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司礼监 >

第188章

司礼监-第188章

小说: 司礼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那日见到的满脸老人斑的活太傅,良臣轻叹一声,他的一生,还真是难以评说。

    说他好的有,说他坏的有,总之,一言难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发生什么。

    如果李成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他还会养寇自重么?

    历史,没有如果。

    想到一事,又问蒋方印:“既然李成梁去职,那舒尔哈齐是不是可以交给朝廷了?”

    历史上舒尔哈齐是被奴尔哈赤囚禁尔后毒杀,现在舒尔哈齐逃了出来,落在李家手中,要是杨镐能好好利用的话,建州的事大有可为。

    南建州、北建州,分裂的建州二卫还会不会有“七大恨”,难说。

    不料蒋方印却道舒尔哈齐已经死了。

    “死了?”

    良臣微愕,他没有问蒋方印舒尔哈齐是怎么死的,因为,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已经死了。

    正如他知道阿尔通阿死讯时一样,接受事实,不要再去深究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事实的真相人人都知道,但却人人又不知道。

    “大庆兄,有件事我想劳烦你。”

    “噢?”

    良臣当下将自己在长宁铁矿征调的降倭及双山台飞虎军的事说了。

    “降倭虽罪孽深重,然在我朝已为苦役十年,不妨给他们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草帽顶子山一战,降倭表现殊勇,可堪一用。那飞虎军虽说是高淮所创,但募者皆敢死勇壮,弃之可惜,地方亦有寇扰之危。故我意将这两支人马合并为一军,供老师驱使。待有佳绩,再择一地予以妥善安置。不知大庆兄以为如何?”

    “这是好事,巡抚大人正愁无人手可用呢,大清贤弟放心,降倭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有关这魏舍人擅征降倭的事,不但蒋方印知道,杨镐那里也知道,此事具体经过长宁铁场和长胜堡守备胡三炮等皆有公文奏禀。

    李成梁去任前,曾严责长宁铁场及海州卫,意将降倭收回。不过当时因为洪太主之死,杨镐和李成梁各自暗中发力,降倭的事倒是搁了下来。如今李成梁已走,辽东做主的是杨镐,魏舍人的这个要求老师自会满足他,蒋方印乐的做个顺水人情。

    不过,飞虎军那里却是麻烦。

    毕竟,飞虎军乃高淮所创,如今就算整顿安置,也应由新任辽东矿监张晔决定。蒋方印不敢就此拍胸口替良臣应下此事。

    良臣寻思蒋方印的担心不无道理,飞虎军这件事,还是待回京之后寻那大珰金忠商议的好。不然,若张晔不放手,杨镐这里难免不好做。

    蒋方印这里正好无事,便拿纸笔将方才良臣所提议的买卖方案白纸黑字写了三份,他自个画了押,良臣也画了,待张国纪也画押后,便人手一份。

    这不是小人之心,而是君子之腹。

    “老师去陆河所是为了土蛮之事么?”良臣画押之后,将文书递给蒋方印,随口问道。

    陆河所位于辽河上游,那里是距离土蛮炒花部最近的一个明军卫所,杨镐刚上任就跑那,显然对于扫落土蛮这件事很是关切,也很急。

    蒋方印点了点头,这事没什么好瞒的。只要朝廷同意麻贵调任辽东,明年开春,大战肯定要发生。

    良臣没有告诉蒋方印叶赫部参战的事,这事不同降倭和飞虎军,他要亲口告诉杨镐。因为,这件是功,而不是求。

    蒋方印看看天色,嘟囔着巡抚大人也当回了,是不是派人到城门看看。正说着,外面传来了马蹄声。

    进来的是参将王维栋,不知道为什么事生气,嘴里骂骂咧咧的,看到魏良臣和蒋方印,也是没好脸色。一张黑脸黑的好像跟谁欠了他钱似的。

第三百四十八章 人各有命() 
    良臣一脸莫名其妙,他和王维栋不熟,不便询问。

    蒋方印却熟,上前询问王维栋巡抚大人是否已经回城。

    “老经略回了,在后头呢。”王维栋闷声道。

    “王将军这是生谁的气呢?”蒋方印笑问。

    “俺能生着哪个的气,还不是他李家二郎!”

