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司礼监 >

第31章

司礼监-第31章

小说: 司礼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大明朝,还真是重文轻武的厉害,堂堂国家最高武科考试,竟然办得如此寒碜,真不知朝中那些大佬是任何想的。

    没有武人手中的刀枪保护,大佬们能坐在那里谈笑风生,指点国事么?

    良臣摇了摇头,现时现地,还轮不到他来书生意气什么。

    眼面前,怎么帮二叔进甲字库才是他的当务之急。

    内场里,有好几个考生正在纵马习射,一些身穿红衣的兵丁拿着小旗在跑来跑去。

    “好!”

    良臣经过考试官员后面时,官员们倒没什么反应,坐在看台上的几十个吃瓜群众却是同时叫起好来。

    良臣吓了一跳,转头朝考场中看去,只见一个大汉从马上跃下,远处的箭靶上赫然中着三箭,箭箭中心。

    厉害,良臣暗赞一声,见考官们虽然没有叫好,但都在点头,有两个还凑在一块低声说些什么,便知那考生这一手的确漂亮。

    良臣急着找许显纯,没有多看,往侯场那里走去。不过在侯场那里,他却没能找到许显纯。

    许是许显纯已经上场,良臣左右看了看,想找个地方坐下等。

    他一点也不担心许显纯考不中武进士,真要那样,历史就不是历史了。

    可惜侯场这里没有什么地方可坐,能挡太阳的棚子里坐满了考生,良臣一个闲人哪里有的进。无奈,便原路返回,想去看台那里等。

    路上,望见袁见龙等人都团在一起看考场,不时指指点点,想来是在评说场中考生的本领如何。

    因为知道袁见龙等人日后在浑河大战的悲剧命运,良臣便想凑过去,哪怕不为攀交情、结识,也为能够多和这些汉家英雄相处片刻。

    只是,那里却有几个五城兵马司的官员在,袁见龙他们是应试武举,自是没有问题,可良臣若去了,只怕就有麻烦。

    不想被人撵走,良臣只能乖乖来到看台坐下。

    场中考生不少,人来马去的,叫人看着眼花缭乱。

    良臣看了一会,望不到许显纯在哪,便懒得再去看。论身手,他或许比那些考生要差,但要论骑马,他却是一点也不怕。

    这一点,叔侄二人可谓一脉相承。

    前面有五个考官,因为先前在茶铺听说了,所以良臣知道这些官员都是兵部的。

    场中两个考生考完,考官们打完分后,有两个站了起来活动了下腰骨,还有三人虽没有起身,但坐在那里都是捶腰捏太阳穴,想来十分辛苦。

    良臣注意到,这五个兵部官员年纪都有些偏大,最年轻的那个看着都有四十好几。

    内场有官员在组织新的考生进场,良臣估计许显纯就在当中。

    “李大人,听说你又上辞呈了?”

    那个最年轻的,正在伸展腰肢的官员随口问了句,此人是兵部车驾司的主事,姓王。被唤作李大人的那位是五人之中最年长的,官为职方司主事。

    李主事没有回答同僚,而是叹了一口气。其余三人见了,都是露出同情之色。

    王主事亦是摇了摇头:“据我所知,这都是李大人上的第十七封辞呈了吧?”

    李主事点了点头,一言难尽的样子。

    “要是皇上还是不准,李兄打算怎么办?继续上辞呈?”

    “我意已决,不管皇上这次准还是不准,我都弃官不做归乡去了。”

    李主事的回答让王主事和其余同僚都是一愣。

    “这能行?”王主事很是担心。

    “有什么不能行的?”李主事显是已经拿定主意了,“有李阁老在,皇上也不见能和我这无名小卒一般计较。”

    “庙祝阁老啊,这…唉…”

    李主事说起这李阁老,倒让王主事他们很是无语。因为这位李阁老为了辞官不做,都得了个“庙祝阁老”的外号。

    这几人说话也没有避着后面的人,良臣听得一清二楚,也有些想笑,因为他知道那位庙祝阁老的事迹。此人名叫李廷机,乃是万历十一年的会元、榜眼,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李廷机入阁时年纪大了,熬不住,又经不住言官们天天骂,所以决定辞呈归乡。不想向皇帝连上五十多封辞呈,都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李廷机一气,把京里的房子给了别人,然后让全家老小铺盖先走,自己一个人跑到庙里凑合住了下来,继续向皇帝上辞呈。结果,和以前的辞呈一样,皇帝毫无反应。

