便真将你们诛杀了。

    孔学脸上无有表情,悉听番子押解,并无异色。

    魏良臣只被二犯被带出去后,方回身朝那几名官员微一躬身,尔后淡淡说了句:“咱家皇命在身,如有得罪之处,还请几位包涵!”

    言毕,负手如若无人的向外走去,丝毫不将两侧那众兵丁放在眼中。

    出了大牢后,冷风一吹,却是激灵一下,不敢有半刻耽搁,命速押二犯走。

    “公公,可是将犯人解往诏狱?”崔应元上前请示,按制,东厂所押的人犯一律是送诏狱关押的。

    魏良臣却是想了想,摇头道:“不可送诏狱,将人直接带回东厂便是。”

    诏狱是北镇抚司的地盘,而锦衣卫的大都督骆思恭就在京城,若是把人犯送往诏狱,跟留在刑部大牢有何区别。

    魏良臣可不会犯这糊涂,若北镇抚使是田尔耕,那倒无须担心,可北镇抚使另有其人,这就必须小心行事了。

    “公公,本衙并无狱所。”崔应元提醒了一声。

    魏良臣看了他一眼,道:“没有,你便给咱家建一所好了。”

    崔应元愣了下,旋即会意,重重应声:“属下遵令!”

    …………

    夜色中,金水河边,风声飒飒,水雾氤氲。

    内阁值房在皇城之内的会极门边上,和诰敕房、制敕房在一排,此地便是大明朝廷的核心之地。

    按制,内阁每天都有轮值阁臣理事,便是夜里都有当值的。今日当值阁臣本是浙党的方从哲,但自谋反案发后,首辅叶向高便立即入值阁房,衣不解带,以示对此案重视。

    方从哲听说后索性也不来入值了,另一阁臣吴道南曾入宫一次,和叶向高密谈之后便出宫了,下午一直在礼部视事。

    天色已晚,在值房呆了两天一夜的叶向高在晚饭之后,跟从前一样喜欢到金水河边走一走。

    身后,有两个内阁值房的文书跟着,这是确保首辅的任何吩咐都能在第一时间传回内阁。

    在金水桥上,叶向高停了下来,负手远看宫墙,大红袍外罩着的紫色披风在夜风的吹拂下,微微的摆动着。

    两个文书则静静立在桥下,不远处一队巡视的锦衣亲军朝这边看了眼,却是不敢前来打扰首辅。

    “回吧。”

    约摸半柱香时辰,叶向高缓步从桥上下来,正欲回值房,却见前方一盏宫灯飞速向这边奔驰。

    提灯之人脚步匆匆,听在叶向高耳里却是十分的熟悉,也不去看一眼,便脱口叫道:“是程绍吗?”

    “阁老,是我!”

    来人是内阁的中书舍人程绍。

    中书舍人无有定制,通例三到五人,负责协助阁臣处理奏疏、文本,随时拟稿并发六部事。

    在宫灯的照映下,叶向高看到的是一张满是焦急的脸,不由问道:“出什么事了,让你如此慌张?”

    因奔得急,程绍还没顺过气来,大口呼吸了下,才急道:“阁老,不好了!刑部刚刚来报,东厂闯了刑部大狱,把钦犯王曰乾和孔学提走了!”

    “东厂闯了大牢?”

    叶向高大吃一惊,面色一沉,问程绍:“什么时候的事?”

    程绍抬头回道:“先前的事,不到半个时辰。”

    叶向高眉头大皱:“钦犯是陛下特旨交付刑部关押的,东厂为何要提人?”

    “阁老,刑部的人说东厂持有上谕。”程绍道。

    “上谕?”

    叶向高心中一突,转身看向那两个文书:“陛下今天见过谁?”

第九百八十二章 这种人,咱家惹不起() 
“回阁老,今日陛下只见了锦衣卫骆都督。”其中一个文书道。

    骆思恭上午进宫叶向高是知道的,因为正是他让骆思恭进的宫。

    叶向高摇了摇头:“除了骆都督,真的没有别人了?”

    那答话文书见了,忙道:“阁老,我这就去查。”

    叶向高摆了摆手,那文书后退三步,之后迅速转身朝宫门奔去。

    “阁老是怀疑有人?”

