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司礼监 >

第469章

司礼监-第469章

小说: 司礼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说,他们飘至东番海域时,曾目睹一场由东番当地土著和倭国军队的厮杀,虽然双方人数并不多,但却打的很激烈。因为怕被倭国船只劫杀,裴光袍不敢多留,赶紧让船员转向西进,目的就是为了接近明朝,以求得到明朝官方的帮助。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方向感掌握极差,以致是想到福建,结果到了浙江来。

    “问他,所见倭国兵马有多少,有无旗号?”魏公公示意阮大铖写,他比较关心裴光袍见到日本侵台这个事。

    阮大铖依言写了问,裴光袍回忆了下,提笔写道倭人船只约摸七八条,兵马不过数百,远见旗号有“岛原”二字。

    “岛原?”

    魏公公表示不清楚,于是问身边的小田,小田也答不知,真田则跟那两个通事启程赴日本“招安”去了。

    这也是公公着手“颠覆”德川政府,进行尊皇讨奸、实现东亚共荣的一个伟大计划。

    招安的目标当然是那位后人称为开台王的颜思齐了。

    眼下,开台王可是日本国有名的反幕英雄,颇具悲剧色彩。

    小田不知,真田不在,难不住公公。

    公公命将大岛由加利、安国寺和山本幸二、兵次郎等军官找来。

    他老人家手下好几百日本籍归化汉官兵,各个军的都有,不可能没有人知道岛原是哪家的。

    除非,这家是德川当政后才崛起的,要不然肯定有根可究。

    果然,有人知道。

    “岛原家是江户时代肥前有马氏,又叫日野江番,后改称岛原番。当下藩主名叫有马晴信,是有马义贞次子。有马晴信还有个叔父名大村纯忠,他叔侄二人和主公一样是信上帝的。”

    主公于中国运河岸边竖立十字架的故事,经多方演绎,已在日本籍归化官兵中有了光环,大岛便深信主公大人是上帝在人间的使者,要不然,怎么会解救他们于辽东漫无天日的矿场之中呢。

    尤其,公公还要尊皇讨奸,解救正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日本百姓,这种仁慈的心肠,不是上帝又是什么。

    嗯?

    两个都信河南梆子?

    一听还是同行,魏公公一下对岛原藩叔侄有了兴趣,这两个都是藩主,或者说是叫大名,但都信基督,那么,和魏公公这个自诩为上帝在东方唯一的使者,就有共同话语啊。

    双方有共同话语,那么将来就能联合,对上帝进行新的注解嘛。

    是东方的上帝真,还是西方的上帝真,这是一个可以让全世界上帝子民一起参与进来大讨论的盛事啊。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方。

    争夺宗教的话语权,不比图谋日不落帝国的重要性弱。

    人多,总能欺负人少。

    啊,圣母玛丽亚,你是否能成为观音菩萨,就全看魏公公将来如何大鸣大放,贴罗马反动教廷的大字报了。

    炮打梵蒂冈!

    上帝唯一继承者魏。

    ……。。

    大岛其实对有马氏的了解也不多,他只记得有马晴信投靠了丰臣秀吉,不过丰臣秀吉禁止日本传播基督教,所以晴信暗中保护了不少基督教徒,这件事在日本很得人心。

    再后来,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役,有马晴信跟随小西行长参加了两次侵朝战争。大岛也曾见过有马晴信一次,不过是公事公办的交接军粮,双方并没有言语交流。

    安国寺插了一句,他道:“主公,岛原藩大大的有钱,他们家的朱印船很多,吕宋、占城、交趾等地都有他们家的分行,在日本,大大的富人。”

    朱印船,公公知道,是日本特许海外经印的船只。不过据他所知,现在日本和海外的贸易大头应该掌握在“贾必丹”李旦手中,这位汉人东亚海霸王可是德川幕府的钱袋子,财神爷。

    一定程度上,德川能成功掀翻丰臣家,李旦出的力至少能占四成。

    不管哪国哪家,有钱的总能脱颖而出。

    不过一山不容二虎,岛原藩也从事海贸,那他们和李旦肯定会有冲突,进一步推论,说不定就是德川那个老乌龟不愿意在贸易上受制于一个汉人,所以放出岛原藩来。希望岛原家能够取代李旦,还日本海贸经济独立自主权。