    王维栋抄着手走到厅中,一屁股坐在椅上。他是山东大汉,喜怒向来不藏,遇上不高兴的事脸就黑的难看。

    这会就是当事在人他面前,哪怕地位高出他若干,他也不会给对方好脸色看。就这性子,没了杨镐照拂,辽东官场上哪个看他顺眼,以致当了十年参将都不能往上再升上一升。

    若性子稍微圆滑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以王维栋的资历,多半已在关内哪镇出任总兵官了。

    李家二郎显然是说李成梁二子、闲居在铁岭的右都督李如柏了。要不然,这辽东还有哪个李家二郎能让个参将生闷气的。

    良臣琢磨着是不是李成梁归京之后不死心,授意几个儿子给杨镐搞事。那样一来,就有乐子看了。结合杨镐这巡抚做了不过一年就一气归乡,说不定这内中还真有李家下绊子的原因。

    蒋方印那头也是纳闷,李如柏已经赋闲十多年,向来不问事,谈不上有多少影响力。倒是老三李如桢、老五李如梅、老六李如梓等人比较活跃,握着辽东的兵权。

    尤其是老五李如梅,如今在辽东总兵任上,虽说自家恩主对他颇是高看,双方关系也算不错。但攻打土蛮部这件事,老恩主却对李如梅有些顾虑,故而有意上奏朝廷调麻贵来辽东取代李如梅。

    究其原因,还不是害怕在辽东盘踞多年的李家会给他这巡抚来个养寇自重么。涉及家族利益,李如梅再是开明,也未必能全力以赴。战事若不能奏捷,杨镐这巡抚可做不塌实。他身上的污点不比李成梁少。

    麻贵那边却是不同,与杨镐在朝鲜有过共事经历,和李家没有什么瓜葛,且能征战善战,乃是当今有名之虎帅。若他来辽东坐镇,李家断不敢阴奉阳为,凭其本事,扫平小小土蛮,根本是小事一桩。

    蒋方印暗道就算李家真要给恩主搞事,要跳的也是李如桢、李如梅他们,怎么也不会是闲居在家十多年的李如柏。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当下蒋方印就询问王维栋,这王参将也是藏不住事的人,便也说了。

    原来李如柏知道杨镐到陆河所巡视后,竟判断出杨镐这位新任巡抚有意对蒙古土蛮用兵,故而立即上书朝廷,愿意重新出山为国效力。

    虽然朝廷还没有批复,但不出意外,李如柏肯定能复起。毕竟,此人曾出师朝鲜,于平壤、开城有功,后又任职于贵州、宁夏,虽因病辞官,但仍属不可多得之将材。

    若杨镐真用兵土蛮,朝廷为求稳妥,定会加李如柏原官用事,这样一来,土蛮之役,李家力量就会占了大半。

    将来论功行赏,无疑也是李家占大头。

    这让一心想在此役中有所斩获,加官晋爵的王维栋自是大大不满,得知这个消息后,气的三天没睡好。

    蒋方印听后眉头不由皱了皱,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李如柏自请出山也让良臣颇是惊讶,但并不觉有多少意外。

    “东李西麻”,可不单是李成梁和麻贵,而是指这两个姓氏的将门集团。

    李成梁有数子,麻贵亦有数子,都是虎父无犬子。

    李家盘辽东,麻家盘大同,势力之大,外人难以想象。如今有人要在自家老巢有所动作,这地头蛇能就这么干看着。

    李如柏虽闲居,但仍是右都督,是李家现存诸子中官做的最大的,功劳亦大,这节骨眼他站出来,朝廷肯定要正视。哪怕万历对李成梁真的动了怒,也不会牵怒到李如柏他们。纵观万历一朝,这位皇帝对文官极度的不信任敌视,可对武将却是发自肺腑的支持和器重。

    如果没有万历,也不会有三大征,更不会有东李西麻这等将门存在了。

    万历死后,这等将门,便再也不复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藩镇化的军头。

    最后,皇帝都由军头所推立,大明朝,不完蛋也完蛋了。

    不管李如柏是不是重新出山,土蛮之役的结果不可能改变,所以良臣倒也不担心土蛮之役也能打成个萨尔浒,因而他的诸项安排不必因此更改。

    蒋方印头疼是头疼,但最终决定主事的是恩主杨镐,身为幕僚,他能做什么,当下劝慰王维栋几句。

    正说着时,杨镐回来了,虽是风尘仆仆累的不轻,但走起路来却虎虎生风,看着一点也不像个五十多岁的人。

    “大清回来了?”