    程绍低声道,他的老师是东林元老赵南星,其能任中书舍人便是赵南星向叶向高打的招呼。为人说不上多精明,但胜在忠厚,因而颇得叶向高喜爱。

    “若不然,手谕是哪来的?”

    叶向高牙齿微微一锉,轻一摆手:“先回值房。”

    言毕,当先朝前头走去,才走数步,又转过身来对程绍说道:“东厂并无提督太监,你派人去查一查,今日东厂轮值是哪个内档。”

    “是,阁老!”

    程绍忙也退下去查,此事要查也简单的很,只需往司礼监所辖文书房问明白即可。

    提督文书房的太监金良辅便是东厂内档之一,只现在他并不在文书房,程绍到地说明来意后,文书房的办事太监李永贞好奇道:“怎么阁老想起问东厂的事了?”

    程绍因是中书舍人的缘故,常因文件档案等事和文书房的人打交道,所以和李永贞倒也是熟悉,当下并未多疑,将事情原由说了出来。

    一听东厂竟往刑部提人,李永贞也是有些惊讶,以他的见识自是猜出此事背后干系重大。

    因而不敢怠慢,请程绍稍侯这就去查看,很快便查出本月东厂轮植内档是内官监的掌印曹元奎。

    “曹公公么?”

    程绍“噢”了一声,冲李永贞点头致谢,又问了句“曹公公现在东厂么?”

    李永贞道:“应该在的。”

    程绍遂拱手告辞,李永贞送他到门外,见走的远了便准备回去继续处理这几日的存档。

    文书房事务繁忙,李永贞文墨出众,自入得房中办差后便为提督太监金良辅看重,委了他不少重任。

    但这也意味着李永贞很苦,毕竟文书房内的档案资料是堆积如山的。每一个办事太监都不敢说他这辈子能把事情处理好。因而大多数在文书房的办事太监最大的梦想就是调出。

    而司礼监的随堂太监有三分之一是从文书房选出的,秉笔太监则有二分之一是从随堂太监选出。

    这是一个很苦的衙门,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衙门。

    只是李永贞如今已经四十二岁了,这个年纪比之同僚们要大了许多,因而便是有前途,也有限的紧。

    现在李永贞手头办的事是将前朝的实录整理出来,这是文书房的专职。

    皇帝身边的近侍之中也必有一人是文书房的,他的任务只有一个,便是将皇帝每日言行举动如实记录下来,等同于外朝的史官。这些记录下来的实录最后都是由文书房整理成册。

    李永贞已经整理到隆庆四年了,余下的大概再有三年时间就能全部完成,正忙着时,外面有别的文书太监在恭声道:“金公公!”

    旋即听到不少人在行礼。

    “你们自忙,不必理会咱家。”

    说话声中,提督太监金良辅走了近来。李永贞忙起身恭迎,尔后又小心坐下。

    金良辅冲李永贞点了点头,随口问了句:“理到几年了?”

    “四年了。”

    李永贞道,心里对这位小自己十岁的“师弟”很是羡慕,因为他二人都是内书堂出来的。可人如今已是文书房提督太监,又任东厂内档,半个秉笔,而他呢却只个低品的奉御而矣。

    金良辅微“嗯”一声,于手下这帮太监之中,他对李永贞是十分器重的。他知道如果不是当年王皇后的事,李永贞今日成就未必就会低于他了。

    而且李永贞这人真的是有才学,不单学识过人,而且见闻也广,文书房内每有疑难之事,众人都会向他讨教,而所获皆准。

    这等人材,金良辅岂能不信重。

    李永贞知金良辅为人,也不巴结,坐下便要继续忙自己的事,但想刚才之事,便抬头说道:“金公公,刚才内阁的程舍人来问东厂本月轮值的人选,奴婢已告知是曹元奎公公。”

    “噢,看样了内阁是知道了。”

    金良辅放下手中的一卷书,轻笑一声,“不过曹元奎已经被人杀了。”

    “啊?”

    李永贞手一抖,毛笔在宣纸上落了大大一滴,心中极度震骇:曹元奎乃是内官监掌印、东厂四大档头之一,何人敢杀他!

    这个疑问金良辅给他解答了。

    “曹元奎是被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