    没当老大和当了老大,心思可一样。

    这个推论至少有八成可能,否则无法解释岛原藩欲谋占领台湾的意图。

    日本和中国的海贸图中,琉球和台湾地理十分重要,意义也十分重大。也可以说琉球和台湾是东亚海贸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

    只说明郑靠着台湾就能掌控东亚海贸,养活庞大的军队,就能看出台湾在海贸的地位是如何重要。

    琉球已于三年前被日本占领,那么想要继续打通“南进”路线,在不和明朝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占领尚无明确归属的台湾,就是势在必行的事。

    德川这样想,有晴马信这样想,魏公公也这样想。

    估摸有晴马信只能以小股兵力攻打台湾的背后,有李旦拖后腿的原因。

    无主之物,向来都是叫人眼红的啊。

    可惜,魏公公不会让德川的算盘打下去。

    台湾,是他的囊中之物。

    几条船,几百号人就敢意图占领台湾,这分明就是不把拥船数十,战兵数千的魏公公放在眼里啊。

第八百二十三章 信者无敌() 
台湾,可是他规划中皇军的重要基地。

    却不知道北京的陈默替自己搜寻金鸡纳树和青蒿的工作如何了,这两样东西对于疟疾可是有奇效的,据说国姓爷就是死于疟疾,要不然不会英年早逝。

    当然,以现有的医学条件,公公肯定无法组织人手将药物精华提炼出来,但提不出来就生吃、煮着吃好了。

    反正吃不死,而且肯定有药用价值。

    吃了总比不吃的好。

    公公这人,特别惜命。

    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腹中空空就冒险去台湾走一走,看一看,随地画几个小圈圈的。

    只要能克服疟疾,经营台湾就不是一句空话。

    当地的土著是很好解决的,从闽浙沿海招募汉人开垦也是可行的,有个十几年时间,台湾就能“汉化”,成为大明朝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他魏公公一手打造的皇军重要基地。

    计划中,来日至少台湾要养活两个师团编制。

    阮大铖又和裴光袍交流了片刻,大致还是按魏公公的意思在问,主要是公公想知道他们想从大明买些什么货物,具体如何交易等等。

    裴光袍说这次出海主要是想买一些瓷器和铁具,另外就是一些江南产的丝绸。前面两样东西普通安南百姓也买的起,后者则主要是出售给富人阶层的。安南天气炎热,丝绸制成的薄衣是十分受安南贵族、富人阶层欢迎的。

    魏公公想了想,让阮大铖提笔“转告”。

    大意是裴光袍可以直接和大明的商人、官府贸易,但魏公公希望以后裴光袍,包括更多的安南商人能够直接和他老人家合作,因为他老人家在长江入海口开发了一个专门从事海贸的特区,各国商人不仅可以在特区内买到他们所需要的任何货物,并且货物价格也一定比其它地方卖的便宜。

    最主要的是,魏公公允许各国商人在特区内购地置业,成立长久性质的商行,受提督海事衙门成认,也受大明朝廷皇帝承认,受大明律法保护。

    非要说个具体,魏公公将特区和葡萄牙人的澳门做了个比较,他明确告诉裴光袍,他的海事特区比澳门好一百倍,因为各国商人只要在特区从事贸易,那么就能得到大明皇家海陆两军的保护。

    公公很深切的指出,裴光袍的船队之所以看到倭人就害怕的跑,就是因为他们害怕被倭人劫杀,自身却没有相应或欠缺防卫能力。但只要他们加入海事特区就不一样了,大明皇家海军提供武力护航,甚至在商船和某些地方官府发生冲突后,还可以武力介入,确保受提督海事衙门认可的各国商人利益不受损失。

    免税、减税、置地置产、和本国居民一样受律法保护,享受便捷的“一站式”买卖服务、受大明皇家海陆两军保护等等……

    一系列的条件摆出来,一桩桩的经由阮大铖的笔列在纸上,看的裴光袍一愣一愣的。

    阮大铖则心中悲愤这魏太监如此做,简直就是里通外国!卖国奸贼!还武力介入和地方官府的纠纷?这…简直是…

    阮大铖无言以对。

    裴光袍有些激动和颤抖的提笔在纸上写了两个汉字——“当真”

    阮大铖目光复杂的看着魏公公,公公轻笑一声,径直上前提笔疾书四字——“信者无敌”!