    一进来,杨镐就看到了魏良臣,不由笑着喊了起来,尔后看到黑脸坐在那的王维栋,气不打一处来,不由骂了一句:“妈啦个逼的,你跑的倒快,难怪当年在南元就你奔了回来。”

    一听这话,王维栋的黑脸顿时成了红脸,一气跳将起来,一脸委屈的叫道:“老经略,当年我可不是怂,叫人撵着跑的,而是保着杨总兵硬是从倭军重围中杀出来的!这事,老经略又不是不知道的!”

    “妈拉个逼的,我要不是知道这事,能叫麻贵饶过你?早看着你跟杨元一起上刑场了,哪能叫你跟我这讴气。”

    杨镐嘴里说着,手在屁股上拍了几下,尔后叉手直了直腰,扭了几下,继而一脸愁色,“人老了就是不成,马上一颠,骨架子都他娘的要散了。”

    “老师辛苦了!”

    良臣忙上前做出搀扶之势,杨镐见了摆了摆手,笑骂一声:“少来,为师刚上任就让人扶,朝廷那帮龟孙知道了还不派人来问我,能吃几碗饭吗?”

    这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

    良臣知道杨镐是在说笑,很是配合的说了几句老师身当益壮。蒋方印那自是也紧跟着夸了几句巡抚大人身体倍棒。

    杨镐活动了几下,待腰不酸后,挥了挥手,见王维栋站在那里似是想起什么,眼眶泛红,不由走上前去,轻声叹道:“你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想不开的。人各有命啊。”

    “老经略,杨总兵他冤啊!…”王维栋难过的拿袖子擦了擦眼角,那袖子可脏的不行,也不知这位参将大人多少天没换过衣服了。

    “冤与不冤,人已死,还计较什么。”杨镐摇了摇头,当年的事,怪不得谁噢。

    王维栋却是有些不甘心,握拳愤声道:“要不是麻帅,杨总兵他就不会死!”

    。。。。。。。。。。

    作者注:麻贵,明朝名将,汉人。

第三百四十九章 舍人帮帮忙() 
    能被称为“帅”,又姓麻,除了麻贵外,良臣想不到第二人。

    而那个“杨总兵”,如果良臣的历史没记错的话,说的应当是被时人称为不世出的名将,却被麻贵砍了脑袋的杨元了。

    听杨镐的语气,再看王维栋的反应,似乎他们说的是当年的南原之战,而王维栋就是随杨元一起逃出来的几十个明军之一。

    说起南原之战,实是一场血战,此战以明军惨败,近乎全军覆没落幕。

    但此战,非战之过。

    万历二十五年,准备充足的丰臣秀吉下达了再次侵朝的命令。

    十二万日军,分左右两路向朝鲜扑来。

    左路军统帅、日本第一军军长小西行长亲率四万九千人攻打全罗道重镇南原。

    右路军统帅、日本第二军军长加藤清正则率六万五千人,进攻全州。

    明军在南原的守军只有三千五百人,守将就是杨元。

    全州的明军守军也只有两千五百人,守将陈愚衷。

    而朝鲜方面,因为漆川梁海战水军被日军伏击全军覆没,根本没有军力配合明军作战,只召集了一千多朝鲜兵帮助守卫南原城。

    双方兵力的巨大悬殊,注定明军不可能打赢,但是杨元在收到日军大举来攻的情报后,没有率部撤离南原,而是立即加强防御,组织人力在城外挖掘了一条护城河,并将仅有的三门大炮安置在了城门上方。

    南原城建于平原之上,没有任何地利可以利用,只有困守孤城死战。

    战事很快就打响,面对坚守的明军,日军在小西行长的指挥下开始攻城。他们用火绳枪攻击守军,明军则同样用大炮和火铳反击。

    杨元所部是骑兵,守城战使得骑兵优势无法发挥,从一开始,就陷入劣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原城守军不断阵亡,士气逐渐低落。

    杨元果断派人向全州守将陈愚衷求救,但陈愚衷却按兵不动,然后率部直接逃走。

    内无守兵,外无援军,南原成了绝地。

    第四天,日军填埋了护城河,并使用攻城梯攻上了城墙。

    杨元见大势已去,决定带着余下的明、朝军队突围。

    但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