    时至今日,李廷机已经在庙里住了两年,给皇帝上的辞呈也已是101封了。论起来,李主事才十七封,离得远呢。

    “兵部再不进新人,就我们这帮老骨头撑着,哪天我们都死了,看皇上他高兴不高兴。”李主事真是一肚子苦水没地方倒。

    “这事,倒也不能怪皇上。”一个同僚苦笑一声,“皇上这是和外朝争口气呢。”

    “再置气,总不能拿国家大事儿戏吧?”

    王主事也有怨言,按资历,他十年前早应该调离车驾司了,可偏偏皇帝这些年不批任何官员调动,活活把他从年轻人熬到中年,还不知熬到什么时候。

    “少说两句吧。”

    一个官员老成持重些,示意同僚们都少说几句。李主事他们便不再多说,坐下去继续监考。

    良臣看到了许显纯,正在官员带领下取马。不得不说,许显纯还真是手底下有真本事的,骑射这一块,一点问题也没有。

    良臣很是高兴,准备等许显纯下场就去找他,却见前面那个李大人回头看了下,然后对身边同僚说道:“看到没,宫里来人了。”

    “谁?”王主事他们回头去看。

    李主事微微一笑:“就是那位做了异梦把自己给割了的。”

    “辽阳副总兵刘应祺的儿子?”王主事恍然大悟,“听说是陈公公手下的,他来做什么?”

    “能干什么,走个过场呗…”

    几个兵部官员窃窃私语着,良臣那边也是愣住了:做个梦也能把自己给切了,这什么人?

    他好奇的扭头看去,就见一个青袍太监和一个锦衣卫的总旗向着这边走来。

    那青袍太监,良臣不认得,那总旗却是识得,不就是那天在山神庙和东厂抢人的王总旗。

第五十四章 不会就教呗() 
一  青袍太监虽然年轻,不过来头很大,乃辽阳副总兵刘应祺之子,名刘时敏。

    十六岁时,刘时敏因感异梦而自宫,旋即被选入宫中,隶司礼太监陈矩名下,现为司礼监所属文书房从六品写字太监。

    文书房虽不属二十四衙门,但在宫中地位举足轻重,大凡升入司礼监的宦官,十有七八都是先经文书房磨练出来。可以说,文书房是晋升宫中大珰的第一步,性质不亚于外朝的翰林院。

    刘时敏能为文书房太监,一是其家世显赫,二便是其博学多才,尤是写得一手好字,深得陈矩之器重,在宫中属于难得的人材。

    往年历届武科会试,皇帝都会派勋贵或内监前来监考,以此表明皇帝对于武科的重视。

    只是随着大明文贵之风渐盛,外朝对武科越发漠视,连带着勋贵都不愿意前来监考,内监来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对考试内容和取中无法干涉。

    今届武科定在大夏天,故而宫中大珰们无人愿意顶着烈日前来,最后陈矩便点了刘时敏前来。

    刘时敏虽品级不高,不过其是代表皇帝,因此有钦差身份,锦衣卫按例自是要派人护卫,这人选落在了王曰乾身上。

    王曰乾深知机会难得,虽然这位刘公公太过年轻,但却是内书房中人,将来有很大机会荣升司礼监,故而一路很是恭敬。

    “刘公公,请!”

    王曰乾落了刘时敏一步,视线在看台上一帮闲人脸上扫过,落在正盯着他们看的魏良臣时,稍稍怔了下,觉得这少年似乎在哪见过。

    刘时敏点了点头,向着兵部官员们走去。

    见状,几位考官纷纷起身,不管愿不愿意,刘时敏的身份都摆在那,倘若不恭,难免会落话柄给内廷。

    眼下,难得内廷外朝同心,没有隔阂,这才朝政清明。若是因为小事而让内廷对外朝产生不满,势必会让内阁和司礼监难做。

    “诸位大人辛苦了!”