    公公书法承大家董其昌,四字写下,笔下生辉啊。

    裴光袍反应也是迅速,这回不用提笔写字了,直接跪在了魏公公面前。

    公公哈哈一笑,扶他起来,让阮大铖继续书写。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免费的好心。

    公公可以让你裴光袍笑容满面,兴奋异常,你裴光袍同样也得让公公心满意足才行。

    这就是个条件了。

    见了对方在纸上写下的汉字,裴光袍有些困惑,忙写道不知大明提督内臣魏希望他带什么货到大明来。

    答案是大米。

    大米二字是公公自己写的。

    大米?

    裴光袍愣在那里,不是因为他拿不出大米,而是在安南,大米是十分便宜的货物。安南国内但凡与明朝做交易的,要么以金银交易,要么就以香料和安南一些名贵特产交易,却从来没有拿大米做交易的。

    这位提督内臣却希望他裴光袍以安南所占稻米与特区交易,这让裴光袍真是百撕不得其姐。

    大米这东西真是便宜,太便宜了啊。

    公公将对方神情看在眼里,他知道自家要对方拿大米来交易,肯定是吃亏的。因为占城稻在东南亚的产量极高,以致东南亚诸国米价极其便宜,而海贸重在取利,且是大利,千里迢迢还冒着海上风险把个大米往外拉,能有多少赚头?故而海商们没人做这稻米生意。

    然,公公却知道,当下之大明,最缺的不是金银,就是粮食!

    眼下小冰河才开始,恶劣天气对粮食的减产造成的影响还只是小范围、局部,尚未酿成日后席卷中国的天灾人乱。

    可若此时不准备,将来再准备,就迟了!

    粮食这东西,不是说买就能买来,单是运输、囤积就要耗尽年月。

    更况,将来大明所需的粮食乃是天文数字,非安南一国之力可提供。

    因而,应对将来的天灾粮荒,必须现在就着手准备。

    大力购进安南稻米同时,也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地建库囤粮,甚至还要在明朝搞“土地流转”,减少经济型作物,以种种手段应对未来,使天灾能够消弥,不使国力耗于内乱。

    至于提前十年就准备粮食,是不是早了,会不会浪费,这个,公公压根不考虑。

    粮食,不比其它东西,霉了的粮食也总比米糠、观音土好吧。

    再说,粮食也可以进行加工再利用。

    在国内自力更生尚不能进行时,对外引进粮食就十分重要了。东南亚稻米产量极高,历来中国内乱,粮食减产,千里饥荒,百里无人,百姓饿的易子相食的场景,永远不会出现在东南亚诸国。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高产占产稻,可是一件利器。

    。

第八百二十四章 杀良冒功() 
只要有粮食吃,除了阴谋家和王室内乱、外敌入侵导致的战乱,大多数时候,东南亚各国人民是不会起来造反的。

    有吃的,就不反,这一点无论放在古今中外,都是通用的。

    公公需要大量的粮食,数量多到说出来裴光袍能吓晕的地步,更不是他裴光袍一个商人能提供的。

    需要的是一个产业链,一个两国之间的产业链。

    公公现在就是要这裴光袍做他海事特区安南米商的牌子,或者说是马骨。

    只要裴光袍回去把粮食运来,不管多少,公公都买,且低价用国内货物装满你的船舱,这么一来一去,你裴某人不发也难,不把其他的安南商人吸引到特区也难。

    不同于对其它地区的贸易规划,包括安南在内的东南亚诸国,在公公的贸易图中,稻米永远是他们的符号。

    这便是个计划经济。

    大量购进安南稻米还有个现实好处,公公的海事特区需要粮食,即将要扩充的皇家海陆两军也需要粮食,征讨台湾也要粮食,哪怕占领琉球,到日本尊皇讨奸都要粮食,因而,提前十年落实安南稻米运输线,是具有现实和长远双重意义的。

    是一个五十年大计。

    海贸于粮食运输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