    刘时敏年轻是年轻,但很会做人,他一脸笑容的上前和考官们打招呼,神情亦没有半分倨傲之处,言语举止都很得体,让几位考官心中都觉舒服。

    “武科会试乃我兵部份内之事,我等受本兵差遣,何谈辛苦?倒是贤侄特意从大内过来,比咱们辛苦得多。”

    说话的是那位老成持重些的武库司宋主事,他对刘时敏颇有好感,因为其父刘应祺当年曾与他共事过数月。算起来,刘时敏是他的晚辈,因而道一声“贤侄”理所当然。

    “皇爷交待的差事,咱们这些奴婢哪敢怠慢…诸位大人快快坐吧,正事要紧。”

    说话间,王曰乾已是搬了个凳子过来。刘时敏落坐之后,随手拿起考核册子,翻了一翻,大致心中有数后,便不再细看。否则,恐叫这些兵部官员们不满了。

    想起一事,刘时敏侧身对边上的李主事道:“李大人的辞呈入了内书房了。”

    闻言,李主事“噢”了一声,苦笑道:“意料之中的事。”

    虽已经决意直接辞官归乡,但李主事先前多少还有点希望,可刘时敏说他的辞呈入了内书房,那便是间接表示皇帝还是没有批示,他这心中自是难免失望。

    须知辞官归乡和致仕归乡的待遇可是大不相同,这直接关系李主事余生衣食,亦关系他在乡中地位。然鱼与熊掌不可得也,李主事实在是年纪太大,已是等不得天恩浩荡了。

    “不得不说,大人的字写得真是漂亮,咱家可是观摩了许久,仿着写了几个字,却是怎么也不像。改日大人若是有空,咱家当登门拜访。”刘时敏不是恭维这位决意辞官的李主事,而是实在是喜欢这位李主事的字。

    被人夸赞字好,当然是好事,李主事心情稍好,笑着和刘时敏说了几句。

    内场考试还在继续,魏良臣注意到许显纯已经考完,在场边等侯着什么。

    这时有小校过来说有几匹马连续上场,稍显不耐,需要更换。这种小事,宋主事他们自可决断,不过还是询问刘时敏的意见。刘时敏自是没有意见,于是考试暂时中断,几位考官们便在这凉棚中闲坐避暑。

    一帮人坐在棚子中,人手一个茶碗,看着倒像是乡镇领导开会。良臣不知出了何故,突然不考,心中有些急,却无法打听。此时太阳已高,看台上那帮吃瓜闲人均是热得不行,已是散了不少。

    良臣背上都是汗水,寻思这样不行,便悄悄的挪到了考官所在的凉棚后面,一屁股坐了下去。

    你们领导忙你们的,我这吃瓜群众避个暑没问题吧?

    李主事注意到了良臣,许是少年人的原因,倒是没有赶他走。刘时敏扫了良臣一眼,微微一笑,没有过问。其他几个正谈得高兴,没注意到有个少年溜了进来。

    不远处,倒是有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发现了良臣,不过看棚里诸位大人们都没发话,他们也懒得过来赶人。

    天热,躲太阳,人之常情。

    王曰乾到底是干锦衣卫的,终是想起在哪见过魏良臣的了。还好,他没有上前赶人,要不良臣可就真没地方躲了。

    因为是钻进“领导”圈里,良臣可不敢犯嫌,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不发出半点动静。

    “不知这届武魁可有人选了?”

    “山东周鸿谟,贵州袁见龙,河南周宗备等,策论弓马俱优,皆是可为武魁的。”

    “噢,那真是人材济济了。”刘时敏笑了起来,“想必皇爷知道后,定会十分高兴。”笑声过后,他却提了一个问题,“策论一场,弓马各二,便取进士,诸位大人是否觉得不妥?”

    这问题太过突兀,众考官皆是一愣,不知刘时敏为何要这么问,是皇上的意思,还是宫中那位陈公公的授意?

    王主事道:“有何不妥,成化年间便定的制,沿承至今,项项完备,正是选材之道。”

    宋主事因为刘时敏父亲的缘故,倒没直接说刘时敏问的不妥,而是笑着问他有何看法。

    “诸位大人,我是内廷中人,于武事一窍不通,见解之处肯定没有各位在行,只是…”

    刘时敏顿了一顿,“家父曾与我说过,当下兵事,已不同从前,所以武科当应稍作调整,初试马步箭、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三试兵法、天文、地理。如此三项,才能保证得中者为将材之选。”

    宋主事点了点头:“你父亲久在辽东,见解自有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